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迴千古史
-
2 # 萬無壹獅
【爭&不爭】
關於員工與領導的功勞問題,我的切身體會是,對待功勞的態度反映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和為人處世能力。別人怎麼做是別人的權利,但從我做起是自己的選擇,這樣從長遠講沒有壞處。切記:
1.莫與上級爭鋒。領導也是人,他也要面子。即是你的學歷比領導高,專業知識比領導豐,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領導強,但也請你不要鋒芒畢露,和領導非要一決雌雄,分個高下。職場上要有一種基本的心態:比起下屬,領導肯定有過人之處,有成績一定要歸功於領導有方,有問題一定要歸咎於自己努力不夠。
2.莫與同級爭寵。同事也是人,他也講感情。與誰志同道合,與誰情投意合,與誰親疏厚薄,這是他的事。不能因為同事跟某個領導接觸多一點,走得近一點,聊得熱乎一點,就錯誤地認為領導故意冷落自己,甚至因此對同事心生嫉妒怨恨。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你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長此以往就會作繭自縛。
3.莫與下級爭功。下級也是人,他也有判斷。如果你做了領導,要像當初要求上級對待自己的態度那樣對待自己的下級。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努力去體恤下屬的苦楚、難處,當下級做出功勞時要充分的及時的肯定他、獎賞他、激勵他,讓他從內心感到跟著你這樣的領導賣命的幹,值!!
【作者】黃淵,自由撰稿人, 教育講師,從戎33載,5次立功,現為某集團HR。
-
3 # Meet何小樣
提煉下關鍵詞:員工,領導、功勞、都。員工是做什麼的?員工是做事情的。領導是做什麼的?領導是帶領員工做事情的,是一個掌舵人,把握大方向的人。俗話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任憑你再有能力,越努力越會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領導在一件事情的成功上佔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然員工的付出也不能忽略。按照重要程度配比領導會佔大部分。但不能片面的認為都是領導的功勞。最後說說功勞,做的好是獎勵,做的不好那就是懲罰。事務都具有他的雙面性,需要我們擦亮雙眼去辨別箇中得失。
-
4 # 格物立志
首先說一下自己思想的轉變,剛畢業那會覺得領導就是一群耍嘴皮子的人,幹事的、幹出成績的都是下面的人,領導卻坐收其成,得到的獎勵、認可最多,我們背地裡還罵公司高層眼睛都是瞎的;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觀點逐漸佔了下風,而領導還是有點水平的想法慢慢出現,再過一段時間,大夥討論起領導來,都不住的點頭:真是太牛逼了。
說一下思想轉變的過程吧!
自己剛畢業那會覺得自己技術很強,從國內最好的院校碩士畢業,根本不把領導放眼裡,結果半年下來,實驗室的那些東西離工業化太遠,專案舉步維艱,每次都覺得專案快要死了的時候,一個會議討論,領導的幾句話便峰迴路轉。僅僅又過半年,專案便達到國內最高水平,拿到了公司科技創新獎,結題時,領導把最大的功勞給了我們,但細想起來,我們僅僅是技術操作工,如果沒有領導的指導和方向的把控,專案早就流產了。
跟著這個領導學了三年,想要創業,便從公司出來了,但自己無論是人脈還是資金以及市場都是一頭霧水,引以為驕傲的就是技術了,但碰到現在的領導時,卻傻眼了,什麼叫碾壓,這種差距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哈佛大學博後畢業,國內一流大學特聘教授,每次技術交流都感覺自己就是個小學生,根本不敢抬頭,我是徹底的服了,心甘情願的再做五年的學生。
不僅僅是技術,對大方向的把控,對市場的定位與分析都讓我耳目一新,感嘆自己是井底之蛙,以前是坐井觀天罷了。
於是心踏實了,少了很多浮躁後開始一步步的踏踏實實的往前走了。
回過頭再看樓主的問題,一個專案的成功,功勞最大的肯定是把控大方向的那個人,就像改革開放功勞最大的是南海邊畫圈的那個老人,但受益的肯定是大家,大家都要受益才對,如果只有領導受益,肯定不能持久。
領導之所以能當你的領導,肯定有你達不到的高度,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將來你肯定能起來,當領導是時間問題,水平肯定也會比你將來的下手高出一截。
