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不了文解不了字
-
2 # 劉一千五
劉封的死,與他的姓沒有關係,與他的名也更沒有關係。這事說起來,讓人想起白門樓。都是做義子的命,到死讓人落石頭。
劉封,姓寇,叫什麼沒關係。劉備於落難中受到寇家父老熱情款待,心懷感激,又看這孩子長得臂粗腰圓有力氣,就要了來做兒子,關羽當時在場,心頭不悅,背後對大哥說,兄長己有兒子,用螟蛉之子必有後禍。劉備說,為兄好心待他,諒不至亂來。二弟心頭還是不高興,但拗不過大哥。劉備就改其姓名叫劉封了。注意"封″,與"禪"合併後叫封禪,真是二弟不知大哥有鴻鵠之志呀。
關羽在荊州落難,上庸就在咫尺之間,人心己隔,便是咫尺天涯。劉備孔明發書讓劉封孟達去救二叔,而孟達因為成都士族受壓制而心滿不滿,又以關羽之言慫恿劉封如何如何,又幾次說孔明如何如何。劉封就聽了,聯絡到自己被甩在上庸這鳥不拉屎偏又處抗曹前線這鬼地方。就遲遲不動。結果關羽父子,周倉等一般兒盡為呂蒙殺害。孟達一看這架式,成都必來追查,他就投降了曹丕。並引曹兵來取城池。劉封大怒,落到曹兵坑中,大敗而逃至成都,這無疑於自投羅網。於是,劉備恨鐵不成鋼地數落"兒子”的罪行。最後問軍師。這就象當年白門樓曹操問劉備。結果呂布被殺,劉封也被殺……
劉備後來聽劉封扯書斬使,引兵奮戰,不敵而敗,後悔不己,然己無可如何……
這到底該怨誰?
-
3 # 大飛熊騎士
除非劉備主動或者暗示劉封恢復寇姓,否則由劉封自動提出的話,就是在打劉備的臉,相信我,這樣劉封死得更快。因為,劉封這麼做,不等於是說劉備猜忌多疑?當時的“收子”的決定多糊塗嗎?而且是主動和劉備拉開關係,不等於拖了劉備以“仁義拉攏人心”的後腿嗎?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劉封非得去了“義子”身份,才有活路嗎?其實不是。
劉備當時讓劉封去統領攻下房陵港的孟達,是有深意的。第一,孟達軍紀不好,殺了蒯祺。第二,劉封畢竟是荊州派系,軍事能力不差。第三,也讓劉封在接下來的攻打上庸立功,為第四做準備。第四,劉備有讓劉封長期駐守東三郡之意,遠離成都。第五,無論是對劉禪或劉封,只要分隔兩地,就有避免產生“嫌隙”的空間,對兩人都好。這不就是劉琦“上屋抽梯”的諸葛亮之謀嗎?劉備此計不可不謂深謀遠慮,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封還是丟了東三郡。
所以,劉封之死是多個原因造成的,先是不救關羽,這起碼會得罪諸葛亮,張飛的。後又把孟達逼反,這是管理問題。被申儀裡應外合,脅迫本不想造反的申耽,而丟失東三郡,這更是劉封的嚴重瀆職了。並且,劉封失去讓自己“保命”的地盤,回到了成都,這個空間就沒了。諸葛亮的話,不過是壓垮劉封之死的最後一根稻草,誰又能知道,這是否劉備和諸葛亮的一次配合?所以,劉封不單是“義子身份”帶來的殺機,荊州和東三郡的丟失,讓劉備陷入全線被動,和劉封有著間接和直接的關係,就算是親兒子,恐怕也難以翻身了。
劉封難道就沒有活路了嗎?其實還是有的,至少劉封有幾個優勢。第一,劉封是劉備養子,身份特殊。第二,劉封軍事能力不差。第三,最重要,劉封對劉備還是忠心耿耿的。第四,劉封是荊州集團人物,更是本土人士。所以,如果劉封不在東三郡統領孟達等人,而是在荊州做關羽部曲的話,劉封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至少,第一,劉封在荊州駐守,和成都一樣拉開了產生“嫌隙”的空間。第二,劉封的戰功能力要超過糜芳,由他擔任南郡太守更適合。也不會出現把城高牆厚的江陵,拱手相讓東吳之事,避免關羽直接潰敗。第三,劉封剛猛,有關羽傲氣嗎?即使氣勢被關羽所壓,無論從身份,還是從地位,一點不丟臉,這和孟達有根本區別。第四,劉封是荊州人,在當地比糜芳,傅士仁熟悉多了。第五,有關關羽反對劉備收劉封一事,在正史並無記載。所以,劉封不救關羽,相當於斷了自己的後路。
