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老表
-
2 # 平衡博弈
雖然參戰符合美國利益,但是美國政府必須給老百姓一個參戰的理由,當美國政府想說服美華人民的時候絞盡腦汁打瞌睡的時候,日本人送來珍珠港大枕頭。沒有珍珠港,美不好直接向日表白。
-
3 # 人性啊太人性的
會參戰的,雖然起先美國大發戰爭財,但是出售軍備永遠比不過德國透過侵佔所得的利益那麼大,二戰時德國一共侵佔了14個國家(1936年同義大利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與義大利結成軍事同盟。1938年自任最高統帥獨掌海陸空三軍指揮權。同年3月佔領奧地利。9月簽訂慕尼黑協定,10月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 ,1939年3月侵佔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領土。1939年8月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 ,9月1日即悍然進攻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侵佔北歐、西歐和東南歐等14國。)美國也不願意看到德國一個國家稱霸全球,也不願意看到德國控制大西洋,否則將嚴重威脅美國的利益,只不過領導層在考慮正面參戰如何損失最小,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嚴重,差一個合適的契機與給國內的理由,雖然戰爭時美國為日本等出售石油鋼鐵,後來美國發現戰爭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在美國正面參戰之前美國就開始有參與抵抗法西斯的行動。剛好當時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有理由給國內一個參戰交代。
所以美國參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4 # 同成觀史
僅就當時來說,日本不偷襲,美國不會參戰:
因為,美國能否參戰,取決於美國能否有效遏制日本,如果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何要參戰呢:
一,日本如果不偷襲珍珠港,會怎樣?先看日本當時的形勢:
日本的對外擴張,是它的基本國策,不論首相、內閣更迭的多麼頻繁,擴張從不改變。
在張鼓峰戰役,尤其諾門坎戰役被蘇軍嚴重打擊後,主張北上的日本陸軍終於被主張南下的的日本海軍壓了一頭,至此,南進策略擺在第一位。
但是不論北進南進,其中一個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獲取煤炭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尤其是石油,這是日本維持戰爭的血液。
但是,日本的這個命脈掐在美華人手裡。尤其南進,主要目標就是要奪取馬來等產油地區,這就勢必與美國翻臉。與美國翻臉,勝算的機會並不大。日本人不傻,包括指揮襲擊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堅決反對。這位哈佛大學的高材生,知道美華人的心理,更直觀地感受過美國的工業能力。
佔領了東三省的日本人,如果在東三省發現了大慶石油,也許他們就會把全部的力氣用在中國大陸上,而就不急於實施所謂的南進或北進計劃。是的,擴張是需要本錢的。最主要的本錢就是石油,日本缺的就是這個。為了擴張,日本也只好與美國翻臉。
日本這是在賭國運。日本在中國賭了多次,都贏了!
二,美國對日本的態度,獲取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採取"緩和與遏制"的政策。
面對新興的列強日本,美國基本的策略是緩和與遏制。以"緩和"為主。如在918事變時,雖然美國也很氣憤,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不干涉、不承認"的緩和態度。
美華人考慮問題,利益首先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東三省問題上和日本鬧翻,顯然受損大於所得。
整個的20年代及30年代,雖然美國也採取了部分遏制措施,比如限制軍艦噸位、炮口直徑等等,但在日本看來都屬於毛毛雨了。
