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子零
-
2 # 叮咚叮myheart
事在人為,能不能翻盤看人怎麼做
我們可以從同時期的西方找典型,項燕其實和西方的日耳曼領袖海爾曼,高盧領袖維欽託利很像(前期像前者,後期像後者)。我們先講前者。
當時項燕大敗李信,影響堪比海爾曼領導的條頓森林戰役,項燕依靠昌平君反正斷李信歸路打下勝利基礎,而日耳曼領袖海爾曼則直接就是以羅馬部將身份,親自引導羅馬軍團進入埋伏圈。
日耳曼民族英雄海爾曼
日耳曼在條頓森林這場戰役後基本遏制住了羅馬鼎盛時期的擴張,而楚國為什麼沒有呢?
條頓森林之後羅馬名將日耳曼尼庫斯(對,就叫這個名字)對日耳曼展開瘋狂報復,海爾曼儲存實力,最終拖到了日耳曼尼庫斯遭奧古斯都(提比略)猜忌被殺。
反觀秦軍來的這個王翦堪稱是縱觀世界歷史典型的懂君心的軍事家, 也就是說指望秦國君臣相隙很難。
謀事在人,歷史告訴我們正面肛是肛不過的。那麼有主力決戰和撤退了,從這裡開始項燕就和高盧的那位維欽託利命運簡直重合了,兩者都是在大勝之後再戰強敵,不同的是項燕的對手顯然比凱撒還要成熟。凱撒頂著維欽託利連勝的氣勢硬是a了上去,講道理阿萊西亞戰役凱撒贏得很難。然而王翦硬是等了一年,等你的氣勢消磨了再打。
維欽託利雕像
以我們事後諸葛亮的眼光看,項燕只能在秦軍復來前南撤渡江而且要快,既有長江天險,還拉長了秦軍的補給線,肯定能拖更久,然後北連燕、齊,或者等秦國內變,再圖進取。然而在歷史上,打敗李信後的楚國在軍事和外交併沒有什麼大動作,結果不進則退,被人家集結的60萬焊在了壽春,這時候楚國進退皆難。
戰爭中最重要的是人,如同趙國的李牧一樣,項燕不能死,如同南明永曆帝,楚王不能丟,就是敗了後如果還能跑到江東,那就真的是“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當然成事在天,期間秦王政或王翦意外身亡,甚至連李斯,後勝的死亡都可能影響統一程序)
-
3 # 少俠看歷史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楚國雖是地廣人稀,但絕對是秦國最難啃的骨頭。王剪親帥大軍可見對於楚國的重視,項燕也是名將,想要輕易拿下根本不可能。楚國敗在國力的積弱,與秦國的強盛消耗不起。
那麼楚國有沒有機會翻盤呢?當然有!就在於與秦國王剪的一戰。勝,還有星星之火;敗,只有萬劫不復。
所以焦點只在於項燕能否有機會打贏呢?理論上是有的,王剪舉傾國之兵來犯必然是承擔著巨大壓力。但不得不說王剪是最能讀懂君臣之道的統帥,充分取得了嬴政的信任。項燕想要離間基本沒有機會。
正面戰場,從事後來看。項燕的楚軍以逸待勞,如果在王剪立足未穩便發動決戰還有一絲希望。但這樣一場生死之戰,任誰都需要巨大勇氣。項燕的謹慎給了王剪一系列準備機會,最後的努力也付諸東流。
-
4 # 噩夢魚兒
楚國在戰國末期沒有翻盤的可能,只有苟延殘喘的可能。這個可能性就在項燕能擊敗率領60萬大軍的王翦。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便能擊敗秦軍楚軍也是元氣大傷,根本不可能擊破函谷關,到不了秦軍腹地。
有人可能拿之後的項羽劉邦擊敗秦軍說事。此一時彼一時。首先秦始皇時期秦國的凝聚力不是胡亥時期能比的,其次秦始皇滅六國時滅掉了大部分六國貴族,之後又遷走一批,只有一些有決心有遠見有能力的逃出生天。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平民劉邦才能四十年來庸庸碌碌,一戰成名天下知。而戰國末六國依然是這些腐朽無能的貴族統治各國,有他們在,連韓非張良這種中國歷史上的超級明星都得不到重用,你指望他們翻盤?
-
5 # 兒童sushi
我們先來看看楚國滅亡的原因:
一是楚國後期內政腐敗,貴族把持特權,制度僵化保守。改革又失利,派系鬥爭激烈,造成嚴重內耗。又加之君上昏庸無能,無力扭轉局面!假如歷史重來,人還是那些人,怎麼扭轉?怎麼反盤?
二是連年的征戰,而且規模都很大。尤其是和秦國之間是屢戰屢敗,其中就有白起運用水攻法,大舉攻破郢都,淹死十萬軍民。國力從而大不如前!歷史重來,你能如何?
