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愉子
-
2 # 90後大叔說理財
28歲,已婚,有房有車,如何進行家庭資產配置?這個問題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有閒置資金,二是沒有閒置資金。沒有閒置資金意思很明白,基本上就是一個月的收入都是在保障基本生活開支上。那就簡單說下有閒置資金的情況,一般都是按照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比例分配。
一、要花的錢10%這部分的錢基本上是保證3-6個月基本生活開支。包括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部分是一個家庭日常生活保障,也可以說是無病無災最低標準。
二、保命的錢20%這部分的錢就是保障我們在遇到大病大災的時候,能夠安全度過所需要的錢。保命的錢也可以分為:其一是依靠幾十年攢夠幾十萬,等到需要的時候再用;其二是購買保險。我比較推薦的是第二種形式。購買相應的保險實際上就是把風險轉移,以此降低家庭面臨的風險。可能會有人說,買保險要話很多錢,暫時沒錢買之類的話。當風險來臨的時候,醫院可以不管你有沒有錢,不交錢你就沒有沒機會活下去。還有一點就是,購買保險可以讓自己和家人活得體面點。現在很多家庭基本上10萬都很難拿出來,拿得出來也是對家庭影響很大,甚至還要依靠眾人湊這個方式湊集資金。保險可以考慮兩種型別:意外險和大病險,最基本這兩種。
三、錢的錢30%錢生錢是最快賺錢的,但是有個前提,你要懂行。錢生錢最常見的就是債券、基金、股票、房產等等。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資金配置。風險承受小的,可以考慮債券或者優質基金定投。風險承受能力大點的可以考慮股票、房產。總之,這部分錢一定要是閒錢,損失了也沒所謂的。
四、保本升值40%這部分宗旨就是保本,哪怕不賺錢,但不能虧損。包括養老金、子女教育基金等,總的就是保證資金安全,持續增值。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家庭資產配置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話題,可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我想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簡單的探討吧。
家庭資產的梳理和規劃為了瞭解財務狀況,公司會編制財務報表,同樣的,在做家庭的投資理財之前,也應該對家庭財務狀況有一次完整的梳理。知道有多少存款,多少資產,還有多少債務,每個月能賺回來多少錢,每個月大概要花多少錢。基礎的梳理,一般是藉助簡化版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來完成,如果之前沒有記賬的習慣,對資金也沒有仔細規劃過,那可能需要一定的週期才能理清楚。比如,有些家庭可能都不知道每年到底賺了多少錢,也不知道每個月有多少結餘,甚至都不知道在各個理財平臺裡還有多少餘額。梳理完資產狀況後,就是要確定有多少錢可以用來投資,這裡其實也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現有的存款中有多少是可以用來投資的。不是現在有多少存款就都能拿來投資,一定是要預留出幾個月的備用金,還要考慮家庭的保障資金,以及未來1-2年內可能的大額支出,比如旅行計劃、學習計劃之類的。 有孩子的家庭更明顯,有位朋友家孩子上樂高, 有一次樂高搞活動,一下子衝了快2萬的費用。這其實就算是計劃外的支出。第二個問題是,每個月的現金流結餘是怎樣的,也就是結合收支情況來判斷未來每個月可以有多少資金用於投資。一般地,是以現有存款中可用來投資的部分資金為基礎做資產組合,那以後每個月結餘的資金,在資產組合做動態平衡的時候,再把資金投入進去。比如,現在有100萬可以用來投資,那就先以這100萬為基礎做配置,以後每個月可以結餘1萬,這1萬就可以先買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在半年或一年做動態平臺的時候,把新存下來的錢再投入進去。想提醒的是,對普通家庭來說,任何時候,都不建議加槓桿投資,這個風險太大了。確定要投資的資產類別普通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資產類別,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其中,股票可以選擇的有各類指數,債券則主要是國債和企業債,大宗商品主要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以及原油,房地產也屬於大宗商品。如果想構建一個複雜的投資組合,那可以多選擇一些品種,如果不想去跟蹤和管理那麼多的品種,則可以簡單選擇一些投資組合。資產組合並不是種類越多越好。組合降低風險的邏輯是因為不同種類資產不相關,組合後整體風險被能相互抵消,但是邊際效應遞減原則最資產種類同樣適應,資產種類比較少的時候,風險分攤的效果最好,隨資產種類的增加,風險分攤的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沒有那麼多資產之間是能完全不相關的。有位投資人給過一個參考資料,他認為,一項資產在組合中低於5%時,對整個組合收益的貢獻就非常少了。比如,組合總資產是100萬,那其中的5萬,即便是有300%的收益,最後也只是整個組合10%的收益,可要實現300%的收益是非常困難的。