索尼,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父碩色,清太祖因為他的兄弟父子並通國書及蒙、漢文字,命碩色與希福在直文館,賜號“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衛。從徵界藩、棟夔。天聰元年,隨清太宗攻錦州,偵敵寧遠,功勳卓著。
索尼是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四朝元老,還是皇太極和福臨的託孤大臣。屬正黃旗,文武雙全,在八旗尤其是兩黃旗中威望很高。順治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索尼為四大輔臣之首。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諡號文忠,賜祭葬有加禮。七月,乃下索尼等奏,上親政,以第五子心裕襲一等伯,法保襲一等公。長子噶布喇官領侍衛內大臣,孝誠皇后父也,十三年,後崩,推恩所生,授一等公,世襲。第三子索額圖。 (清史稿) 索尼雖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鰲拜的勢力,不過他臨死前的一個動作卻在其身後造成解決鰲拜問題的良好轉機.
蘇克薩哈,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父蘇納,葉赫貝勒金臺什同族。太祖初創業,來歸,命尚主為額駙,授牛錄額真。累進梅勒額真。天聰初,從太宗徵錦州,貝勒莽古爾泰帥偏師衛塔山餉道,蘇納屯塔山西,明兵來攻,擊破之。三年,與固山額真武納格擊察哈爾,入境,降其民二千戶。聞降者將為變,盡殲其男子,俘婦女八千餘,上責其妄殺。蒙古人有自察哈爾逃入明邊者,命蘇納以百人逐之,所俘獲相當。累進三等甲喇章京。坐隱匿丁壯,削職。尋授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崇德初,從伐明,攻鵰鶚、長安諸堡及昌平諸城,五十六戰皆捷。又攻破容城。及出邊,後隊潰,坐罰鍰。又從伐北韓,擊破北韓軍,俘其將。以北韓王出謁時亂班釋甲,又自他道還,坐罰鍰。尋以讞獄有所徇,坐罷,仍專管牛錄事。順治五年,卒。 蘇克薩哈初授牛錄額真。崇德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師赴援,太宗親帥大軍蹙之,蘇克薩哈戰有功,授牛錄章京世職,晉三等甲喇章京。順治七年,世祖命追復甦納世職,以蘇克薩哈並襲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尋授議政大臣,進一等,加拖沙喇哈番。蘇克薩哈隸睿親王多爾袞屬下,王薨,蘇克薩哈與王府護衛詹岱等訐王謀移駐永平諸逆狀,及殯斂服色違制,王坐是追黜。是年,擢巴牙喇纛章京。十年,孫可望寇湖廣,命蘇克薩哈偕固山額真陳泰率禁旅出鎮湖南,與經略洪承疇會剿。十二年,劉文秀遣其將盧明臣等分兵犯嶽州、武昌,蘇克薩哈邀擊,大敗之。文秀引兵寇常德,戰艦蔽江,蘇克薩哈六戰皆捷,縱火焚其舟,斬獲甚眾,明臣赴水死,文秀走貴州。敘功,晉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 聖祖立,受遺詔輔政。時索尼為四朝舊臣,遏必隆、鰲拜皆以公爵先蘇克薩哈為內大臣,鰲拜尤功多,意氣凌轢,人多憚之。蘇克薩哈以額駙子入侍禁廷,承恩眷,班行亞索尼;與鰲拜有姻連,而論事輒齟,浸以成隙。鰲拜隸鑲黃旗,與正白旗互易莊地,遂興大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坐紛更阻撓,下刑部議罪,以律無正條,請鞭責籍沒。上覽奏,召輔臣議,鰲拜請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爭,獨蘇克薩哈不對,上因不允。鰲拜卒矯命,悉棄市。 鰲拜以蘇克薩哈與相抗,憾滋甚。鰲拜日益驕恣,蘇克薩哈居常怏怏。康熙六年,上親政,加恩輔臣。越日,蘇克薩哈奏乞守先帝陵寢,庶得保全餘生。有旨詰問,鰲拜與其黨大學士班布林善等遂誣以怨望,不欲歸政,構罪狀二十四款,以大逆論,與其長子內大臣查克旦皆磔死;餘子六人、孫一人、兄弟子二人皆處斬,籍沒;族人前鋒統領白爾赫圖、侍衛額爾德皆斬:獄上,上不允。鰲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卒坐蘇克薩哈處絞,餘悉如議。八年,鰲拜敗,詔以蘇克薩哈雖有罪,不至誅滅子孫,此皆鰲拜挾仇所致,命復官及世爵,以其幼子蘇常壽襲
遏必隆(?年-?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清初五大臣額亦都第十六子,母為努爾哈赤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清初大臣,康熙帝重臣。兩女為康熙帝后妃,一是孝昭仁皇后,二是溫僖貴妃。遏必隆第四子尹德亦為康熙、雍正時大臣。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徵,屢有功。天聰八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徵明皮島,與甲喇額真準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徵湖廣,至安陸,攻滅李自成。進徵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五年,坐事,奪世職。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七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顧命輔政。