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32096895126

    《三國演義》裡的人生觀: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以說,三國時期,是歷史上所有仁人志士最為暢達的一個時期。一句話總結:只要有能力,必將有用武之地。

    以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的發跡來說,幾乎無一不是起於底層,透過自己的奮鬥而成為一方之霸主。

    如果我們只關注到曹操養父的身份,或者劉備中山靖王之後這類的虛名,而看不到他們為求成功而付出的心血與努力,那就難免有膚淺之嫌。

    更不用說關羽張飛,典韋趙雲這裡的猛將,都是從九死一生的戰場上“打”出來的一番聲望。

    所以,三國時期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可能是歷史上最接近正能量的一種。無論是學富五車,還是身有蠻力,只要堅持自己的信仰,始終不渝地去奮鬥,總會有成功之日。

    《西遊記》裡的人生觀:執著信念無怨無悔。

    和《三國演義》不同,《西遊記》可以說是一部怪力亂神之作。西行團隊的帶頭人唐僧,以御弟的身份西行取經。三個徒弟一路護送,也是九死一生才取到所謂的“真經”。

    剔除裡面的神話色彩來說,唐僧師徒四人,資質都不可說很高,為何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一份執著的信念,一份對自己付出的無怨無悔之心。

    一路走來,作為出家人的唐僧,經歷了“酒色財氣”等多重誘惑。只要他的執著不夠堅定,任何一次都有可能前功盡棄。唐僧的心散了,其它三人還能繼續嗎?必然也就是樹倒猢猻散的局面。

    所以說,《西遊記》的作者,藉此表達的人生觀,無非就是一種堅定與頑強之心。至於裡面的佛道之爭,相對而言也就是皮毛之末了。

    《水滸傳》裡的人生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四大名著裡,《水滸傳》是爭議最大的一部。究其原因,有正統的君君臣臣思想,也有宋江對北宋朝廷前倨後恭的態度轉變。但無論如何,梁山好漢這個群體,帶給讀者內心的震撼是不可否認的。

    《水滸傳》最大的成功,就是向世人闡述了一個道理:壓迫越大,反抗力也越大。個人如何獲得自己的基本權益,完全就靠自己去爭取。

    這個觀點,從宋江一人的身上就得到了全方位的印證。從初期的小吏,到水泊梁山的帶頭大哥,最後卻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下場,畢生心血付諸東流,其實都是由宋江人生觀所決定的。

    如果沒有壓迫,宋江一生也許就永遠是那個小城裡的小吏,連官都算不上。這時候,他也是既得利益者這個群體之一。

    而機緣湊巧被逼上梁山,這時候的宋江,人生觀是有所變化的,也明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哀,也才勉強肩負起抗爭的大任。

    最後有了和朝廷抗爭的資本之後,人生觀再次變化,試圖迴歸所謂的“正途”,被朝廷招安,也就註定了悽慘的下場。

    表面看上去,水泊梁山兄弟,可謂成也宋江,敗也宋江。但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就是這個群體人生觀的集中體現:因抗爭而成,因放棄而敗。

    《紅樓夢》的人生觀:無聲的反抗,才是最難扭轉的局面。

    總的來說,《紅樓夢》是大家最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尤其近年來,大家對《紅樓夢》似乎情有獨鍾,充分發揮了“探幽闡微”之心。所以,《紅樓夢》幾乎可以說是全方位暴露在聚光燈下,沒有任何的“隱私”可言。

    然而,即使如此,大家從中得到的是什麼?是寶黛釵之間的三角戀、還是四大家族的盛極必衰,印證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不二名言?我認為,這些都是虛幻的、甚至是不確定而沒有任何意義的。

    讀紅樓,我們最應該從中獲得點什麼?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人。《紅樓夢》裡的人生觀,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有人說,《紅樓夢》作者所表達的,是反傳統封建的思想。但我們如何解釋,《紅樓夢》的作者,本身就是封建思想的既得利益者。他能跨越階層,將自己置於天下老百姓的對立面而遭萬人唾棄?這顯然也是難有說服力的。

    在我看來,《紅樓夢》所表達的一種人生觀,其實就是無聲地反抗,才是最難扭轉的局面。

    大家都熟知,紅樓夢總的旋律,對女性至少是一種憐憫和關愛的態度。但這種憐憫關愛之心,真的就是靠賈寶玉的博愛所表達出來的嗎?

    在我看來,《紅樓夢》對女性的同情,其實就是從每一個女性角色的內心反抗而出。即使是黛玉這樣的世家女兒,也不願隨波逐流地草草一生。

    我們或許可以理解,黛玉對賈寶玉的每一次“吃醋”,其實就是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法的抗爭。只是,這種抗爭表現得非常隱晦,甚至是無聲無息、試圖潛移默化而已。

    比如李紈這樣年輕守寡的女子,古今之差異在哪裡?古代女性是沒有所謂的抗爭的,而將我們現代人的思維,放之於古代,其實就是一種抗爭。

    李紈生在那個年代,固然無法改變自己悲劇的一生。但其日常很多的細節,也依稀能看出其對自己命運的抗爭之心。比如參與管理大觀園,熱忱於為姐妹們的詩詞做評判。也足以讓那顆枯木稿灰之心略微有點生氣了。

    因此,《紅樓夢》的人生觀,其實充分結合了當時女子的生活地位——只能無聲地抗爭,但絕對無法流露出明顯的反抗之心。

    至於賈寶玉這樣所謂的“護花使者”,充其量也就是給這些花朵澆澆水而已,根本不足以成為遮風避雨之人。若不然,黛玉寶釵最後也不至於徹底地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魚屎的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