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A股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展股票回購了。 美國股票回購是常態。 A股的銀行股,折價率很高,為什麼不回購,穩定股價。
4
回覆列表
  • 1 # 二月裡來3

    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商業銀行面臨嚴格的資本金約束,如果回購股票,並登出,將會消減銀行的資本金能力,降低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假如回購股票並登出,但又想維持一定的資本金比例,那就必須從資產端來進行消減,但這很難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而且也會消弱銀行的經營能力,降低銀行的收益,最終對股價產生不利影響。

      二、如果回購股票,並登出,極易引起系統性風險、聲譽風險。根據《公司法》178條規定,公司如果作出減少註冊資本的決定,必須採取通知債權人等行動。但銀行的債權人是存款人,如果要回購併登出則可能需要得到存款人的同意,這有可能引發擠兌等風險。

      三、根據相關監管規定,銀行業如要變更註冊資本,必須先得到監管的受理與批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尚未看到相關案例的出現。

  • 2 # 韓紀秦

    銀行應回購自己的股票,股價遠低於淨資產,以華夏銀行為例,股價僅7.94元,而淨資產為12.18元淨資產率僅0.66,希望銀行股回購自己的股票,

  • 3 # 西格瑪的化學

    銀行不回購原因很簡單:市場的實際流通股太少。如果持續回購,導致流通股更少,不利於體現股票的真實價值,也不利於交易。以工商銀行為例,看起來全流通,但是,工商銀行的前十大股東,持股基本不會減少,也就是說這十大股東以外的股票,才會在市場流通。工商銀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96.55%,那麼其它股東持股只有3.45%,這3.45%的股票被回購,那流通的股票更少。

    小的銀行,比如南京銀行,這種本地銀行,本身資金流就不強,更喜歡做投資賺差價,這種銀行會認為資金用於回購股票不如用來為股東賺錢,所以不會回購股票。

    還有一點,銀行股每年分紅穩定,銀行認為透過分紅回報股東,可以維持股價穩定。不需要回購。所以,銀行股都不會回購股票。

  • 4 #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對於銀行而言,錢永遠是不夠用的,負債率永遠都是保持在90%以上,讓它們去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很多銀行每年都有較大淨利潤,看似很賺錢,其實資金並不充沛,都是各種資金騰挪借貸等形式賺錢,就算股價跌破淨資產也極少看到銀行回購。

    那為什麼一些銀行不回購?

    一、銀行不良貸款高,更需要融資。

    美股上市公司回購是保持在6%,國內的不足0.5%,這說明上市公司對回購自家股票的積極並不強,很多上市公司更在意把資金用在其它地方,並不會用真金白銀投到資本市場回購股票。

    而銀行2018年不良貸款創下9年來新高,中小銀行風險防範能力並不強,此時資本市場給銀行更多的作用就是融資需求。比如農行去年的千億定增,華夏銀行的百億定增,銀行反而還要透過股市籌資來防範系統性風險。

    二、流通股不多,高分紅,沒有回購的必要。

    保持一定的流通股有利於大機構對指數的掌控,如果銀行還積極回購就會減少流通股,反而大金融板塊難以對市場走勢起到穩定的作用。而銀行的十大股東基本上就掌握了市場上80%以上的流通股,再回購意義不大。

    加上銀行每年都有高分紅,對市場的現金回報非常高,就沒有回購的必要了,這也算是另一種回報投資者的方式,不一定要透過回購股份來進行激勵。

    總之:銀行自身的因素決定了它不太可能會進行大手筆回購,把錢用在刀刃上,然後分紅是銀行在市場一貫的做法,缺錢,融資,加上流通股被匯金等幾大流通股東牢牢掌握,就難以再出現回購的可能性。

  • 5 # 壹號股權

    銀行股的估值一直都比較低,在整個資本市場都是一個“異類”,常年個位數估值,熊市的時候就五六倍,牛市也才十來倍,這是一種低估嗎?因為回購是不少企業應對股票低估後的一個措施。銀行做的是槓桿生意和牌照生意,不良資產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不良資產率一抬頭就把利潤侵蝕了。最近有一家銀行就被接管了。這個也是估值不高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不回購股票呢?因為沒有必要!下面說說具體理由:

