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時期,除了諸葛亮、司馬懿等超級謀士,也出現了很多聰明絕頂的人。曾經有一人才華橫溢,曾深得曹操寵信,後來卻死的很慘,他就是奇才楊修。那麼,楊修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9
回覆列表
  • 1 # 以史為鑑

    之前寫過好幾篇關於楊修的文章,解釋過深受曹操喜愛的楊修如何一步步走上死路,就算其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也救不回來。

    一,楊修自幼聰慧,深得曹操歡心。

    楊修出生於四世三公之家的弘農楊氏,自太爺爺楊震至老爹楊彪,四世都是漢朝的太尉。

    楊修在這樣的環境下從小就展露聰慧才華。被曹操請來擔任自己的辦公室主任(主簿),這可是親信中的親信。

    楊修和曹操也表現出非常好的默契度,曹操有什麼想法,楊修總能準確猜出。神馬門上寫活,酥上寫一合酥,都是這個時候的事情。

    楊修當時有多厲害呢,三國志記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

    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二字,又說明有很多人在巴結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

    二,捲入立儲漩渦,為曹操所忌

    可以說在楊修最高峰的時刻,楊修沒能把握好政治方向,站到了曹植一隊。

    三國志記載:(曹)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曹植有好幾次差點成為繼承人,他手下最著名的謀士就是丁儀、丁廙、楊修。

    同期曹丕手下的謀士都有誰?是司馬懿、陳群這樣的大咖,軍事政治樣樣精通,遠不是死讀書的楊修等人可比。

    等到最後塵埃落定,曹丕被任命為太子,曹操必須要考慮到未來曹丕集團的穩定,於是開始剪除曹植羽翼。

    楊修在曹植失寵後,曾經有意疏遠曹植,但是因為懷有舊情,當斷不斷,還是和曹植藕斷絲連。犯了大忌。

    三,楊家政治理念同曹操不和

    楊修父親楊彪是漢朝太尉,也就是國防部長,一心一意效忠漢朝。楊彪看著曹操一步一步開始把漢獻帝當做傀儡,自己也寄人籬下,於是稱病十年不朝。

    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年

    曹操也非常忌憚楊彪,曾經想找理由殺了他,後來被孔融所勸。

    但是對楊彪兒子楊修,這次可沒人可以勸曹操了。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於是曹操以楊修站錯隊、有才華、又是敵人袁紹親戚,就找理由殺了楊修。

  • 2 # 9紫氣東來

    楊修175年至219年字德祖,東漢(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文學家,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196年至220年被推選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任曹營軍事主薄,與曹操,司馬懿等一齊共事,楊修之事是九年制語文第十七課的一篇課文,原(三國演義)又稱(三國通俗演義)。

    在魏,蜀作戰的疆持階段,蜀國利用有利地形堅守不出,曹軍久攻不下,在一次為〈雞肋〉的口令中楊修已知曹操想撤兵,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是楊修告之了夏候,修拾東西準備打道回府,後被曹操得知,以擾亂軍心,洩露軍事機密治罪之死。

    其實這並非楊修的真正死因,真正的死因是楊修參與了曹家的奪嫡之爭,與曹植出謀畫策,站錯隊,楊修不死曹內部不會太平,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做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可惜了一代奇才。再見!

  • 3 # 約定9521

    紅樓夢裡對王熙鳳有句判詞,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卿卿性命。在這裡用在楊修身上,十分適合。楊修是三國裡苗紅根壯的官家子弟,其出身更是牛轟,袁家是四世三公,而楊家是五世四公,楊修從小就很聰明長大後作了曹操主簿,像那個你踏踏實實的作好你的本職工作不就是了,他確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比方大家都知道的曹操收到一盒點心曹操寫了一盒酥,讓楊修看到就和大家分吃了曹同志問他,他還振振有詞是你讓大家吃的一盒酥,那不是一人一口嗎?不但如此楊同志還愛玩,又怕曹操檢查,於是就揣莫曹操的心思,將所有的問題寫成答你 讓小秘,按此回答,不料被風吹走了,秘書拾起來,一定亂了順序,曹操來了,小秘按此回答牛頭不對馬嘴,曹操生氣,一問才知是楊修提前寫好了答案,曹操這個氣呀?沒地方撒,楊修還摻於曹丕,曹植的世子之爭,你一個外人摻於老曹家的家事,那不是找事嗎?最後曹操忍無可忍,借雞肋事件將楊修殺了,其實楊修是找死的,他就是太聰明瞭,反害了自己。

