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給陪讀媽媽頒個獎

    1、要求高。沒分心,沒玩,發現他一直在寫,但是寫了很久。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會要求孩子書寫美觀,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的孩子會一筆一劃的寫,不要用大人的速度來要求。我曾經催過孩子快,然鵝字就會龍飛鳳舞,準確率也下降了。所以慢就慢吧,等形成習慣慢慢就快了。我家孩子屬於這一類,一年級作業量小用3個小時,現在5年級作業多了用1個小時。

    2、邊寫邊玩,愛分心。建議收起書桌上沒有用的東西,留下學習用品即可。房間裡不要有任何玩具。回家第一件事,讓他先說話,吃東西,上廁所,最後寫作業。家長適當掐時間進行監督。

    3、基礎不紮實。不熟會慢,不會更慢。先複習上課的內容,掃盲點再動筆。這個過程離不開家長的輔導和監督。

    4、作業裡如果有畫畫類的作業也會慢。畢竟不是每個孩子學了畫畫,做小報、做手工等等會很耗時間。讓孩子慢慢做,大了熟練了就快了。

    5、越催越慢型。越催越心慌、越慌越想不出來、越想不出來越慢;越催越煩,越煩越不想做,越不想做越磨蹭。

  • 2 # 學子成長計劃

    1、題太難,孩子不會做: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已經在趕超三年級,難度升級,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很多題已經超出他們的理解範圍,讓他們自己做,確實很困難。再加上一年級的識字量不夠,詞彙量太少,很多題型是不解其意。

    2、不懂先易後難:我接觸過一個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題都是會做的,但是中間有一道難題,孩子不會做,就在這道題卡住,一直磨蹭。

    3、注意力不集中: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維持在二十分鐘。我接觸過一個孩子,做作業特別分心,坐不到3分鐘,就開始東跑西跑。半小時的作業,你需要尋找他4、5次。這孩子不是在奔跑,就是在奔跑的路上。

    想要改變孩子,就需要家長仔細觀察,看看孩子是什麼原因,咱們對症下藥:

    1、提醒孩子,實在不會做先空著:我之前接觸過孩子,就是因為卡在難題不做,一直拖時間。在往後的作業你,我每天提醒孩子,不會做就空著,現在的速度已經大幅度提升,孩子先易後難,最後集中解決難題!

    2、幫助孩子理解難題:難題,是依據於一年級而言。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理解題意,一年級題一般不會特別難,只不過孩子理解不了題意,所以很難做出。只要家長幫助孩子理解了較難的詞彙,孩子也會獨立完成。

    3、培養注意力:注意力問題,我也一直提。因為現在不僅是一年級,其他年級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培養注意力說來也簡單,只不過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和毅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小遊戲,比如週末釣魚、平時玩指令性遊戲,讓孩子集中精力才能完成任務、和孩子一起靜坐,比賽誰坐得久!我們的遊戲儘量以比賽方式進行,適當讓孩子贏,這樣孩子才會有興趣一起玩。

  • 3 # 歐7米

    我家娃娃也是啊,每天都到點睡覺了,作業還沒有寫完,哭著問我怎麼辦。。。。

    孩子剛上學有些不大適應學校的生活,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耐心的引導。

    拖延症

    有的娃娃是老人在帶的,教育方式有差異,或者說是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慢慢就給娃娃養成了拖延症的問題。

    精神力不集中

    這種情況在孩子中很常見,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

    孩子不理解為什麼要寫作業

    有的娃娃比較好奇,喜歡對自己做的事情想知道為什麼這麼做,需要家長能夠耐心的引導孩子。

    其實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都是可以扼殺在萌芽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家長多多的關注和關愛孩子,幫助孩子過度這個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4 # 關小門的窗

    用成年人的眼光來看一年級小學生的作業,預估做完需要半小時,那是因為你不僅會,而且寫字也快,並且知道集中精力趕緊寫完就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了。可是一年級的小孩子他沒有這麼大的本領,這麼高的覺悟,所以肯定達不到你的要求啊!

    一些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從來沒想過孩子的具體情況。只要和自己的標準有差距就會生氣,也不分析一下原因,這樣對待孩子確實是強人所難了。我們來分析下:

    先說寫字的速度。一年級小朋友肯定寫得慢啊,偶爾還會寫錯字,再擦掉重寫,這些都要花時間的。然後是對知識的熟練程度。一年級的題目家長看著那是太簡單了。可是小朋友剛開始學啊,他做題的時候還得動腦筋想一想才行。

    上面這兩點是初學者都會有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越來越熟練,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兩方面的時間自然就能節省出來了。再說其他需要改進的方面:

    第一點是精神不集中,思想愛開小差,寫著寫著就不知道想哪去了,小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慢慢培養的。第二是小動作,總想摸摸這碰碰那,所以儘量把桌子上和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第三點,會做嗎?家長得知道孩子是否掌握了當天學的知識,不會做的話還得給他補習一下啊!

