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不穿靴子的貓

    李白和王維同為唐朝的頂尖詩人,而且二人同歲,只因為歷史上沒有二人見面的記載,所以後人便揣測這二人一定是苦大仇深,其實也不盡然,或許只是交情一般而已,也沒有定律說才子必須要惺惺相惜。不過這裡不防把坊間捕風捉影的說法列一列:

    1、爭風吃醋:說唐玄宗有一個年輕貌美的妹妹玉真公主,李白和王維都仰慕她,玉真在兩位才子之間舉棋不定,致使二人爭風吃醋,互相看不順眼;

    2、佛道對立:李白信奉道教,後人稱他“詩仙”;王維崇尚佛教,有“詩佛”之稱,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就是這種佛道的對立,讓二人沒有共同語言,所以不怎麼往來;

    3、文人相輕:文人相清自古皆然,不過我覺得以二人的品行不太可能,而且二人的詩詞裡也沒有任何流露;

    下面綴上兩首二人的送別詩: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 2 # 賢能英語

    我查了相關資料,拋磚引玉,總結如下:

    第一、互不服氣。李白有三個絕活:詩、詞、劍術。王維也有三個絕活:詩、繪畫、樂曲。關鍵是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好基友。。。孟浩然。我想在孟浩然的撮合下,他們也許見過面,但是在史書上無記載,所以沒有傳下佳話或軼事。但,無記載不等於沒有發生過,然而歷史就是如此,無記載則無故事,這是歷史的回憶功能。

    第二、信仰不同。李白通道,王維信佛,佛道之爭或許是導致兩人心結的重要因素。李白崇奉老莊思想,一生喜好名山遊,為的是求仙訪道,李白也專注過佛教,但不甚喜歡,他走的是宮觀之道。王維信佛,痴迷得每飯不忘齋,王維也研究老莊,只是用來比較或彌補佛教的內化,他走的是寺廟之徑。

    第三、因為女人。而且不止一個,而是兩個。一個是唐玄宗的小妹玉真公主,二是唐玄宗的小蜜楊貴妃。玉真公主與李白、王維都有一腿,情敵必懷芥蒂,情有可原。而楊貴妃與李白也很是曖昧,關鍵是楊貴妃與王維是同鄉,竟然不親故鄉人,反而把芳心許給情敵李白,王維能不生氣嗎?

    第四、雖然李白和王維互相看不順眼,但王維還是救了李白一命的。當年李白寫了首《清平調》給楊貴妃,王維一看,臥槽,李白要在楊貴妃身上練劍術了(也可說是棍術,胯下之棍),不能讓這小子得逞,趕緊告訴玉真公主。玉真公主一看《清平調》說這詩好美,問是李白送我的嗎?王維很直白的說你做夢吧!是送給楊貴妃。玉真公主一聽氣得五雷轟頂,立馬找皇帝告狀去了。

    王維一看,懵逼了。詩人間畢竟同道中人,佛性大發,趕緊託人給李白捎信,讓他趕緊逃。

    後來皇帝知道此事,害怕李白一不小心給他戴頂原諒帽,又不能把大名鼎鼎的李白給殺了,乾脆把他打發走算了。而皇帝也知道王維與玉真公主勾勾搭搭,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王維也下發到基層鍛鍊去了。

    自此,李白與王維這兩位詩人,再也沒有機會見面,唯有詩歌在他們之間互相傳誦。

  • 3 # 真情獨鍾

    李白與王維為何老死不相往來?這可能與玉真公主有關。李白與王維年齡相同,同時唐朝大詩人,卻沒有詩詞唱和,也沒有文字記載他們的交往,可見中間一定出了點什麼。

    王維少年得志,21歲高中狀元。是當朝美男子,擅長詩書,音樂,彈一手好琴。當岐王把他推薦給玉真公主,王維為玉真公主彈了一首「鬱輪袍」後,就被玉真公主留下來了。此處自己去體會。後來,王維就順順當當進士及第。