  • 4 # 蕭武

    是也不是,要看從哪個角度說。

    楊修出身於當時聲名顯赫的弘農楊氏,而弘農楊氏是漢末數一數二的門閥士族,在當時大概只有汝南袁氏能和楊修比出身。而且,楊修還是袁氏的外甥。也就是說,他身上有當時聲名最為顯赫的兩個家族的血脈。

    出身於如此顯赫的家族,而且又出名很早,和當時的名士孔融成了忘年交。曹操對他的能力也非常肯定,他在曹操的相府中又歷任要職,當過主簿。資歷與司馬懿相近,年齡也相近,都是曹操作為後備梯隊重點培養的儲備幹部,是要留給子孫用的。

    而且,楊修被殺的時候,他父親楊彪還活著。楊彪也不是一般人,作為弘農楊氏的嫡傳,他也曾經擔任過太尉,在漢獻帝被董卓強迫遷都到長安的時候,楊彪也是追隨著的。後來漢獻帝逃出長安,被曹操迎奉到許都,楊彪也跟著到了許都。

    即便是到許都之後,楊彪也仍然是漢獻帝比較信任的人,曾經擔任尚書令。雖然當時的漢獻帝的朝廷已經完全是空架子,但楊彪仍然是曹操有些忌憚的人。曹操為了加強對漢獻帝的監控,罷免了楊彪,才改由荀彧擔任尚書令。

    楊修被殺之後,曹操去世,曹丕繼位。曹丕當上皇帝之後,為了收攬人心,蒐羅當時的門閥士族和漢朝遺老,榮寵備至,其中就曾想過讓楊彪擔任太尉,但楊彪表示拒絕,其實就是非暴力不合作,這才輪到了賈詡。賈詡當了太尉,孫權聽到訊息後就表示嘲笑。如果是楊彪當太尉,孫權當然就沒話說了。

    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對楊修這樣一個出身背景都很特殊的人,當然不能隨隨便便說殺就殺了,如果不是有什麼他認為必須殺的理由,他是不可能動手的。所以小聰明之說不可取,否則,曹操為什麼不殺公然罵他、侮辱他的禰衡呢?

    那麼,讓曹操決心不顧楊彪的面子,不顧及得罪弘農楊氏的可能後果,殺了楊修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這就是楊修自己輕浮,在事關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曹操都還沒決定立曹丕為嗣,還是立曹植為嗣,楊修卻選擇了站在曹植一邊,支援曹植,幫助曹植奪嫡。而且,因為楊修有能力,應變能力又比較強,所以給曹植出了不少主意。

    對比一下楊修給曹植出的那些應變的主意和賈詡給曹丕出的主意,就能看出來,和賈詡這種老謀深算的人相比,楊修雖然聰明,但是政治鬥爭經驗實在是太貧乏了,完全沒有搞懂他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選擇。賈詡給曹丕的主意很簡單,讓曹丕做一個好兒子就行了。而楊修給曹植的主意則是幫曹植應對曹操的考察,同時給曹丕挖坑。

    再對比一下楊修和司馬懿,也能看出來這種明顯的差別。在曹丕和曹植奪嫡之爭比較激烈的時候,司馬懿始終保持中立,曹操讓他站那邊,他就站哪邊。曹操不說話,他就不摻和曹丕和曹植的爭鬥。因為,這意味著司馬懿忠誠於曹操,而楊修則是在曹操還在的時候,已經站到曹植那邊去了,這就等於背叛了曹操。

    這兩個簡單的對比就能看出,雖然出身於四代太尉之家的弘農楊氏,但楊修卻沒有學會作為一個政治家最需要的品質,也就是審慎,反而經常表現得很輕浮,不夠成熟老練。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又確實是死於自己的小聰明。

