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柯
-
2 # 宏川
種豆南山下 ,說明是開荒種田,都是荒草胡闊的,古代沒有除草劑,開荒後草盛豆苗稀很平常,我們這開荒用除草劑沒個一兩年根本治不住,然而開荒的地方邊上依然有很多草,草籽過來還是長草!只能說不懂農事的人基本不瞭解這情況,古代沒有除草劑,殺蟲劑,複合肥,畝產二三百斤頂多了,現在小麥畝產千斤很正常!
-
3 # 風吹木葉
鋤草,早晚鋤是沒用的,早上溼溚溚鋤的一塊一塊的帶土,晚上鋤了露水一露又活了。這事只能太陽緊的時候幹,而大太陽時我們這位正與莊周捉蝴蝶呢。
-
4 # 中庸之本
其實這挺簡單,給你解釋下。一,種子品性不好,收產低。二,生產科技低下,效率低。三,收益低,靠生產面積大,也就是地多。綜合起來就是生產技術落後,人少地多,再加之野草生長快,自然會有這結果。
-
5 # 尊俊
人家故意這樣說的。意思是,就算老子天天早出晚歸,豆苗種不好,累死累活,毫無收穫,也不陪你們(個高的朝廷)玩。
-
6 # 土兒賴毓華
煮酒東籬下,長醉不知日月長,何事秋風畫扇裡。
星起又帶月,只為一時興起意,莫問草盛豆苗稀,只因風月太美。
-
7 # 西瓜蘋果糖葫蘆
俗稱裝B呀!
你以為他一個文人會去幹這種他視為低賤下等農人去幹的活嗎?做做樣子,發發牢騷而已!
理解為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把豆苗當成雜草除掉,是不是就好解釋了?
文人注重的是情緒,不是生活。別太認真,別當真!
-
8 # 使用者一生蝶夢千百回
說你懶吧,從早忙到晚,說你勤快吧,瘋長的野草久未清除,一個不愁吃喝的閒人消譴著隱居的時光,哪裡像土裡刨食的農民整天勤勞在田間,唯恐野草害蟲奪去了他們的口糧。
-
9 # 創意匯文化傳播
你這是看了那個戴建業教授講古詩的影片了吧?
其實他講的很多內容都是胡說八道,我們聽起來覺得很有意思,實際上他才是“亂彈琴”,用移花栽木的方式博人眼球。
這首詩出自陶淵明《歸園田居》的第三首,我們把全詩寫下來就明白了: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翻譯一下就是:我在南山種了豆子,結果發現“草盛豆苗稀”,所以我才早晨去除草,晚上才回來。露水沾溼了我的衣服不可惜,但願我(這次除草)別白費力。
本來就是因為草盛豆苗稀,所以我才“帶月荷鋤歸”的。怎麼到了教授嘴裡卻變成了,我“天天”帶月荷鋤歸了,“反而依然”草盛豆苗稀了呢?
舉個例子說:你打碎了盤子,你媽於是打了你。這是因果關係。不能說你媽都打你了,你還要摔破盤子。這樣你成什麼人了?不服你媽管你是不是?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如果沒看懂,就再讀一遍,還不懂,就再讀100遍,裡面的意思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且不可人云亦云,覺得他是個教授,好像就了不得了,說什麼都不對。
你們平時不是挺反對專家教授的嗎?怎麼這個教授胡說八道你們就信了呢?呵呵。
-
10 # 愚叟釣淺灘
我的理解是:一,古時生產力低下,不說有除草劑之類什麼的,恐怕連鋤頭也不如後來的,何以不草盛豆苗稀?二,恐怕陶老先生家種地面積太大,難免廣種薄收,縱然起早貪黑也無濟於事。三,一個讀書當官的人,即使鍛鍊,磨練也難免腰痠腿疼,做三歇五,給了草盛好機會。四,他當時,可能家道中落的不說是破落戶,也更談不上興盛家庭,所以也就沒有多少僱傭工……基於此,惟恐後來不說喝酒,連基本生活也難以為繼了。
-
11 # 揮斥方遒
陶淵明本就是一個文人,他嚮往的就是那種山水田園的生活,南山下種豆也只不過是增加生活情趣的一種方式
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我們是否可以設想一下,這正是陶淵明去體驗田園生活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現代人,偶爾會開車到田間去採摘水果,參加種植等這類活動。
同樣下邊一句,裡面的道狹草木長,本就說明山中草木的旺盛,而且古代又不像我們今天一樣,有各種各樣的除草劑,而且我相信像陶淵明這樣嚮往田園生活的人,即使有除草劑,他也不會去用的。
最後一句,其實就表達了陶淵明的態度,但使願違。不管我種的豆苗茂盛不茂盛,不管草木長的繁盛不繁盛,也不管我是早出晚歸,還是露水會沾溼我的衣角,我只要開心就好,這就是陶淵明!
