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月23日(農曆秋分)將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司長唐珂日前表示,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成立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17個部門正加緊籌備系列節慶活動。
7
回覆列表
  • 1 # 農民工賈廣西

    個人認為沒有實際意義,這個時候,要麼乾旱 ,要麼水災,要麼颱風 ,慶祝豐收,純粹是扯淡!

    真的豐收了,也高興不起來,因為豐收價格會更低,比如今年的大蒜 ,豐收了價格一落千丈,蒜農能高興嗎?哪有閒心慶祝豐收!

    搞豐收節,不如發點福利給農民更實惠,比如化肥農資等,農民自然高興。整那些戲子們在舞臺上又蹦又跳,實在無聊!

  • 2 # 花花君子

    我認為國家設立農民豐收節的意義是深層次的,體現了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關注程度。在政策上的扶持比簡簡單單過個節要實際的多,並且我堅信農村未來的發展一片光明。

  • 3 # XGC上善若水

    儘管國家在著手農業供給側改革,政府也在加大城鎮化建設,加快土地流轉,為農民土地經營確權,想盡一切辦法使農民增加收入,做為忠厚老實的農民,鞭長莫及。

    小麥單價在一元一角左右,按每畝一千斤計算,也就是一千百元左右。玉米單價七角錢,也就是一千四百元,年收入每畝二千五百元。二千五百元再扣除二袋底肥三百元,追肥三百元,小麥種子每畝六十元,玉米種子六十元,在中牟南部澆地每畝要二百元,農藥要八十元,人工費不計入再內,每畝成本費約一千元,到手也就是一千五百元。物價上漲,水電氣,加上走親戚再搭個禮什麼的,農民收入不赤子才怪呢。農民豐收不了,現在又出現一個豐收節其不尷尬,無奈無語。

    如果叫三農節比較合適,農民除了辛苦以外,早些年交公糧,納農業稅,說到底農民也為國家做過貢獻,農民也養活著十幾億人吃飯,農業又是第一大產業。為農民過節真不為過,為農民喝彩。就是豐收節聽上去彆扭。

  • 4 # 卓275808563

    別扯沒用的

    一要糧價漲、肥價下

    二要漲糧價、下肥價

    三……

    四……

    ……………………

  • 5 # 蔚蔚樹苗酷鷹

    曾經在笑林廣記看過一篇笑話,說一個窮人,在家整天吃糠咽菜,卻買了一塊豬油,每次吃飯後用豬油摸嘴,然後出去轉一圈,說自己在家裡吃的大魚大肉!

  • 6 # djzsunjiangang

    設立一個豐收節就能體現出農民的地位提高了嗎,根本是不可能的,看不起農民是人們骨子裡貴賤之分,不是設立一個農民的節日就能改變的,關鍵是政策的改變,以改變農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7 # 在漫天風沙裡望著你

    受“溫比亞”影響,河南中東部、山東中部和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等地出現暴雨或大暴雨,河南商丘、開封、周口及山東菏澤和濟寧、江蘇徐州、安徽宿州和淮北等地特大暴雨(250~493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70~112毫米)。

  • 8 # 郝景望

    中國農民豐收節!好一個高大上的名詞。

    農民的地位會因這個節日的設立變高嗎?農村老人活了60歲,還必須去想辦法掙錢的現狀會因為這個節日的設立而扭轉嗎?農民工的子女會因為這個節日的設立而每天見到爹媽嗎?

    一幫坐在空調房內,不接地氣人的自以為是的作秀罷了!

    改善老農民的“退休待遇”;維護“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實實在在的縮小“城鄉差距”才是王道!

    別覺得作秀可以改變對農民的地位了。農民心裡的苦還是老樣子的。

  • 9 # 海闊天空142691406

    農民即使有個好年景也賣不了好價錢,農民有幾個身體沒病的?有幾個能看的起病的?農民已經流汗流淚了,不要再傷害農民了,農民也是國家的公民。

  • 10 # 田奇36163171

    拍著腦袋做事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農村現在正是秋收的時侯,忙著收成,有時間過節嗎?農民工在城裡打工,能停下手裡的活過節嗎?就一出鬧劇!