    在曹操已經決定立曹丕為嗣之後,當然就要開始考慮讓曹丕順利接班,同時又儘可能避免曹植心懷不滿,與曹丕發生正面衝突,導致兩個兒子必然要死一個的局面。而要做到這一點,最保險的辦法當然是剪除曹植的羽翼,讓他失去威脅曹丕的能力。因為,僅靠曹植一個人,其實並沒有能力反對曹丕。

    而在曹操當時看來,在曹丕繼位後,如果曹植有不臣之心,有能力幫助曹植反對曹丕的,最主要的就是楊修。因為楊修的家世和社會地位影響,也因為曹操知道楊修並不是一個只會耍小聰明的人,而是有切實的軍事和政治才幹的。所以,曹操選擇了殺楊修來保全自己的兩個兒子。

  • 5 # 莫天聾

    從曹操一生的言行來看,大體上算是一個寬宏大量之人,有收納降臣降將的格局,更有燒燬大臣與袁紹來往書信的器宇。

    像曹操這樣雄才大略,唯才是舉之人,又怎麼會因為嫉妒一個手下的文學侍臣而痛下殺手,而原因僅僅是這個人屢屢說破自己的心事? 曹操曾公開宣稱,只要有才,哪怕你曾受人賄賂,或者與嫂子私通,他都毫不在意舉手歡迎。偏偏對楊修,他就突然變得忌才敏感小心眼了?這樣淺薄的殺人應當算是對曹操很嚴重的侮辱吧。

    更不要說,《三國志》對楊修的定性是“謙恭才博”,一個“謙恭”之人,又怎麼會無緣無故地去犯些聰明外露炫耀才華的錯誤,而惹來殺身之禍。

    曹操是一個政治家,他絕不會因為一句話,一件事去無緣無故地殺一個有能力的人。

    楊修之死也絕對不是因為解密“雞肋”之謎而慘遭曹操處斬的。

    這裡就不細講了,要講原因得寫一大篇。這兒只講講楊修被殺的啟示,楊修參與了曹植和曹丕的太子之位之爭。他是支援曹植的。像這樣聰明的人,如果能被曹操欽定的太子曹丕所用,他一定是個人才,如果曹丕繼位後不能駕馭得了,那就是最大的禍根。

    曹操要想讓兒子曹丕順利繼位,就得幫助兒子,扶上馬送一程,把威脅到太子執政可能遇到的障礙剷除掉。楊修太聰明瞭,聰明反被聰明誤,他不該挑戰陰險心狠的曹操的底線。

    楊修不懂得收斂隱藏自己的聰明才情。一個處處顯露自己比領導聰明的人,永遠沒有好下場。領導要得是既聰明,又識時務,忠心耿耿的“老實人”。處處煽風點火,給領導造謠生事,展現自己能力超群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既然領導管不了你,對不起,你就靠邊站吧,或打發你到陰間讓閻王爺管你吧。

    所以,為人處世,有時候“難得糊塗”,就像貓頭鷹睡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哲保身的人,知道急流勇退的人,才能最終壽終正寢。

  • 6 # 掌心記

    楊修是三國時期的奇才,以機智聰明著稱,而且才華過人,但卻沒活明白,成為曹操手下的冤死鬼,死得非常可惜。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楊修的身世言行,就會發現楊修遇上曹操這個千古“奸雄”當老闆,其死也不算冤。為什麼說楊修該死,主要的以下三個方面。

    一、士家大族不合作,楊修不幸頂雷。楊修由於聰明過人,曹操對他還是非常器重的,官至曹操丞相府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世說新語·捷悟篇》有四則故事,反映楊修在主簿任上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從這一點說明楊修的確非常有才。但楊修出身世代簪纓之家,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四世太尉的官僚世家,在士族中很有代表性。問題是當時清談派計程車族對曹操的出身是很看不上的,而且對曹操欺壓漢室的作派也頗有微詞,楊修的老爹楊彪就是典型代表,他們明裡不敢說,暗地裡反對,搞小動作,這點搞得曹操有很不爽。史書記載,“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宴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楊修是他隸屬於曹操對立面的政治陣營的一員,因為立場問題,所以必須死。

