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k1117

    棍棒底下不一定出孝子,有的家長們,不瞭解兒童的的心理,不懂得教育的規律,對子女的教育用的是簡單粗暴的方式,恨鐵不成鋼。發現子女有不合家長的,輕的就是嘴上說說,教育教育。重的就直接上手了,打的鼻青臉腫。但我們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嗎?

    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尊嚴,變得自卑,膽怯。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孩子只要做錯事,就要捱打。由於害捱打,就不會大膽的去做事情,唯唯諾諾。無論什麼事情都看父母的臉色,慢慢的會喪失自己獨立的人格,成為個廢人。有的孩子為了逃避打罵,經常說謊話。或者是故意的討好大人,虛偽等。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錯誤的,長大後會影響他的人生。

    打罵孩子也容易使得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對立的情緒,越打越不服,越打感情越疏遠。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心理變態,出現對父母不滿的行為。在青春期的時候更容易出現,現在的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和敏感。如果用打罵的行為去教育孩子,收效甚微,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

    因此,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更需要的是父母和子女的平等,用愛去教育孩子。

  • 2 # 靜靜稀水

    這句話是對的,中國是一個古老而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包含著多少歷史教訓,記得我的父親在我兒時的時候就曾經跟我講過,過去曾經有個地主人家,家庭條件很優越,母親生了個兒子,一家人視其為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以致於到了成年以後,因為自己犯事被政府抓了起來,最後要進行行刑,臨刑之前,官吏問他最後還有什麼請求,他告訴他們,只想見自己的母親最後一面,官吏同意了,母親也來了,看到兒子五花大棒,母親失聲痛哭,最後兒子告訴母親,他還想再吃一次母親的奶,母親同意了,誰知兒子將母親的乳頭咬了下來,害得母親痛得死去活來。兒子此刻才知道,要是在他很小的時候,自己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母親就能很好地教育好自己,也不會出現今天的這種嚴重的情況。歷史是面鏡子,如今很多人家家庭條件都很好了,在對待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依然還存在著一種錯誤的思潮,但願過去的歷史不要在有些家長的身上再次重演,當發現子女有些不好的行為時,先是引導和教育,實在不行,該棒打的時候,還是要棒打,今天您容忍了他,以後您就會害了他。同時也會害了您自已,害了我們這個社會。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每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只有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之中將自己好的言行好好地在子女身上得以傳承,您的孩子才會有個更美好的未來。

  • 3 # 天山大俠

    雖然我的是女兒,也從未用過棍棒,但據我從事教育的經歷得出肯定的結論:尤其是兒子如有頑劣毛病的,早發現早整治,治早治小,否則必須用棍棒長記性。什麼賞識教育、快樂教育對大多數孩子是無效的,放任不管更不可取。看著當今越來越多的無志無畏無聊青少年我感到十分惜憤!當爹的們呀,如果你有一個頑劣的可能偏離軌道而又屢教屢犯的兒子的話,請拿起棍棒來吧!

  • 4 # K12基礎教育

    其實不是說古人才這樣講,就像是我們的老一輩口裡也會時常說這句話。

    不過在現在這個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孩子的思想成熟很快,他們渴望自己在家裡和大人有平等的地位,不是能被打罵的物件。因此,作為父母來說,有很多人教育孩子變得不知所措。

    現在的孩子教育,棍棒教育不但早已淘汰過時,而且還有可能會釀成一些可怕的後果。更加也會讓孩子接觸到一些暴力的心理或者行為。

    我們要教育首先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這是對孩子的精神生命的尊重),其次是要以此為切入點與孩子交流(感興趣的話題孩子才能跟你沒有代溝的滔滔不絕),然後在達到一個合適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引導(不要忘了和孩子交流的目的)。

    這當中一定要注意,氛圍的輕鬆愉快,引導孩子的時候話題要自然的進入,最佳效果是孩子先提出來。

    當我們尊重了孩子的精神生命以後,孩子的身心愉悅,自身也會爆發出無限潛力,同時家長髮現了孩子的進步一定要表揚,那時你就會發現你家孩子很優秀!

