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說,文言文裡的通假字類似於現代漢語裡的錯別字。可為什麼不說它是錯別字呢?
原因有二:一是現代漢語有規範,也就是說有標準,是規範化的語言,所以有對錯之說,當然就有錯別字了。而古漢語沒有規範,準確地說是越早越沒有規範,比如一個字在甲骨文裡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字形,你不能說一個是對的一個是錯的,當然,我舉這個例子是甲骨文,太早了,當然只要造出來的字都是通用的,都是應當被承認的,我們現代的人只有去研究解讀,而不能說它是對是錯。
二、當古漢語發展到相對成熟穩定的時候,就有了穩定的用法,即使古人用的字不“合群”,有了小小的變化,出現了不從眾的用法,我們也沒有理由說它是錯的,而把它當作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現象去處理,稱其為“通假字”,意思可以理解為“通用的借字”。這是從語言發展的角度去說的。我們的現代漢語是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多古代漢語裡面“錯”的東西只要能發展到現在,大家都在用,它就是對的。如“瓦”字,在古代多數是指瓦罐,也指建房用的瓦。而現在沒有瓦罐的意思了,它的詞義在縮小。現在你用“瓦”去表示瓦罐的意思肯定是錯的,而在古代則是對的。這就是語言的發展。還有的字的意思是擴大的,可是第一次擴大的時候也就是第一次擴大的時候你就不能說它是錯的。
語言是發展的,發展就是變化,語言的變化在古代不能算錯,因為古代漢語如果不變化,那麼根本不可能發展成現在的現代漢語,而它的變化當然不能說成是錯或者對。而現代漢語則不同,要求在一定歷史時期語言要穩定,但也要發展。現代漢語中規範過的就要穩定地去用,否則就是錯的。
比如說古人說借常用“假”,如狐假虎威、假以時日,可是現代人說“借”,如果不是在成語裡,你說成我假了你200元,那就是錯的。以發展的眼光看,古人用的假字是不錯的。只要是古人用過的字,都把它當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現象去研究,而不能判定那樣用就是錯的,即使用了明顯的“錯別字”,我們也把它當作“借”字處理。
總之,通假字是古人在寫字的時候沒有寫成應該被寫成的那個字,而他寫的那個字在以後的歷史長河中又沒有被認可,沒有流行起來,於是現代人就說成是通假字了。如果是個大名人寫的大文章,流行起來了,那麼他寫的那個字就成了通用的字了,即使是當時他沒有寫成應該被寫成的那個字。
通俗地說,文言文裡的通假字類似於現代漢語裡的錯別字。可為什麼不說它是錯別字呢?
原因有二:一是現代漢語有規範,也就是說有標準,是規範化的語言,所以有對錯之說,當然就有錯別字了。而古漢語沒有規範,準確地說是越早越沒有規範,比如一個字在甲骨文裡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字形,你不能說一個是對的一個是錯的,當然,我舉這個例子是甲骨文,太早了,當然只要造出來的字都是通用的,都是應當被承認的,我們現代的人只有去研究解讀,而不能說它是對是錯。
二、當古漢語發展到相對成熟穩定的時候,就有了穩定的用法,即使古人用的字不“合群”,有了小小的變化,出現了不從眾的用法,我們也沒有理由說它是錯的,而把它當作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現象去處理,稱其為“通假字”,意思可以理解為“通用的借字”。這是從語言發展的角度去說的。我們的現代漢語是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多古代漢語裡面“錯”的東西只要能發展到現在,大家都在用,它就是對的。如“瓦”字,在古代多數是指瓦罐,也指建房用的瓦。而現在沒有瓦罐的意思了,它的詞義在縮小。現在你用“瓦”去表示瓦罐的意思肯定是錯的,而在古代則是對的。這就是語言的發展。還有的字的意思是擴大的,可是第一次擴大的時候也就是第一次擴大的時候你就不能說它是錯的。
語言是發展的,發展就是變化,語言的變化在古代不能算錯,因為古代漢語如果不變化,那麼根本不可能發展成現在的現代漢語,而它的變化當然不能說成是錯或者對。而現代漢語則不同,要求在一定歷史時期語言要穩定,但也要發展。現代漢語中規範過的就要穩定地去用,否則就是錯的。
比如說古人說借常用“假”,如狐假虎威、假以時日,可是現代人說“借”,如果不是在成語裡,你說成我假了你200元,那就是錯的。以發展的眼光看,古人用的假字是不錯的。只要是古人用過的字,都把它當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現象去研究,而不能判定那樣用就是錯的,即使用了明顯的“錯別字”,我們也把它當作“借”字處理。
總之,通假字是古人在寫字的時候沒有寫成應該被寫成的那個字,而他寫的那個字在以後的歷史長河中又沒有被認可,沒有流行起來,於是現代人就說成是通假字了。如果是個大名人寫的大文章,流行起來了,那麼他寫的那個字就成了通用的字了,即使是當時他沒有寫成應該被寫成的那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