    二、介入皇室之爭,楊修成了替罪羊。因為楊修在曹操身邊很受器重,而且其才華頗受曹操賞識,自然成了別人巴結的物件,特別是曹丕、曹植兩個曹操的寶貝兒子,都希望楊修能為自己說好話,出主意,史書上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可能因為曹植是一個名聞天下才子,更對楊修的胃口,使得楊修最終投入了曹植陣營。但楊修入戲太深,巴心巴肝的幫忙曹植爭位出謀劃策,做得太露,而且又被曹丕的吳質來個將計就計,做了籠子,最終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人的暗中幫助下,奪位成功。而曹植自此很不受曹操待見,楊修又不識相,仍然與曹植關係好,自然會沾了火星,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三、愛耍小聰明,楊修成了冤死鬼。這個主要是楊修和曹操兩人在才學方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愛顯擺,耍小聰明的毛病,直接觸怒了曹操,成為楊修之死的直接主因。曹操和楊修對曹娥碑上“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的理解,楊修當時知道正確答案,曹操走了三十里路才想出來,曹操於是感嘆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可見,曹操對楊修的才華是非常欣賞的,但欣賞歸欣賞,曹操也是非常有脾氣的,楊修在“合”、“活”、“雞肋”等事件中,一語中的,曹操猜中曹操的心思。但楊修這個人太愛表現,又不看場合,有時遇到曹操高興,這種表現曹操或許會哈哈一笑,但遇到曹操正煩心時,就另當別論了,這不曹操剛吃敗仗,正焦頭亂額之時,楊修還不識時務,以“雞肋”來顯擺,終招來殺身之禍。

  • 7 # 關東俠客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軍攻打漢中蜀軍固守,曹軍欲戰不能,曹操便有退兵之意。手下軍士請示當天晚上的口令,曹操正在吃晚飯吃一隻雞隨口說:″雞肋"。主薄楊修聽到雞肋兩個字便回去叫手下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搬家。夏侯惇正在領軍士查夜,發現情況非常吃驚問楊修原因,楊修說:"丞相留下的口令是‘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說明丞相明天就要退兵了,提前以拾行裝以免落下。"夏侯惇平責非常賞識楊修的才智,對他說的話深信不疑,於是敢緊回營收拾軍營大亂。曹操深夜查崗發現情況大吃一驚問清原囚以“造言亂軍"的罪名把楊修斬首。楊修當世大才,家族四世三公乃漢末豪族,曹操會因為一句話殺名士嗎?原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裡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楊修字德祖,陝西弘農人,父楊彪是太尉,是關西孔子楊震的後人乃當世豪族和袁術及司馬懿家族差不多,楊修非常有才,恃才敖物幾次猜中曹操的心思另他心中非常忌憚。一,一次北方草原貢一盒酥,曹操忙於公務隨手在盒上寫"一盒酥"三個子。楊修進來看見三個字便開啟盒與群臣分吃了。曹操問什麼原因,楊修說:"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雖表面喜笑心裡卻特別討厭他。二,曹操命人建一花園,完工後曹操在花園門上寫一個"活"走了,眾人不知道什麼意思。楊修說:"門內填活乃闊也!丞相閒門太寬了。"手下人修完後再請曹操檢驗非常滿意,於是曹操問什麼人知道我的意思,眾人都說是楊修。三,曹操生性多疑怕手下在他睡覺時暗殺他,於是告誡衛兵:"我在睡夢中好殺人,你們罪好躲遠遠的"。有一天曹操在睡覺時突然醒來撥劍殺了一名衛兵又上床睡了。早上醒來吃驚的問明原因懊悔不矣,把被殺的衛兵厚葬了,手下人方才信丞相好夜間殺人的話。楊修卻說:"不是丞相夢中好殺人,而是你們這些人在夢中呢。"曹操非常憤怒為此找楊修老父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我同懷,想指出他的錯誤,竟有懷恨之情。"四,曹操在立世子問題上一直舉棋不定,楊修支援曹植為世子多次為他支招透過曹操考校。最後曹操知道了一切決定立曹丕為士子,覺得楊修恃才傲物日後必成後患,於是有了殺楊修之心。最重要的原因是楊修父親太尉楊彪是漢室忠臣一心恢復漢室和曹操政見不和。曹操殺了楊修可以藉機打壓世家大族的反抗勢力。因比,一個人聰明有才沒錯,但要把領導當成領導知道自已的職責和位置非常重要。要把自已的才華用在工作中而不是用在耍小聰明上。

