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坊間五千年

    長平之戰之前,李牧一直在趙國北境守土抗擊匈奴,在朝廷內還沒真正成名,所以沒有參加過長平之戰;王翦則應該以普通年輕將領的身份參加過,但那時候的主將是白起,還輪不到二十來歲的小夥子王翦唱主角。

    長平之戰時候,趙國國君是趙孝成王,在李牧一生所侍奉過的四位趙王裡是第二位,後期還有兩位趙王(趙悼襄王以及趙幽繆王),那時期才是李牧人生最輝煌的階段。

    趙幽繆王時候,正是李牧和王翦正面對決的時期,王翦與李牧勢均力敵,所以用了反間計,讓昏庸的趙幽繆王殺掉了李牧。趙國因此自毀長城,國都邯鄲被秦軍攻破。

    王翦在長平之戰時候雖然年輕,但軍事才能已經非常突出,因此一直受白起器重,在白起死後,他才成為了秦國的主要將領。表面上,王翦曾侍奉多任秦王,但昭襄王時期年輕、莊襄王在位時間很短,因此他的人生頂峰基本在秦始皇的時期,與李牧交集的時間很短。

    長平之戰,與秦昭襄王、白起、趙孝成王、趙括等名字捆綁在一起,因此李牧就暫當旁觀者了王翦則作為“配角”參與過這場戰爭。自然,長平之戰也為王翦積累了其日後的“成名資本”。

  • 2 # 冰峰山人

    長平之戰時,李牧在北疆抗擊匈奴,在後來的閼與之戰曾反擊秦軍。王翦當時只是千夫長,只是一線衝殺,不在指揮位置

  • 3 # 淡墨青史

    答案是沒有。

    秦國內部

    武安君白起一生從無敗績,是大秦鐵騎心中戰的“戰神”,更是令六國將士聞風喪膽的“殺神”。

    剛開始的上黨郡就是秦軍的囊中之物,後來趙軍插手收下了上黨郡,秦王豈能甘心,於是先派遣大將王齕為主將,秦王見王齕久攻不下,於是“偷偷”換了白起為主將(這裡為什麼要用偷偷,因為那時秦軍攻趙,趙透過外交使魏、韓和楚施壓秦國,而白起經常屠殺這三國將士,可以起到威懾作用,於是就是偷偷換將)。

    (▲武安君白起)

    為什麼先後兩次都沒用到王剪呢?一:當時王剪並不出名,而且當時秦國將領較多,所有將領的光芒都被白起這個“戰神”所沖淡了。二:王齕身經百戰,資歷都在王剪之上,王翦在秦昭王那時比較有名的戰役就是幫助秦相范雎捕獲魏齊(魏國國君)。三:那時秦國面臨其他五國的虎視眈眈,一場戰役不能投入過多的人。

    趙國內部

    當時趙國也不願意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上黨郡的投降),在平原君地勸說下接下了這個山芋,並且舉薦廉頗進行防守。那時的李牧是個戍守匈奴的將軍,自然不能和廉頗相提並論,而且李牧離當時的戰場較遠,遠水解不了近渴。第二次趙王以趙括為將也是中了秦國的計策才換的,趙王認為既然秦華人怕趙括,趙括就一定能擊退秦軍,也就自然沒有派遣其他將領。

  • 4 # 楊柳青青春之聲

    李牧與王翦有沒有去參加長平之戰?李牧沒有參加長平之戰,李牧當時在趙國北邊鎮守,防備匈奴,長平之戰以後才從北部地區調到邯鄲,其結果很慘,這是後話。

    公元前262年這場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王翦那時應該是在秦國的軍中,至於參加與否長平之戰沒有這方面的記載,即使參加王翦那時也是一名兵士或者是一名低階軍官,那時領兵作戰的是軍事統帥白起,就是這一仗以後白起以“人屠”著於世。坑殺趙軍前後45萬,坑者近半而放回年少者240人回邯鄲,這也是從古至今戰爭場面最壯觀、最慘烈的一次大戰,這是身經百戰的常勝將軍白起與初出茅廬而又紙上談兵的青年才俊趙括的一次軍事力量的巔峰對決,其結果年紀輕輕的趙括初出茅廬而又鎩羽不歸,真是燕趙多義士,燕趙多悲歌,至此趙國的兵士長眠於長平之地,哀嘆與惋惜一直到未來,後來人們多是說如果當時趙國國君趙孝成王用鎮北大將李牧如何?這樣的如果只是惋惜之中的如果而已,歷史就是這麼過來的,哀嘆與惋惜都是枉然。

  • 5 # 跳舞的土豆

    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中國戰國時代的一場大規模野戰。戰役前後耗時3年,以秦軍勝利,趙軍失敗而告終。

    (長平之戰)

    秦國和趙國長平之戰之時,李牧鎮守趙國北疆,防禦北方的匈奴和西部的秦軍等,不可輕動。

    長平一役,白起打敗趙國,而剛剛取得戰勝的秦國軍隊卻在武安君齕等人的指揮下,被疲憊的趙國少年軍和前來救援的同樣是疲憊不堪的魏韓軍隊打得狼狽撤離出趙國。就在秦王為尋覓不到足以取代已故的武安君白起的將才的時候,年輕將領王翦主動請纓。因此,王翦並沒有參加長平之戰。