三是楚國外交缺乏遠見,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尤其是一國之主楚懷王,人家張儀光恁一張嘴巴一通忽悠就與齊國斷交!歷史重來,楚王是不是得換一個?
歷史發展是有其必然性,楚國滅亡也是有其原因!即使歷史能重來,誰又能阻擋滾滾的歷史洪流!
-
6 # 阿慶還是阿慶
戰國末年,軍力比較強大的有三個國家,一個是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一個是長期對抗匈奴的趙國,最後一個是佔領廣大南方地區,經濟發達,地廣人多的楚國。三個國家的交戰,最終成就了秦國,統一了天下。
題主想要問得是秦楚之戰,楚國有沒有翻盤的機會,我想嚴格來說短時間內是有的,但是從長期來看,楚國很難有所作為。
第一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變法了。商鞅變法對秦國和後世的影響有多深遠,是我們所能夠想象的。那麼就是說,單叢變法的角度考慮,秦國變法更能激勵人心,讓戰爭的天平逐漸向自己傾斜。楚國吳起曾經也在搞變法,但是貴族勢力過於強大,造成變法實行一年,吳起身死。
第二就是對軍隊的統治力量了。秦國的部隊,非常凝聚,很少出現潰散的情況。體現了軍隊制度的完善,在李信帶兵第一次伐楚時,雖然大敗,死傷累半,但是李信基本上是帶著剩下的建制部隊逃回來的。楚國不同,項燕帶領的楚軍到了後來四散逃亡,可見其部隊人心並不整齊。
第三秦國部隊將領很多,可以集中攻擊,可以分散了各自出擊。而楚國只有項燕一人,在面對王翦固守的情況下,想要分兵攻擊秦地也做不到,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將領。
第四,秦國久戰,楚國長期安樂。秦國士兵可以說長期以來就沒閒著,不是攻打這裡就是攻打那裡,在戰爭中久經磨練。而楚國不同,已經經歷了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和平時期,國內人民以及貴族更多的在搞經濟建設,發展文化藝術方面,精工巧匠甚多,但是和平日久,已經有點不思進取,而且國內歌舞昇平,人心傲慢自大,滿足於國內政治經濟利益的爭奪。
第五,單說最後一戰。王翦對陣項燕,項燕佔據打敗秦軍二十萬的心理優勢,帶領楚國舉國之兵,王翦帶領秦國大軍六十萬。王翦很聰明的選擇築壘固守,消磨楚軍銳氣,然後愛護自己計程車兵,讓他們多加操練,提升士氣,選拔精銳。項燕除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兵挑戰,竟然束手無策。而且最後兵疲將散,撤退途中沒有有效的組織,最後被秦軍一鼓而下。可見項燕本人與王翦差距很大,只是個將帥,而非王翦那樣的軍事家。
各方都有差距,即便這次戰役項燕得勝,對秦國也是無可奈何的,之後也會回到楚國封功領賞,繼續楚國的歌舞昇平,更加小看秦國。然而秦國會繼續厲兵秣馬,向著統一努力。六國之人,多有逃到秦國的,為的就是可以獲得一些屬於自己的機會,所以秦國不缺兵員。一兩年後秦軍捲土復來,楚國會敗的更慘。
很多人說亡秦的後來還是楚軍,因為項羽和劉邦都是楚人。但是那時秦國統一六國,兵員分散,二世胡亥缺發治國之策導致的。
-
7 # shanxiao123
謝邀答。假若君主賢明想幹大事,有賢相良將輔之,全民一心助之,是翻盤了!可這畢竟是一廂情願的事而已。想不起從那看到的,說得很好,"創業要人才,守業需奴才"。可人才缺點大呀:恃才傲物,毛病臭,脾氣大。率性批評,仗義直言。就是天王老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頓臭轟。讓其在眾人面前,威風掃地,下不了臺,丟盡臉面!史載有一次回到家裡,唐太宗大罵,"早晚要殺此田舍翁”。你看魏徵把太宗氣成啥樣了。唐太宗是什麼人?一代雄主呀!捨得嗎?魏徵病死,太宗痛哭說,"吾亡一鏡矣”!因此太宗一朝,史稱"貞觀之治",流芳千古"!奴才更有大大的優點:查顏觀色,迎合上意。投其所好,哪有大是大非。把皇上玩弄於股掌間。馬屁拍得響,拍得及時,把皇帝老兒糊弄雲裡霧裡,忘乎所以,心理那個美呀。之後狼子野心,害賢能,斂錢弄權。上當了吧,皇帝老兒身死國破,為天下笑。好奴才趙高自己想當皇帝,糊弄胡亥。殺掉李斯,殺秦二世,秦始皇傳之萬世夢想破滅。有才智亂作為的隋煬帝在裴矩等好奴才的馬屁聲中,內則狂徵暴斂,外則征戰不休,被手下奴才所殺,也二世而亡。悲喜劇集一身的是唐玄宗。史載唐玄宗有一次照鏡子默默不樂,說用張九齡為相以來自己瘦了。有人乘機讒言,"何不去之"。"吾雖瘦天下必肥",還清醒。經過不懈努力,有了開元盛世之輝煌。於是驕傲了,尾巴翹上天了。罷了不給面子、成天耳邊絮絮叨叨、死心眼的張九齡的相,叫你折磨我。放心用好奴才李林甫為相。玄宗那玩得叫一個開心,那玩得花樣出彩,有板有眼,別提多開心了。不好好打理朝政,用李賊為相十幾年,李死後又用擅耗羊毛理財的好奴才楊國忠,任其胡作非為。玩火過了,這下好了,安史之亂來了,美人也被吊死了,常常以淚洗面的唐玄宗,又瘦了一大圈,大唐也快完犢子了!古往今來,興興亡亡,風風雨雨,不都證明了這條亙古不變的鐵律嗎?