  • 5 # 育兒小當家KING

    古人有古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隨著時代的變革,社會的進步,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在不斷進化而日趨科學合理化,不可同日而語。

    古人講“棍棒底下出孝子”,仔細研究一番,在當時那種儒學思想為主導,自然科學發展滯後,知識結構層次單一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還是一定道理的。那時,一般家庭的孩子能享受到私塾的教育是一種幸運,但大多數都是放牛放馬,和父母一同耕作。而那個時候的社會也是比較黑暗,豪取強奪,所以父母大多教育孩子要為人老實,要低調,要安分守己,不要惹事生非,所以常常以棍棒之法來教育孩子,讓武力的方式讓孩子敬畏父母。古時的老師也稱為“先生”,而書童最害怕“先生”的戒尺,所以這也能看出棍棒的教育方式在古時是非常普遍和盛行的。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沒有那麼絕對。雖然古人的棍棒教育之法在現在看來愈趨不合理,但也有借鑑之處。對於現在的我們,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筆者主要從下面三個方面闡述。

    一是父母要率先垂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育人先育己,做好孩子的榜樣;

    俗話說得好,“育人先育己”。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父母要從思想和行動上為孩子做好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樣也不要落下,在家尊敬長輩,在外團結朋友同事,有理想且為理想而奮鬥,有責任有擔當等等,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既要用嘴給孩子講,又要用行動給孩子示範,兩者要統一融合,不能只說不做或只做不講。

    二是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做到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孩子;

    要教育孩子,首先父母必須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也是需要被尊重的,父母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在瞭解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孩子一個人去面對。

    三是父母對孩子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和抱怨;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事物,不斷犯錯誤並吸取經驗教訓的一個過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合理性。我們不否定古時的棍棒教育之法,關鍵是要在乎孩子的感受。我們是要教育孩子,而不是去傷害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忽略孩子的感受,就打不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 6 # 扉扉細語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教子俗語也許在古代適用。那是因為古時很多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決定他們面對孩子的錯誤無計可施,唯有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

    但是在如今我們並不提倡"棍棒"教育。為什麼呢?父母的言行,處事方式其實無形中是在給孩子做榜樣。你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是在教子遇事簡單粗暴 。據本人觀察凡孩子有暴力傾向者,家長大多對孩子打罵較多。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以看出對孩子幼時的教育的重要性。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成就未來。3—6歲是性格塑造的”潮溼水泥期“,是一個人性格、習慣基本成型的時期,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加以引導,用心培養。

    建議對孩子的教育注意以下幾點:

    1 性格養成上,從小要有規則意識

    在生活中儘可能給孩子立一些規則,最好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如逛超市時,提前想好告訴孩子我們需要買什麼,而不是想買什麼買什麼。超市的物品豐富對孩子誘惑很大,如果孩子見到自己特別想要的小東西,也可答應但記住:只買一樣。動畫片深受孩子喜愛,可以約定每次只看兩集,一天不得超過2次。不按約定將會取消第二天看動畫的權利。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家長多用心,漸漸讓孩子養成規則意識。有規則的孩子很少出現無理取鬧,撒破打滾現象,他漸漸會明白約定的規則是他應該遵守的。

    2習慣養成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中很多事情,孩子能做的決不包辦。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有了很多第一次,對許多事充滿好奇。作為父母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臉刷牙、自己換拖鞋自己洗腳,並讓孩子養成洗完腳自己洗襪子。開始不會家長要作示範,對孩子洗的襪子不論是否乾淨,都要大加讚揚,讓他體會到幹活的樂趣。還有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穿衣,大點的孩子可以讓他整理床鋪,和父母一起整理房間。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於養成孩子獨立,而不是凡事依靠父母的"媽寶男”。

    3學習上,端正態度專心做事

    尤其是孩子剛進入小學時,此時父母一定要多下功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學習桌上只放學習用品,學習用具要簡單,如文具盒,橡皮,不要買那種帶有玩具性質的。簡單的學習用品,乾淨的學習桌面有利於孩子專心學習。

    寫字時:一定要工工整整,這是良好學習態度的開始。

    放學後,要及時完成作業再吃飯再玩。這樣在孩子的心中,逐漸認識到學習是第一的。有些家長會說,孩子放學太累先玩會再寫吧!就怕孩子玩著玩著就忘了時間,最後不得不匆匆應付完作業了事。如果家長時間充足也可讓孩子固定一個寫作業時間點,總之寫作業時間要充足保質保量完成。

    最後提醒:孩子性格的養成,習慣的培養,都需要父母長期堅定而有耐心地去做。對待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地拒絕。

  • 7 # 使用者66403693026

    古人說的未必對,特別是這句“棍棒底下出孝子”,讓人深惡痛絕,看看當今社會,任何職業都要有證,唯獨做父母不需要證。

    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廢了多少孩子,現在居然還有很多人把這句話奉為圭臬 。就單單從這句話的詞面意思來說,打孩子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將來對你“孝”?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私,不要拿著自己自私,假裝高尚來教訓別人。

    棍棒底下出來的孩子無非兩種:一種是逆來順受,沒有自己的人格,沒有自己的個性,重複著從古至今的迴圈,長大——聽話——結婚——生子。一種是暴虐、叛逆,用父母對自己的加害去加害比自己弱的旁人。