所以我覺得,專案成功時百分之90以上都是領導有方,領導功勞是最大的,至於會不會把功勞分給下面的人,那便是術的問題了,是領導的胸懷及手段了。
最後建議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急診科的醫生,看看護士,主治醫生,副主任,主任,院長的水平差距就知道領導為什麼能當領導了。
-
5 # 熱乎乎冷知識
首先,領導有很大的話語權,你做的好,但你的話語權不夠。
再者,你可以把這種不平等看成一種文化現象。其實無所謂平等不平等,你可以這樣理解,你的領導也曾經經歷了同樣的職場規則而走到現在的。那麼如何破局呢?這就需要自我發展。領導擁有那個領域,既使你做出了其些貢獻,在沒在本領域打出一片天地之前,大眾共識會有意無意忽略你的存在,把功勞記在你的領導名下。
既然如此,你就要強大自己,把自己完善可不可替代,完善到擁有那個領域。那時,你已經成為了領導。這看起來似乎有些功利。但在職場摸爬滾打,只埋頭苦幹是會吃虧的,要學會抬頭看天。其實,職場更需要精通不同領域的人,需要跨界人才。社會太複雜,別的難以把握,但學習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學習本身是一件風險小,收益卻無上限的事情。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學習其它的一些領域。目的性不必太強。創新往往需要知識的遷移,需要跨界混搭。在國外,人們不會敬佩書呆子,內為書呆子沒有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書呆子只有知識,不知道如何把知識融入自己的作業系統。用思想武裝自己,目的性又不必不強。面對複雜系統,天知道幾年後哪件兵器能用上。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又不過度強調努力的作用。倖存者偏見往往忽略成功者的運氣成分。努力疊加如運氣,更易成功。
-
6 # 職場找老王
這句話說的對也不對,員工工作做得好的確有領導的功勞,但與本身的能力、效率、態度是分不開的。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再有能力的領導也做不了火車頭。
俗話說:“火車跑多快全靠車頭帶”,職場也一樣,一個優秀的領導不一定什麼都會,一個優秀的員工也不一定就適合當管理。但一個優秀的團隊,必然具備優秀的管理者和優秀的員工,正因為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提升了而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技能、工作效率。同樣也因為員工的能力、效率、態度而襯托出領導的功勞。
上下級之間本身就存在矛盾,對於老闆來說,誰能帶領團隊為企業創造價值誰就是功臣。很多人會說:“領導不幹事,功勞卻全佔”,這話說的沒毛病。但有沒有仔細認真的想一下?難道他沒有這個資格麼?他擁有與老闆直接對話的權利,而你沒有。你的工作職責當中有一條就是要對領導負責,而領導的工作職責當中有一條就是要對老闆負責,兩者的職責不同、所以功勞展現也是不同的。
如果在職場工作幾年、十幾年的老司機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尤其是在一些大企業內。功勞是誰的這本身就不是作為一個員工的你關心的事。企業、管理者聘用你的原因就是讓你負責、做好本職工作,用職場中培訓最常用的標語解釋:“做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負責任的。”
而管理者、領導是否搶功、佔功這就不是作為一個員工應該考慮的事情了。這是一個迴圈漸進的過程,一個金字塔模型就可以解釋,當你是員工時, 你的負責物件、監督物件就是領導,你的一切工作內容都要受領導轄制,好壞都要對領導負責;同樣,領導的一切行為都需要對老闆負責,好壞同樣需要承擔責任。當你處於員工階層時,雖然特別渴望得到老闆的賞識,但基於你所處的階層,還是做好本職工作,先對領導負責比較好,至於所謂的功勞,你應該先向你的直屬領導邀功最為合適。
-
7 # 葉中華講合夥人
所有人都永遠要記得一件事,想要獲得成功,首先就得學會成就他人,當然也包括你的領導。
一個人的成長其實就是相互成就的過程,你成就的人多了,成就你的人自然也多,這樣你的成長就越快,獲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這個過程說的直白點是交換,說的含蓄點叫相互成就。
你成就了領導,領導自然就會反過來成就你,這叫將心比心。
所以這種事情必須的反過來理解,如果理解不了,那就是計較,如果一個人在職場上被領導或同事認定為是斤斤計較的人,這個人在這個公司也基本沒啥奔頭了。
想換一個公司再來?
