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佩瑜和郭德綱歲數差不多,都是四十多歲,從事的行業也都是曲藝這個範疇。王佩瑜的起點可比郭德綱高了不止一星半點,出身名門的王佩瑜自幼便在舅舅的帶領下接觸京劇藝術,11歲就獲得了江蘇省票友大賽冠軍。全國的各種京劇比賽冠軍拿到手軟,長大後,考進了上海師範大學表演藝術學院,在校期間就是特別培養生,可以說從接觸京劇開始,王佩瑜走的就是一條開掛的人生。 郭德綱靠著一己之力重新振興了相聲市場,讓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在全國遍地開花,相聲演員擁有了巨大的市場,觀眾也開始紛紛走進劇場聽相聲。過去只能在晚會上聽到的相聲,如今成了主流的大眾娛樂活動。同樣都是年紀相仿的從業者,王佩瑜獲獎無數,卻難見到京劇這門傳統藝術得到更多的認可。京劇如今依舊是一門陽春白雪的行業,除了大型晚會平常壓根看不到。 過去還有中老年這個年齡段撐著,京劇我們在公園老年活動中心還能聽見,可是如今不一樣了。中年這個年齡段被廣場舞霸佔,京劇被擠出了中年的活動範圍,老年人如今熱衷於各種養生講座,養生知識,誰有功夫聽你的京劇去。如今老郭開辦的麒麟劇社虎視眈眈的想要搶佔京劇市場,倒真像是老郭說的,修腳踏車的恐怕真要恨賣早點的了!
8
回覆列表
  • 1 # 易懂地理

    郭德綱很好的解決了我們為什麼需要相聲,需要什麼樣的相聲這兩個大問題。至於說對還是錯,需要另外一個話題討論。對於傳統曲藝,需求的切入點是什麼?是內容?是音韻?還是衝擊聽覺的調調呢?藝術一定要深入群眾。要有滋養藝術生長的環境。一門藝術如果有問題,找原因很簡單:要麼是藝術的問題,要麼是群眾的問題。群眾的問題就是很多很多可講的和不可講的問題集合了……

  • 2 # 起範兒學院

    藝術無高低之分,但有雅俗之別。相聲相比京劇,屬於“俗藝術”,相對而言門檻較低,這就必然導致相聲更容易受大眾接受。而京劇門檻高,表現形式也不如相聲那樣貼近我們現在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欣賞水平和人生閱歷。這必然決定,即便王珮瑜再有流量也很難像郭德綱一樣將京劇藝術徹底“興盛”起來。縱有十個王珮瑜,京劇在現在這個時代,也必然是小眾藝術。

  • 3 # 王小王的日常

    我來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吧。

    首先說相聲, 我確實承認郭德綱先生靠一己之力,把相聲事業重新振興。我想這一點也是很多人能夠認同的。郭德綱先生和德雲社,讓整個相聲市場再度繁榮,各路社團也終於都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是,這裡有一個事大家要清楚,相聲曾經“沒落”,確實不假,不過沒落的是相聲的商業市場。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相聲仍然是一個深受喜愛的曲藝。尤其在京津一帶,即便是沒落的年代,也會有類似天津相聲頻道這樣的存在。每個大學,也幾乎都有自己的相聲社團。所以,相聲最大的問題是沒人買票,而不是沒人聽相聲。

    郭德綱先生的功績之二,是讓相聲重新迴歸草根,迴歸小劇場。眾所周知,過去的電視相聲依然是以歌頌型為主,這其實和相聲本身的幽默諷刺屬性格格不入,所以老百姓不愛看這樣的相聲, 也是自然。郭德綱先生憑藉自己的專業功底,還有早年間闖生活積累下來的經驗,創造出了經典的《我字系列》《你字系列》,這些作品都能夠牢牢的吸引使用者。

    反觀京劇,王珮瑜先生無論是專業功底、背景履歷還是對京劇的熱愛,都不亞於郭德綱。但京劇沒有二次振興,最大的問題,是京劇真的落寞了。

    在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隨便找一個人,你讓他聽幾段經典的相聲,絕對能聽懂,而且可能不少人還覺得有意思,會笑。但是換一個方式,隨便找一個人,你讓他聽一個京劇選段,那真是要了命了。別說聽出故事來,就算是對白都不知道說的是啥。稍微看過京劇的人,都知道京劇有很多字的發音和普通話截然不同,這就造成了很大的理解障礙。

