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好下一代一直都是個關鍵且特別重要的事。好多人對於孩子的一些壞習慣沒有辦法,要不只能透過打罵來教育。最近我發現只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去引導效果會好很多!比如想成為奧特曼該有什麼習慣啊。不知道你有沒有不一樣的辦法呢?
回覆列表
-
1 # 天津新東方學校
-
2 # 家庭教育諮詢指導師
一、首先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要有完整孩子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規劃。規劃重點是 1、教育目標:培養一個快樂、幸福、有成就的孩子。
2、方法:父母以身作則,導向始終如一。
3、理念: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充分開發孩子的潛能,尊重孩子的個性,孩子是獨立的社會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尊重孩子的選擇權,不把父母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二、0-3歲,以開發孩子的各項潛能為主。孩子的智力有6個維度。分別為語言、邏輯數學、身體控制與運動、空間感知、音樂藝術、理解他人。這些方面的潛能要根據成長關鍵期,系統開發。
三、4-6歲,在繼續開發潛能的基礎上,帶領孩子多到各處走走,擴大孩子的視野和見識。注意發現孩子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孩子守規矩的意識,培養孩子各種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進行社會化教育,學會和其他人相處。
四、7-16歲。培養並堅持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教給孩子與各種人打交道,賦予孩子財產權和選擇權,培養其做決定並且承擔由決定帶來的後果的意識和能力
那麼,到底什麼是教育呢?教育,到底是讓孩子怎樣更好的學習到知識,還是更好地成長呢?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種方式,去活著,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的方式。但是,生活方式,在這裡,其實是輕了。我所理解的教育,應該稱之為:生命方式。就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度過自己的生命。
生命最可貴的,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如果他所做的事情,還對社會有一些幫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沒有,也沒有什麼關係;他所過的生活,如果是健康幸福的,那就很完美了,如果不是,只要不影響他人,也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對於生命,每個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對它負責。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無論你是他的親爹,還是親媽。
孩子渴了,餓了,悲傷了,快樂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樣的,孩子的生命裡,最需要什麼,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種生命的方式,最適合自己,也只有他才知道。
作為家長,你所給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對生命的理解體現。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你覺得一個人最寶貴的是什麼,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譬如,你覺得一個人最寶貴的是平安和順遂,你就會讓孩子不要去冒險、拼搏,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如果你覺得一個人最寶貴的是個性和自由,你就會鼓勵孩子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不要受到任何規則和制度的限制,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兩種比較的方式——一種,是我是曾經這麼度過人生的,並且我對自己很滿意,那麼,我就要把這麼寶貴的人生體驗,都教給你。另一種,是我曾經沒有度過的人生,我現在很後悔遺憾,覺得如果那樣的話我會很幸福,那麼,我就要告訴你,你應該學習我沒有學到的,過著和我不一樣的人生。
這本身,都沒有錯,都是愛的體現,也都是生命延續過程中最樸實和最基本的體現。但是,這種方式不能做得過於極端。一旦極端了,違背了孩子本身的發展訴求了,就是不好的教育了。
我們就拿商人的角色來說吧。很多商人自己做事業,做的很好,既有成就感,也過著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於是,就像自己的孩子,也要和自己一樣,不僅從小就給孩子進行各種相關的知識、技能、禮儀等的培訓,甚至每天早餐的時候,讓孩子看公司的財務報表。這就是典型的第一種型別。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也是商人,事業也做的很好,但一點也不喜歡劇烈的競爭,揹負的巨大責任,更不享受繁重的會務和頻繁的外出。那麼,他就會告誡孩子,幹什麼都行,就是別做商人。然後,不僅不讓孩子接觸任何和商業有關的資訊、知識,還會專門注意孩子的藝術、文學等等的培養。
可是,神奇的是,很多刻意培養下一代商業經營的家庭,孩子成為了藝術家;而刻意不想讓孩子從商的,孩子卻無比熱衷於商業事業。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無論那種教育方式,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合孩子與否。在選擇哪種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據每個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經驗。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