918後,美國對日本的出口逐年加大,1937年佔日本戰爭物質進口的58%,1938年佔67%。在此期間美國也加大了對國民政府的戰略物資支援。
這就是美國,一方面出口物質掙日本的錢,另一方面不希望日本打敗中國,讓日本把便宜全佔了。
三,形勢逼迫,美國對日本的策略由緩和轉向遏制。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確立了軸心國,核心是稱霸世界。1941年上半年"日蘇友好條約"簽訂,日本南下跡象明顯,那裡是美英法荷老牌子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那裡有日本需要的戰爭物資,尤其石油。此時,除了蘇聯、英國,歐洲大陸已在德國的掌控之中。
這時,作為世界"隱形老大"的美國,不論從全球格局還是美國利益來說,遏制軸心國必須擺上日程。美國出臺了《租借法案》,向英蘇中等國家提供戰爭物資,同時減少對日本戰爭物資出口,尤其石油。1941年8月,更是徹底斷絕對日本出口,此時美國石油已佔日本進口的90%。這對貧油國日本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等於掐住了日本的脖子,日本想要喘息生存,必須拿掉這隻手,儘快南下,佔領產油地區。
所以,日本襲擊珍珠港也是不得不下手。不下手,會被掐死。下手,也許還有一博取勝的機會。
所以,美國對日本的遏制是有效的,起碼當時,美國是不會主動參戰的,而且美國強大的民意是,不主張主動介入戰爭。
-
5 # 甩下一路驚奇
這個應該要看怎麼界定如何算參戰,其實美國早就透過武器援助參與到了二戰中,只不過自己的軍隊未直接參戰,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會根據自己在戰爭中是否獲取最大利益而確定具體的參戰方式,製造個摩擦事件對於當時的美國政府應該不困難。美國軍隊的直接參戰,在戰後證明,美國在世界格局的確定上擁有的決定權,才有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和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
6 # 小油瓶侃歷史
小油瓶認為,答案是會,而且對日作戰是美國蓄謀已久的戰略目的,而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是美國逼迫日本做出的當時唯一選擇。
美國中立只賣軍火不出兵,坐看德國一統歐洲?日本一統亞洲?怎麼當世界老大
首先來看,二戰的本質是什麼?是軸心國德國、日本為了打破舊的殖民體系建立新的殖民體系的一場戰爭。德華人和日本人面對二十年代的大蕭條和經濟危機,雙雙選擇了走軍國主義道路、軍國主義道路的體制就是以戰養戰,掠奪別國的資源財富來維持戰爭,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停不下來,侵略別國搶奪財富、資源,奴役他人是條不歸路,會上癮的。而且當時的殖民體系已經歸屬很明確,德國和日本只能去搶奪舊的老牌殖民強國的殖民地。二戰開始後,德國閃電拿下東歐和北非,整個歐洲大半個地中海都是德華人的勢力範圍、日本呢則出兵中國,幾乎中國東部都被日本拿下,下個目標顯然就是老牌殖民國家英國和荷蘭人手中的東南亞,而東南亞產石油、大米、橡膠、鋼鐵,就可以使日本獲得最重要的戰爭資源產地,維繫住他的軍國主義的運轉,局面維持住得話,日本就可以坐擁大半個亞洲。
作為同是沒有殖民地的美華人,得益於天然的地緣政治,在一戰中建立起了強大的工業生產體系,大發了二戰前期的戰爭橫財。此時美華人發現二戰是他成為世界老大的最佳時機,德華人打的法國荷蘭人投降打的英蘇不能自理、日本人侵佔了半個中國,荷蘭的英國的殖民地如無主之物,唾手可得,如果美華人此時出手,擊敗德國和日本,豈不是在世界其他大國都兩敗俱傷時,成為世界的救世主,順理成章的佔有老派殖民國家的地盤,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影響力無限擴大。於是早早的開始援助英國,對德宣戰。
1941年美國就亮出態度、限制日本石油和鋼鐵貿易、援助英國中國
對於日本,美國也早早亮出態度。早在1941年3月份美國起早的租借法案,對英國、中國等反法西斯國家給予援助、對日本採取貿易禁運的態度。美國不想看到日本人做大,於是掐腫了日本人的七寸,要知道當時日本進口的石油90%來自美國,斷了石油就斷絕了日本擴張的基礎,而且日本還處於跟中國的持久作戰中,處處都需要石油、鋼鐵,維繫自己的戰爭機器。這份美華人的租借法案,基本上判了日本繼續擴張的死刑!