  • 8 # 尹禾

    楊修的死就在於他自以為自己很聰明,但實際上卻是搞不清楚狀況。

    他明知曹操對氏族有芥蒂,對楊彪也早有成見,卻偏要落人口實;他明知曹操是世間難有的英明之主,卻偏偏愛在背後搞小動作;他捲入奪嫡之爭,卻為選對人。

    他的死並不冤枉。可惜就可惜在,他向世人展示了太多的才華,但是才華不代表智慧,因此才有了這千古嘆息。

  • 9 # 先道而後術

    首先,楊修不是奇才,偏要說是奇才也是作死的奇才。

    現在回答楊修的死因。一句話,死因只有一個,把曹操扒光了給大家看。對於曹操,楊修無用且有害,比殺之。

    一、把曹操安保措施扒光了給大家看。典型事件是曹操夢中殺人。曹操為了自身安全,防止身邊人員搞斬首行動,來個定點清除,便宣傳自己喜歡夢中殺人,並殺一個替自己蓋被子的倒黴的忠誠的近侍來證明。結果是“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楊修卻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這個安保措施是曹操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最難防最容易突破的一道屏障。作為領導的高階秘書,楊修不但不為領導的安全著想,還掀開蓋子給大家看。曹操留一個這樣的人在身邊,真的沒有安全感。

    二、把曹操的立儲傾向扒光了給大家看。曹操立儲,在曹丕、曹植之間猶豫,好容易想出一個方法。故意讓兩人出城,卻在暗中吩咐門吏不讓兩人出城,曹操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的臨機處事能力。結果,曹丕老老實實地退回來了,而曹植卻在楊修的指點之下,殺了門吏。作為曹操的高階秘書,應該置身事外,但是竟然插手立儲大事,這不是沒安全感,而是很危險了。

    三、把曹操的困難處境扒光了給大家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軍和蜀軍僵持不下,曹操退兵怕別人笑話,進攻又沒好的辦法,正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當時,曹操是非常無助、苦悶、矛盾、焦慮的,非常需要一個謀士幫他解決這個難題,但是沒有人能勝任。楊修呢?不但不幫忙,還大勢宣傳要撤兵的訊息,是真真的惑亂軍心。惑亂軍心的人,不是危險,而是必須要殺死的。

    至於一人一口酥,門上寫個活是闊等等,好像蒼蠅一樣讓曹操心煩,但是也不至於殺他。但是,牽涉到自身人身安全、立儲大事、軍心穩定方面,違反任意一條都是要殺頭的。

    一句話,楊修對於曹操來說百害而無一益。

  • 10 # 青言論史

    楊修之死,絕不是《三國演義》裡面說的“雞肋”那麼簡單。曹操之所以要誅殺楊修,是因為他犯了忌諱,一項極深的忌諱。

    袁紹和袁術他們汝南袁氏,老是喜歡說自己老袁家是“四世三公”,就是說他們家連續四代人都做到了三公級別的高官。但是楊家就厲害了,“五世三公”,比袁家還多一代。這樣的家族,在古代是當之無愧的豪族、大族,也就是通常意義上說計程車族。

    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歷來對士族是非常不感冒的,在他執政期間,一直在規避士族壟斷政壇的局面出現。為此,他政治上推廣“唯才是舉”,積極以學識和能力而不是門閥來選拔官員;軍事上擊敗士族的代言人袁紹,武力上暫時斷絕了士族干政的可能性。

    但是士族掌控朝政已經是大勢所趨,儘管曹操人為的阻斷了這種趨勢,卻架不住潛移默化。比如在立儲問題上,身為世家大族的楊修,就堅定地站在了曹植的背後。

    很難說最後曹操沒有選擇曹植接班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曹操不喜歡接班人被士族控制卻是事實。為此,他必須殺掉楊修以告訴天下人——只要我老曹還在,你們這些士族就別想染指最高權力!

    可惜這事不由人,曹操屍骨未寒之際,曹丕就接受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全面向士族妥協。而這種妥協的最後結果,就是曹魏僅僅四十五年就被士族以當年同樣的方式給反了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軸承拆裝工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