既受事,與內大臣費揚古有隙,又惡其子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不加禮輔臣。遂論倭赫等擅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並棄市。又坐費揚古怨望,亦論死,並殺其子尼侃、薩哈連,籍其家,以與弟都統穆裡瑪。初入關,八旗皆有分地。睿親王多爾袞領鑲黃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諸縣。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鰲拜以地確,倡議八旗自有定序,鑲黃旗不當處右翼之末,當與正白旗薊、遵化、遷安諸州縣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別圈民地補之。中外皆言不便。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與相抗尤力。鰲拜怒,悉逮蘇納海等,棄市。事具蘇克薩哈傳。又追論故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當睿親王攝政時阿王意,授分地亂序,並及他專擅諸事,奪世職。時有竊其馬者,鰲拜捕斬之,並殺御馬群牧長。怒蒙古都統俄訥、喇哈達、宜理布於議政時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統不與會議。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日與弟穆裡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林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鰲拜益專恣。戶部滿尚書缺員,欲以命瑪爾賽,上別授瑪希納,鰲拜援順治間故事,戶部置滿尚書二,強請除授。漢尚書王弘祚領部久,瑪爾賽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諡忠敏。工部滿尚書缺員,妄稱濟世才能,強請推補。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核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後至遼東。中國明末將領 。清兵入關前降清 ,與吳三桂、耿精忠 (耿仲明之孫)形成三藩割據勢力。先世山西洪洞,遷衡水,後移至遼東海州。明代時任廣鹿島副將。天聰八年(明崇禎七年,1634)投後金。崇德元年(1636 ),清封尚可喜為智順王,屬漢軍鑲藍旗,隨清兵入關。順治六年(1649),改封平南王,率部與耿仲明進軍廣東,擊破廣東地區明軍。遂留鎮廣東。尚可喜在廣東令其部屬私充鹽商,又私市私稅 。時廣州為對外通商口岸,“每歲所獲銀兩不下數百萬”。尚可喜對清廷比較效忠,但年老多病,便將其兵事交其子尚之信。尚之信素性桀驁,橫暴日甚,官民怨恨,又酗酒嗜殺 ,常在尚可喜面前持刃相擬,為所欲為。康熙十二年(1673),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留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朝廷認為尚之信跋扈難制,遂詔令盡撤三藩。吳三桂、耿精忠起兵叛亂,尚之信響應,尚可喜憂急而死。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長期和清廷對抗的蒙古準噶爾部煽動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為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決定出兵征討。因戰事緊急,軍令需要迅速處理和嚴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房”,嗣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按照旨意,張廷玉就軍機處的性質、官職、職能、紀律等方面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其中涉及到檔案的地方就達多處,如:軍機處參予官員奏摺的處理和諭旨的撰擬;軍機章京負責謄寫、記檔及日常工作;軍機處設,“奉旨存議”事務,一律登記;“密事有件”,密封存檔,屆時折閱辦理等。這一整套嚴密的規章制度,不僅加強了皇權統治,避免了政出多門以及失、洩密現象的發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統一了辦文機構,保證了檔案的齊全、完整與安全,為利用和編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 清 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為官期 間,政績顯著,貢獻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明末以來,戰爭頻仍,民族矛盾尖銳,朝政腐敗,水利失修,水患頻繁。至康熙親政,把“三藩”、河務和漕運列為首先辦理的大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為直錄巡撫。