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學達人
-
2 # KKKli
功成身退是道家弟子的處事做人原則,這是熱衷功名利祿的儒家弟子所萬萬不能理解想象的事,儒家俗人耳遠遠不及道家返樸歸真,仙風道骨的境界。
-
3 # 漢史趣聞
劉邦的成功離不開張良的輔佐,劉邦更是把張良當做自己的社稷之臣。兩個人在一起打江山的時候,真可謂是形影不離。正是因為他們近距離接觸的太久了。所以,他們彼此之間才更加的互相瞭解了。
大漢建立之後,劉邦成了皇帝。張良成了臣子,這就導致了他們之間關係的不對等。這種不對等一旦表現在政治方面,很有可能就是你死我活。
以張良對劉邦的瞭解,跟隨劉邦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因為劉邦這個人,生性多疑,你可以跟著他共同患難,但是,不一定能夠跟著他共同享福。
不僅僅是劉邦這樣,古代的王侯將相,大致都是如此的。正是因為張良瞭解歷史,所以,在他幫助劉邦建立大漢之後,他就對劉邦有了芥蒂之心。
本來大漢建立,劉邦對張良封賞的時候,是想讓他在齊地自擇三萬戶,作為自己的食邑的。但是,這麼厚重的一份禮物,讓張良感到後怕。
要知道和劉邦是老鄉,同樣被劉邦視為社稷之臣的蕭何,他得到的食邑僅僅只有八千戶。最多的時候,也是有一萬多戶。
很顯然張良和劉邦的關係,肯定沒有蕭何和劉邦的關係近的。所以,對於劉邦給他的這一份大禮,他是打死也不敢要的。
張良拒絕了劉邦,說自己的要留縣的一萬戶人家,就可以了。正是因為張良要了留縣的一萬戶食邑,所以,他又被稱為留侯的。
劉邦對於張良的表現,他當然是很滿意了。這說明張良並沒有居功自傲,也沒有迷失自我。
然後劉邦想讓張良去朝中任職,繼續輔佐自己,為自己服務。可是,張良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了劉邦。
那麼,究竟劉邦做過什麼事,讓張良寒了心,誓死不輔佐劉邦的呢?
我想透過劉邦對蕭何和韓信的態度,來說明這件事。先從蕭何開始,大家都知道蕭何是劉邦的老鄉,而且是舊相識。
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蕭何就是沛縣的縣長,那時候蕭何沒少給劉邦幫忙。到了劉邦起義之後,蕭何又帶著整個家族投奔了劉邦。
蕭何對劉邦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了,可是,這樣的蕭何劉邦還要懷疑他。在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和項羽對峙在滎陽,這時候局勢對於劉邦來說極其的不利。
此刻,蕭何正在為劉邦管理大後方,也就是關中地區。劉邦怕蕭何背叛了他,擅自當了關中王,若是真的這樣,那他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他隔三差五派人去問蕭何最近怎麼樣?
後來蕭何經過謀士的提示,才知道劉邦之所以如此關心自己,是懷疑自己了,知道劉邦懷疑自己後,蕭何就把自己的兒子、侄子送到劉邦的前線給劉邦打仗去了。其實就是當劉邦的前線充當人質去了。
劉邦見到蕭何的這一行為,十分的高興,再也不派人問蕭何去了,這樣的事情,張良可以說一直是看在眼裡的。
我們在看看劉邦是如何對待韓信的?