所以,劉封在劉備生前,不能主動切斷“義子關係”的。但是,劉封若是存活到劉備去世,劉禪繼位時,在主動恢復寇姓,那就是識大體了,效果也會好得多。
-
4 # 今古大觀
劉封性格剛猛,武力過人,頗有戰功。做為劉備的養子,他比劉備的親子劉禪強過北倍。
劉封被劉備賜死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他比劉禪太強大。諸葛亮擔心,劉備不在了,劉禪駕馭不了他,勸先主在劉封犯錯之際,趁機除掉他,以免後患。
劉封在劉禪出生之後,如果懂得自保,主動要求恢復他的寇性,以養子身份變身義子身份,可能能自保,但僅這一點還不夠。這只是個外在的形式。
還必須從本質上去改,不要自我感覺良好,把自己和劉備的關係徹底撇清,自己在劉備面前,和別的普通將領沒什麼兩樣。
還必須改自己的性格,不要那麼剛強,懦弱一些,甚至在外人眼裡,你就是個窩囊廢。
還不能犯錯,不能讓諸葛亮看出你有心機,如果讓諸葛亮發現你有超人的智慧,情況不容樂觀!因為自從有了阿斗,你再怎麼改姓,改身份,你是劉備的養子也好,義子也罷,必竟劉備曾想把你當做接班人來養。
俗話說本性難改,劉封自小就跟著張飛、趙雲、劉備歷練,在劉禪沒出世前,劉備又非常喜歡劉封,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劉封,自然會高人一等!他敢霸佔孟達的樂隊,不就是因為他是皇子的身份嗎?丟了上庸,他不聽孟達之言,毅然決然回到劉備那裡,還不是因為他覺得有皇子身份這層保護罩?
劉封自小就跟著叔叔們,南征北戰,勇武過人,應該沒讀多少書,金戈鐵馬鑄就豪爽剛烈的性格,這樣的人彎彎腸子少,不離開他所生長的,這塊是非之地,很難保全自己。
-
5 # 木説歷史
無論劉封是否恢復寇姓,是否降格為養子其實都很難自保,因為劉封的死並不僅僅因為姓氏與位份,還有功勳、性格。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軍事才能。
劉封雖然是劉備在沒有子嗣後代的時候收養的,但是卻是按照曹彰的風格培養的。(劉禪是從未上過主動戰場的)
而在劉備收養劉封之後也迎來了他事業的上升期,在這段時間之內劉封跟隨劉備轉戰益州、漢中的作戰中表現優異被任命為副軍中郎將,後來在漢中對之戰中與孟達合力迫降上庸郡被任命為副軍將軍。
......達(孟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遷封為副軍將軍。——《三國志·劉封傳》
由此可見劉封不僅僅是劉備的義子而且是握有軍權的一員大將,如果劉封不死在蜀漢後期必將成為一名悍將。
可惜劉封在丟失上庸之後被諸葛亮諫言劉備賜死,按照題主的問題劉封的死與劉封的姓氏、身份有沒有關係,答案是有關係的,但是不單純因此這個原因。
首先劉封犯了三個錯:
其一,關羽襲取襄樊之戰中,關羽命令劉封與孟達領兵幫助關羽進攻襄樊,但是劉封沒有答應。後來關羽敗亡,劉備把帳算在了劉封的頭上。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三國志·劉封傳》
其二,劉封沒有處理好與副手孟達的關係,導致孟達率軍投降曹魏。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三國志·劉封傳》
其三,孟達出走之後聯合魏軍反攻上庸,劉封守不住導致上庸兵敗。
(魏文帝)遣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封......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 《三國志·劉封傳》
這三個錯給了劉備殺劉封的理由,但真正讓劉備下決心殺劉封是因為劉備那句話。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三國志·劉封傳》
“易世之後終難制御”,才是劉備決心殺劉封的根本原因,為什麼諸葛亮說劉封會在劉備死後難以控制與防備:
