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馬坐飛機

    (以N管為例)簡單來說就是:1. 柵極加正電壓(VGS>VTH),形成縱向電場,吸引電子、排斥空穴,在柵氧化層下形成電子導電溝道,將源極和漏極連起來。2. 漏極加正電壓(VDS>0),形成橫向電場,電子逆著電場方向漂移到漏極,形成漏極到源極的電流。深入瞭解:1. 如果柵極家的電壓不夠大,即VGS<VTH,則無法形成導電溝道,不能即源極和漏極連線起來,此時即使加上漏極電壓,也不會有電流因此,導電溝道的形成,是MOS工作的基礎。(注:忽略亞閾區導電)。2. 柵極電壓越大,縱向電場就越強,吸引的電子就越多,導電溝道中的電子濃度也就越大,在相同的漏極電壓下,產生的電流也越大。因此MOS管是壓控器件,透過柵極電壓來控制電流的大小。3. 由於漏極電壓是比源極電壓高的(VD>VS,VDS=VD-VS>0),因而VGD<VGS,如果漏極電壓高到使使VGD<VTH,那麼柵極下方靠近漏極的導電溝道便會消失。4. 在連線漏極的導電溝道沒有被夾斷之前,改變漏極電壓也能控制電流大小,但是夾斷之後,電流就只由柵極電壓控制了。(注:忽略溝道長度調製效應)5. 之所以會發生4中所描述的現象,是因為,在連線漏極的導電溝道沒有被夾斷之前,整個導電溝道被視作一個橫向的電阻,加大橫向的電壓,電流當然會變大。但是在夾斷之後,無論漏極的電壓多大,由於柵極到夾斷點的電壓都是VTH,因而橫向導電溝道上(源極到夾斷點)所加的電壓都只有VGS-VTH那麼大,所以多餘的電壓全部加在漏極和導電溝道之間的耗盡區(電阻非常大,因為沒有載流子);而電流大小是取決於導電溝道的電子濃度(由柵極電壓控制)和加在導電溝道上的電壓(此時恆定)的,因而此時電流不受漏極電壓控制,只受柵極電壓控制。(注:不考慮漏極擊穿和漏源穿通)前面一個是線性區,後面一個是飽和區,這是根據漏極電壓對電流的控制效果來命名的,即受控與不受控。還有一些二階效應(襯底偏置效應,溝道長度調製效應),我就不講了,把前面的基礎的理解了,後面的這些一學就懂了。

  • 2 # 騎馬坐飛機

    (以N管為例)簡單來說就是:1. 柵極加正電壓(VGS>VTH),形成縱向電場,吸引電子、排斥空穴,在柵氧化層下形成電子導電溝道,將源極和漏極連起來。2. 漏極加正電壓(VDS>0),形成橫向電場,電子逆著電場方向漂移到漏極,形成漏極到源極的電流。深入瞭解:1. 如果柵極家的電壓不夠大,即VGS<VTH,則無法形成導電溝道,不能即源極和漏極連線起來,此時即使加上漏極電壓,也不會有電流因此,導電溝道的形成,是MOS工作的基礎。(注:忽略亞閾區導電)。2. 柵極電壓越大,縱向電場就越強,吸引的電子就越多,導電溝道中的電子濃度也就越大,在相同的漏極電壓下,產生的電流也越大。因此MOS管是壓控器件,透過柵極電壓來控制電流的大小。3. 由於漏極電壓是比源極電壓高的(VD>VS,VDS=VD-VS>0),因而VGD<VGS,如果漏極電壓高到使使VGD<VTH,那麼柵極下方靠近漏極的導電溝道便會消失。4. 在連線漏極的導電溝道沒有被夾斷之前,改變漏極電壓也能控制電流大小,但是夾斷之後,電流就只由柵極電壓控制了。(注:忽略溝道長度調製效應)5. 之所以會發生4中所描述的現象,是因為,在連線漏極的導電溝道沒有被夾斷之前,整個導電溝道被視作一個橫向的電阻,加大橫向的電壓,電流當然會變大。但是在夾斷之後,無論漏極的電壓多大,由於柵極到夾斷點的電壓都是VTH,因而橫向導電溝道上(源極到夾斷點)所加的電壓都只有VGS-VTH那麼大,所以多餘的電壓全部加在漏極和導電溝道之間的耗盡區(電阻非常大,因為沒有載流子);而電流大小是取決於導電溝道的電子濃度(由柵極電壓控制)和加在導電溝道上的電壓(此時恆定)的,因而此時電流不受漏極電壓控制,只受柵極電壓控制。(注:不考慮漏極擊穿和漏源穿通)前面一個是線性區,後面一個是飽和區,這是根據漏極電壓對電流的控制效果來命名的,即受控與不受控。還有一些二階效應(襯底偏置效應,溝道長度調製效應),我就不講了,把前面的基礎的理解了,後面的這些一學就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有哪些單件85級史詩防具值得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