就任才三個月,康熙帝就面諭李光地親自踏 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系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並上奏治理方案。李光 地得旨後迅即行動,於次年四月上呈周詳的治漳河方案康覽後,表示贊同,下旨迅 速施行。秋後,李光地批示兩岸州縣官府組織民眾疏浚河道,使漳、滹兩河由館閣 流入大運河,又開通單家橋處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後只用十個月,子牙河工 程告竣。康熙帝親臨巡視,十分滿意,御賜李光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總督王新命和工部待郎赫碩茲治 理永定河,事過一年,毫無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錢糧。 李光地遵旨“確查題參”,如實上奏。康熙帝撤王、赫二人之職,授李光地負責治 理永定河事宜。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碩色協助。二月,李 光地奏請全面動工。 李光地嚴密規劃組織,劃界承包,專人負責。他乘船駐柳坌口,每天巡視工地 ,督促指揮。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極怠工,甚而口咄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 眾,說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國家,利澤百姓,從而調動了民工的積極性,原 定一年完成的工程,仍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親自巡視工程,為表彰李光地的功 績,特頒賜詩、字,並御書“夙志澄清”匾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賜李光地“夾輔高風”御匾。“夾輔”, 意即左右輔佐;“高風”指李光地德才兼優,口格高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李光地因薦施琅率軍統臺有功,被擢升為掌院學士。三年年,因同僚誣告,被革 職,降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頭李氏家族萬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賣”朋友 陳夢雷,中年父喪,“奪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就是這些絕屬子虛的“三案” ,使堂堂的李光地背上“假道家”的黑鍋達一百多年之久。直到近年,才有人推翻 強加給他的“三案”,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熱河又賜李光地“謨明弼諧”御匾, 以褒揚他“計謨明智,抉弼和諧 ”。李光地一生,輔弼帝業,清勤謹慎, 始終如 一,其光輝業績,不勝列舉。“三藩之亂”發生後,國家處於分烈日裂的嚴重關頭 ,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進獻蠟丸密疏,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他以全家 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清兵入關後,大片膏腴之地被八旗貴 圈佔作牧馬場。原來在這片土地上耕作的農民,或被迫為奴,或投充旗人莊園為其 耕種,或被趕到貧瘠之地勉強為生康為生。康熙三十九年,李光地為民請命,請求 赦免“偷墾之罪”,允許百姓繼續耕種這些田地,以體現“皇上優恤黎民之至意” 。康熙准奏。清初歷時數十年的“圈地”弊政,終於在李光地任直錄巡撫和大學士 期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糾正。 李光地為政席仁,他義設常平倉,荒年賑濟饑民;減免賦稅,廢除自秦以來的 “十家連坐法”和“凌尺”、“滅族”等酷刑。,拯救了因案被株連入 獄的文學家方苞。江南知府陳鵬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時,江南總督阿山乘機向 陳鵬要求供奉、饋贈,增收百姓地丁銀,以討好皇上。陳鵬不理,被阿山罷官投獄 ,以“大不敬”罪,以擬判死刑。李光地為陳奏辯伸冤,開鵬終獲得 康熙帝赦免 ,被召入英武殿編書。 康熙帝與李光地“情雖君臣,義同朋友”。李光地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均 在康熙帝執政時期。他病逝時,康熙帝深為震悼,諭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 真,無有如朕者;知朕,變無過於光地者。“三賜御匾”,便是李光地光輝一生最產 的概括。其死後被諡“文貞”,加贈太子太傅,並列清初一氏名宦,誠非過譽。
隆科多(?—1728),清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佟國維子,康熙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因參予奪取帝位的陰謀,事敗後於雍正三年(1727)被處永遠禁錮,次年死於禁所。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王時敏之孫。少時從其祖父作畫,仿效黃公望,於淺絳法獨有心 得,深得祖父讚許。康熙時進士,累官至戶部侍郎,康熙常將他招入便殿作畫,鑑定內府名跡,任書畫Quattroporte、康熙萬壽Quattroporte。曾任中國書畫類書編輯官,代表作有、等。
