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生物菌劑三農之家

    1.老百姓本分,認死理,玩實在的,不玩虛的。

    2.現在農資店都是這樣做,先賒賬,後付款

    3.競爭激烈,你不這樣做就沒有更多客戶,從而沒有很多利潤。

    4.被以前的騙子欺負怕了,不再相信天花亂墜的花言巧語。

    5.任何產品沒有效果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傷害了農作物和莊稼,讓廢了老百姓的時間成本。

    6.大家都賒賬,有錢也存銀行,賺一年利息。

    7.農資每年都有新產品出現,不賒賬,怎麼做推廣?怎麼知道效果?

  • 2 # yuJin9Gan9

    其實農民的條件不是那麼好,近幾年由於農資價格年年上漲,糧食價格不漲,農民的日子還是難過的。所以賒農資是常有的事。

  • 3 # 鄺野

    我堂哥在做海南農資產品代理,去年8月份的時候,邀請我去給他主持一個農資產品促銷會。在那邊呆個五六天的時間,也走訪了一些農場以及農資店,發現那邊一個普遍問題就是賒賬的太多,一個普通的農資店賒出去的資金都是百萬左右。我堂哥告訴我,貨款好不好結,取決於農產品好不好賣,價錢好不好,如果遇上個颱風,結款又得推後,而且還不好去催問,你要是去催款,第二年直接不用你家的。這種賒賬的情況在那邊已經形成一種默契。

  • 4 # 養殖機械交流心得

    能賒為什麼不賒呢,現在的農民思想也轉變了,以前的農民是不投資理財,不買房,現在的農民,都知道炒房炒股炒基金了,農村的私人為了婚喪嫁娶需要花不少錢,如果親戚那裡借不到,就會借個人貸,有點錢的種地農民你問一下,能一下拿出十萬元錢的有幾個(大北方有大面積土地的除外)?所以說,在農村賒賬行為不少,並非是沒錢給,而是真沒錢,有錢種地的農民現在都在60一70歲了,50歲的農民很多人都在還貸,還 給孩子們結婚買房買車拉下的債,還要存自個的養老錢,不然孩子要養媳婦,孫子,丈母孃。那有閒錢養你?你說對嗎

  • 5 # 奮鬥小朱朱21

    其實我認為主要的原因不在農民這裡,而是經銷商之間互相競爭,這都是經銷商多年留下來的後遺症,如果大家都把質量把控好,價格和優惠幅度都放在現金結賬的基礎上,我想農民朋友會接受的!

  • 6 # 新疆三虎

    這種情況全國各地都有,我來說說我們這裡是什麼原因吧。除了有些家庭有特殊情況外,假如說有些人家突然有人得了病,為了看病花光了所有積蓄甚至還去貸款,我們這裡的農民本身其實都不想賒欠農資的,你可以想一想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如果連來年種莊稼的本錢都沒有那不是個笑話嗎?我們這裡賣農資的一般都有好幾家,他們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厲害的,為了做更多的生意他們就會故意讓你賒欠,等到秋天收了糧食再付農資錢,老百姓也很高興的,畢竟手上錢越多辦的事情越多嘛,所以有很多人都願意去佘欠,賒欠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怕買到假農資,有的農資商人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賣一些成本低質量不好的農資給農民,謀求利益最大化,農民為了防止被欺騙也會刻意去賒欠,防止買到質量差或者假農資,這樣一來能保證自己在農資糾紛中佔據主動,防止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

  • 7 # 使用者開心果子

    前年玉米價格下跌,三年啦!今天玉米幾乎絕收。農民在哪兒能看出生活好了。到現在18年的災害保險,理賠款也沒給我們發。

  • 8 # 周米5

    農民的條件好了嗎?農民的條件哪裡好了?如果真的條件好了,誰還會去涉農資?是你讓老百姓條件好的嗎?你的本事可真大

  • 9 # 小不點333

    先算一筆帳,一個三口之家,大約六畝地,年頭好的時候,每畝純收入1000元,共計收入6000元。其中男主人利用農閒時節打工150天,做小工每天收入大約150元,可以收入22500元。這家庭每年總收入28500元。

