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姜運倉
-
2 # 西貢人家
除非你一心搞科研,除非你有機會當教授,除非你是公務員。如果為了高薪厚職,生活無憂,建議考專業資格吧,例如: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等國際認可含金量高的專業證書,這比博士更難考,找工作更容易,回報更高
-
3 # 燕園終身學習
關於碩士和博士,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碩士數量相對很多,而博士數量較少。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很多人碩士畢業後都選擇了就業,只有少數人願意繼續讀博;從國家政策及大學(包括科研院所)的角度來說,對博士數量也進行了計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所以,博士總體數量並不太多。
願意不願意讀博是一回事,適合不合適讀博又是一回事。總體而言,讀博肯定是需要一定的天分的,也需要對專業或者說學術有一定興趣。儘管現在有相當比例的博士生,讀博的目的是為了謀一份更穩定或者說更適合自己的職業,比如進高校當教師,但在博士畢業越來越難的情況下,選擇讀博還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也有不少人是基於對學術的興趣,而這,恰恰是讀博的根本意義之所在。
關於人才從事的行業,有人總結過一句精煉且不失精闢的話:一流人才從政,二流人才經商,三流人才做學術。從政和經商,不但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而且,作出決策往往就需要實施,一實施,開弓就往往沒有回頭箭了,好與壞,功與過,很難有迴旋的餘地;而做學術則不一樣,很多時候相當於沙盤演練,思路錯了,走偏了,可以回到起點,重新來過。所以,從政和經商允許犯錯的空間較小,而做學術允許犯錯的空間則大得多。成功的從政者和經商者,比做學術的成功者更為難得。不過,上面的這種劃分,也只是泛泛而論。相比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頂尖的學者、科學家肯定是毫不遜色的,只是各屬一行,各精一行,而難說誰更厲害。
所以,如果說博士群體中那些打算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是博士群體中的優秀分子的話,無疑這些人確實是很優秀的,但要說是最優秀的研究生才去讀博,則遠遠談不上。就如同題主的觀察到的情況那樣,很多優秀研究生畢業後就去從政或者經商創業了,學術不是他們的興趣,也不是他們最適合的施展才華的最好舞臺。
其實,部分優秀研究生選擇讀博做學術,部分優秀研究生選擇從政、經商等,這才是正常的社會的必然現象。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有活力的社會里,各行各業都有不少優秀人才的聚集,從而讓社會整體上獲得發展和進步,才是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讀博,做學術,產生學者,產生科學家,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而最優秀的人才集聚於此,既不可能,也沒必要,也不符合現實的實際情況。
-
4 # 一枚明粉
讀博士的一般是優秀的,但不見得都是最優秀的。我之前還困惑為什麼那麼多名校精英不會去省級單位做公務員。
最近我才琢磨明白,姑且分享一下吧。
1、變現週期太長就博士而言,我接觸了不少。讀博有的三年,有的四年,甚至有六年。博士畢業後進了一個差不多的學校,基本都有六年非升即走的問題。這是一個近十年的壓力週期,並行的是低收益期。
至於以後副教授、教授、大學者的說法,人家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賺到,而且在最黃金時間為何要砸入那麼大精力還收益那麼低呢?
(博士)
同樣公務員也是如此,安穩、體面、有希望的生活很吸引寒門子弟。至於低工資制度、令行禁止的紀律、漫長的升級等待,對條件好一點的家庭並不嚮往。
讀博士和公務員首先要經過漫長的低收益時期,然後才有可能進入中高收益。隨著報賬規範與現代公務員體系建立,高收益就更難了。
2、家庭好有更多選擇我的本科同學家庭條件整體不錯,他們有的讀研就是為了以後找個更好的安穩工作,然後做自己喜歡的事。
有的在本科畢業就進入很好的單位,年薪二十多萬。到現在有的已經三十萬。
還有接管家裡產業,做大做強的。也有獨自打拼,反正家裡不用發愁,現在也不錯。
他們在許多領域敢闖敢做,第一沒有後顧之憂;第二家裡能幫上忙;第三自己本來就很優秀。
那為何還要走按部就班的學術與公務員之路呢?
