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夜風雨飄遙

    是袁紹,因為袁紹在當時威望很高的,袁紹又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因其出身顯赫,威望頗高,且又兵多將廣,因此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如果董卓戰敗,能登基的自然是聯軍首領嘍,也就是袁紹。

  • 2 # 藍天802532

    如果排開獻帝影響的因素,完全由諸侯們自己選擇,結果肯定是袁紹。因為,就當時來說,只有袁紹的威望、實力最強,群眾基礎最好。

  • 3 # 貪吃的粑粑巖

    肯定是袁紹,袁家四世三公,門生遍地都是。雖然袁紹是庶出,不比袁術。但袁家認為袁紹比袁術更有前途,更願意培養。

  • 4 # 語文360

    如果討伐董卓成功,漢獻帝重新恢復漢室統治天下的可能性最大,為什麼呢?

    首先,諸侯聯盟。

    各路諸侯盟軍打敗董卓後,如果繼續保持聯盟的狀態,各方勢力必定互相制約和,最後達成一致而妥協。哪路諸侯登基,都會召來其他諸侯的討伐。

    所以諸侯繼續保持盟軍的關係,只能是漢獻帝繼續君臨天下,管理各路諸侯。

    其次,諸侯分裂。

    如果諸侯盟軍打敗董卓後,聯盟關係分解,必定引起更大的戰亂。但分解後的諸侯勢力很弱,這樣漢室的形式會好轉。天下的諸侯自相殘殺,削弱了實力,很難再與皇帝抗衡,相當於幫助皇帝削藩了。

    所以董卓被打敗,諸侯盟軍分裂,更有助於漢室的統治,地方勢力沒法再與皇帝抗衡了,漢獻帝重新掌握政局的可能性很大。

    最後,漢朝的覆滅,與諸侯分封制有很大關係。藩王勢力成了漢朝最大的隱患,尾大不掉。

    因此,只要解決的地方割據勢力,漢朝還能延續封建統治。

  • 5 # 霧都溼氣

    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曹操發檄文聚十八路諸侯義兵,一同討賊,剿戮董卓後,若不是扶持漢室擇王登基,若何?

    除去碌碌之人而看:江東孫堅,孫武子之後,號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不妥;淮南袁術漢朝名相後裔,樹恩四世,冢中枯骨,早晚要被曹操收拾了,不成;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收豪傑以聚徒眾,色厲膽薄,好謀無斷,惜身幹不成大事,見小利而忘了命;曹操玩慣了“攜天子令諸侯”的把戲,放著現成的大盟主也不想做,更不想當這出頭鳥。除此四巨頭,還有一人,恰逢其會。

    平原縣令劉備,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雖販席賣履,久存繼承漢統大志。左右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世之虎臣。今朝登基,臥龍不請自來,更兼有鳳來儀,直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那有三國什麼事?

  • 6 # 劉一千五

    討伐成功。董卓或死或逃。他立的劉協,仍舊當皇帝。

    有漢朝皇帝在,誰還敢稱帝?曹操那麼能,也只幹到魏王,也不敢亂來。在討伐董卓前後。袁紹不行,好大喜功,乏謀少斷。孫堅得玉璽,力量也弱。至於劉氏宗親,跟後來的阿斗一樣,大門不出,出門即亡。其餘不是翅膀不硬,就是替人打工。一群謀臣不過在亂世中苟延殘喘,一群武將為權利相互廝殺。袁術有玉璽幹過皇帝,但傳眼就死了。其餘還真找不出有敢出頭的人。

    漢獻帝再弱,但漢朝的影響力還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要人心思漢,曹操還怯三分,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其餘就別自尋死路了。

  • 7 # 思念不過遠方

    劉備,曹操臣子心,袁氏兄弟最有可能爭奪,袁術是袁氏正室出身,袁紹更有能力,時間可以驗證,但是袁紹本身就在自家宗族中得不到支援。劉氏是漢胄,最有能力的應該就是劉備,那時劉備不可能不登基。而孫堅就是盜賊一般的人物,他想要當皇帝,孫策、孫權也不可能在這個基礎上服眾。司馬懿事曹操至死,與曹氏爭奪帝位,完全不基於漢室,因為曹丕稱帝。