    我不否認京劇真聽進去了很有意思,包括我本人也有這種體驗。這就好比莎士比亞的戲劇文學,我也覺得很好,很精彩,但是更多的時候,當我下班回家,累了一天躺在沙發上,我可能更想看的是網上的修仙小說,而不是莎士比亞。

    所以,京劇在現如今,不適合再作為一個全民普及的品種了,他的各種特性,只能讓京劇成為一個美好的藝術種類,讓專業的人去繼承和欣賞。

  • 4 # 可欣小妹150

    京劇是國粹,是百戲之首,也是國戲。相聲和京劇比美那相聲就是一堆屎。中國的京劇有大量的老藝術家一直在發揚光大京劇。比如孟廣祿,於魁智,葉少蘭,馬長禮,劉長瑜,張火丁,王樹芳,李維康,王佩瑜等好多好多的藝術家在興旺京劇藝術,使京劇發揚光大,不是每一個人能左右的。相聲也如此,並不是郭德綱把相聲發揚光大,他只是開創接手了一個德雲社,而且把相聲走向了商業化,看不出把我們傳統相聲發揚光大,完全走向商業化,新人,新段子,過去的傳統相聲五門藝術並沒發揚,說學鬥唱捧底功也沒有傳承。有的根本就不會,。假如沒有德雲社,北京,天津,河北,瀋陽也有大量相聲人材備出。相聲也不會消失。

  • 5 # 文化笑笑生

    我想這兩者沒有可比性,但京劇名家王佩瑜無法將京劇振興起來,原因不在於王佩瑜,而是京劇院配合不配合,名家能否走進生活的問題。

    很多人說王佩瑜無法讓京劇振興,但大家似乎忘了這不是個人的原因,而是整個社會的原因,這首先就在於各大京劇院。京劇院是依靠國家補助的,生存在其中的人並不會擔憂生活問題,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說實話,京劇振興不起來的原因,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這些人有著好的本事,卻沒有很好的傳播出去。他們在幹什麼平常,我們無法得知,但最起碼的他們沒有走入民間表演節目,沒有做到傳播自己繼承文化的本責。

    曾在一檔節目上看到一位深愛京劇的表演者,從小就學,能力也很強,想從事京劇行業可現實卻有一把冷水,他怎麼養活自己。對於一些沒有名氣,沒有處於身世名家的背景的人來說想要在京劇裡發展幾乎沒有可能。如果想要發展除非有背景,有名師。所以他的母親不同意,但還好結局是他拜了名師走了下去,可現實中和他一樣的不在少數,又有多少人能和他一樣幸運呢?

    所以京劇振興缺的是什麼?是放低門檻,是讓名師走進生活去傳播京劇,而不是寄託在王佩瑜一人身上,因為就算王佩瑜帶動了一群熱愛戲曲的人,結果依舊是因為沒有人教,沒有人培養,沒有背景而放棄。

    另外一方面,京劇院裡的人做不到與市場和生活融合,沒有創新。王佩瑜是在用自己的力量為京劇做宣傳,可是沒有想到創新,沒有想到生活裡年輕人需要的是什麼。在很多年輕人眼裡京劇是中年一輩的熱愛,可現在連中年一輩的阿姨都喜歡上了廣場舞,叔叔都去廣場練太極拳,那是什麼讓京劇失去了中年一輩的受眾,因為長期以來京劇就像消失了一樣在人們的世界裡,老的曲目沒有,新的曲目更談不上,所以人們的視線轉移了。而不願意與市場結合也是京劇無法興起的原因,京劇人守著自己的老一套方式,有些人對喜歡戲腔的人排斥著,但不想這是否是一種讓京劇走向興起的開始呢?不是人們對京劇文化的繼承嗎?如果只以之前的方式年輕一代如何喜愛。

    所以我認為京劇名家王佩瑜無法讓京劇興起不在於其個人,而是每個京劇人。這與郭德綱繁榮相聲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沒有可比性。

  • 6 # R娛記

    京劇本身已經落伍了,不能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所接受。加上王佩瑜不親民,始終高高在上,與觀眾的距離太遙遠。任憑怎麼努力,京劇就是火不起來。反而讓京劇火起來的是郭德綱。

    現代人不喜歡聽京劇

    京劇雖然是一門國粹,也傳承了很多年了,但它的真正魅力到底是什麼呢?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流行歌曲這麼火爆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吸引年輕人?