王鴻緒(1645-1723) 清朝大臣。初名度心,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雲山人,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二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Quattroporte、副Quattroporte,才學深博,尤長於史,有。官至戶部尚書。龔鼎孳序其詩集,謂其原本、《騷》。詩學杜甫。為徐乾學門生。鄧之誠稱其詩“不脫雲間之習,以藻績勝”(《清詩紀事初編》)。亦善詞。著有《橫雲山人集》二六卷、《橫雲山人詞》。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二七一、《清史列傳》卷一○《大臣畫一傳檔正編》七、《國朝耆獻類徵》卷五八、張伯行《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戶部尚書加七級王公鴻緒墓誌銘》、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卷九、《全清詞鈔》卷四、《清詩紀事》康熙朝卷。(張志良)王梁(生卒年不詳)江蘇震澤(今吳江)人。約康熙七年前後在世。工文。擅長鑑賞書畫。著有《月湖剩稿》一卷,紀昀曰:“是集僅文二十四首,又多小品。蓋猶明季山人之遺風。鈔本題曰月河剩稿。考集內所居丙舍地名皆作月湖。梁別有《讀畫錄》,亦載張庚為作月湖圖,則卷首月河字,鈔本誤也。”《月湖讀畫錄》一卷,紀昀曰:“是編以所見名畫各為品評。其中宋元人畫,僅寥寥數軸。餘皆明代及近時人也。其筆墨蹊徑則全仿李日華《六研齋筆記》、《紫桃軒雜綴》諸書雲。”生平事蹟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五。
施琅(láng),字尊候,號琢公,福建晉江龍湖鎮衙口人。歷任清軍副將,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領清軍渡海東征,一舉攻克澎湖,招降臺灣鄭氏集團。他還針對當時清廷內部有人提出“宜遷其人,宜棄其地”的錯誤意見,上疏籲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守衛臺灣。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今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麻城鎮官堰村人,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終年69歲。周培公文武兼備,剛正毅勇,才智過人,恪盡職守,深諳治世之策,深得為人之道,是康熙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
索額圖(1636年-1703年),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清開國功臣索尼的第二子,世襲一等公。出生年代推算當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後,生於盛京(現瀋陽)。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
姚啟聖(1624-1683),浙江會稽人,字熙止,號憂庵.
明珠,字端範,姓納喇氏,生於後金天聰八年(1634)。
明珠為尼雅哈次子,順治時初任侍衛,後任鑾儀衛治儀正,又調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升為內務府總管大臣,“掌內務政令,供御諸職,靡所不綜”,成為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康熙五年(1666),任內弘文院學士,參與國政。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索尼,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父碩色,清太祖因為他的兄弟父子並通國書及蒙、漢文字,命碩色與希福在直文館,賜號“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衛。從徵界藩、棟夔。天聰元年,隨清太宗攻錦州,偵敵寧遠,功勳卓著。
索尼是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四朝元老,還是皇太極和福臨的託孤大臣。屬正黃旗,文武雙全,在八旗尤其是兩黃旗中威望很高。順治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索尼為四大輔臣之首。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諡號文忠,賜祭葬有加禮。七月,乃下索尼等奏,上親政,以第五子心裕襲一等伯,法保襲一等公。長子噶布喇官領侍衛內大臣,孝誠皇后父也,十三年,後崩,推恩所生,授一等公,世襲。第三子索額圖。 (清史稿) 索尼雖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鰲拜的勢力,不過他臨死前的一個動作卻在其身後造成解決鰲拜問題的良好轉機.
