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人史館
-
2 # 驊驊影視金曲
答: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被囚瀛臺的光緒帝突然暴斃,當天慈禧在立溥儀為嗣皇帝,立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后,於光緒死後2個小時便撒手人寰,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大懸案。近代為了弄清楚光緒皇帝的死因,曾拿光緒的頭髮進行化驗,結果顯示砷含量超標,而砷元素就是砒霜最重要的成分。現代有充分理由懷疑光緒帝的突然暴斃是被人毒殺,而慈禧便成了毒害光緒的最大嫌疑人。不怪別人有此猜測,慈禧自戊戌變法以後就將光緒囚於瀛臺,將其軟禁起來,慈禧自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一旦自己撒手人寰,光緒重奪大權後必然會對自己的族人趕盡殺絕,所以在大限來臨之前殺掉光緒是對的,但是光緒畢竟是皇帝,只能採取毒殺的方式。
但是這畢竟只是猜測,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末代皇帝溥儀晚年時為了懺悔自己今生所犯的罪孽,寫了一本書,叫做《我的前半生》。書中溥儀提到了光緒突然暴斃一事,溥儀是這樣說的:因光緒暴斃那時他還較為年幼,他也是後來聽太監李長安說起這件事情。光緒在死前一天人還是好好的,得的只是感冒類的病症。因為按照宮中的慣例,皇帝得病御醫所開的藥方通常要抄給內務府大臣每人一份,重病的話藥方除了給內務府大臣沒人一份外,還得給軍機大臣每人一份。所以按照留下來的記錄來看,當時光緒的病的並不重,甚至有人還聽到光緒與別人交談的聲音,並不像是久病之人。
而就在第二天,袁世凱讓人給光緒送來了一劑藥,光緒在吃完之後便突然暴斃,所以說袁世凱是使光緒暴斃的最大嫌疑人。溥儀也比較認可太監李長安的這個說法。因為當時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袁世凱在當時與慶親王奕劻勾結在了一起,企圖廢掉光緒,推戴奕劻的兒子載振為皇帝。因為他自知慈禧將不久於人世,一旦慈禧撒手人寰,光緒重掌大權,第一個要殺的必然是他袁世凱。因為袁世凱在戊戌變法中出賣了光緒,向自己的上司榮祿告了密,導致了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被囚。袁世凱有著足夠的動機去毒殺光緒,而且那時候的袁世凱與慶親王勾結在一起,有著足夠的能力完成毒殺光緒這件事情。
慈禧應該是知道了袁世凱和慶親王的陰謀,所以才另立新帝,並任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就是擔心自己一旦撒手西歸,袁世凱與慶親王在朝中一手遮天,對大清江山不利。當然溥儀也提到了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派人毒害了光緒,她自知病將不起,不願死在光緒的前面,所以毒殺了光緒。溥儀也是認可這種說法,但是並無證據的支撐。但我認為,太監李長安之言是應該是真的,因為在大清覆滅之後,他沒有理由欺騙溥儀,所說的應該就是實情,至於光緒為何暴死,可能就是現代人在光緒頭髮上找到的答案,被袁世凱用砒霜毒害而死吧!
回覆列表
因為清末、民國這段時間距今不過幾百年曆史,關於各種歷史事件和人物都保有豐富的記錄資料,但也同時導致記錄者出於不同的目的,對同一時間進行不同結果的記錄,因此,對“袁世凱和慶親王”這件事的歷史真相,需要選取一個能夠觸碰到核心人物,且相對中立人物的說法。
溥儀是末代皇帝,他在自傳裡提到很多“一手”資料,為後來研究這段歷史的人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料。尤其是在涉及到慈禧、袁世凱和慶親王奕劻的事情時,因為不涉及溥儀的事情,而且溥儀對此三人都無好感,故而有什麼就說什麼,毫不掩飾,所以在溥儀的自傳裡涉及此三人的資料還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今天就看看溥儀記載的關於這三人的一些事情
01
慶親王奕劻是和李鴻章庚子年辦外交出名的,他與11國代表經過艱辛的談判,保住了慈禧的腦袋和位子,讓慈禧感謝不盡。
可見慶慶親王奕劻在外交方面擁有相當深的資源。
從此奕劻一再加官晉爵,以一個遠支宗室最低爵位的輔國將軍,逐步晉到親王,官職做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02
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可以說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據徐世昌透露:“慶王府裡無論是生了孩子,死了人,或是過個生日等等,全由袁世凱供職的直隸總督衙門代為開銷。”
對於袁世凱,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戊戌政變後,西太后對袁世凱一方面是十分重視的,幾年工夫把他由直隸按察使提到直隸總督,外務部尚書,恩遇之隆,漢族大臣中過去只有曾、胡、左、李才數得上。另一方面,西太后對這個統率著北洋新軍並且善於投機的漢族大臣,並不放心。當她聽說袁世凱向貪財如命的慶王那裡大量地送銀子時,就警惕起來了。”
03
溥儀說:“但對於袁世凱,她沒有再猶豫。光緒三十三年,內調袁為外務部尚書,參加軍機。明是重用,實際是解除了他的兵權。袁世凱心裡有數,不等招呼,即主動交出了北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