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中央氣象臺15日18時釋出颱風預警最高級別--紅色預警。強颱風“山竹”將於16日下午到晚上在廣東珠海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14級-16級),可能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全國各地都在直播,以前覺得颱風來了特好玩。
9
回覆列表
  • 1 # 姬鵬

    颱風“山竹”已登陸,東南部沿海地區迎來強風強降雨。但在臺風“山竹”登陸之前,卻能感受到一波超強的“亞文化”(消費恐懼)席捲網路世界。在可觸及的社交媒體上,關乎防備颱風“山竹”的措施,被各種“玩壞”。

    有在用膠帶固定玻璃門窗的同時,凹出各種搞笑造型的;有在社交媒體上猜測風向的同時,比拼地理知識鑑別學霸的。總之,如若不去想颱風“山竹”之後的一片狼藉,根本感受不到颱風“山竹”(災害)即將來臨,人們將面對一場“暴風驟雨”的洗刷。

    然而,颱風“山竹”(災害)真的還是來了,而且,就在“可預知的途中”奔襲著,嘶吼著。說到底,人類發展到今天,雖然不能直接阻擋“自然災害”的發生,但是卻能提前預知“自然災害”的發生,並且也能提前防備,保證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人類似乎對某些“自然災害”是有一定的“掌控的”(應對層面)。

    但是,無論怎樣,我們還是難以避免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有生命受到傷害的,也有財物受到損失的。可與此同時,就人們對於自然災害的“防備和應對”,卻已經有相對完善的一套機制和理論。

    人們不僅在“自然災害”的預報上有超前的技術,同時在防備措施層面已經相對成熟。不管是面對“自然災害”本身,還是對抗“自然災害”的過程,都有較為切實有效的保障。比如住所的安全性,比如食物供給的連續性,在一定期限內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於此,在面對颱風“山竹”這種性烈的氣象時,非但沒有被恐懼嚇到,反而能較為輕鬆的“消費恐懼”。不得不說,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問題上,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坦然。而這其中關乎“亞文化”戲謔式的表達,我們卻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畢竟,這關乎人類對“自然災害”的對抗態度。

    其一:“可預知”自然災害,是人類對抗“自然災害”的開始。

    我們常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面對“自然災害”上,人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知己知彼”。如“颱風”而言,人類已經可以預知它的形成以及變化,從而較好的保護自己,降低災害的破壞度。

    只是,作為對抗而言,這卻只是開始,而非終點。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自然災害”目前只是可以監測和防備,就徹底的抗擊自然災害,好像短期內難以實現。甚至,在一次大的自然災害中,能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員傷亡,緩解財物損失,就已經算是一種“勝利”。

    對於這種“勝利”,我們除卻不斷的逼近零點,好像難以做到完全克服的地步。不得不承認,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同時也是頑強的。因為,我們要知道,從可預知自然災害開始,就代表人類對抗“自然災害”的腳已經邁出很大一步。

    其二:“大機率性的安全”,讓人們有心思“消費恐懼”。

    就目前來看,像颱風這種“自然災害”,只要做好一定的防備,就能確保“大機率性的安全”。當然,在臺風來臨時,也難免會出現意外,導致一些人不幸遇難。不過,總體上來看,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

    所以,也就能理解,為何在臺風“山竹”來臨前,社交媒體上會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的“亞文化”(消費恐懼)颶風。因為,從根源上講,人們可以確保“大機率性的安全”,所以就可以踏實的、輕鬆的面對“自然災害”。

    雖然,颱風“山竹”過後,免不了街面被破壞,道路被淹沒。但是,只要人們的安全不會被威脅,“難以避免的損失”就會成為“可預知的損失”,這種情境下,人們很容易就會接受現實,面對災害,態度也自然就是積極的,樂觀的。

    是的,手機網際網路普及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座資訊島,可以接收五湖四海的訊息,也可以向五湖四海傳送訊息。總之人們的“在場感”越來越強,正在發生的,就代表此刻發生在每一個角落。人們一起“接納恐懼”,一起“承擔恐懼”,於是“恐懼被彌散”,“人成為真正的王”。

    在資訊閉塞的時代,別處的災害永遠屬於別處,聽到的只是一些資料。而如今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就可以真實的感受到正在發生的事情,一張圖片可以看到現場,一段影片可以看到更多,總之,我們不在場,但我們卻不離場。

    於是,透過社交媒體,人們可以看到更多真實,同時也可以感受更多真實,一場“自然災害”不再是一部分人的災害,每一個人都在關注,就代表“恐懼被分擔”,“災害被彌散”。不得不說,這是一股清流,正衝破恐懼,流向人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利用吸聲材料對家庭影院設計中混響時間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