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南老A
-
2 # 凡人史館
戊戌變法作為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但是如果去給中小學生等不熟悉歷史或者不喜愛歷史的學生來講,自接切入事件肯定是比較枯燥的。
也就是說找一個大家普遍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出百日維新,我想這就是題主所說的匯入課程吧。
如果是這樣的,那麼我的想法可能是從人物,和人物與人物間的戲劇衝突開始講述,相信會更容易吸引人的目光。
下面我們回顧一下,跟戊戌變法相關性最大,認知度最廣的人物,分別是,推動者: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等;終結者:慈禧等守舊派;失敗的導火索,告密者袁世凱。
其次是找衝突點。
比如:光緒發動維新變法,最終卻被他的養母,慈禧親手終結,這對母女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矛盾。
而後,由個人的矛盾,引到內宮的矛盾,再到清政府新舊的矛盾,再引入甲午戰爭、列強瓜分等等外部環境。
最後,引入戊戌變法,這個在當時必然會發生,但又必然會失敗的改良運動。
再比如:從康有為、梁啟超入手,講述康有為是如何受到改良思想的啟蒙,又是如何透過個人著作、公車上書、舌戰群儒,得以見到光緒帝,並說法光熙支援自己的改革。
然後,又是如何因為準備不足,改革力度不夠等因素,導致維新運動看不到效果。
然後是如何觸怒守舊派和舊派代表慈禧,導致改革失敗,戊戌六君子喪命等。
再如:從袁世凱入手,從維新派為什麼拉攏袁世凱,如何看重他手中的軍隊力量和他本人的新思想,但最終袁世凱選擇了站在守舊派一方,不惜告密直接導致改革失敗。
從而引出,晚晴的大臣、老百姓們對於維新改革到底抱著怎樣的看法。
維新是能夠得到袁世凱理解的,但是最終是誰,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站到了改革的對立面等等。
沿著筆者的這個思路,相信大家還能夠找出更多的角度。
END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爭史、同時也是一部探索史。面對著帝國主義列強的大肆入侵和瘋狂瓜分,華人民在思索著尋找一條救亡圖存之路,在帝國主義的隆隆炮聲中,戊戌變法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