蘇克薩哈,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父蘇納,葉赫貝勒金臺什同族。太祖初創業,來歸,命尚主為額駙,授牛錄額真。累進梅勒額真。天聰初,從太宗徵錦州,貝勒莽古爾泰帥偏師衛塔山餉道,蘇納屯塔山西,明兵來攻,擊破之。三年,與固山額真武納格擊察哈爾,入境,降其民二千戶。聞降者將為變,盡殲其男子,俘婦女八千餘,上責其妄殺。蒙古人有自察哈爾逃入明邊者,命蘇納以百人逐之,所俘獲相當。累進三等甲喇章京。坐隱匿丁壯,削職。尋授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崇德初,從伐明,攻鵰鶚、長安諸堡及昌平諸城,五十六戰皆捷。又攻破容城。及出邊,後隊潰,坐罰鍰。又從伐北韓,擊破北韓軍,俘其將。以北韓王出謁時亂班釋甲,又自他道還,坐罰鍰。尋以讞獄有所徇,坐罷,仍專管牛錄事。順治五年,卒。 蘇克薩哈初授牛錄額真。崇德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師赴援,太宗親帥大軍蹙之,蘇克薩哈戰有功,授牛錄章京世職,晉三等甲喇章京。順治七年,世祖命追復甦納世職,以蘇克薩哈並襲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尋授議政大臣,進一等,加拖沙喇哈番。蘇克薩哈隸睿親王多爾袞屬下,王薨,蘇克薩哈與王府護衛詹岱等訐王謀移駐永平諸逆狀,及殯斂服色違制,王坐是追黜。是年,擢巴牙喇纛章京。十年,孫可望寇湖廣,命蘇克薩哈偕固山額真陳泰率禁旅出鎮湖南,與經略洪承疇會剿。十二年,劉文秀遣其將盧明臣等分兵犯嶽州、武昌,蘇克薩哈邀擊,大敗之。文秀引兵寇常德,戰艦蔽江,蘇克薩哈六戰皆捷,縱火焚其舟,斬獲甚眾,明臣赴水死,文秀走貴州。敘功,晉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 聖祖立,受遺詔輔政。時索尼為四朝舊臣,遏必隆、鰲拜皆以公爵先蘇克薩哈為內大臣,鰲拜尤功多,意氣凌轢,人多憚之。蘇克薩哈以額駙子入侍禁廷,承恩眷,班行亞索尼;與鰲拜有姻連,而論事輒齟,浸以成隙。鰲拜隸鑲黃旗,與正白旗互易莊地,遂興大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坐紛更阻撓,下刑部議罪,以律無正條,請鞭責籍沒。上覽奏,召輔臣議,鰲拜請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爭,獨蘇克薩哈不對,上因不允。鰲拜卒矯命,悉棄市。 鰲拜以蘇克薩哈與相抗,憾滋甚。鰲拜日益驕恣,蘇克薩哈居常怏怏。康熙六年,上親政,加恩輔臣。越日,蘇克薩哈奏乞守先帝陵寢,庶得保全餘生。有旨詰問,鰲拜與其黨大學士班布林善等遂誣以怨望,不欲歸政,構罪狀二十四款,以大逆論,與其長子內大臣查克旦皆磔死;餘子六人、孫一人、兄弟子二人皆處斬,籍沒;族人前鋒統領白爾赫圖、侍衛額爾德皆斬:獄上,上不允。鰲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卒坐蘇克薩哈處絞,餘悉如議。八年,鰲拜敗,詔以蘇克薩哈雖有罪,不至誅滅子孫,此皆鰲拜挾仇所致,命復官及世爵,以其幼子蘇常壽襲
遏必隆(?年-?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清初五大臣額亦都第十六子,母為努爾哈赤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清初大臣,康熙帝重臣。兩女為康熙帝后妃,一是孝昭仁皇后,二是溫僖貴妃。遏必隆第四子尹德亦為康熙、雍正時大臣。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徵,屢有功。天聰八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徵明皮島,與甲喇額真準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徵湖廣,至安陸,攻滅李自成。進徵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五年,坐事,奪世職。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七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顧命輔政。既受事,與內大臣費揚古有隙,又惡其子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不加禮輔臣。遂論倭赫等擅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並棄市。又坐費揚古怨望,亦論死,並殺其子尼侃、薩哈連,籍其家,以與弟都統穆裡瑪。初入關,八旗皆有分地。睿親王多爾袞領鑲黃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諸縣。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鰲拜以地確,倡議八旗自有定序,鑲黃旗不當處右翼之末,當與正白旗薊、遵化、遷安諸州縣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別圈民地補之。中外皆言不便。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與相抗尤力。鰲拜怒,悉逮蘇納海等,棄市。事具蘇克薩哈傳。又追論故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當睿親王攝政時阿王意,授分地亂序,並及他專擅諸事,奪世職。時有竊其馬者,鰲拜捕斬之,並殺御馬群牧長。怒蒙古都統俄訥、喇哈達、宜理布於議政時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統不與會議。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日與弟穆裡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林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鰲拜益專恣。戶部滿尚書缺員,欲以命瑪爾賽,上別授瑪希納,鰲拜援順治間故事,戶部置滿尚書二,強請除授。漢尚書王弘祚領部久,瑪爾賽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諡忠敏。工部滿尚書缺員,妄稱濟世才能,強請推補。