    現代文明社會,對於孩子的教育個人覺得作為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陪伴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當孩子在十五六歲後,“不聽話”時,我們往往喜歡用孩子到了叛逆期,是正常表現,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有叛逆期嗎?叛逆期一定就是和父母和老師對著幹嘛?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個孩子如果能和父母很好的交流,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叛逆期,那些所謂孩子叛逆期,不聽話,管不了得說辭,你去看他們的父母,有幾個是上進的,有幾個是能和孩子正常交流的。(不要拿對孩子的說教,當成正常交流,我們可以想一下自己,為什麼小時候想快點長大?因為每天我們都浸潤在被說教、被批評、被教訓當中。有研究表明,孩子一小時被批評、說教的量比成年人一年的量都要多)

    受篇幅所限,總之一句話:非常不認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的你有責任、有義務撫養、教育他們,但沒權力規劃他的未來,更沒權力用你的棍棒為自己打出一個“孝子”。真正的為孩子好的方法就是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 8 # 教育思享

    古人的封建禮教強行把孝和順聯絡在一起,單方面要求孩子一切順從父母。放棄所有個性,甘願被驅使著的孩子,才是好“孝子”。

    這是正確的教育觀念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很多中國家長簡單粗暴的教育理念。

    當然,從小被父母毆打、羞辱甚至恐嚇的子女,在長大以後會對父母有更強的服從性,也就是“孝順。”

    人在四歲時,會開始形成獨立意識,會意識到自己的不同,並且開始學習和其他人相處。而父母是孩子和現實社會交流的第一步,孩子本身也非常信任和信賴自己的父母。

    當未成年人從四五歲起,向父母索取關愛和物質需求時,孩子的父母如果對他非常嚴厲,甚至是拳腳相加,這種嚴厲和堅決的關係模式就會轉化為孩子自身思維模式的一部分。

    這個階段的孩子沒有能力向父母提出懷疑和反抗,因此父母對他的打罵和羞辱,會讓孩子在“不能脫離父母的潛意識”下接受父母“棍棒教育”的合理性,變得更加服從父母。

    “棍棒教育”很容易,但並不是成功的教育。

    透過身體和心理上的施虐讓自己的孩子認同“被自己的父母棍棒教育是合理的”,達到承認父母權威,從而更聽話,更孝順很容易。一是小孩子沒有什麼反抗能力,打起來很容易;二是小孩子天生就有信任和依賴父母的本能;三是小孩子正處於建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階段,即使是棍棒教育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從小捱打嚴重的孩子,父母不在的時候調皮,在父母面前卻戰戰兢兢,半點也不敢違抗父母,即使到了成年也是這樣。這種很多中國父母們所追求的“孝子”,並不是成功的教育。

    而且這些從小被打大的孩子還會自發去維護“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或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合理性。因為如果讓他們否定父母“棍棒教育”子女的權威,就是讓他們否定自己,否定從小形成的,已經根深蒂固了很多年的心理狀態;而對任何人來說,否定自己都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是人畢竟是有理性的一面的。你讀書越多,思考和分析能力就越強,就會越覺得這種“棍棒教育”的不合理。你見識越多,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接受“棍棒教育”,卻一樣性格溫和、家庭幸福,甚至成就顯著。

    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出孝子。

    對於孩子性格和人格塑造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言傳身教。

    對於和父母朝夕相處的孩子來說,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被印在眼裡記在心裡的,父母要為孩子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而不是出現問題後只能採用“棍棒教育”。

  • 9 # 修與英文世界

    可以推薦使用正面管教的方式~

    不驕縱不懲罰

    和善與堅定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

    因圖片只能放九張~

    先放一部分案例~

  • 10 # 五戒1977

    現在的時代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尊重個性和自由。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全面普及和深入應用,孩子們能夠更早、更多的瞭解世界、認知世界,思維更加開放、活躍,不會輕易的盲從。對家長來說,受教育程度也比幾十年前更高,各類針對家長的培訓和學習書籍也是五花入門,因此,家長們也接受了很多新教育理念的衝擊,需要有一定的學習力和辨別力。

    俗話說的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移事易,現在的教育形勢,個人感覺更多的要求家長要主動學習,並且學有所成,否則真的會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導致時代在進步,孩子在進步,家長卻在拖後腿。家長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首先要明確到底想要孩子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實現什麼樣的人生,然後配合學校,制訂計劃,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特別是要結合子女的特點,採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既不可盲從,抱著老一套,也不可放任不管,更不能學一樣,用一樣,最後哪一樣也不行,把孩子當成了試驗品。

    作為一名家長,我家的孩子今年下半年即將小升初。這些年來,我們家一直堅持“學習時,是家長,平時,是朋友、哥們。”