    京劇的唱腔咿咿呀呀的,拖的特別長,聽著很費勁,內容又聽不清楚,不知道他們在唱什麼,莫名其妙。

    京劇有很多歷史故事,不知道真假。對於非專業的普通觀眾來說,沒辦法欣賞,而京劇也只有真正的專業人士才能看懂。

    所以,京劇的入門級別是非常高的,不像相聲,是個人都能聽得懂,這就註定了它普及的難度。

    京劇這門藝術放在現在已經落伍了,不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不符合他們的口味。即使王佩瑜不停努力,但這麼多年了,依然是不溫不火的狀態。不是王佩瑜不行,而是人們實在不喜歡,不喜歡就不能強人所難。

    相比之下,現在的人更喜歡聽流行音樂、相聲小品,起碼能聽懂,知道什麼意思。而且,動聽的流行音樂能令人如痴如醉,陶冶情操,不像京劇,聽著讓人煩躁。相聲小品則與現代生活很接近,容易引起共鳴。

    王佩瑜不親民

    王佩瑜本身是很優秀的,非常專業的京劇演員。她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就是不親民,始終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與觀眾保持著非常遙遠的距離,把京劇當成陽春白雪來推廣。

    儘管王佩瑜本人獲獎無數,但她所推廣的京劇始終在京劇院裡,一張票價格還不低,普通民眾根本不會捨得花錢去買票捧場的。

    平時看不到,又接觸不到,自然而然就不感興趣。

    如果王佩瑜像郭德綱那樣接地氣,把觀眾當衣食父母,說相聲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樣,讓人感覺很輕鬆,有這樣的氛圍,京劇差不多才會引起一點興趣。

    但以王佩瑜的性格來說,根本不可能,她與郭德綱的性格剛好相反,平時老闆著臉,一看就有距離。

    這就註定了,王佩瑜的努力只成就了自己,並沒有對京劇的傳承做出多大貢獻。

    京劇火起來得靠德雲社,但也火不了多少

    這讓京劇火了一點的是郭德綱,他培養的陶陽、張雲雷等人,把一些經典的京劇又唱紅了。麒麟劇社經常上演京劇,一票難求,給了年輕人接觸京劇的機會。

    但是,京劇再怎麼宣傳也火不了多少。觀眾要聽也是聽張雲雷、郭德綱等德雲社演員唱的少數段子,並不會對整個京劇感興趣。怕太感興趣了,遭到京劇程派的抨擊,會很尷尬。

    郭德綱雖然一直在努力推廣京劇,但京劇不可能像相聲那樣振興起來,歷史原因造就了。

    何況京劇是一門比較專業的藝術,是高雅藝術,就如同交響樂一樣,只要給專業的人欣賞就可以了,沒必要推廣,也不值得推廣,不是任何國粹都可以推廣的。

  • 7 # 薔薇看中國

    京劇是一門吹拉彈、唱唸作打的綜合類藝術形式,戲文和戲詞、唱腔、曲牌、服裝、道具都含有極高的知識學問,一個京劇影員需要七到八年時間,才能基本上具備一個演員的基本能力。有句行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的就是京劇。它對觀眾的欣賞力要求比較高,它不是一門通俗藝術,它需要觀眾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對綜合藝術的鑑賞力,否則是看不懂的,更無從談到能喜愛京劇。

