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4310417小云

    崇禎皇帝這個黃口小兒,乳液未乾,自示諶高,根本不把文臣武將放在眼裡,隨然是勤政無比,天不亮就上朝聽政,也能剋制奢侈,勤儉節約。然他執政十七年,一事無成,光首輔換了十九個,斬殺了5名兵部尚書,不能言與律己,朝令夕改,無長久的治國方略。一切過失皆累於文臣武將,好向天下唯他身處世外,無現正確。這種品德當皇帝是萬萬不能的,無辯事之明,無雄才大略,只顧著牆倒補牆,民亂剿民。根本無天下大義,民生飢苦之賑。是和秦二世一丘之貉的敗家子,其昏庸無道以及,崇禎三年西北大災,天無降雨,地裂縱橫,民不聊生,饑荒千里,他問首輔何以處治,首輔言賑災無銀,江南缺糧,違鎮壓流民以免勢大。真乃禍國殃民的昏主,其智力有類與晉惠帝,天下大荒怎不食肉泥。然明之滅亡,亡於萬曆皇帝未望,財政結拘,吏無年奉,在加上努爾哈赤關外崛起,以呈尾大不掉之勢。在其歸天后,朱由校也是一個昏庸無道的軟弱帝王,聽命於克氏,託政於九千歲魏忠賢,一個大好河山敗如散沙,以無天朝上國之氣。崇禎即位後誅殺了九千歲,東林黨宦官們勢如水火,不可理喻,更本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切。他的朝令夕改,亂殺忠臣良將,註定了他不會長治久安,隨勤政無英明神武之明。只配當一個諸侯王,當帝王真是免為其難,貽害萬方,縱是衛青霍去病在世,亦無回天之力,帝王不賢,奈何臣庸。

  • 2 # 少俠看歷史

    君非亡國之君,臣盡亡國之臣!

    崇禎皇帝作為亡國之君,貌似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對於自己的失敗責備於黨爭,怪罪於群臣。很多學者甚至也發出“明之亡,實亡於萬曆。”這種不負責任的論斷,實在是可悲可恨。

    崇禎手握實權又很勤奮毋庸置疑,但如果在這勤奮之上是以愚蠢為前提,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昏而不自知。

    群臣誤朕不過是自欺欺人

    崇禎直到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吊死,在位17年。這17年裡肆意妄為、生殺予奪,不說下級官員,就算首輔內閣、邊疆大吏也如走馬燈一般。

    崇禎二年兵部侍郎楊鎬因薩爾滸戰敗被殺;

    崇禎三年薊遼都御史劉策因遼東戰敗被殺。;

    崇禎三年薊遼督師,抗清名將袁崇煥遭凌遲處死;

    崇禎十三年兵部尚書熊文燦因招降張獻忠、羅汝才失敗被殺;

    崇禎十四年三邊總督鄭崇儉因剿農民軍不力被殺。

    崇禎十四年內閣首輔薛國觀因勸說皇親國戚捐助軍款被殺。

    這些僅僅只是冰山一角,據史料記載崇禎一朝內閣官員枉死就有六人。崇禎性格偏激、剛愎自用,認為“文臣皆可殺”導致文武百官離心離德,失敗在所難免。

    勵精圖治不過是朱氏王朝的私心

    崇禎繼位以來,北方連年大旱,民不聊生。作為皇帝本應體恤百姓,撥款救災、減輕賦稅。但崇禎無視吃土餓死過半的災民,卻派人出兵鎮壓馬賊高迎祥等人,百姓更加生靈塗炭。

    之後高迎祥自稱“闖王”,各地也接連起義。甚至相當一部分潰敗的軍隊投奔到起義隊伍裡。

    有錢打仗無錢賑災,何其諷刺。煤山上崇禎自我感動的寫下“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看似悲天憫人,實際上是徹底的假仁義。

    殺妻棄女人性泯滅的朱由檢

    崇禎17年,李自成攻陷北京。萬念俱灰的朱由檢痛飲過後,要求周皇后自殺。周皇后心有不甘。

    “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

    長平公主想要組織在皇宮內瘋狂殺戮的崇禎,聞訊趕來想要抱住已經陷入瘋癲狀態的父親,奈何崇禎一句“汝何故生我家?”將長平公主左小臂從肘部齊齊砍斷。

    瘋狂起來的崇禎不允許別人苟活,一概將逃跑的宮女、侍衛屠殺殆盡。

  • 3 # 葉飄刀

    毫無疑問是的。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在皇帝中他算得上是節儉勤勉,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判定一個皇帝是否昏君的關鍵,並不是看他的個人品行,而是看他的個人能力。如果把皇帝的位置看成是一份工作的話,崇禎毫無疑問是不勝任的。