日本清楚的認識到,他和美國在工業、人口、科技上的絕對差距,因此日本在軍事戰略目標上打一次有限戰爭,重現他們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輝煌,迫使美國承認其在亞洲地區的霸權。
日本人制定並實施了偷襲珍珠港和攻打東南亞菲律賓的作戰計劃,而這給了早已按捺不住美華人一個正義的理由。
如果日本只攻擊東南亞,不碰美國,美國也不會坐視日本做大,只要日本對英國和荷蘭的舊殖民地動手,美華人就會對日本宣戰。因為美國不允許一個強大的潛在威脅的存在,這就是美國現在瘋狂圍堵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的原因。
-
7 # 安徽張律師
美國會參戰的,參考一戰結果,在雙方都打不動的情況下參戰會攫取最大利益。前期賣武器賺錢,同時又削弱其他人實力,後期直接參戰搶奪勝利果實,只不過日本偷襲珍珠港讓美國參戰時間大大提前。
-
8 # 檳榔強
肯定會的啊,早在1941年的時候美國就警告過日本從中國撤退,因為日本已經觸犯了美國在華權益了,珍珠港事件頂多是提前讓美國參戰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羅斯福經常在國會里和那些政治家辯論美國參戰的事宜,在羅斯福心目中,美國與日本遲早有一戰,因為日本在抗戰之初就已經擊沉過美軍一艘驅逐艦,這就說明日本已經漸漸不爽那些西方國家了,這件事也另羅斯福很震驚
二,德國已經把歐洲打的不成鳥樣了,日本如果把中國佔領了,這倆貨肯定會弄美國的,就算美國反應過來了也來不及了,所以羅斯福肯定會極力鼓動可愛的美華人民參戰的,也會用及有力的說辭讓國會同意對這倆貨宣戰
所以,結合起來,就算不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一定會加入打群架的行列的
-
9 # 秋雨魯北說歷史
二戰美國一定會參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只是加快了美國參戰的步伐。
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正義之戰德意日三國是二戰的發起者,作為軍國主義和法西斯統治下的國家,為擺脫經濟危機給國家帶來的經濟消退,不惜透過戰爭掠奪來彌補。日本於1931年就在中國東北動‘’九一八事變‘’搶佔了中國東北,日本侵佔東北全境後並沒有停止侵略的步伐,日軍繼續從山海關進入華北侵佔至長城一線。
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佔領了蘇臺德區。而且國內也是積極的擴軍備戰,德國的軍事力量被加強,逐步成為歐洲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戰爭為了侵略做準備。
日本在亞洲入侵中國,德國在歐洲閃擊法國,二戰全面爆發為進一步侵略中國,1937年日本製訂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在北方發動‘’七七事變‘’侵佔中國北京、天津並向山東、河南推進,在南方發動‘’八一三事變‘’侵佔中國上海、南京並向武漢推進。1938年武漢會戰的結束後,中日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希特勒用時不到一個月就佔領了波蘭,為了穩住蘇聯德國同蘇聯簽訂友好條約。隨後德國閃擊法國,不到一個月法國也投降了,英法聯軍被迫從敦刻爾克撤到了英倫本土,法國苦心經營幾十年的馬奇諾防線卻未起到任何作用。
二戰的全面爆發讓美國不得不參與到反法西斯的鬥爭中,為了防止英國被德國打敗美國給予了英國最全面的援助。為了支援英國抗擊德國,美國和德國在大西洋上不斷的有海戰摩擦,此時的美國雖然沒有參戰但它卻是反法西斯的國家。
德國突襲蘇聯戰局天平逆轉,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德國在空襲英國無果後選擇了突襲蘇聯,由於蘇聯對於德國的偷襲防備不足,損失慘重,德軍快速推進至聖彼得堡-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而蘇聯的艱難處境讓美國堅定了要參戰決心,為了不讓蘇聯被德國打敗,美國也援助了蘇聯。
同時亞洲戰場日本製訂了南進戰略,意圖是佔領東南亞。東南亞國家石油、橡膠資源豐富能為戰爭提供有利的物資保障,而美國為了制裁日本對其實施了石油禁運。為了繼續戰爭不受美國限制,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並逼迫美國迅速的參戰。