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核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後至遼東。中國明末將領 。清兵入關前降清 ,與吳三桂、耿精忠 (耿仲明之孫)形成三藩割據勢力。先世山西洪洞,遷衡水,後移至遼東海州。明代時任廣鹿島副將。天聰八年(明崇禎七年,1634)投後金。崇德元年(1636 ),清封尚可喜為智順王,屬漢軍鑲藍旗,隨清兵入關。順治六年(1649),改封平南王,率部與耿仲明進軍廣東,擊破廣東地區明軍。遂留鎮廣東。尚可喜在廣東令其部屬私充鹽商,又私市私稅 。時廣州為對外通商口岸,“每歲所獲銀兩不下數百萬”。尚可喜對清廷比較效忠,但年老多病,便將其兵事交其子尚之信。尚之信素性桀驁,橫暴日甚,官民怨恨,又酗酒嗜殺 ,常在尚可喜面前持刃相擬,為所欲為。康熙十二年(1673),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留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朝廷認為尚之信跋扈難制,遂詔令盡撤三藩。吳三桂、耿精忠起兵叛亂,尚之信響應,尚可喜憂急而死。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長期和清廷對抗的蒙古準噶爾部煽動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為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決定出兵征討。因戰事緊急,軍令需要迅速處理和嚴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房”,嗣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按照旨意,張廷玉就軍機處的性質、官職、職能、紀律等方面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其中涉及到檔案的地方就達多處,如:軍機處參予官員奏摺的處理和諭旨的撰擬;軍機章京負責謄寫、記檔及日常工作;軍機處設,“奉旨存議”事務,一律登記;“密事有件”,密封存檔,屆時折閱辦理等。這一整套嚴密的規章制度,不僅加強了皇權統治,避免了政出多門以及失、洩密現象的發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統一了辦文機構,保證了檔案的齊全、完整與安全,為利用和編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 清 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為官期 間,政績顯著,貢獻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明末以來,戰爭頻仍,民族矛盾尖銳,朝政腐敗,水利失修,水患頻繁。至康熙親政,把“三藩”、河務和漕運列為首先辦理的大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為直錄巡撫。就任才三個月,康熙帝就面諭李光地親自踏 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系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並上奏治理方案。李光 地得旨後迅即行動,於次年四月上呈周詳的治漳河方案康覽後,表示贊同,下旨迅 速施行。秋後,李光地批示兩岸州縣官府組織民眾疏浚河道,使漳、滹兩河由館閣 流入大運河,又開通單家橋處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後只用十個月,子牙河工 程告竣。康熙帝親臨巡視,十分滿意,御賜李光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總督王新命和工部待郎赫碩茲治 理永定河,事過一年,毫無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錢糧。 李光地遵旨“確查題參”,如實上奏。康熙帝撤王、赫二人之職,授李光地負責治 理永定河事宜。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碩色協助。二月,李 光地奏請全面動工。 李光地嚴密規劃組織,劃界承包,專人負責。他乘船駐柳坌口,每天巡視工地 ,督促指揮。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極怠工,甚而口咄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 眾,說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國家,利澤百姓,從而調動了民工的積極性,原 定一年完成的工程,仍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親自巡視工程,為表彰李光地的功 績,特頒賜詩、字,並御書“夙志澄清”匾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賜李光地“夾輔高風”御匾。“夾輔”, 意即左右輔佐;“高風”指李光地德才兼優,口格高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李光地因薦施琅率軍統臺有功,被擢升為掌院學士。三年年,因同僚誣告,被革 職,降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頭李氏家族萬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賣”朋友 陳夢雷,中年父喪,“奪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就是這些絕屬子虛的“三案” ,使堂堂的李光地背上“假道家”的黑鍋達一百多年之久。直到近年,才有人推翻 強加給他的“三案”,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熱河又賜李光地“謨明弼諧”御匾, 以褒揚他“計謨明智,抉弼和諧 ”。李光地一生,輔弼帝業,清勤謹慎, 始終如 一,其光輝業績,不勝列舉。