韓信拿下齊地之後,劉邦就剩下唯一的一個敵人項羽了。這時候韓信想要給劉邦討要一個齊王噹噹。
劉邦一聽說韓信要當齊王,還是個假齊王。他就要抄傢伙去打韓信去了,至於目前的敵人項羽,他也不管了。
正是在這個時候,張良提醒了劉邦。
此刻韓信是得罪不得的,因為韓信手裡有三十萬大軍,你要是把韓信逼急了,他幫助項羽順勢把你給滅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劉邦一想,果真如此。
所以,他也就打消了打韓信的想法,給了韓信一個齊王噹噹。
你看劉邦這種損害一點利益,就要抄傢伙打人的性格。真的是不好伺候的,劉邦對那些對他來說,最為重要的臣子蕭何和韓信都是如此。對他當然也是如此了,所以,正是因為這個緣由,張良決定不輔佐劉邦的,因為他做不到給劉邦處事的時候,一點都不得罪劉邦。
想要一點都不得罪劉邦,唯一的一種可能,也只有遠離他了。
回覆列表
劉邦在大漢帝國建立之後,殺開國功臣的事情,是一直被人詬病的。但是,要知道張良離開劉邦的時候,他還沒對開國功臣下手。
那麼,張良是如何知道劉邦這個人不靠譜的呢?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楚漢相爭的時候,張良跟隨劉邦的過程中,他早已把劉邦這個人給看透了。
張良這麼聰明的人,他只要看看劉邦如何對待蕭何,如何對待韓信的,他也可以推算出劉邦如何對待他了。
我們先說劉邦是如何對待蕭何的?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和張良在前線打仗,蕭何替劉邦管理關中,而且蕭何在關中的名聲很好。
這就引起了劉邦的警覺,他覺得蕭何在關中威望如此的高,若是蕭何宣佈自立了,那豈不是擺了自己一刀嗎?
所以,他要找蕭何算賬。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隔三差五派人去問蕭何,大致就是問問他近來怎麼樣了。
蕭何一開始還挺高興,畢竟上司一直在關心自己。
可是,這時候蕭何的手下告訴他,你可能要大難臨頭了。劉邦經常派人來問候你,就是不信任你了。
所以,你趕緊想個辦法,讓劉邦對你放心。
蕭何一想也對,要是問候也該是我問候劉邦呀,畢竟是他在前線打仗,有性命之憂。
想通了這個道理,蕭何就把自己的兒子,侄子等人派到劉邦身邊替劉邦去前線打仗。名義上是替劉邦打仗,實際上是去劉邦那裡當人質去了。
我們都知道蕭何對劉邦一直都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就連這樣的蕭何,劉邦都要猜疑。你說讓張良看了之後,他會怎樣想劉邦?
所以,他懂得劉邦這個人是不可以共享福,只可以共患難的。
再說劉邦如何對韓信的?韓信是劉邦帳下最勇猛的大將,他為劉邦建立大漢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大漢江山。
在韓信一路凱歌,打敗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之後,韓信想要給劉邦討要一個齊王來噹噹。
但是,當劉邦知道韓信的想法之後,他立刻就破口罵娘了。說白了,他不想給韓信這個齊王當。
當時張良就示意劉邦,如今天下未定韓信是得罪不得的。我們姑且先把這個齊王給韓信吧,否則,韓信背叛了你,歸順了項羽,那這個天下肯定就不是你的了。
劉邦一想也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所以,他才封韓信為齊王的。
你看劉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張良對他怎麼可能不寒心。畢竟若是沒有韓信的話,劉邦恐怕連漢中都出不來,更不好說讓他和項羽爭霸天下了。
所以說當張良看到蕭何和韓信這樣重要的臣子,都被劉邦猜疑的時候,他就覺得劉邦這個人人品有問題,是不能夠給他長期共事的。
劉邦建立大漢帝國,張良選擇功成名退在劉邦建立大漢帝國之後,劉邦把張良,韓信,蕭何說成是漢初三傑,他讓張良在齊地自擇三萬戶作為自己的食邑。
這對於張良來說,他是萬萬不敢要的,畢竟齊地是當時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而且劉邦讓他自擇三萬戶,要知道蕭何才得了八千多戶食邑。
所以,他是斷然不敢要的。他明白若是要了這麼多食邑,肯定會遭受劉邦的猜疑的。因此,他對劉邦說,他就要留縣的一萬戶就可以了。
留縣是比較貧困的一個縣,那裡也是劉邦和張良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所以,他就要了留縣說這裡比較有紀念意義。
劉邦還要讓張良到朝中當官,但是被張良拒絕了。透過前面劉邦對蕭何,韓信的事蹟,他知道劉邦是隻可共患難,不可以共享福的。
所以他對劉邦的做法寒了心,大漢建立之後,他誓死不去當官的。
後來也驗證了張良的正確性,畢竟韓信被劉邦和呂后給滅了族,蕭何被劉邦關進了監獄,差點被殺了頭。
就是張良一點事情都沒有,不得不說張良確實是有先見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