    一是堅持平等交流。從他上幼兒園開始,不管什麼事,首先要聽取他的意見。如果有充分的理由,就採納。如果不行,就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即使當時來不及解釋,也會後面找機會解釋。也就是,充分尊重他發表意見的權利。

    二是營造快樂氛圍。我家孩子從小就喜歡笑,恰好我也喜歡聽相聲、看小品。我們倆最大的愛好就是玩詞語接龍、接話把,比如給電視劇、小品甚至導航做捧哏等。我很喜歡這樣,因為這樣一是讓兒子時刻保持一個好心情,二是有一個快速的反應力和較好的語言組織力。朋友們都說我們爺倆像一對說相聲的。

    三是培養獨立精神。主要體現在做飯、訂外賣、日常交通等方面。比如,有時候,我們會故意不做飯,給他兩個選擇,一是用我們的手機訂外賣,一是自己動手做飯,而且必須炒一個菜。再比如,有時候,明明有空,我們也會讓他自己做公交車去參加週末的英語培訓班。平時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過程中,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都會忍住,先聽他講,講完了一塊分析,說出我們的意見,然後由他自己決定去怎麼實施。

    四是在學習方面,我們採取的是“比著學,樹榜樣”。作為一名曾經的全市高考前五名,我有著充足的自信。我的目標是與孩子一起,把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再重新學一遍,身體力行,告訴孩子,我能行,你也能行。目前來看,總體效果不錯。孩子既不驕傲,也不自卑,能夠正確的面對學習和成績。

    五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一點上,我一直有一個清晰的計劃,先讀漫畫書,然後是童話、寓言,然後是當代兒童作家的書,然後是經典名著,然後是通俗類的歷史書。目前,孩子讀5年級,正在讀明朝那些事和國外的經典小說。

    六是與孩子一起玩感興趣的。我兒子撲克類和棋類(包括麻將)的遊戲幾乎都會,都是我教的。還有電腦遊戲,都是我陪著一起玩。偶爾出去旅遊,必須帶上他。包括看電影什麼,都是一起。平時在家裡,沒有外人,他從不感我爸爸,而是叫我的外號,我也不叫他兒子,叫小名。有時,我們甚至一起說髒話。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孩子是獨立的、自主的。我對孩子有三點期望,一是能夠自食其力的在這個世界、社會上生存下去,二是能夠健康快樂,三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個世界誰也不欠誰的,但是親情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緣分,珍惜緣分!

  • 11 # 李西平

    謝謝邀請,我認為這是很現實的,也很實用的,有的小孩子他根本是不聽話的,只有拳頭解決問題,才能藥到病除,在小孩子的心目中永遠害怕父親是最好的,否則,到十二三不學習不上學,到定親年齡不聽話,結婚後要離婚,這些能把做父母的氣死。如果小孩子從小任性,不強制

    管理會走彎路的。象小樹一樣,統常把瘋枝去掉,才會長成參天大樹。

    但是什麼也不是絕對的,有

    些人從小就很聽話,不讓父母操心。根本不用管,這與命理基因有直接關係。什麼也不是絕對的。

  • 12 # 人一虧天一補

    當今社會,孩子少,家裡嬌生慣養,多數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的教育問題比較多,單純的說教打罵是不行的,古代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完全正確,要因人而宜,因事而易。對孩子的教育要多動腦,多鼓勵,多表揚,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優點,及時表揚,在表揚的時候,指出不足之處,孩子容易接受,容易改正。

  • 13 # 溜溜巴

    “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實不能片面的理解為只有嚴厲懲罰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這只是其形,而非其意。我個人的理解包括三個層面。

    1、激勵手段:賞罰分明是一種激勵手段,棍棒也是同樣的道理。然而絕不能將教育簡單機械的建立在粗暴的刑罰之上,真正的培養訓練是將激勵效應內化為一種無形的感召力。見棍棒如見父母的淳淳善誘之心,真摯愛子之切。

    2、簡化的表達方法:棍棒是一種嚴厲負責管理行為,它是古人簡化的表達方式。並非所有的所有的孝子都是靠棍棒教育而來,也並非棍棒就一定是肉體的打罰,內心的棍棒也同樣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力。父親的一個眼神、一句責備、一次無視都可能比棍棒還要厲害。

    3、德育優於棍棒理論:我們看到了少量的棍棒成功案例,就將棍棒視若瑰寶。卻忽略了大量依靠言傳身教、循序漸進、孟母三遷等德育手段而取得成功的例項。棍棒可以作為輔助或補充手段,但絕不是最佳方式,最主要的方法。真正高明的教育靠得是點滴積累而非突飛猛進,憑得是心平氣和而非暴風驟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猶如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