  • 6 # 劉一千五

    江山代有將才出,不到時間出不來。

    王翦這個時候就象毛遂,在口袋中出不來,頭角不利,穎而不出,在白起的光輝四射下,黯淡無光,他參戰也怕是以下層兵將去厲煉而已,無名無聞,故在兩可之間,有之無之無礙大局。

    李牧乃邊將,有自己的分工,恐怕趙王還沒想到他。再說趙括名將趙奢之後,才名擴散,四鄰皆聞。至於將門有將,相門有相,趙王是深信不疑的。他才排卻藺相如和趙括母的忠告,執意讓趙括為帥。這李牧自然就沒機會了。

    二將逢時,但不逢運,沒辦法,參與與否,無礙趙國慘敗,秦國慘勝。

  • 7 # 羽書遲

    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0年發生在秦趙之間的大戰,秦國取得最後勝利。此役消滅趙國軍隊四十萬,奠定了秦統一全國的大勢。而李牧和王翦主要活躍在秦統一戰爭期間(公元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李牧因趙王中反間計被殺,王翦則在滅六國中立第一大功。他們二人當時都在60歲左右,以此倒推,在長平之戰時二人大約30歲,此時秦國名將屬白起,趙國有廉頗,王翦與李牧與此二人相比還遠遠不如。

    至於二人參加過長平之戰沒有?

    李牧應該沒有參加,因為參加長平之戰的趙國軍隊全軍覆沒,秦國只放了46個年齡小計程車兵回趙國,年齡上與李牧對不上。

    王翦有沒有參加,歷史上沒有記載,可能性存在,就算參加了,王翦應該只是中下級軍官。

  • 8 # 白華碩人

    這兩個大將當時還都不是主力呢!

    我們可以把長平之戰分成兩個部分來看:

    第一部分,秦國到嘴的鴨子飛了,趙國拿了一個燙手山芋,這兩個軍事實力老大和老二的必須幹一架了。秦國派了王齕進攻,趙國派了廉頗防守。在長平王齕一開始打了多場勝仗,但是廉頗慢慢的穩住了陣勢,開始了漫長的消耗戰。這時來看秦國國力經過商鞅變法,全國除了種糧食的就是當兵的,糧草和各種裝備跟得上。再看趙國,趙國在現在的河北地區有糧食產區,但是再長平之戰以前經過了連年征戰,所以趙國耗不起,長平之戰在廉頗手裡打了一年多,已經把趙國耗幹了!

    第二部分,這個時候秦國也有點快承受不住了,就把白起偷偷的派到了前線換帥了,同時也鼓吹趙括多麼英勇無敵,其實趙孝成王也不是傻逼,孝成王催促廉頗儘早結束戰鬥,但是廉頗出去和人打一架被人錘一頓,不敢打了,孝成王只能換人替廉頗了!孝成王這個時候就已經在賭了國運了,因為不打出去,前線的軍人們就面臨的沒有糧草了,所以換人是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了,趙括也是不得已上陣(趙奢的兒子,趙奢打秦國以少勝多,老子英雄兒好漢,其實趙括也不賴)。趙括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也是倒黴,他是替代廉頗是受死的!他只有一個目的,速戰速決,只能攻出去,和秦國主力速速決戰。趙括憑藉一人之力根本扭轉不了趙國戰敗的命運,但是趙括把趙國的命運從滅國改成了死緩,不得不說趙括勇猛,再被包圍了的情況下依然重創的秦軍主力,白起只能坑殺趙軍以圖來年再戰(很多史學家現在都不認為坑殺了40W,因為考古工作者們至今都沒發現過大規模的死人坑)。

    最後總結一下,(主要說趙括)趙括算是幫助趙國逆天改命了,幫助趙國撐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才有了後來的邯鄲保衛戰,才有了信陵君竊符救趙、春申君的最後一次合縱抗秦.(在趙括被包圍後,秦趙兩國都派出大量使者請求幫助,秦國依靠威懾和優厚的條件讓魏楚兩國沒有出手,但是由於趙括的頑強抗擊,致使秦國主力損失慘重,其餘戰國都有了抗擊秦國的意識)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者編寫的,很多事情後來人看不清,猜不透,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包括楚懷王剋死咸陽和長平之戰,只有實地看過,仔細研究才能接近事實!(楚懷王時期曾經吊打過秦國,馬上就打到咸陽邊了,被秦國翻盤了,然後議和被騙進咸陽,然後,楚頃襄王、懷王的太子,一個在秦國的人質居然能偷跑回楚國後立即即位,不用想裡面也有貓膩呀)

  • 9 # 搞史小乖

    李牧與王剪成名的時候,長平之戰已經過去幾十年了,長平之戰是秦昭襄王發動的戰爭,王剪生活在秦始皇時代

    他們兩都是戰國四大將領,而參加長平之戰的白起 廉頗也是四大將領,李牧與王剪雖然沒有參加長平之戰,但是在趙國即將滅亡的一場戰爭中相遇了

    當時秦國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首先拿趙國開刀,戰國把北邊的李牧請過來,先是把秦國的一個將軍打得逃跑,第二次換王剪上,連王剪都覺得打贏李牧很難,最後還是使用反間計拿下李牧,然後趙國就亡了。

    參加長平之戰的白起與廉頗並沒有機會正面交鋒,廉頗被反間計拿下後白起就秘密上崗。

    說得對請給個贊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果燉瘦肉是如何製作及藥用功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