    但是,後來,王維由於“伶人舞黃獅子”案,被貶了。結果,王維悄悄地娶了妻子。這可惹怒了玉真公主,後來就被貶到窮鄉僻壤改造去了。

    風流倜儻的李白再次進入玉真公主視線。由於玉真公主的推薦,李白弄了個翰林待招的職位,也俘獲了玉真公主的心。因為李白比起王維更加豪放不羈,寂寞的公主正需要來填補內心的空白。李白與玉真公主,以及王維的關係,在當時可能都是不宣的秘密,誰也沒有去捅破。所以歷史也鮮有記載。

    王維妻子死後,終身未娶,也可能與玉真公主有關。他後來信佛,寄情山水,才有他山水田園詩歌的詩佛地位。

    李白有一首詩: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就是為懷念玉真公主而作的。玉真公主在安徽的敬亭山修煉,於762年死去並葬於敬亭山。李白對玉真公主也非常懷念,時常對著敬亭山沉思,同年死於敬亭山附近的當塗。

    王維,李白與玉真公主之間的關係留給我們許多遐想的空間。

  • 4 # 前沿節度使

    公元701年,李白與王維二人幾乎是前後腳降臨人世,其後兩人都靠著一身才氣縱橫大唐詩壇,卻終身未曾謀面,老死不相往來,實在是令人費解。

    “盛唐詩壇雙驕”,緣何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呢?

    首先,八卦野史的說法是,二人為了一個女人而成情敵。這女子來頭不小,她是唐玄宗的小妹玉真公主,生於皇家,自然出落得楚楚動人的樣兒。偏她又愛才,王維這小子先於李白到唐都長安,靠著詩琴畫三絕討得公主芳心。後李白也到長安,公主看這小鮮肉喝口小酒,左手執筆寫詩,右手仗劍長舞,心甚癢癢,便連誇帶哄弄到手。公主腳踩兩隻船,直把二人玩弄於股掌之中,樂見二人為自己爭風吃醋。你說,既是情敵,還見面個屁啊?權當這野史記載的只是個笑話吧。

    正經一點的說法,我以為是二人同是才高八斗之人,然興趣愛好截然不同,沒有共同話題說不到一塊去,相見不如不見!這算是自古就有的文人相輕,你看不上我,我也不屌你!從他們二人的詩作便可看出實在追求不一樣,李白風流瀟灑,一派仙風道骨;而王維則確實像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醉心佛理研究。

    李白,“詩仙”也;王維,“詩佛”也。《西遊記》中,神仙位列天庭之中;而佛在西天極樂世界。李白入道教,王維信佛教,按今天的話講,二人三觀不合,難以走到一起。這或許是二人老死不相往來的根由。從來教派不同教義不同,則難以為徒。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李、王二人便是不同類,不合群之人,既然“道不同”便“不相為謀”,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用寫詩來一較高下,今天的話講,這算是“隔空”硬幹!

    其間雖有張九齡、孟浩然、賀知章等人有意撮合,兩人大抵還是放不下,錯失握手言和的良機,朋友也做不成。

    李白得罪了太監總管高力士和權臣李林甫,雖給楊貴妃寫了幾首風月無邊的詩,但詩人總歸是騷人,皇帝老兒不見得有多待見,李白自己覺得待著沒啥意思,還是揹著長劍騎著毛驢離開長安,做快活逍遙的“謫仙”去了。王維也落得個下基層鍛鍊的結局,皇帝賞他個侍御史的帽子,出使榆林郡,去見見漫天黃沙。二人天各一方,就算有冰釋前嫌的心,卻再難碰面了。

    其實,我不願相信李白、王維二人,如此震古爍今之人,在燦若星辰的詩史上,連丁點的交集也沒有!難道史冊上沒有記載的文字,便可證明二人的老死不相往來?真是奇了怪了,僅以此粗拙的文字向他們致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鎮宇演技如此優秀,為何還沒有拿到金像獎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