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021水逆退散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華人從先秦時代便極重視祭祖活動,這也是清明節的文化源頭。但在秦漢時期,中國並沒有官方規定的祭祖節日,更談不上有清明節。事實上,兩漢時“清明”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節氣,西漢前期《淮南子》中記有清明節氣:“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中則記“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將其完全作為農業時令對待。

    清明節真正走上節生巔峰,成為盛大的節日,是在兼併了上巳、寒食這兩個古老的節日之後。

    上巳節是上古時期極重要的節日,早在春秋時期便已出現,“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這一天先民要來到水邊祭祀、沐浴拔楔(帶有驅邪的巫術儀式),青年男女在這時嬉戲擇偶,其樂融融,“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孔子弟子曾皙言志時也將上巳“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作為樂事。

    魏晉時,上巳節正式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這時有錢有閒計程車族常會去水邊玩一種高階遊戲——曲水流觴,而正是東晉永和九年的上巳節,王羲之寫出了垂名千古的《蘭亭序》。唐代上巳節是全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唐德宗把它和重陽、中和 (二月一日)並稱“三令節”,足見對上巳節的重視。每逢上巳, 皇帝要在曲江大宴群臣 ,作曲水流觴之會, 並且還要拿錢物賞賜文武百僚。民間的上巳節更是多姿多彩,男女爭相來到水邊祓禊飲宴、現場交友,繁盛非常,“彩幄翠疇,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杜甫筆下楊氏出遊也是在上巳“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寒食節在農曆三月,上接上巳,下連清明。相傳寒食節是因為晉文公欲逼功臣介子推出山做官,放火燒山誤將介子推母子燒死,為此而立。傳說畢竟只是傳說。寒食節實際起源於上古時期“改火”的風俗:上古時期生產力落後,人們崇拜火神,認為發生與火有關的災難是由於久燃不熄的舊火作祟,需要定期熄滅舊火,過一段時間選擇新樹再次鑽木取火,方才能趨吉避凶。在新舊火交替時,只能吃冷食,故而稱為“寒食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和另一半覺得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