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Lolita一詞的起源Lolita本身是一套小說《Lolita》(1955)中的女主角的名字中文通常譯為羅麗泰、洛麗塔或蘿莉塔。這本小說由一位俄國出身、四十歲移民到美國的作家納博科夫(VladimirNabokov,1899-1977)在法國所完成的一部長篇作品。小說描述一位的中年男子迷戀上的12歲女兒而發生的故事,故事是說一個的從法國移民美國中年教授胡伯.胡伯特(HumbertHumbert),對小女孩特別情有獨鍾,遇上女房東十二歲的女兒。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蘿莉塔(Lolita)或羅(Lo),因此作為書名。這本小說既成了VladimirNabokov的代表作,其後在1962年更被著名導演StanleyKubrick改篇成經典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片中女主角就是穿上蕾絲緊身上衣、傘裙、配有蝴蝶結的衣飾,而使得這種裝扮成為日後提到戀童情結時經常利用的一種典型印象。這部電影在1997年時又再次被翻拍,導演為艾崔恩.林恩(AdrianLyne)。Lolita這詞語的意思泛指很可愛的未成年小女孩,亦演化現今ACG界指的蘿莉(來自日語ロリ,即所謂ロリータ的簡寫)。這個音譯主要是來自臺灣的動漫畫迷,至於蘿莉控則是指很喜歡蘿莉的人,並會用「萌」這字來作動詞和形容詞來表達對蘿莉的喜愛,而從這個名詞引申出來的還有正太(syota)。但現在的lolita服裝跟lolita這字是沒直接關係,只是引申命名這系的服裝,也即是如果沒用這字,這服裝可能會繼續稱為娃娃裝。原因是因為lolita這種風格的衣服慢慢開始在日本受人注目時,《Lolita》這部電影在日本公演了。那時1998年的事(1997年重拍,1998年日文版公演),那部電影也好一陣子成為話題,所以這種衣著風格便被名命為lolita,而當時比較開放的lolita小姐們也接受了這名詞了。+Lolita的歷史及發展+Lolita服飾其實是簡化版的17-18世紀的西方宮廷服,也是類似娃娃裝的洋裝,設計靈感則主要來自法國洛可可時期(Rococo)和英國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n)的設計。洛可可風格是開始於17世紀初的法國,延續自巴洛克時期的藝術風格,強調優美纖細、精緻小巧和女性的柔弱,喜好於裸露肩膀鎖骨的設計,完美突顯女性身段的美態為主;而維多利亞風格起源自18世紀英國女皇所引導的流行風格,強調裝飾花樣多且繁雜的、過於精巧華麗的,而當時的衣服流行大量的蕾絲花邊、緞帶、蝴蝶結和束腰設計,展現十足的女性特質,塑造出高貴典雅的形象。當然現今女性已不可能穿著繁複的宮廷服飾工作或活動,所以lolita主要擷取其精髓及特徵加以表現,例如荷葉邊、蓬裙、公主袖、繫繩設計等,最後演化成現今的lolita服飾。第一間Lolita店在1976年出現在日本,所以其實Lolita服裝歷史並不長,比起punk,gothic有數十年至幾百年的歷史相比較就更短。+Lolita的衣著風格+-Rule1:「TobeELEGANT…」Lolita服飾具有高貴優雅的感覺和濃厚的少女味道,服裝特點在於多蕾絲、荷葉邊、絲帶等,裙子則主要由及以及膝的傘裙、蛋糕裙和圓臺為主;而在服裝質料方面,傳統的lolita多數以綿質為主,不過現在也有人用其他質料來做lolita。但其實lolita服飾的出現也有不少人差生了誤解,以為有lace、有公主袖的服裝就是lolita,但其實這些特徵只能展現出維多利亞風格,並不等同於lolita服裝。Lolita可由不同的服飾配搭在一起,常見的衣服包括有連身裙(One-piece)、上衣(Blouse/cutsaw*)、背心裙(Jumper/jumperskirt)、半截裙(Skirt)、外套(Jacket)、大褸(Coat)等;還有可在裙子下穿上BB褲和紗裙,紗裙可以令裙子可以撐起來更好看。襪子多以蕾絲花邊及絲帶裝飾的,鞋子則主要為厚底鞋、靴子及高跟鞋;頭飾方面則有很多變化,如長條形/圓形headdress、遮陽帽、絲絨花、蝴蝶結、CROWN……還可以跟據自己的喜好配襯不同的物品,像飾物(頸鍊、戒指、耳環)、洋傘、洋扇等。其實lolita的衣飾還有很多型別不能盡錄,最重要是互相配搭得宜,只要能表達不同種類的lolita「靈魂」便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高大上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