-
8 # 坐看雨收雲散
謝邀,戰國未期的楚國己是病入膏肓的巨人,楚國雖地大物博,但政治昏暗,舊貴族掌權排斥革新,貪腐淫逸,沒有長遠的政治眼光。楚國排斥人才的選用,守舊勢力過於霸道,使本華人才外流,外來人才受打擊。人才的潰乏導致政治上的昏庸和黑暗。吳起本是名將在楚改革新政,楚悼王死後卻遭車裂之刑。大詩人屈原為楚國貴族,提議改革敝政,遭到反對憂憤投江。楚國到了戰國未期,國力已衰退,人才飄零,民心已散,滅亡是遲早的事。
反觀秦國經四世英主經營,又得商秧變法的徹底改革,農業突飛猛進,人才濟濟。軍隊改革更是神奇,無論兵將,人人思戰思勝以圖改變命運。這樣的軍隊在六國當中是唯一一支兵將思戰積極主動的軍隊。與其他國軍隊怕戰厭戰的兵將正好相反,所以泰掃六合不是偶然應是必然!
戰國時期各國都進行了改革圖強運動,但是都沒有秦國的改革堅決徹底,國力漸漸強於六國。又秦國廣泛吸納六華人才為已用,丞相李斯本是楚華人,由於在楚不得勢,投靠秦國得到發揮才幹的機會。為秦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秦越來越強,而楚越走越衰不亡才怪呢!
-
9 # 楚湘一夢
秦國的強大並不是一朝形成的,而是幾代君王努力的結果。反觀楚國自杯王后國勢哀落己成,此消彼長。就算頂燕暫時打敗了李信,但也改變不了秦強楚弱的根本局勢。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假設楚國當時出了軍事天才,連連挫敗秦軍。那戰國可能還要再持續一段時光了。
-
10 # 懷冰先生
可以說是不可能翻盤的了,不管從政治軍事還是國君的素質上都是不可能翻盤了。
首先還是人才的吸收上,可以秦國從秦穆公開始,國君都是以開疆擴土為己任。歷代國君都是吸收各華人才為己用。秦國曆代的人才絕大部分都是外華人才。商鞅,張儀,范雎等都是引進人才。而別的國家可以說都是鄙視外華人才的,楚國魏國有吳起而不能用。孫武為齊人卻在吳國得到重用。
在軍事上秦國曆代國君向西擴充地盤,消滅西戎國。解決了西部的軍事力量,可以全力向東爭奪地盤。楚國在戰國時期境內少數民族叛亂迭起,消耗了楚國爭霸中原的積極性。而齊國光富國不強兵,只能做守家之犬。
在變法上,秦的商鞅變法可以說是成功了,這極大的增強了秦國的國力,沒有做到人死政消。可是其他國家的變法,如魏國的李俚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只是一時的程度上增強了國力,隨著支援變法的國君和變法人的死而人死政消。
外交上,從張儀的以橫破縱,都秦始皇的遠交近攻都做到了正確的外交政策。而其他各國也只有蘇秦的合縱抗秦之策起到一時成功,可是到最後蘇秦還是被殺。後期各國的外交政策更是錯誤百出。
國君上,可是說秦朝的國君都是開明,從秦穆公爭霸中原到秦始皇的一統江山,秦國明君輩出,可是其他國家的國君卻昏庸無能,沉迷享樂。楚國從楚懷王開始君王都任用奸臣,出來一個春申君還被自己人殺了。和齊國只會聲色犬馬,苟且偷生,遠交近攻交的是誰,就是齊國。
回覆列表
沒有可能,在哪個時代背景,只有改革才能提高國家實力,秦始皇是集齊了三代人的國家實力,換來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還有戰國末期連橫崩潰瓦解,沒有一個國家是秦國的對手,遠交近攻使秦始皇掃六合,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