“三藩之亂”發生後,國家處於分烈日裂的嚴重關頭 ,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進獻蠟丸密疏,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他以全家 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清兵入關後,大片膏腴之地被八旗貴 圈佔作牧馬場。原來在這片土地上耕作的農民,或被迫為奴,或投充旗人莊園為其 耕種,或被趕到貧瘠之地勉強為生康為生。康熙三十九年,李光地為民請命,請求 赦免“偷墾之罪”,允許百姓繼續耕種這些田地,以體現“皇上優恤黎民之至意” 。康熙准奏。清初歷時數十年的“圈地”弊政,終於在李光地任直錄巡撫和大學士 期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糾正。 李光地為政席仁,他義設常平倉,荒年賑濟饑民;減免賦稅,廢除自秦以來的 “十家連坐法”和“凌尺”、“滅族”等酷刑。,拯救了因案被株連入 獄的文學家方苞。江南知府陳鵬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時,江南總督阿山乘機向 陳鵬要求供奉、饋贈,增收百姓地丁銀,以討好皇上。陳鵬不理,被阿山罷官投獄 ,以“大不敬”罪,以擬判死刑。李光地為陳奏辯伸冤,開鵬終獲得 康熙帝赦免 ,被召入英武殿編書。 康熙帝與李光地“情雖君臣,義同朋友”。李光地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均 在康熙帝執政時期。他病逝時,康熙帝深為震悼,諭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 真,無有如朕者;知朕,變無過於光地者。“三賜御匾”,便是李光地光輝一生最產 的概括。其死後被諡“文貞”,加贈太子太傅,並列清初一氏名宦,誠非過譽。
隆科多(?—1728),清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佟國維子,康熙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因參予奪取帝位的陰謀,事敗後於雍正三年(1727)被處永遠禁錮,次年死於禁所。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王時敏之孫。少時從其祖父作畫,仿效黃公望,於淺絳法獨有心 得,深得祖父讚許。康熙時進士,累官至戶部侍郎,康熙常將他招入便殿作畫,鑑定內府名跡,任書畫Quattroporte、康熙萬壽Quattroporte。曾任中國書畫類書編輯官,代表作有、等。
王鴻緒(1645-1723) 清朝大臣。初名度心,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雲山人,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二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Quattroporte、副Quattroporte,才學深博,尤長於史,有。官至戶部尚書。龔鼎孳序其詩集,謂其原本、《騷》。詩學杜甫。為徐乾學門生。鄧之誠稱其詩“不脫雲間之習,以藻績勝”(《清詩紀事初編》)。亦善詞。著有《橫雲山人集》二六卷、《橫雲山人詞》。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二七一、《清史列傳》卷一○《大臣畫一傳檔正編》七、《國朝耆獻類徵》卷五八、張伯行《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戶部尚書加七級王公鴻緒墓誌銘》、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卷九、《全清詞鈔》卷四、《清詩紀事》康熙朝卷。(張志良)王梁(生卒年不詳)江蘇震澤(今吳江)人。約康熙七年前後在世。工文。擅長鑑賞書畫。著有《月湖剩稿》一卷,紀昀曰:“是集僅文二十四首,又多小品。蓋猶明季山人之遺風。鈔本題曰月河剩稿。考集內所居丙舍地名皆作月湖。梁別有《讀畫錄》,亦載張庚為作月湖圖,則卷首月河字,鈔本誤也。”《月湖讀畫錄》一卷,紀昀曰:“是編以所見名畫各為品評。其中宋元人畫,僅寥寥數軸。餘皆明代及近時人也。其筆墨蹊徑則全仿李日華《六研齋筆記》、《紫桃軒雜綴》諸書雲。”生平事蹟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五。
施琅(láng),字尊候,號琢公,福建晉江龍湖鎮衙口人。歷任清軍副將,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領清軍渡海東征,一舉攻克澎湖,招降臺灣鄭氏集團。他還針對當時清廷內部有人提出“宜遷其人,宜棄其地”的錯誤意見,上疏籲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守衛臺灣。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今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麻城鎮官堰村人,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終年69歲。周培公文武兼備,剛正毅勇,才智過人,恪盡職守,深諳治世之策,深得為人之道,是康熙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
索額圖(1636年-1703年),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清開國功臣索尼的第二子,世襲一等公。出生年代推算當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後,生於盛京(現瀋陽)。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
姚啟聖(1624-1683),浙江會稽人,字熙止,號憂庵.
明珠,字端範,姓納喇氏,生於後金天聰八年(1634)。
明珠為尼雅哈次子,順治時初任侍衛,後任鑾儀衛治儀正,又調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升為內務府總管大臣,“掌內務政令,供御諸職,靡所不綜”,成為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康熙五年(1666),任內弘文院學士,參與國政。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