    一年級小朋友寫作業家長可以坐在他身邊看著,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不好的習慣都給他糾正過來。時間一長,好習慣養成之後就輕鬆多了。家長讓孩子自己在那些,也不管不問的,還嫌孩子寫得慢,那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到位。教育孩子千萬別想著自己怎麼省心,得盡心盡力才行。

  • 5 # 海叔教育堂

    問題:一年級孩子,半小時作業寫了三個小時,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半個小時”是怎麼得來的。是家長認為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還是別的同學大都用半個小時可以做完?

    一、如果是前者,那麼家長應該科學合理的評估作業量。

    要根據題目的多少,孩子寫字做題的速度等,來綜合考量。

    當然,我認為,一年級應該不會也不應該有太多的作業量,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怎麼也應該能夠完成了。再多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壓力了,一年級的孩子不應該承擔這麼重的作業量。

    二、如果是後者,那麼就要繼續具體分析了。

    1.孩子邊玩邊學,造成完成作業時間延長。

    這是由於孩子沒有養成做作業的良好習慣,導致了“拖延症”的情況發生。

    聽到過一個同事的吐槽,自己孩子就是學習時坐不住,寫不了幾個字,一會起來喝水,一會上個廁所,一會拿個玩具擺弄幾下,總之不能連續的把作業寫完。

    而同事的做法就是一邊刷著手機一邊吼孩子:趕緊去寫,再玩打你。

    殊不知,孩子的良好習慣是在家長的幫助下,由家長言傳身教,引導形成的。

    誰沒有惰性,誰不想玩?何況一個本該享受快樂童年,尚未建立起學習習慣的孩子。

    因此,對這種孩子,家長應該耐心的陪伴孩子,幫他們慢慢形成學習習慣,建立起時間觀念。

    2.題目太難,孩子不會做。

    一種是孩子掌握知識不紮實,該會題目的沒學會,該熟練掌握的知識需要長時間回憶,那麼孩子的思考時間必然會延長,導致完成作業的時間過長。

    這時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課後輔導。課上沒學會,課後來加餐。讓孩子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那麼做題速度就上來了。如果是寫字慢,那麼就重點練字寫字速度。

    另一種情況是題目難度超出了孩子在他的年齡應該掌握的,比如一年級提前學習二年級的內容,特別是有些急功近利的家長會給孩子佈置此類作業,這是違背教育規律和孩子成長規律的,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孩子尚小,強硬式的填鴨,只能導致鴨子反胃!

  • 6 # 大雁75885

    孩子寫作業磨蹭大致有幾個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2、覺得很辛苦,不會做所以做不來。3、心裡一直惦記著玩。注意這幾點家長花一到兩個月時間孩子必有改觀。

    第一,把玩具從孩子做作業的房間搬出去,開始注意力訓練。半個小時的作業寫三個小時一定是上小學前沒有過有效的注意力訓練。孩子習慣了之前每天都玩。家長要跟孩子進行一些注意力訓練。家長切勿呵斥,你的呵斥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厭學。家長根據情況從5-10分鐘學習開始訓練,學習10分鐘就玩一會。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旁邊看書,孩子玩的時候跟孩子一起玩。要有充分的耐心。完全適應後加到15分鐘然後20分鐘半小時…

    第二,跟孩子規劃時間。早上讓孩子自己設定的鬧鐘叫醒他,跟他一起商量他能接受有可操作性的放學後的時間表。切勿操之過急,沒有做不好的孩子只有沒智慧的父母。讓孩子習慣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時間到了家長不用催促他只需要問現在幾點了?惦記玩的孩子規劃時間的時候要讓他覺得越認真玩的時間就越多。

    第三,及時表揚。孩子不可能一蹴而就,做的好的及時表揚,敘述他做的好的那件事情。每做好一件事情家長都可以跟他擊掌慶祝一下。做不好的可以先不說。這樣做好的事情就越來越多,做不好的就越來越少。

    這些計劃的關鍵在於家長的耐心和情緒,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家長就可以逐步退出他的書房。

    在這裡我要說一下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有幾堂課外課,家庭作業也不少,甚至週六週日也沒閒著,確實比較辛苦。只有孩子喜歡學習才有可能堅持,家長要記住讓孩子喜歡學習比學習本身還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什麼沒有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