總結:優秀且家庭好的人有更多選擇,更多試錯機會,且他們闖的成功率很高。
相對而言,優秀但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安穩生活就挺好,闖的後果也有可能就是“人在廣東已經漂泊十年”。
我的好多家庭條件一般的朋友現在在讀博、做公務員;條件好的各行各業啦。至於我在搬磚。
-
5 # 秦右史
當然不是,最優秀的學生一般都不會去讀博士。
在和平年代,階層轉移有三種路徑。第一是接受高等教育,獲得知識資源。第二是婚姻聯合,透過資源交換或強弱分流實現自身跨越。第三是偶然因素和歷史程序,抓住風口,這個大部分人沒有這個運氣。努力之後轉移不了,也很正常。
對於普通人來說,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也沒有板上釘釘的成功。高校讀博士的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對科研和學術確實有興趣,也有天賦的,很難得。第二種是除了讀博之外,沒有其他好的選擇,這是理想人,無可厚非。第三種是迷迷糊糊,就想提高學歷來獲得資源,順其自然的讀了博士。
讀博的學生還得分情況,家境極其優越的,家境貧寒的,中產的。從本科一路支撐到博士畢業,少說十年時間,其中的科研艱辛先不說,隨著年齡增長,經濟壓力就夠普通人煎熬的。據我的觀察,優秀的人,家境優越的本科畢業就去工作的多,因為他們可以有很多更好的選擇,讀不讀博士對他們來說不是必要的加分項,因為加分項和機會出路太多了。實在不行,還可以去海外讀博鍍金,回國後照樣談笑風生。
對於普通寒門子弟,當然想讀博士,這是一個希望,機率和槓桿,博士學位是對學術水平的認可。成不成功不是必然的,但至少不會差到底線。這也就是不少人寧願用時間換取未來的原因,廢寢忘食,畢竟除此之外,其他嚮往好生活的方法都不可行。很多讀博士的人,資質稟賦很一般,但也打算努力混博士學位。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我是很佩服真正有學術理想的博士的,很難。我有一個朋友,家境優越,我覺得他是非常純粹,也適合讀博的人,治學嚴謹,態度認真,我只有羨慕。普通人有普通的苦,博士有博士的無奈,優秀者有優秀者的困惑,而我則是不斷打工,給大家服務,爭取能夠安家。如果把教育看作對自身的投資,學科之間也有差別,工科見效快,來錢快,經濟效益明顯。理論性學科見效慢,工資低,只能用學科榮譽感和堅持來彌補落差了,這是現實,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普通人試錯太難,從頭再來,沒那勇氣。讀博士時間成本那麼高,收益還是未知數,你說值得不值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認為最優秀的人去讀博士,是一種局外人的誤解。對於有的人來說,學術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對於有的人來說,學術又可以說一文不名。
一種是雪中送炭,一種是錦上添花,性質不同。至於我,立大業就不想啦,長路漫漫。
-
6 # 春暖秋爽
研究生分為學術型與專碩型。按照有關規定學術碩士研究生才可以免推直博的。
推薦根據研究生階段、科研成果與學術論文評級來選擇院校,比如好點的985*211要求出版論文評級較高,而且部分高校導師只認可國際性的學術評級,但有可能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總知、沒有真才實學、那是肯定不行的。
免推也要面試的,但是沒有考研面試那麼複雜,導師認可你才會接受你,不過儘可放心,導師可不會弄個廢物在身邊混日子,沒有真材實料,估計畢業都很困難。
雖然現在有些人認為博士生很多,但你仔細觀察,生活中、博士生你見到過多少,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所以跟發達國家比,我們博士生還是少之又少,如果中國博士和現在本科生一樣比例,那麼我們國家該有多麼的強大!
專碩研究生及同等學力研究生讀博,要透過國家統一筆試考核、學院面試的,但也有特殊情況讀博的,所以讀博靈活性非常高,根據情況而言。
-
7 # 東愛雨小公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中,能夠獲得博士學位的人都是在做學問的領域中比較突出,在求學生涯中,也是學習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從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博士學位的確能夠在自己今後的求職中獲得一定的優勢,而且現在博士學位成為部分優秀企業、高校教師等職業招聘的准入門檻條件,如果不能獲得博士學位,甚至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其實,這也符合我們以往對於知識分子的認識,學歷越高,所具備的能力也就越強。要想獲得更高的學歷,當然也是比較優秀的學生才有可能成功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階段。
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並非所有最優秀的碩士研究生都選擇去讀博士。博士在學習專業知識、做學問方面確實比較優秀,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在這個社會上就非常優秀。在學校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屬於優秀,但是如果在社會上衡量優秀人才就不只是簡單的以學習成績來決定了。在讀完研究生之後,也有很多比較優秀的人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選擇了到社會上去就業創業,在中國目前的就業環境下,大多數研究生還是選擇了就業創業,一般在沒有機會獲得較好的就業創業機會時,才會選擇去攻讀博士,增加自己在今後求職市場上競爭的砝碼。當然,也有不少研究生對於做學問非常感興趣,將從事科學研究作為今後的職業,他們就會選擇攻讀博士。
不可否認,中國的中國產博士中存在不少的”次品“,他們往往就只知道學習,鑽研學問,可能在學習專業知識,考試成績等方面能做到比較突出的地位,但是除了學習之外,他們似乎並不能再其他領域表現很突出,似乎與我們在傳統觀念中對於博士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甚至部分博士的社會生存能力還不如本科、專科學歷的人,這種現象的確值得我們反思,我們為什麼會出現”次品博士“。
從小就被誘導,好好學習,長大了當博士。但是讀完碩士研究生,卻發展科研能力很強最優秀的大多選擇就業創業了,找工作有壓力有障礙的才被迫讀博士,所以想調查一下,是最優秀的才能去讀博士嗎?
回覆列表
第一,目前碩士研究生分為兩大類: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專業碩士屬於實踐型學位,畢業後大多選擇直接就業。目前國內的專業碩士招生名額已經佔領半壁江山,所以他們畢業後選擇就業與個人的優秀與否無關;
第二,就學術碩士來看,如果他們畢業後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很多人也選擇就業。因為如果想讀博士,以後還有機會,但好的工作錯過就不一定有了。這與個人的優秀與否無關;
第三,就碩士畢業後選擇讀博的人來看,每個人選擇背後的理由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是完全出於研究的興趣,想在某一領域有開拓性的成就;有的人是為了博士學位證書,為了在以科研為主的單位立足;也有的人也許僅僅是不想工作,想在象牙塔裡多待幾年;也有人是想在求學路上一氣呵成,一步到位拿到最高學位……。
綜上來看,要不要繼續讀博雖然需要一定的學術素質與條件,但與個人優秀與否關係並不大,更多是與個人的選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