-
12 # 阜平劉老師的百草園
草盛豆苗稀,有種地經歷的人都知道豆苗長大後會成為很大一棵,所以一定要種的稀,而不是草把豆苗地方給佔了。
當然陶淵明不是個好農人,他曾想把家裡的地全種上釀酒的原料,但好在他有一個特別善於經營的妻子,在妻子主持下,每年也能安寧度日。
其實我們古人,男主外女主內,家庭婦女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士大夫如果管家會被人笑話的。
-
13 # 默玄吟雷
首先,看一下全詩: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呢,是帶有一種輕快的音韻節奏,當然也就表達一種無官一身輕的興然情緒,但也暗藏了人生的無奈。
先是種豆南山下,發現什麼:
“草盛豆苗稀。”
做為一個莊稼人,陶淵明顯然是不合格的。
莊稼靠什麼?莊稼靠水肥,可雜草也靠水肥,而且雜草與莊稼同生,生長之速度卻快了莊稼很多。這就要除草。
除草靠什麼?要早,
老百姓有句話叫:“一步趕不上,十步望不見。”這句話形容除草再合適不過。
為什麼,因為草一出土時,鋤之很容易,而且一鋤就死,再生則慢,等莊稼高起,草幾乎就很難露頭了。可是若拖一日再鋤,就可能兩倍工夫,因為草是越長越快,草大了就難鋤,拖三五日,就絕對草盛豆苗稀了。拖上十日,豆苗就看不見了,只剩草了。
這是農田經驗,農活早幹,勤快的人越發出力小,莊稼還好,越拖沓的人,拖一天,多出兩倍力氣。
由此可見,陶淵明是不慣田園的。
但是他晨興理荒穢,他還饒有興致,這不過是對新事務的好奇,與無官一身輕的寫照,可實際是從早幹到晚,從晨興幹到夕露。
這時才覺得田園不簡單,夕露沾衣也不要緊,但使願無違。
這是個什麼願?
當然是個雙關語願。這個願表面好象不要使鋤田工夫白費,實際是不要使:“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願往白費。
所以詩題是歸園田居,
而不是田園鋤禾之類。
詩雖語興,實含艱辛意。自然蘊了無奈氣。
這也是詩人的悲情處。
歸園田居並不是這一首,很多人只看到“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怡然自得。
其實,詩人倔強命運而已。內心是許多無奈的。
-
14 # 求職觀察員
這幾句話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要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還需要知道這首詩後面幾句話,那就是“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根據很多人的理解,既然一個農夫起早貪黑地忙碌,披星戴月的勞作,按理來說莊家收成一定會很不錯對吧?可為啥忙活了半天,依然雜草瘋長而豆苗稀疏呢?
我認為,借用現在很時興的一句話來說的話,那就是:
一個人努力了未必會有收穫,但是不努力的話一定會沒有收穫。
這又是啥意思呢?其實這就是說,農夫固然很勤勞,但是他的勤勞,未必就一定能換來豆苗的大豐收,這是因為很多事情,除了個人的努力,還有其他諸多因素所在,比如天時地利人和,必須樣樣俱全,否則到最終的話,可能結果就是事與願違。
農夫如此,那麼將這句話放在職場當中的話,合理不合理呢?其實也還是很合理的。
比如有些人經常抱怨為什麼別的同事總是很容易升職加薪?而自己即便再努力,領導好像看不見,或者即便看見了也假裝不知道,完全不把自己的努力放在眼裡,升職加薪的機會從來不考慮自己。
其實這就是因為,一個人在職場當中的升職加薪,和自己的努力很有關係,但是又不完全單純靠個人的努力,你如你的背景關係,你的機遇和時運包括運氣等等,甚至是領導的喜好這些你自己無法主宰的東西,都有可能影響到你的升遷或者加薪,都有可能讓你事與願違。
所以,我所理解的陶潛先生這首詩裡面,有積極主動勤奮努力的付出,有付出後沒有收穫的無奈,但是更多的,還是開導人們要有一顆良好的心態,“但使願無違”,這一個“但”字,其中包含了無盡的期許,其實也是讓後來者加把勁,不要怨天尤人,持續保持奮鬥本色,爭取勞有所得、勞有所獲!
回覆列表
一是做事方法不對,寫詩是寫得好,但是種地的技術確實不咋滴;
二是做事不專心,當官時要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田園晨昏種豆理荒穢了,太陽一出來就飲酒採菊東籬下了;
三是出工不出力,人貌似是站在田裡種豆理荒穢了,其實是乾站著悠然見南山了。
魏晉知識分子士大夫的德行,當官上不敬領導,下不撫黎民;歸隱時遠不捨名,近不棄利;種地草比豆長的好,喝大酒倒是一個頂倆。採菊東籬下,戴月荷鋤歸,吃啥啥沒夠,喝酒兩三斤,當個網紅麻豆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