日軍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海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殘酷的戰爭洗禮下,美國決定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陣營,美國的加入讓戰略的天平倒向了正義,也加快了法西斯滅亡的腳步。
-
10 # 戰武奇兵
如果日本沒有襲擊珍珠港,美國遲早會參戰,但可能會推遲到1942年中期。注意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在大西洋已經與德國處於一場未宣戰的戰爭中,而偷襲珍珠港發生在1941年12月7日。
德華人唯一一支可以提前結束與英國戰爭力量的是他們的U型潛艇部隊,英華人則依靠美國的供給來維持對德戰爭。然而,U型潛艇使得從美國港口到英國港口的航線極其危險,德國潛艇曾一度以每月100艘的速度擊沉商船。面對護送商船航行的需要,保護地中海不受義大利戰艦襲擊的需要,以及抗擊日本在太平洋上對英國殖民地的威脅的需要,英國皇家海軍的力量分散得很弱。羅斯福真的想參戰支援英國,無奈國內有強烈的反戰運動,因為他們無法忘記美國超過100000名士兵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公眾沒有看到任何捲入另一個的歐洲戰爭的價值,這就意味著國會不會宣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羅斯福對美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緊密結盟作戰失去興趣。
1940年5月,德國結束了中歐的戰爭,把英華人趕出歐洲大陸,並征服了法國,包括控制冰島和格陵蘭島的丹麥。1940年6月,德華人在格陵蘭島上建立了幾個氣象站,這使得羅斯福加強了大西洋艦隊的力量,並準備護送從美國遠東港口到冰島和格陵蘭的商隊。這一操作讓美國軍艦與德國潛艇可以直接接觸,從1941年4月開始,美國實際上和德國已然開始了未宣戰狀態下的實際戰爭,雙方潛艇和驅逐艦各被擊沉過,並有較大傷亡。(詳情請見6-16日發表的文章)
假設日本沒有在1941年12月7日或前後襲擊珍珠港、菲律賓、威克島和關島,並把襲擊範圍限制在太平洋的英國殖民地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美國很顯然就不會對日本宣戰。羅斯福可能會減少與日本的外交關係,從另一方面來看美國進入亞洲戰爭遠比他們在進入一個歐洲戰爭更熱情,堅決反對軍事幹預歐洲事物。
那麼主要的問題來了,如果珍珠港事件沒有發生,希特勒貌似也沒有必要首先向美國宣戰,在沒有解決英國和蘇聯之前,希特勒極力避免這一點,所以他們仍然會持續“和諧化”的護航戰。美國的羅斯福雖然盡其所能幫助英國,但作為總統,憲法並沒有賦予他向德國宣戰的權力。所以說除非發生重大事件使美國公眾輿論轉向干預歐洲,否則美國不會主動捲入歐洲戰爭。
實際上1940年羅斯福繼續當選美國總統後,他開始悄悄地在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將美國工業轉移到戰爭狀態。1940-1941年美國對日本的禁運切斷了他們戰爭機器所需的製成品、石油、鋼鐵、橡膠、錫和其他原材料,美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各種鉗制,所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甚至在珍珠港襲擊之前,日本就已經在輸掉這場戰爭。
1941年3月,美國通過了《租借法案》。這讓美國向英國、蘇聯、中國、自由法國等盟國提供各種形式的糧食、燃料、物資、裝備和其他戰爭物資,幫助打敗軸心國。這使希特勒和日本高層很是惱火,如果日本沒有在1941年12月7日直接攻擊美國,希特勒很有可能在1942年中期向美國宣戰,因為那時的商船護航戰肯定早已演變為更慘烈的海上衝突。
希特勒不相信美國有人道主義或政治意願,也沒有耐心參戰。他認為美華人民是一群軟綿綿、被寵壞了的一鍋“雜菜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太多不同種族和種族人懷有他們無法克服的古老偏見等各種因素組成,無法團結起來進行鬥爭。他還認為,美國的工業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對戰爭產生重大影響,到那時他已經計劃擊敗蘇聯,但很明顯希特勒錯了。
回覆列表
美國歐洲一家親,即使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也會歐洲參戰,只是力度有限,不會舉國之力參戰。只是不會直接對日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