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雲剪
-
2 # 人間正道是滄桑2079
文章錦繡非偶然,彩筆水湧夢裡來。
少時莫貪金香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自勤,自勉,自勵,自強。
——造就。唐朝。這個最偉大而又最低迷的詩人?
——經歷越滄桑,對人生越受益。
——《將進酒》就是詩仙一生的寫照!
-
3 # 歪詩邪對劣酒廉煙
沒有誰天生會寫詩,都會有啟蒙,不過天賦和啟蒙是兩碼事!
俯首撿來即文章!由此見李白的確腦洞極大,靈感來時順口吟來即佳句!
-
4 # 年華旖酒
任何人都非生而知之,寫文章作學問也是一樣。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著有《李太白詩集》,杜甫稱讚他的詩“落筆驚風雨,詩成成泣鬼神"後人稱李白為詩仙。他善於運用誇張、比喻、擬人的手法,風格豪邁奔放,清新俊逸,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李白雖然五歲即能誦六甲,但他能寫出好詩也不是天生就能寫,只不過在這方面比其它人有長處,再加上自已不斷的努力學習,就會有好的成就。長大後,他不斷地遠遊,結識詩詞名家,汲取他們的優點,從而為以後成為“詩仙”打下良好的基礎。
-
5 # 鑑水漁翁
當然要有天生的詩才,才能寫出象他這樣不朽詩篇!庸才怎麼學也是庸才,天才永遠是天才!從古到今,就詩詞而論,我也只佩服青蓮的天才。
-
6 # 覃闇
旋律感應該是天生的,畢竟寫詩不像寫小說,沒有靈感你寸步難行。李敖曾說過,寫文章就像某種職業,不能靠慾望來工作,有沒有靈感也要堅持去寫,文筆會有所提高。但是寫詩卻正好相反,沒有靈感還是先別寫,先去找旋律,找慾望。
-
7 # 當代詩人李秋忠
李 白 寫 詩
李家天才下凡間,
白雲藍天好江山。
寫首好詩誇太白,
詩出當代一名仙!
-
8 # 路上有心人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寫詩,即使是詩仙李白也是如此。學習任何一門知識或者是技藝,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毋容置疑,李白絕對是個天才,他不僅通曉經史子集,名山大川,地方風情,就連異國語言文字也很精通,因此有了李白醉草嚇蠻書,讓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的狂放之舉。天才加上勤奮就會比常人成功的機會大上許多。而李白,之所以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受到眾人的推崇,死後又能流芳百世,被奉為詩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個天才,也不僅僅因為他的勤奮,還有一點,就是他的狂,而這個狂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自信。李白的自信是非常篤定的,他對自己的才能堅信不疑。李白的詩句裡那種自信呼之欲出。他在《將近酒》裡毫不隱晦地宣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中狂放不羈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在《上李邕》中簡直是挑戰:“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就是憑著他的才能,他的勤奮和他那堅定的自信心脫穎而出的。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
9 # 待曉兒
我們後世看到的李白是那個斗酒詩百篇,傳世名作都能量產的詩仙,但很少有人關注李白自身的學識。我們想象中,要是李白寫詩還要苦思冥想許久,那還真襯不上他如此大的名氣。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李白和老嫗“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雖然故事的真實性並不可靠,但說李白在學習上十分刻苦卻並不是無的放矢。我們關注李白倚馬千言落筆成章的瀟灑,自動忽視了他前後三擬文選的艱辛,不知道他也曾“常衡經籍書,製作不倦”。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印象,當然和李白本身才思敏捷有很大關係,但最主要的還是讀者的選擇,是我們的希望把李白的形象變成了一個天才。不能不說,我們更崇拜天才,因為天才的成功來得太過容易,所以苦吟者往往被忽視,被認為是才氣不足。人情好逸惡勞,就像人人都想做那個買彩票中鉅獎的賭徒。
說句題外話,其實世上沒有那麼多天才,就像很多自稱天才的作家,在嘴上誇著靈感附體,背地裡卻對自己的作品百般修飾。
李白的詩歌如此風靡自然是本身質量極高,但也和他的文體風格有很大關係。從蜀地入中原的文人都有一個特色,他們的文學風格彷彿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帶有一點古風,李白如此,蘇軾也如此,也許和蜀地閉塞有關。初唐開始探求的格律聲調,在盛唐已經成為了標準的版式。但李白一出場,古風排律汪洋恣意,反而對絕句和律詩並不怎麼喜歡。特立獨行的作品在審美漸漸疲勞的時代往往會讓人眼前一亮,當然,質量如此之高的詩歌更是讓人欣喜若狂。
我們知道,一流的作家可以寫出三流的作品,但三流的作家永遠也寫不出一流的作品來。李白在寫詩一途,雖然在先天上有著無比巨大的優勢,但要是沒有後天紮紮實實的積累,手不釋卷的攻讀,萬里遊歷的眼界,後世裡流傳的也必將又是一個傷仲永的故事。
-
10 # 詩詞書院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極具天分的的一個詩人。其天分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學習天分,第二是創作天分,但有天分並不代表天生就會寫詩。
開元二十二年,李白寫過一篇散文《上安州裴長史書》,裡面有句說到自己:
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迄於今三十春矣。六甲,是古代兒童習字的入門課程,《漢書》上有說:“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
而李白,五歲便完成入門學習,說其是“神童”也不為過。但也從側面說明,李白自幼便開始學習“經史子集”,這和其他詩人並沒有太大區別。“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也說明了其在讀書、創作基礎訓練上的勤奮。
古人學習詩詞創作,在完成“串句”、“對仗”等基礎訓練後,在學習構章上,要進行“仿寫”訓練,“仿寫”就是以前人的作品作為模板,寫上新的內容,李白在這方面的訓練,在《酉陽雜俎》有記載:
李白前後三擬《文選》。不如意,輒焚之,惟留《恨》、《別》兩賦。句中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共收錄了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的文賦詩歌700多篇。“三擬”就是前後進行了三次仿寫,也就是說李白單仿寫《文選》,就進行二千多次詩文仿寫訓練。其勤奮程度可想而知。
李白是個創作天分極高的詩人。對一景一物,總能關聯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情趣。但前題也是有紮實的基礎訓練,熟練的創作技法。
所以,李白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他的天分過人,也離不開他的勤奮學習。不能說其寫詩的本領是天生的。
回覆列表
沒聽過時下一句流行語麼?
人家是天才還比你努力百倍。錐子刺著屁堆兒,頭髮掛在樑上……
結果是什麼還用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