    皇帝是一國之主,國家的最高領導者,而不僅僅是一個道德模範,這就決定了皇帝不是說節儉勤勉就能勝任的,沒有能力把控整個國家的大局,沒有能力扭轉國家的局勢,皇帝便是不勝任的。

    而且崇禎皇帝還不僅僅是沒有能力的問題,而是他在當皇帝的時候,簡直是昏招不斷,可以說明朝的滅亡說他是第一責任人也毫不為過。

    其實皇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人,而崇禎恰恰不會用人,下邊的人對於他陽奉陰違,甚至最終李自成兵臨城下要籌餉的時候,連皇后的父親都不願意慷慨解囊。這樣的情況下崇禎是處處束手束腳,於是他便想確立自己的權威,而立威無外乎殺人,但崇禎的做法卻是把那些聽自己的命令的官員都折騰沒了,最終結果悲慘可以想見。

    北京告急,袁崇煥回師勤王,袁崇煥自身有沒有罪過這些先不討論,這至少是一個聽話的,皇帝有難還會來勤王的,結果被崇禎凌遲了。結果是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手握重兵的一個都沒有動,如果當時袁崇煥還在控制關外明朝的大軍,那麼崇禎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類似的例子很多,強令洪承疇速戰速決結果就是松錦之戰的大敗,明朝機動野戰兵力消耗殆盡。

    比如強令孫傳庭出戰,結果孫傳庭戰死,故而有“傳庭死而明滅”的說法。

    這都是聽他命令的,那些他要求勤王按兵不動的比如吳三桂、左良玉,他完全沒辦法。把忠於自己的人折騰死完了,留下一堆不聽命令的,這不是昏庸是什麼,皇帝不識人,又沒本事,偏偏還不信任手下人,要亂下命令,最終的結果就是明朝在他的手中翻過了最後的一頁。

  • 4 # soter376

    這要看怎麼定義昏君了。崇禎勤勞還是勤勞的,但是實在沒這個能力。

    其實也很正常,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選拔,實踐,就把他放在這個重要的崗位上,做不好是正常的。如果環境好,做個收成之君,可能也還行。但是加上天災人禍,對手又狠,幹不好那是肯定的了。

    所以不能用簡單的昏君兩個字來評價他。只能說他在錯誤的時間坐在錯誤的位置上。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歷史上對崇禎的評價莫衷一是。有人認為崇禎是黑白不分濫殺無辜的昏君暴主。也有人認為崇禎是個“有心治國但卻無力迴天”的悲情天子。

    憑心而論,從崇禎皇帝能夠用霹靂手段剷除禍國殃民的魏忠賢,把大明朝堂從閹黨的把持下解救出來,從而使崇禎初年朝堂風氣煥然一新來看,崇禎倒也不失為明朝後期少有的肯幹實事兒的皇帝。

    然而,崇禎皇帝性格中的缺陷,卻使他與"中興大明″的道路背道而馳。

    崇禎皇帝既刻薄寡恩又猜忌成性。

    因而,許多堪稱晚明“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能臣幹吏,沒有倒在敵人的刀下,卻反而喪命於崇禎之手。

    例如,在鎮壓張、李農民軍起義方面卓有成效的大將孫傳庭,便是因受到了崇禎皇帝的猜忌而處處受其掣肘,最終慘死於李自成農民軍的刀下!

    從此以後,明朝就再也無法遏止風起雲湧的農民軍了。

    再比如,那位曾以寧遠孤城力遏努爾哈赤八旗鐵騎,並在北京城岌岌可危之際星夜馳援,阻止了皇太極對京師包圍的大將袁崇煥,也是因為崇禎誤信清軍的“反間計”對袁崇煥心生猜忌,進而將其冤殺。

    崇禎這種令親者痛仇者快的做法,無異於自毀長城!

    從此之後,明朝在關外便也只能依靠吳三桂了。

    但吳三桂卻並不是袁崇煥那樣的明朝忠臣。

    崇禎最危急時命其馳援,吳三桂卻因懷有觀望之心而進軍遲緩,甚至直到京城陷落崇禎上吊自殺了,吳三桂還在半路上磨蹭呢!