    一、股本過於集中

    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總股本3564.06億股,但是前十大股東持有3440.95億股,佔比達到96.54%,當然這其中有871億股的H股(在香港上市的股份數量),這個佔比是24%,即便除去在H股上市的股份,在A股的十大股東之外的股東持股佔比也不超過10%,股份已經如此集中了,再回購有什麼用呢?而最大的兩個持股股東是財政部和中央匯金,這兩個持股人的持股數量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建設銀行,前十大股東持股2840.16億股,佔總股本的96.47%,如果把在香港上市的819.09億股去除,前十大股東持股也在90%以上。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是第一大股東,持股1884.62億股,佔比64.02%。股本結構同樣是十分的集中的。

    二、主要股東是為了分紅,而不是賣差價獲利

    國有四大銀行的股東基本都是中央匯金或者財政部,都是代表國家持股的,國家代表全民持股的,他們是依靠銀行的經營分紅獲得收益,而不是買賣股價的差價獲利,所以對於拉抬股價沒有動力,其他的資金更加不敢拉抬股價了,因為籌碼高度集中,要是拉抬股價,大股東到時候一拋售,都得砸到自己碗裡。

    下圖是工商銀行的歷年分紅圖,每年都會分紅,每年淨利潤的30%都會拿出來給股東分掉,比如2018年的股利支付率是30.56%,分紅金額675億元,工商銀行上市12年以來,累計分紅6566億元,可以想象一下,作為兩個主要的大股東獲得了多少回報?工商銀行每年的股息率都有將近5%,這個對於拉不拉股價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三、銀行需要不斷的融資補充核心資本充足率,

    銀行雖然有錢,也很賺錢,但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為了更穩健的經營,滿足監管的要求,就得不斷的補充核心資本金。

    本文開頭就講了,銀行做的是槓桿生意,風險也大,不良資產像一把刀一樣懸著,所以必須不斷的補充資本金,銀行的經營才能穩健,才能穩定的渡過經濟週期的起伏。銀行透過發行優先股、定增、永續債、可轉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補血),一個經常需要補血的機構,怎麼會有錢用來回購股票?

    今年以來,截止2019年6月10日,工商銀行獲得銀監會的批准,發行優先股融資不超過700億元,中國銀行獲准發行優先股募集資金1000億元!據測算,今年商業銀行整體需要補充資本金4500億-6000億元,這個資料是 遠高於往年的。

    總結:基於以上三個原因,股本高度集中,大股東依靠分紅獲利,銀行需要不斷的補充資本金,需要不斷的從市場輸血。所以沒有必要在二級市場去回購股票。

  • 6 # 小錢說金融

    大家好!我長期在銀行業工作,自己也投資銀行股,對上市銀行的股份回購問題有一定的研究。一些銀行股為什麼不回購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銀保監會的態度不明確。

    去年年底以來,A股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進行股份回購。而在這之前,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在中國證監會的積極推動下,“回購新規”快速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大幅放寬了對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限制。

    如上圖所示,從2018年10月26日《公司法》修訂開始,到2019年1月11日,上海、深圳兩地交易所同時出臺《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不足3個月時間內,“回購新規”全部出臺,為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鋪平了道路。此後,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進行股份回購。既然監管部門大力支援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為何上市銀行們沒有動靜呢?

    眾所周知,銀行是歸銀保監會監管的。對上市銀行來說,銀保監會對於股份回購的態度至關重要。但是,在“回購新規”出臺過程中,中國銀保監會並未參與其中,也沒有進行任何公開表態。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銀行願意貿然進行股份回購,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案例,正好可以說明這一點。2018年,南京銀行140億元定增被否之後,我曾以股東的身份建議南京銀行進行股份回購。原因是《關於支援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明確指出:"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後申請再融資,融資規模不超過最近十二個月股份回購總金額10倍的……,稽核中對此類再融資申請給予優先支援。"我當時建議南京銀行率先啟動回購,為再次進行定增鋪路。2018年年底,我參加南京銀行股東大會時,南京銀行管理層當面表示,對這一建議很感興趣,但顧及到銀保監會沒有明確表態,暫時不便於實施股份回購。

    總而言之,在“回購新規”出臺之後,銀保監會的態度不明確,是一些銀行為什麼不回購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B程式設計題:任意給定一年,判斷該年是否為閏年,並根據給出的月份判斷是什麼季節和該月有多少天。閏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