對不起,如果你不換思維方式和理念,就是如果你沒有成就他人的心,那你就算換多少個公司所面臨的結果也一樣。
除非你不想成長,不想獲得成就,要不然,你就得讓自己有成就他人之心,當你成就的人越多的時候,你所獲得的助力也就越大,自然你所獲得的成功也就越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A員工能力很強,部門很多重要的方案都出自A之手,領導每次對A的方案也很滿意,並且每次將A的方案像公司彙報之後,公司也很滿意,但A老拿這件事說事,說領導沒能力,每次都拿自己的方案彙報,並且總是抱怨領導搶了自己的功勞。
B員工能力沒有A員工強,但每次B員工都能按時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擺正自己的位置,並且主動將C位讓給領導。
如果你是領導,你會提拔A還是B,我想大多數領導都會提拔B,因為B:
1、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遵守了職場倫理,表現出了對領導的尊重;
2、尊重客觀事實,即領導是公司任命的領導,只要領導在職一天,自己就不應對抗,應該選擇配合,只有這樣,才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
3、B在用自己的工作成就領導,領導自然也會在機會出現的時候成就B。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一個部門大多數能力強的員工,最後都是被迫辭職的原因,也就說,就算一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不懂得成就他人,都不可能僅僅靠自己獲得成功,如果沒人有成就你,一個人就算再有能力也只有被埋沒的份。
所以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是成就了多少人。這也是一個人職場人是否面向未來,具有戰略眼光的關鍵,要想使自己有成就他人的思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時刻要思考自己能為合作伙伴提供什麼價值這是一個思維方式和理念的問題,要看到事情的本質是什麼?
社會是由一群人組成,這就說明我們從一出生開始,就離不開和人打交道,從我們的成長和參加工作開始,幾乎每一步和每一個階段都是和不同的人交流、溝通和合作。
為什麼有的人就能透過這種交流、溝通最後變成合作?獲得自己成長中有用或有價值的東西?
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這個人一定是為自己的交流、溝通或合作的物件創造了價值,或者說是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
只有讓你的交流、溝通或合作的物件覺得你有價值,別人會提供等價的東西和你交換,而這個交換的過程就是相互成就的過程。
如果你不能提供價值,那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是浪費你合作伙伴的時間。
浪費時間對你來說是浪費生命,對你的合作伙伴來說,他就不會給你再一次合作的機會。
這個就是社會的現實,如果你不能為別人帶來價值,那你就是沒有價值的人,自然別人也不會給你帶來價值。
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思考自己能給別人帶去什麼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多做有價值的事,認識有價值的人,得到有價值的人的幫助。
二、不要計較眼前的利益如果一個人過於計較眼前的利益,他眼裡看到的、心裡記住的就只有付出,並且期望哪怕一丁點的付出,都能馬上就看到回報。
所以這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什麼情況下的付出能馬上看到回報?