其一,劉封畢竟是劉備的養子,即便回覆寇姓,降格為義子,但是自己改的可以改回來,自己降的可以升上去,如果劉封想就可以回覆身份與劉禪爭蜀漢的天下;
其二,劉封善戰且有軍功,劉備死後會徵收一方有兵有權,一旦反叛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其三,劉封的性格太過剛猛,說的不好聽就是轉不過彎,其不願意救援關羽多少是源於兩個人關係不和睦導致。
因此,劉封只有兩種可能自保:第一,強勢而上取劉禪而代之成為劉備的繼承人,這個就是說說劉備不可能給這個機會;第二,離開蜀漢無論是投降曹魏還是東吳或者還於百姓都是可以自保自己的。
-
6 # 飛天神鷹
有種東西叫趕騾子上架,就回不去了!劉封在始終對劉禪來說就是一種威脅!沒有劉禪之前那些忠於劉封的人能全心全意對待阿斗嗎?亦或是阿斗能放心大膽地用這些人嗎?政治鬥爭從來就是最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退出這一說!
-
7 # 維駿君
不能。因為他的性格。和諸葛亮看人的眼光。劉封固然有能力,但是他的性格中有了些許傲慢,驕縱,任性。
這麼一個人,怎莫會放棄義子的身份,就是放棄了,那種驕橫,任性回收斂嗎?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性格是不好改的,況且當時的劉備還是有的理智,懂得等他百年之後,劉禪不一定能駕馭劉封,這麼的話,那他的江山就會極有毀於內戰,空耗國力。
為什麼說劉封任性,驕橫,劉禪不好駕馭呢?
首先,這個人有能力,有本事,武力也好。建安二十四年劉封率軍與孟達上庸合兵一處後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佔領上庸後,劉封遷為副軍將軍。作為當時劉備不放心孟達,就派劉封去。試想當死劉備軍中的名將不再少數,關羽,張飛,趙雲,黃蓋等等。這莫大的是,派出自己的義子,肯定不是等閒之輩。還有1當時關羽圍襄樊,多次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相助,但被劉封和孟達卻以上庸三郡佔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2劉封奪取了孟達演奏鼓樂的樂隊,孟達一方面害怕劉備治罪,另一方面又對劉封十分忿恨,於是修書一封給劉備,然後率領部曲投降曹魏。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當時的劉封還是比較驕橫的,至少在與孟達的事件上。所以如果是真正的劉封,是不會該性的,那麼他就不是劉封了。所以如果改的話,肯定還是會被賜死的。
回覆列表
不作死就不會死,這跟他改不改姓沒關係。除非他卸掉一切職務,做個不問世事的富家翁。可是他做不到,卻又不聽話。
本身劉備就是多疑之人,還不聽劉備的話,而作死自己的就兩件事:第一,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麥城困,求救於封、達,令發兵助。封、達不承羽命。羽身死,先主恨之(節自《三國志》)。明明能救,卻不救,也不想想關羽和劉備是什麼關係,關羽對於蜀國是意義;第二,建安二十五年,關羽死了,孟達知道事情不妙跑了,投降魏以後,帶著徐晃等人來打上庸,修書於劉封,勸劉封歸降魏。劉封大怒,毀書斬使,與魏軍決戰,可是輸了,逃回了成都。如果守住了,可能會晚點死,畢竟劉備也是在用人之際。
經過這兩件事後呢,劉備數責難之,估計劉備心裡越想越恨,罵和揍是解不了了,殺心也起來了,就是找不到理由。孔明先生這時候來了一句替主分憂的話“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於是賜死了劉封。再假假的哭了一場,表達一下不得已而為之,自己也捨不得的心。最後好處他得了,壞人臣做了。三國時如果有小金人,劉備是妥妥的年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