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知先生

    “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這句出自清朝思想家陳確的《陳確集.瞽言》。

    這句話其實蠻簡單、蠻容易理解的。

    上智者,就是指真正有智慧的人。

    那麼真正有智慧的人肯定不會整天標榜、吹噓、展示自己的聰明、才華、能力。

    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是一個謙虛、謙遜的人。

    像孔子、老子,他們就是一個智者,但是你看他們的著作裡,有沒有一句話是誇自己聰明的?不但沒有,他們反而很謙虛地說自己的不足。

    比如《論語》裡,孔子說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道德經》中,老子也說自己“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所以,這就是“不自智”。

    那麼“下愚者”,就是愚昧的人,沒有智慧的人。

    沒有智慧的人是什麼表現呢?

    沒有智慧的人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的無知。他們反而覺得自己無所不知,沾沾自喜。

    沒有智慧的人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的缺點。在他們眼中,錯的永遠都是老天、是社會、是父母、是他人,而非自己。所以他們總是怨天尤人。

    沒有智慧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明明已經這樣優秀了,為什麼總是沒人賞識自己?為什麼沒人和自己做朋友?為什麼不被人所理解?為什麼我爸不是李剛、不是馬雲?

    所以他們覺得,一定是公司不好!老闆不好!同事不好!父母不好!社會不好!國家不好!世界不好!所有人都不好!你們全部是垃圾!就我最好。

    有句話說:永遠不要和一個白痴爭辯,因為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所以,這就是“不自愚”。

  • 2 # 花間蕊

    這句話出自清·陳確《瞽言•近言》。 意思是最具智慧的人一定不會自以為有智慧,最愚笨的人也一定不會自以為愚笨。有自知之明,聰明者會更聰明;無自知之明,愚蠢者會更愚蠢。上智者也就是大智慧的人,聰明者通常不會自恃自己的聰明智慧,甚至不認為自己多麼聰明。因為他們知道智慧的含義,知道還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存在。他們的眼界永遠在前邊。這就為他們的發展,前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他們變的更聰明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最具智慧的人必定不會自以智者自居,最愚笨的人也必定不會以愚自稱。喜歡提問,喜歡考察,改正錯誤態度堅決,這是最大的聰明才智;文飾過錯,拒絕批評,自以為自己最正確,這是最大的愚。這其實是為人之道,要多向別人學習,彌補自己不足,而不是炫耀自己,顯示自己。

  • 3 # 古代哲學思考

    這句話出自明清時期陳確的《瞽言.近言》。正如這本集子的總稱“瞽言”,意思是沒有見識的話,就可以看得出陳確的主題思想,難道真的是“沒有見識”,不會說話嗎?非也。陳確出生於明末,生活在清初,陳確精通書法,琴,簫,後來以文學成名於世,著有《大學辨》、 《葬書》、 《瞽言》及詩文集。恩師劉宗周絕食明志之後,陳確繼承其遺志,隱居幾十年,潛心學問。“瞽言”本身就是一種極其自謙的說法,"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也是教誨世人戒驕謙遜。

    知過之謂智,改過之謂勇,無過之謂仁。學者無遽言仁,先為其智勇者而已矣。   好問好察,改過不吝之謂上智;飾非拒諫,自以為是之謂下愚。故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下愚者必自以為聰明才智之人,惟自以為聰明才智,故忠言必不可入,故曰“不移”。嗚呼,下愚者吾得而見之矣,所為上智者,竟何人哉!——陳確《瞽言.近言集》

    在近言集中,陳確已經將這句話解釋的非常清楚了。知道錯在什麼地方的是真正的聰明智慧,敢於直面改正的是真正的勇敢,不犯過錯的那是聖人之道。作為學者先不必說“仁”,做好前兩項就可以了。善於提問觀察,不斷改正提高自己的是最聰明的人;掩蓋錯誤拒絕別人建議意見,自以為是的是最愚蠢的人。所以說,聰明人一定不自以為聰明,愚蠢的人一定不覺得自己愚蠢。愚蠢的人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是聰明絕頂的人,他們非常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聽不進他人的善言,這就是孔聖人所說的“不移”。唉,愚蠢的人我是見得多了,但是真正聰明的人又是誰呢?!

    其實整段話來說,是陳確明清時期對孔聖人的愚者與智者的觀點的辨證論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是非常著名的經典論述,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暫且不論。

    對於這句話,有很多相近的至理名言,大家可以藉以加深對此句的理解:

    以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自瞽者樂言己之長,自聵者樂言人之長。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 知其愚者,非大愚;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賢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辭順。 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 4 # 明貞

    大智慧者必然不認為自己有多大智慧而和光同塵,下愚者必不知道自己是愚蠢的而自以為聰明。正如佛經所言,知見立知乃無明本,知己不知是知也。

  • 5 # 梅里一了

    謝邀,這話出自明末清初之人,字面上的意思並不難理解。上智者,就是智慧出眾的,必,一定,不自智。不會顯擺自己的聰明。下愚者,非常愚蠢的人,一定不會承認自己的愚蠢。社會更迭之時,總會有人沉靜下來進行反思,明清之際,文人筆記,多有人生感悟之作。然而現實中很多人並不能理解,有人甚至認為不自智,被人瞧不起,承認愚蠢更會招人欺,於是打腫臉充胖子,即便錯了也死不認帳,一條道走到黑。剛好看了部新電影叫《賊巢》,一個極聰明的老賊,成了一個憨厚小賊的替死鬼,正好做這兩句話的註腳。

  • 6 # 一葉知陽春

    【上智者必不自智】

    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自誇自己聰明

    【下愚者必不自愚】

    真正愚蠢沒頭腦的人都不會承認自己蠢笨

    我拿酒場上的兩種人來對應這兩句話

    常說醉了的人,其實他比誰都清醒明白

    常說我沒醉的人,其實他已醉的找不著北了

  • 7 # 秦春目

    下愚者,必不愚下。

    意思,上不對頭,底下也是偏僻角落。老子是一個指臺上不正在的人,他是反教,又是反來,教救的人,比如,看見別人做事不對了,人的心裡於同建立房屋建築學,根基不穩,怎麼踏頂通天呢?只是想得美,站在一時,不能世世代代。

    老子名字的意思,叫我們中年人,要聽重老,為的是我們子孫後代著想文化。

  • 8 # 眼無世界

    有上等智慧的人不認為自己有無上的智慧。最愚蠢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愚蠢的。。。我咋覺得我是愚蠢的人類呢。。。

  • 9 # 行雲流水154728873

    上智不自已認為自已有智(必然謹慎內斂),下愚者分不清好壞,所以不認為自己愚笨。看來你是個計算機…?天天象傻瓜一樣嘮叨……!

  • 10 # 味哎兒

    這是對“大智若愚”的細解語,即,智分上中下三層次,大智就是上智。上智者入靜而思,旁觀者見如發呆,呆愚形現。大智者不語而木納,木納為老實,老實不機靈,不機靈者愚。智者以求問達多知,求問為無知,無知者愚。愚分上中下,最愚者不問求,不問求知不得,不得知恆愚。因此推匯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普世格言出來。現實中:窺技者永樂永不吃虧,原因在於吃虧也學到這回吃虧的教訓,反增一技。人生應如此過:永樂永不吃虧。給個贊。給個評。悟空問上嘮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傷流期該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