就是用錢買東西,你付出100塊就能馬上買到100塊的東西。
但我們能掙多少錢取決於我們所能獲得成就有多大;
在我們做事和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付出就能有回報事情發生。
這就好像是培養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你的孩子最終能成為什麼樣子,可能至少都要等到他參加高考的那一天才能看出個大概,否則在這之前,你只能默默的付出和陪伴。
道理是相同的,所以:
1、我們要放棄付出能馬上就有回報的想法,如果有那也是小的或沒有價值的回報;
2、不能因為付出不能馬上有回報就不付出或少付出,否則你就有可能沒有收穫或獲得很少的收穫。
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大師是沃倫.巴菲特,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理念就是:“價值投資”,說白了就是選中一支有長期價值的股票,並長期持有,賺錢是水到渠成的事。
所以,過於計較眼前的利益,是我們一路成長,獲得成就最大的攔路虎。
每當我們試著去計較眼前利益和回報的時候,都要告訴自己,前面還有詩和遠方。
三、成人之心的直接體現就是付出、在付出不是付出不圖回報,而是將回報的週期延長或延後,以期獲得更大、更好的回報。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最起碼錶面上是這樣,雖然最終的本質是交換。
但是任何人都不會和不講人情、沒有感情基礎的去交換。
而付出,是講人情,建立感情基礎的最廉價、最好的方式。除非你有大把的錢去砸人家,況且用錢砸出來的朋友也是沒感情的。
否則對於像我們這種屌絲來說,做的比別人多,付出的比別人多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式。
當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這東西其實也是機率問題,只能說,你付出的越多,付出的物件越多,你所獲得回報的機率就越大。
相反,你付出的小,所獲得回報的機率也小。
所以不知道要付出,還要多付出,不停的付出才有可能獲得足夠成就自己的回報。
最後,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對一件事會有什麼樣的認知,歸根結底是思維方式的問題,但這不是對錯的問題,你可以認為是領導搶了你的功勞,你也可以覺得應該感謝領導給了你透過參與更多工作、從而獲得更多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前者會讓你陷入沒有人會成就你的迴圈,後者則能讓你不停的成就他人,從而有更多的人來成就你自己。
-
8 # 清大智源
身在職場,不得不常思的幾句話:
工作中最大的回報是“能力的提升”,這才是你的硬實力,功勞是誰的其實並不重要。
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並充分發揮,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功再高,切不可蓋主,功高蓋主是一定沒有好結果的。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
9 # 陪娃樂趣多
企業當中,從管理角度而言,人員等級上有比較嚴格的劃分,為了分析方便,我們暫且就用大領導、小領導、員工這三種來進行說明。
大領導管小領導,小領導管員工,這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結構,員工數量最多,屬於最下方的基座。
員工工作做得好,這個功勞應該歸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答案都不盡相同。
在大領導眼中,員工工作做得好,是因為小領導管理有方。2011年,公司的一個團隊因為工作非常的出色,幫客戶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得到了客戶高層的高度認可。客戶高層專門發了賀信給公司的老闆,希望老闆予以表彰和鼓勵。老闆在公司高層會議上表揚了該團隊所屬事業群的副總,說副總管理有方。副總在該事業群的內部會議上表揚了該團隊所屬部門的部門經理,說部門經理管理有方。部門經理在部門內部會議上表揚了該團隊專案主管,說該專案主管管理有方。專案主管在專案內部會議上,傳達了各級領導的關心與鼓勵,希望大家再接再厲。是不是沒毛病,的確沒有毛病。
老闆和員工挨不著邊,所以老闆會把功勞記在和老闆挨著邊的副總身上。
副總和員工挨不著邊,所以副總會把功勞記在和副總挨著邊的部門經理身上。
部門經理和員工挨不著邊,所以部門經理會把功勞記在和部門經理挨著邊的專案主管身上。
但總感覺哪兒有問題,是的,哪兒都有問題。
因為在公司當中所處位置的不同,導致看問題的角度出現了偏差。而角度的偏差,必然導致問題答案出現偏差,甚至出現錯誤。
在小領導眼中,員工工作做的好,除了有員工本身工作努力外,還和自己管理有方脫不了關係。小領導或者是基層領導,他們和員工有直接的接觸,員工的具體工作情況,他們都能看得見,他們都非常的清楚,員工工作做得好,他們也都盡收眼底。
那麼員工工作做得好,如果非要劃分功勞的話,那應該怎麼劃分?
