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宮外史

    這個問題提得好!

    國家雖大,忘戰必危。中國的唐、宋、明朝不可謂不大、不強盛,最後都被落後的民族或集團所滅亡。其原因就是國家強盛後,重文輕武,沒有憂患意識,貪圖享樂,奢侈浮華,醉生夢死,一旦外族入侵,這些貴族、公子哥們就被打的滿地找牙。教訓深刻呀!所以,要永遠記住毛主席說的一句話:“備戰、備荒為人民”。

    一、平時,做好物資儲備工作。

    一個國家要具備憂患意識,平時就要做好軍事、物質準備之外,還要做好民生物資準備。在古代,春秋時期孔子“耕三餘一”的思想就很有遠見。孔子認為,每年如能將收穫糧食的三分之一積儲起來,這樣連續積儲3年,便可存足1年的糧食,即“餘一”。如果不斷地積儲糧食,經過27年可積存9年的糧食,就可達到太平盛世。按孔子的話去做,儲存有夠9年吃用的糧食,還怕戰爭時沒有吃的嗎?

    二、戰前,做好充分物質儲備工作。

    一個國家,假如常備不懈,勤政愛民的話,那麼,在戰爭發起前,它一定會及時警覺的,在預感到戰爭來臨前,及時動員全國進入戰爭準備狀態,生產、存足各項物質儲備,既有國家的儲存;也有分散到全國各地的區域儲存;還有分散到民間的民戶儲存。有這三級儲存,就能基本滿足戰爭消耗。同時,還需要抓緊組織生產勞動工作,日夜加班加點生產各項物資。

    三、戰時,時刻保障運輸供給和生產。

    戰爭開始後,全民齊努力,一方面積極生產勞動,保障滿足戰爭和生活需求;一方面保障物資的運輸流通,把物資及時地運輸到全國各地,及最需要的地方,滿足需求;另一方面保障儲存保管,暫時運不出去及多餘的物資及時入庫儲存,防止損失。

    四、奪取敵人物質,增加供給。

    上述三點是自給自足的方法。而奪取敵人的物資,以戰養戰,也是古代兵法的精髓。奪取敵人的物資,一方面增加了我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減少了敵人的物資,是一舉兩得。

    五、破壞敵人物質,造成其困難。

    襲擊敵人的工廠、物資站、倉庫、基地等,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炸掉,不僅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還能給敵人造成供應困難,使敵人陷入困境。這也是積極主動的戰略戰法。

  • 2 # 南宮外史

    這個問題提得好!

    國家雖大,忘戰必危。中國的唐、宋、明朝不可謂不大、不強盛,最後都被落後的民族或集團所滅亡。其原因就是國家強盛後,重文輕武,沒有憂患意識,貪圖享樂,奢侈浮華,醉生夢死,一旦外族入侵,這些貴族、公子哥們就被打的滿地找牙。教訓深刻呀!所以,要永遠記住毛主席說的一句話:“備戰、備荒為人民”。

    一、平時,做好物資儲備工作。

    一個國家要具備憂患意識,平時就要做好軍事、物質準備之外,還要做好民生物資準備。在古代,春秋時期孔子“耕三餘一”的思想就很有遠見。孔子認為,每年如能將收穫糧食的三分之一積儲起來,這樣連續積儲3年,便可存足1年的糧食,即“餘一”。如果不斷地積儲糧食,經過27年可積存9年的糧食,就可達到太平盛世。按孔子的話去做,儲存有夠9年吃用的糧食,還怕戰爭時沒有吃的嗎?

    二、戰前,做好充分物質儲備工作。

    一個國家,假如常備不懈,勤政愛民的話,那麼,在戰爭發起前,它一定會及時警覺的,在預感到戰爭來臨前,及時動員全國進入戰爭準備狀態,生產、存足各項物質儲備,既有國家的儲存;也有分散到全國各地的區域儲存;還有分散到民間的民戶儲存。有這三級儲存,就能基本滿足戰爭消耗。同時,還需要抓緊組織生產勞動工作,日夜加班加點生產各項物資。

    三、戰時,時刻保障運輸供給和生產。

    戰爭開始後,全民齊努力,一方面積極生產勞動,保障滿足戰爭和生活需求;一方面保障物資的運輸流通,把物資及時地運輸到全國各地,及最需要的地方,滿足需求;另一方面保障儲存保管,暫時運不出去及多餘的物資及時入庫儲存,防止損失。

    四、奪取敵人物質,增加供給。

    上述三點是自給自足的方法。而奪取敵人的物資,以戰養戰,也是古代兵法的精髓。奪取敵人的物資,一方面增加了我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減少了敵人的物資,是一舉兩得。

    五、破壞敵人物質,造成其困難。

    襲擊敵人的工廠、物資站、倉庫、基地等,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炸掉,不僅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還能給敵人造成供應困難,使敵人陷入困境。這也是積極主動的戰略戰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蓄電池安裝有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