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購買金融類產品之前,都會要求做一個風險評級,雖然看起來有點流於形式,很多人可能也不會很認真地填。但這個步驟著實是必不可少,且值得引起重視。不過,評估風險承受能力可以不要有那麼多選項,而是反覆跟自己確認:用於投資的這部分資金,最多可以承受多大的損失?不要一時衝動說全虧了都沒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能夠確定,承受這些損失不會讓家庭受到很大的影響。比如,100萬準備用於投資,那就要想,虧損20萬能不能接受,如果虧損50萬會怎樣。通常地,家庭負擔較小,各項保障到位, 未來現金流穩健,那虧損對家庭帶來的影響就要小一些,類似的,年輕的時候還有重來的機會,對虧損的承受也會高一些。通常地,資產組合中股票和債券是基礎配置,債券的投資風險要低於股票,而股票的長期收益率要高於股票,且短期債券和股票往往是負相關的。所以,確定對虧損的承受能力,是為了確定資產組合中債券與股票各自的佔比。根據對虧損的承受能力,可以調整其中債券和股票的比例,比如,極簡組合50/50,是債券和股票分別一半,很中庸的方式;另一個經典組合是40/60,40%的債券,60%的股票,據稱是最受環境的組合,大概是都用來作為對標的基準吧,巴菲特曾做過一個組合,股票佔比則達到了95%。《有效資產管理》中,作者總結了不同風險耐受力,建議的股票比例(如下圖),比如,能承受30%的損失,那可以考慮將股票的佔比調整到80%,那如果完全不能忍受虧損 ,則股票的佔比應該調低到10%。作者還提到另一建議,也很有參考意義,他認為投資股票的最大比例,不應該超過投資年限的10倍,比如,5年後要花這筆錢,那股票的比例就不應該超過50%。同時他也建議,最激進的投資者,也應該持有25%左右的債券。一些經典的投資組合前面重點說的是在做資產配置前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也可以說是搭建一個資產配置的基本流程。具體的資產清單和比例,也可以參考一些比較經典的投資組合。1、極簡投資組合在《有效資產管理》裡,有一個簡單資產類別的組合:短期債權+美國大盤+美國小盤+新興市場,遺憾的是,書中沒有針對這個組合的歷史回測資料。不過,在且慢的組合裡,@簡七理財根據這個組合,將其中的新興市場換成了中國的大小盤,做了基於中國市場的一個組合:20%的短期債權+20%美國大盤+20%中國大盤+20中國小盤。從2015年開始,每年做一次再平衡,截止到現在,年化收益率是7.48%,相比滬深300,有一定的超額收益。且慢也做了從2005年-2018年的資料回測,平均年化收益率也都維持在10%以上。2、40/60經典組合還有一個傳統的40/60投資組合(60%的標準普爾500指數 +40%的十年期美國政府債券 ),這個組合也常用來作為其它資產組合的收益對比的基準。在《全球資產配置》裡,回測了這個組合1913年-2013年的資料,具體的回測邏輯是,每月進行再平衡,根據月度回報率計算投資組合波動率,並採用國債的收益率為無風險利率。(收益率是指實際回報率,已減去了無風險收益率)以上資料,是基於美國市場。沒找到在中國市場的回測資料,不確定會有怎樣的具體表現。相比美國市場,A股的波動性要更明顯,且債券的收益率也有些差異,所以,以美國市場的回測資料更主要的是作為參照,而不能就要求有類似的收益率。3、全球市場投資組合(GMP)《全球資產配置》裡,另一個表現比較好的組合是全球市場投資組合。與40/60經典組合相比,組合中加入了美國市場以外的資產,包括:20%美股大盤股+15%(非美)發達國家股票 + 5%(非美)新興市場國家+22%企業債券+15%三十年期美國債券 +十年期非美國債券+2%通脹保護債券 + 5%房地產投資信託。這是資產種類非常豐富的一個組合了,如果再加上黃金和石油,就相當於涵蓋了所有大類資產。從1973-2013年40年的回測資料來看,全球市場投資組合的名義回報率達到了9.9%,實際回報率也有5.42%,最大回撤只有26.87%,有很好的分散風險的效果。而且,全球市場投資組合不需要再平衡,是一個很好的懶人組合。從過去的回測資料來看,組合獲得了與取票接近的回報率,遠高於同期債券,且波動很小,透過組合分散風險的優勢有很明顯的體現。歷史總是在不斷重複過去,變化的只是細節。這也是用歷史資料回測各個組合的價值所在,未來也許會有一些變化,但投資的核心邏輯並不會變。以上這些組合都可以是進行資產配置時的參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最合適的品種進行組合。就像一頓自助餐,我們可以選擇的食物是各種各樣的,透過不同的搭配能品嚐到美味的大餐,但若是什麼都選,還混在一起吃,那可能就會犯膩,甚至消化不良。所以,適度最重要。實際操作時,最重要的一條是,在確定資產組合策略後,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能三天兩頭一個主意。頻繁的調整會增加交易成本,也割裂了組合的長期收益。此外就是,從回測資料看,組合都會經歷價值的回撤,表現好的GMP最大回撤率也達到了26.87%。尤其是A股,相比美股,波動性更大,如果資產組合在很長的週期內都要忍受大幅的回撤,對投資者心理和情緒都是極大考驗,也更容易作出錯誤投資決策。所以,更專業的資產配置,除了定期的再平衡,還會做一些主動的回撤管理,比如加入量化模型擇時買入和賣出,將資產配置與量化策略結合起來,實現更大的收益。
總之,資產配置還真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卻又關係到每個人的財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