由於小領導和員工捱得著邊,如果全將功勞劃歸自己,那肯定不行,不僅自己心裡過不去,而且員工肯定也不會答應。所以員工工作做得好,員工自己功勞還是要佔一部分。
但作為員工的直接管理者,既要對大領導負責也要對員工負責,自己管理有方,一定要佔據功勞的另外一部分,否則如何得到大領導的信任?
小領導看問題有上下兩個視角,兩個都要兼顧到,所以問題的答案就會是多個選擇,但其中孰重孰輕,不同的場景當中會有不同的倚重。
在員工眼中,員工工作做的好就是自己做的好。對於員工而言,我自己工作做的好,那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那是我能力高、技術好、工作態度好的結果,和你們領導有半毛錢關係,這種觀點其實我也很贊同。
不過我們換一個角度而言,企業提供了這麼好的平臺,這麼好的環境,甚至這麼好的福利待遇,還有大小各級領導的關心與關懷,這些也是自己工作做的好的一個前提條件。
員工看待問題,其實往往相對簡單,也相對實際,做領導的,你不能強制員工去換位思考。
職場就是這樣,有時候明明自己做的很好,但最後論功行賞的時候,卻沒有自己的份,或者自己只佔一小部分,是不是很失落?是不是很憤怒?但這種事情又沒辦法完全避免,如果自己很在意這個,那不妨據理力爭一下,當然也要做最壞的打算,那就是被排擠打壓,直至離職走人。
-
10 # 牛魔王愛寫作
員工工作做得好是不是都是領導的功勞?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想提醒一點:在職場中,要想走得更快更遠,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凡事要“拎得清”。
針對問題,可以從以下兩點“拎一拎”。
身為員工,工作真的都做好了嗎?這點是關鍵之一。職場中,衡量一個人的功勞,往往會跟這個人的能力掛鉤,跟這個人所做出的貢獻劃等號。
在一項工作中,你是否真的花費所有的心思去促成一個專案的成功,是否真的為工作付出了心血,其實在最終成果上是能看出來的。
最怕的情況是,我們對自己的估計根本不足,卻總把眼光盯在最後的成果上,認為自己參與了就是有功勞,而不是考慮究竟自己在這當中付出了多少,造成認知偏差。
身為領導,在工作中發揮作用了嗎?有一點我們要認清,無論領導是怎麼當上領導的,但他現在是你的領導。
在一項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客觀地分析,之所以工作取得成效,領導發揮關鍵作用了沒有?
決策時,領導的方向正確嗎?執行時,領導的指揮合理嗎?協作時,領導的行為及時高效嗎?
這些因素,有時候看似微小,但在關鍵時就會影響事態的走向。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單方面去看待。站在企業的角度,一項工作的成功,當中肯定需要員工的能力以及付出作為基礎。而過程當中不可否認的是,領導的帶領往往也會發揮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只有真正將兩者結合起來,才是讓公司告訴發展的關鍵。
回覆列表
題主這問題吧,很實在,我估計每個職場新丁老生都遇到過,或者說在心裡想過
領導和員工的答案肯定不一樣。員工可能會想,工作是我做的功勞憑什麼歸你?領導可能會想,要不是我領導有方而且給你機會,你能做成什麼?
我猜一旦這個問題產生,接下來就會發生兩種情況:
第一種,員工不忿,越級告狀或者直接辭職。結果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第二種,領導將全部功勞佔為己有,自己吃肉只給手下喝湯,或者連湯都不給。結果就是下屬離心離德,沒人肯跟他幹。
其實可以有第三種更好的方式:做領導的按功行賞,不佔下屬便宜;做員工的不那麼斤斤計較,有不滿及時溝通。
目光放長遠一點,路才會更長遠。別把自己的路走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