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友去情長留
-
2 # 理得心安
古人相聚不做幾首詩不夠意思,那是因為一起作詩能讓他們一起進入一種產生共鳴的狀態。
同樣,你和朋友相聚不喝酒就不能進入狀態,也只能說明你們之間的共同點就是那點酒、或者說喝酒後才能有的共同狀態。
~~~~~~~~~~~~~~~~~~~~~~~~~~~~~~~~~~~~~~~~~~~~~~~~~~
往好裡說,酒能讓人興奮,忘記煩惱,放大快樂。
如果必須喝酒才能讓相聚進入進入狀態,說明你和你的朋友混的都不咋地,沒有能說起來讓大家開心、興奮起來的話題或成就。
往壞裡說,酒能讓讓人降低智商和自控能力。
那麼必須搞些酒才能進入狀態,說明你和你的朋友平時都喜好端著正經的架子,必須喝酒後才能放下彼此的戒備和麵子,放開下限後才能坦誠相對。
~~~~~~~~~~~~~~~~~~~~~~~~~~~~~~~~~~~~~~~~~~~~~~~~~~
~~~~~~~~~~~~~~~~~~~~~~~~~~~~~~~~~~~~~~~~~~~~~~~~~·
古人有“聽君一席話,升讀十年書”的相聚,有“夜半虛前席”的相聚,這些相見恨晚的相聚,有沒有酒肯定都不是重要的,甚至怕酒醉耽誤了好時光都害怕喝酒浪費時間。
所以,當你和朋友有感興趣的共同話題、在交流中能深入的探討,那麼相聚就不會單調,更不會冷場,就不需要靠酒精來湊熱鬧鬨場子了。
~~~~~~~~~~~~~~~~~~~~~~~~~~~~~~~~~~~~~~~~~~~~~~~~~
李白斗酒詩百篇,古人靠喝酒找感覺的,也多是在“舉杯邀明月”那樣的孤獨時才有的需求。
而在有朋友相遇、相聚、分別的時候,“馬上相逢無紙筆”、“遙想兄弟登高處”、“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千古名句都是真實情感的湧現,根本不用酒精來湊數。
~~~~~~~~~~~~~~~~~~~~~~~~~~~~~~~~~~~~~~~~~~~~~~~
所以,努力增加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對世界萬物的認知深度,這樣才能結交更多有內涵的朋友。
與有內涵的朋友相聚,就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且能深入的探討下去。
這樣的聚會,無論酒、茶還是其他什麼,都只是陪襯了,根本不是必須的東西——因為你們彼此交流的是獨有的自我感受,而不是酒精麻痺下的一致。
回覆列表
無酒不成席,這是幾千年留下來的酒文化。朋友好長時間沒有相聚,喝一些酒也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如果只有兩個人或者說兩個人都不喝酒,可以不喝,如果其他朋友在的情況下。還是要備一些酒哪怕小酌也是增進情感的最好方式,中國的社會是人情化社會。好多事情想辦成的情況下,還是要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