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8021938244

    楚霸王項羽墓(頭葬地),在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東側高臺地上,為待批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霸王墓,當地人亦稱霸王墳,墓在墓區偏北處。原存封土直徑100餘米,高10米左右,前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漢柏數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毀掉,遂闢為學校、果園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殘存碑記,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劍亡秦力拔□,重瞳千載孰能攀。秋風蕉鹿行人憾,□寢於今草亦斑。……戊申之春,餘來守汶陽,過谷城見村碑苔蘚,古冢□□,詢諸士人亦為□之墓……”。字型為行楷陰刻,頗有宋代瘦金體風韻。  虞姬墓在安徽靈璧縣。虞姬死葬在哪裡?在歷史上就有過爭論:一說葬在靈璧東15裡虞姬墓(見明《宿州志》)一說葬在定遠東南60裡嗟虞墩(見明《和州志》)。民間相傳虞姬身首異葬,靈璧葬身,定遠葬頭。一個圍繞虞姬葬在靈璧還是葬在定遠的“虞姬墓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一致看法。

    文革期間,靈璧虞姬墓遭到嚴重破壞,冢土被削去大半,墓地和墓葬情況大部分暴露出來,現將當年筆者所見到的墓地和墓葬情況,實錄如下,願為當前的“虞姬墓辨”提出一個形象的考據。

    一、棺是用4塊也可能是5塊(因挖出頭部後即接到上級指示不準挖掘,隨即覆土掩埋,屍身一下情況和足部是否有一塊石板堵頭尚不得而知)厚薄不一、長短不齊長約2米板湊合而成,棺呈三角形。邊長平均180公分,石板厚平均約30公分,現存在墓前的一塊長方形板,是棺的前堵板,棺內淤滿黃土,不見有被盜的痕跡。

    二、一隻頭骨已成粉狀,它與身骨相連一口牙齒還粒粒可數。頭部殉品只有兩隻鳳形耳飾還較為完整。因清出後未及清除泥土,即被哄搶而去,未能看到它是什麼質地,藉此希望現在儲存這付耳飾者能把它獻給國家,作為文物加以保護。

    三、在石棺北約3米處有一典型的漢式祭臺:一塊長約2.5米、寬約1米的青石板上,中間放一個腹部刻有漢紋,具有漢代風格的石質鼎式爐。

    四、在棺以北、以東和以西(以南未掘情況不知)約30米,還可見斷斷續續用漢磚砌成圍牆的牆基。現在,當地許多居民家中還儲存有和墓地牆基同一模式的漢磚。在墓地四周還可見漢瓦的殘片,這說明墓葬四周在漢代就有圍牆或其他建築物加以保護。

    綜合上述所見,可以證明:現在靈璧虞姬墓是這樣一座墓葬:死者是一位女性,孤身葬,身首相連。她死於漢代,安葬時因戰亂或其他特殊原因,未來得及置備棺材和冥器(漢時重厚葬,一般墓葬皆有或多或少冥器殉葬),只是臨時找來幾塊石板,湊合著遮體。安葬的不久,即在漢代人們就認為:這一位死者是值得尊敬或值得紀念的人物,於是在墓地建立一個祭祀(紀念)臺並建起圍牆或其他建築物,以便保護墓地和接待到這裡的遊客。這說明靈璧這一墓葬,早在漢代就成為世人矚目之處。

    虞姬死於戰亂,她殉情自刎,令人擊節讚歎,千古以來被視為巾幗英雄。從靈璧虞姬墓葬情況來看,它符合這一歷史事實有人說,虞姬死後,項羽難捨屍骨把她的屍體或首級帶到定遠安葬。這種說法難以成立,因為項羽在突圍前就感到虞姬是個包袱——“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不可能帶著一具屍體或首級突圍。

    揭開了靈璧虞姬墓之迷,再一次形象地證明虞姬葬在靈璧勿庸置疑。確認虞姬葬在靈璧的,在歷史上大有人在:唐詩人高適、北宋文豪蘇軾、南宋詩人范成大、明文豪馮夢龍、清書畫家鄭板橋等均到過靈璧虞姬墓地憑弔過虞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券商股再現漲停潮,這是牛市到來的訊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