    崇禎皇帝雖然不是昏君,但也絕不是明君。

    他應該算是一個心懷遠大理想,但卻眼高手低且又待下嚴苛猜忌成性的人。

    因此,不僅導致了明朝統治集團內部對他的戒備(闖軍圍城前崇禎曾向群臣募餉,可結果……),甚至連左良玉等統兵大將也與他離心離德。

    而崇禎皇帝為了應對內外危機,因國庫空虛而不得不加派的遼餉、練餉、剿餉,就更是引發包括京師百姓在內的巨大的怨恨與不滿。

    這就難怪闖軍破城後,京城百姓捧蠟焚香相迎了!

    其實,崇禎時代的大明王朝早已百病纏身奄奄一息了。所以,即便崇禎皇帝沒有性格缺陷,恐怕也很難扭轉明朝瀕臨崩潰的趨勢。

    因為,即使皇帝再能幹,也終不能僅僅依靠個人努力和極少數人的輔佐,便能醫好病入膏荒的大明王朝。

    在大明朝堂黨爭內訌,整個天下靡爛不堪,內憂外患交相迸發的總體形勢下,唯有徹底重新整理吏治,以壯士斷腕的魄力和破釜沉舟的勇氣,整合朝廷內外的所有資源,或許還能贏來一線生機!

    可惜,才能平庸,既非昏君也非明君的崇禎皇帝,卻既無法也無力更無時間做好這些事。

    於是,明朝這艘千瘡百孔的巨輪,便也只能在不稱職的船長——崇禎皇帝的操作下,不甘心,不情願地觸礁沉沒了!

  • 6 # 小布027

    明朝滅亡的種子,其實在萬曆年間就種下了。崇禎是個平庸的人,向這個世上大多數平庸的你我,只不過恰好碰到了那個年代,又恰好他是那位帝王而已。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都知道,萬曆皇帝剛登基時,在張居正的輔助下,曾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改革後,明朝的經濟蒸蒸日上,彷彿給大明一線起死回生的藥劑,中興了十幾年。但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馬上廢除了張居正的改革成果,還將張居正挖墳鞭屍。後來因為疲於黨爭,萬曆皇帝乾脆三十年不上朝,這導致了什麼後果呢?從後來人總結來看,至少導致了三大惡果:

    宦官專權。皇帝不上朝,其與大臣之間的溝通多數是透過太監作為橋樑。從中玩弄權術,打擊異己。比如大太監馮保,貪財好權,活著時給自己建立生祠,還打算讓皇帝給其封爵。官場腐敗。皇帝不上朝,貪官汙吏肆意猖狂,官場風氣世風日下黨爭加劇。明朝末期黨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狀態,正常來說,皇帝應該平衡各黨派勢力,使其相互制約,共同為帝國的強大嘔心瀝血,這一點,他的爺爺嘉靖就做的很好。但是我們的萬曆皇帝卻撒手不管,直接導致後來的東林黨一家獨大,埋下了帝國崩塌的種子。

    同時,在萬曆年間還有三大戰役,拖空了國庫,給後世的皇帝留下了個爛攤子,使得他們不得不加重賦稅,從老百姓那搶口糧,導致各地農民起義頻起。

    女真也是在萬曆年間崛起,並打起了造反的旗幟!

    崇禎帝就是在這樣的內憂外患的背景下上臺的。他很平庸,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沒有先天的智慧,只想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而已。比起之前的木匠皇帝,修仙皇帝,戀母皇帝,蛐蛐皇帝不知勤奮了多少倍。上臺後就大力打擊魏忠賢這類宦官集團,重新啟用東林黨這群文官,試圖用這群文官的智慧來挽留日薄西山的帝國。但成也東林,敗也東林,被打壓了20年的東林黨,就像那個阻擊惡龍的勇士一樣,最終變成了惡龍。他們一朝得勢,迅速的擴大自己的權利勢力,成為了明末最大的地主集團。只要皇帝有任何變革觸及到東林黨利益的,均無法有效執行落地。當崇禎要求各位大臣捐款抗戰時,個個都哭窮不願意捐款,結果李自成入京後,大棒加皮鞭,每家都抽出了萬貫家財。

    崇禎作為一個皇帝,最後自縊梅山,已是君王死社稷最好的詮釋了。他不過就是一個平庸的人,想透過自己後天的勤奮做出一些變革,挽救下這個帝國,只不過歷史的車輪沒有辦法去阻擋,而他只是恰好在那個被碾壓的點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辭掉醫院大夫的工作,轉行去做室內裝修行業,前途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