    而花銷呢?1、每年養老費1000元;2、孩子上中學,節約點花,學習和生活費用大約7000元,如果上高中大約10000元;3、夫妻兩個要買點衣服吧,大約2000元吧;4、農藥、化肥、耕地等每畝大約500元,共計3000元;5、男主人出去打工要吃飯、要有交通費、要有電話費,每月大約500元費用,計2500元。總共要花掉18500元。以上是大頭,還有水電費、人情是非等花費,沒法計算。細算下來,這個家庭真就手裡沒錢了。如果再有點病,花錢更沒數,不賒農資真沒辦法。

    當然,現在農村有些做高效農業的,比如烤大棚的,能多賺些錢,條件相對好一點。但畢竟不是全部,仍有一部分家庭靠打工和土地收入生活,生活比較艱難。為了手裡有點錢應急,先去賒農資再說。

    還有層原因,現在賣農資的比較多,為了競爭,留住客戶,主動賒給農戶,雙方一拍即合,才有了賒農資的經濟行為。

    因為我的父母和親戚都生活在農村,所以我對這事比較瞭解,才有了這一看法。

  • 10 # 農科小孫說

    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賒農資似乎成了農村農資銷售的一個毒瘤或者說一個銷售手段。不管是化肥還是農藥還是種子,都賒。

    信譽出了問題

    農民買了農資店的東西,不知道質量好不好,用下去等到一段時間以後再給錢,這算是一種保證,如果質量不好,就算是不給賠償農民心裡也會好受很多。尤其是種子、化肥,萬一出了問題,一季收成就沒有了,農民不這麼做,很多奸商就會以次充好。

    去年去陝西,一個賣農資的人跟我們講,現在真是沒辦法,不給賒賬人家不買,如果收成好的話,笑呵呵的給送錢,如果有一點質量問題,能被鬧死,所以經銷商想盡一切辦法保證農資質量。

    不賒賬以後不買你家的

    這個現象特別突出,經銷商的利潤還是挺可觀的,能抓住一個客戶絕對不放過,尤其是底層的經銷商,不論大小客戶都要維繫好,你要是不賒賬給農民,明年不買你的農資了,反正同一行當的東西一堆一堆的,大不了買別家的。

    有的農民真沒錢

    去除上面兩個因素,真有農民因為沒有錢付農資錢而賒賬,陝西的一個經銷商跟我們說,每年甜瓜銷售結束以後就是他們最忙的時候,壓了幾個月的錢要去要回來了,如果當年的瓜價比較好,錢特別好要,如果遇見低瓜價,他們經銷商也跟著哭,要不回來賬,還要把下一年的農資再賒給他們,要不然更要不回來。

    最重要的一點

    一個賣甜瓜種子的經銷商告訴我們,並不是農民沒有錢,最重要的一點是農民不願意把裝進自己口袋裡的錢再掏出來,已經賺的錢都屬於自己,下一季作物的成本需要經銷商幫他們墊付,等到銷售結束以後再從銷售額裡取出成本給經銷商,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誰讓經銷商賺他們的錢呢。

  • 11 # 做一個新型農民

    農村生活是相對的好了,但是還是有相當的農民沒有多少錢的,另外農民的日常生活都需用錢的,賣糧的錢除去各項費用和支出,也所剩無幾。到春忙時就有可能出現虧空,又急著用農資,只有先賒賬嘍。有的是自己沒管理好土地,出現了土地欠收,實在沒錢的。還有的是怕買到假農資,故意欠的。以防後患的。

  • 12 # 學五84861622

    不是想賒賬,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 13 # 萬戶聯盟

    此為惡性心態,還有多怕上當有假,先用看效,其實現階段農民專業知識普遍低使用方法不一定科學

  • 14 # 劉學俊

    壞習慣已經形成了,想改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 15 # 老來紅47

    賒賬的為大利益。而農民是為富起來,現在各種補貼傻傻分不清。什麼政策補貼,無息貨款等等。都是靠百姓小道訊息然後去村官那裡證實。村官夲是一肚子死狗,根本政策不宣傳,去問的百姓他更是不會解釋。總的政策不穩。基層不宣傳。百姓傻傻的賒補分不清。當然能撈就撈啦!!!

  • 16 # 何飛平

    因為農民種地的收入根本趕不上現實的發展,比如,房子,車子,找對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歲寶寶臉被曬黑後會出現不均勻白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