  • 11 # 秦玉龍

    漂在城裡的農民,不關心糧食和蔬菜

    龍叔有很多個群,如“工作群”、“同學群”、“親友群”、“業主群”、“文友群”等等,最近又多了一個群,叫“村群”。之所以稱作“村群”,因為群名稱是我老家的村名,群裡全都是“村裡人”。

    然而,這個“村群”裡的“村裡人”,卻沒有一個居住、生活在村裡,而是散佈在全國各地。他們有的從政,有的從文,有的從武,有的從商,有的從事各種行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我不知道誰是建群人,也不知道誰把我拉進了群。群裡和我一個年齡段的人,多數都是小時候一塊玩尿泥、放羊掏鳥的小夥伴,基本上都認識,也有好多80、90、00後我不認識。“村群”裡的人不喊大名,不稱職務,直呼乳名或者兒時的綽號。大家除了偶爾在群裡回憶起過去村裡的時光,聊起當前的境遇,基本上是以諞閒傳、搶紅包為主。

    其實,在當下的中國鄉村,農民“不在村裡在群裡”現象十分普遍。不但一個村裡的村民建起聊天群,甚至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或一個鄉鎮的農民,也建起了聊天群,如甘肅群、平涼群、靜寧群、柳湖群等等,散佈在五湖四海的村民們,透過聊天群又再建了一個虛擬村莊,大家在群裡如當年在村裡一樣,鄰里親友之間說家鄉話,聊家鄉事,但從沒有人聊春種秋收,更不聊糧食和蔬菜。

    如今的平涼鄉村,村裡找不到幾個年輕人,就連中壯年勞力也都是夫妻雙雙外出打工,有些家庭已舉家遷往城裡生活,除了偶爾回老家照應一下房子土地,很少回村,許多修建漂亮的庭院已是荒草悽悽。冷清寂寞的村莊,被社會學家稱作“空心村”。

    筆者下基層採訪去過很多村莊,這些或大或小或富裕或貧窮的村子裡,基本上看不到多少人影,也聽不到雞鳴狗叫、書聲琅琅,只有為數不多的老弱婦孺留守。像以前那樣,村裡人農閒時節、茶餘飯後聚在一起串門、聊天、打牌、互助、議事的機會並不多,除了逢年過節時一些傳統活動,還有就是喪葬嫁娶這樣的日子,部分多年未見的玩伴、親人、鄰居可以偶爾相聚外,似乎沒有多少機會聚在一起。

    不過,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再加之新生代農民的文化素質的普遍提升,就為離散化的村子在社會秩序上的重構帶來了可能。例如現在微信群、QQ群的建立,就給村裡人提供了一個虛擬化的新型公共社交空間。一些村莊裡,村幹部為了工作方便,也建了群,將村裡的人“拉攏”在一起,方便溝通交流,例如計生、低保、危房補貼、糧食直補這些事兒,村民大會就在群裡開,他們稱之為“網上議事”。

    有三農學者認為,微信群這種公共的社交空間,可以從不同地域的現實空間走向網路公共空間,成員經過長期互動形成了合作場域,在其中進行感情聯絡、加強鄰里關係、開展互助、商議村裡大事等一系列活動。可以說,網路社交群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離散化村莊的再次聚合,將“半熟人社會”的村莊轉變為了“熟人社會”。同時,加入微信群的村民,透過集體的虛擬在場和互相規訓,再造了“公共人”,從而維繫了鄉村秩序。

    在專家學者看來,微信群為村民們平時的閒聊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村民藉助微信群實現了集體虛擬在場,使得村民從“私領域”走向“公領域”。當多數村民再次聚合在網路時,一個新型的鄉村社群再次形成,村子就會迴歸到了“熟人社會”,重新建構了村子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形態。只不過,真實的村莊依然寂寥,虛擬的村莊人聲鼎沸。

    筆者在“村群”和村裡人交流時發現,群裡最活躍的是80、90一代的年輕村民。他們表示,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微信群,大多數人外出務工以後,除了和家人保持聯絡以外,很少和村裡其他人保持聯絡,就會逐漸感覺和村裡人的關係越來越遠。那些長期不回家,或者回家很少的人,無法感知家鄉的變化,無法參與村莊的建設,就會對自己曾經生活過的村子感到很陌生,乃至產生疏離感。這也許就是社會學家常說的“回不去的鄉村,留不下的城市”。

    “毛蛋,村裡要辦豐收節,你們家被評為‘豐收戶’,你能回來領獎嗎?”

  • 12 # 萊西艾倫特

    何必搞那麼多節,有啥意義。城裡的體會不到農民的辛苦,搬到城裡的過節回家還是村裡的農民張羅酒席,搞形式、喊口號,能不能給點實在的。

  • 13 # 生之源4

    農民每年到了秋收都是愁眉苦臉,專家不去調劑,反而火上澆油搞什方豐收節?這是、一種什麼態度?唱高調不顧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潛伏》,吳敬中最後到底知不知道餘則成是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