    在古代最常見的王室興盛和敗落乃至走向滅亡的最好的途徑,就是用最初得到王位的方式搶奪王位,至今一直沒有改變。而西方也是有類似的方法。

  • 8 # 一貳一橙

    如果反董卓聯盟不分裂的話,那以袁紹為首計程車族集團就會正式崛起。至於說誰能登基的話,我認為是幽州牧劉虞,畢竟他是袁紹第一個扶持的漢室宗親。

    而劉協呢?或許他會提前禪讓,然後繼續回去做他的陳留王。

    士族需要的是一個注重士族利益的皇帝,而不需要自己做皇帝

    作為支撐漢帝國三大支柱之一計程車族集團,在外戚、宦官相繼隕落之後,士族可以說是掌握了整個帝國的輿論力量。他們人數多,根基深,縱橫交錯,很難撼動。

    他們也很清楚,士族能夠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繼續生存,並且越來越壯大,就是因為他們抱成團,互相幫助,有共同的目標,取得各家族之間的平衡。可如果這時候,有某個家族妄圖奪取更高等的位置,破壞這種平衡,那必將為其他家族所不容忍。

    所以即使關東聯盟打敗了董卓,士族集團也不會自立門戶,而是繼續支援漢王朝,選擇一個他們認為能給士族帶來利益的帝王來輔佐。袁紹作為聯盟的老大,自然有資格選擇帝位的人選。而從他選擇立劉虞來看,至少他會繼續擁立幽州牧劉虞,取代由董卓所立的劉協了。

    而劉協就算退位,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東漢以來,權臣、外戚殺害皇帝的並不在少數,可他們無一例外都沒有好下場。項羽,王莽,董卓等等,不止死無全屍,還被人詬罵了幾百年。就算是西漢最大的權臣、有廢立之權的霍光也不敢對廢帝劉賀下手,更不用說處在局勢不明顯,權力還不及霍光的袁紹等人了。

    可劉協始終是由董卓所立,繼續擁立他就相當於承認董卓。只有讓他退位,才算是和董卓完完全全地劃清界限,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當然前車之鑑不遠,況且劉協也是被趕鴨子上架,無可奈何地做了這個皇帝。所以袁紹也不會對劉協做出什麼出格的事,讓他回去繼續陳留王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如果關東聯盟幹掉了董卓,得到了劉協之後,有仁德,有威望的幽州牧劉虞會正式登基,而劉協雖然退位,但也不會重蹈劉辯的覆轍。

    東漢朝廷會繼續延續下去,只不過這帝國的權力還是會從外戚、宦官,移交到了士族手上。

  • 9 # 顏春成

    按當時官職來說就是祖代四世三公,被十八路諸侯一舉推上的袁紹了,不過袁紹這人外寬而內忌,優柔寡斷,多猜忌,根本不是當領導的材料,後來官渡之戰的慘敗就是最好的說明!

  • 10 # 草堂有春色

    如果諸侯聯盟不分裂,成功戰勝董卓並選擇自立為王,我還是覺得曹操的兒子最可能登基,不管聯盟成不成功,最後歷史的車輪還是會回到軌跡上,漢室已經微弱,聯盟時大多數人並非是真心為匡扶漢室而來,只是抱著這個口號,最終的目的還是培植自己勢力,戰勝董卓之後,就是軍閥之間的戰爭,袁紹勢力最大,在董卓西走長安後,袁紹準備拋棄獻帝,另立新君,以便於駕馭。如果在戰勝後,我相信袁紹更加有這種想法。

    袁紹本身“好謀而無斷”,並不是英雄,袁氏兄弟向來不睦,袁術也有自立之心,他們只看重門第身份,而不看本事。人才也得不到重用,孫堅有了戰功,看清袁氏兄弟二人,還是趕緊跑回江東做一方霸主,劉關張三人有戰功,因為出身低微,得不到重用,也只能找個看的起自己的東家投奔啊!袁紹會壓制曹操,怕曹操做大對自己不利,曹操也只能離開去培養自己勢力,至於其他人也會都回自己的地盤割據一方。

    看三華人物,曹操還是最有希望登頂權力巔峰,漢室到那時早就無能為力,軍閥間觸發戰爭,老百姓活不下去必定有人出來起義,曹操這種人善於把握機會,堅持“薦賢任能,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又深得兵法之要。所以說歷史最終還是會朝原來的方向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看到過這麼一句話“對待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是孝順”。你認為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