    京劇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最早是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促進了京劇的形成。尤其是在晚清和民國時期受到追捧,建國後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京劇也非常受追捧,連毛主席在革命將要勝利時,都曾鼓勵戰士時說:“我們進北平去,去看梅蘭芳的演出。”這裡很大的因素是由於國家的上層建築喜歡這門藝術。清代皇家設有專門的昇平屬機構管理京劇,從皇家到王公權貴都以看京劇為時尚,都以懂戲為自豪。所以上行下效推動了京劇市場的紅火。

    國家在相當長時期裡,對戲曲和文化藝術不夠重視。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文化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西方的文化比較淺顯通俗,尤如快餐一樣,而中國的戲曲,尤其是京劇像是吃中國大餐,不那麼平民化。加上近四十餘年,中國對於傳統文化教育和宣傳嚴重的缺乏,所以使年輕幾代人都跟自己的本土文化脫節了,這是倒致京劇觀眾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中國文化發展和宣傳需要有長遠目光,不能只圖眼前的利益,倒致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斷代危機。

    郭德綱只屬於個體現象,不代表相聲界整體狀態。相聲本身比較接近生活,不是綜合藝術,是單一的語言藝術類,一二個人就能上場,演出成本低,演員培養週期短。而京劇正與之相反,演出成本大,演員培養週期長,而且培養難度很大,且對觀眾的欣賞要求較高,因此一二個王佩瑜,哪怕有再高藝術的造詣,也是難以扭轉乾坤,如果不改變文化氛圍,社會氣候,既使是梅蘭芳大師重生,也難以振興京劇。一個角兒可能會因自身的名氣去吸引一部分觀眾去,但絕不能帶動整體這個行業的興盛。

    京劇的興盛必須是國家的有力扶持,培養表演人才,培養觀眾,才能使京劇成為興旺的文化藝術產業。

  • 8 # 鄭捕頭

    在振興京劇方面,王珮瑜已經做出了很多京劇人沒有做出過的貢獻,她讓很多年輕人從根本不瞭解不願瞭解京劇到願意去了解,其中一部分人因此愛上京劇,這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這樣一個時代,京劇註定無法像相聲那樣獲得那樣的關注,這不是王珮瑜的問題。

    京劇更死板,相聲更靈活

    首先從與時代貼近的方面看,京劇想貼近當代人,是不像相聲那麼容易的。京劇的表演內容多為古代的事情,一部戲成熟之後基本就不會再有大的變動,觀眾聽的是那些不變而不是變化,聽老唱腔才覺得有味道。京劇不太適合排演現代戲,十年非常時期的樣板戲只是一種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例。

    一門藝術想要永葆藝術生命,還是要引發當代人的興趣,而京劇沒有辦法很輕鬆地做出改變,以適應當代年輕人的口味。相聲就不一樣了,雖然現在很多演員也說傳統相聲,但它的內容已經與過去的老段子有了很大改變。相聲是天然要與時代貼近的,否則就沒有辦法引發很多觀眾的興趣,而這正是相聲最為擅長的事情之一。

    相聲行業內管相聲段子叫做活。什麼意思呢?相聲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活的,尤其在劇場演出的時候,演員要根據觀眾的反應做出適當調整,很多時候還可以有現掛。在這方面,京劇是很難做到的,不管觀眾的反映如何,現場該怎麼演還要怎麼演,一招一式很多場演下來都一成不變,這是京劇的規矩。

    京劇是知音藝術,相聲是大眾藝術

    其次從互動性來看,京劇本來就不是一個充滿互動的表演形式,除了臺下喊幾聲好之外,演員和觀眾基本沒有什麼交流,各自沉浸在各自的世界裡。如今看來,京劇差不多已經成為一門知音藝術,就是說它的很多特點決定了它註定無法像相聲那樣具有超廣的觀眾群。聽一段相聲20分鐘結束,聽一出京劇一兩個小時,很多人付不起這樣的時間成本。

    相聲並不是知音藝術,它更是一種大眾藝術。在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帶領下,相聲的受眾空前擴大,其中當然有虛假繁榮的成分,但總體來看相聲的受眾面就是比京劇擴大很多。從現場表演來看,相聲不太忌諱臺下觀眾搭茬,演員還要根據這些變化做出調整,相聲表演可以說是演員和觀眾在一個劇場共同完成的。

    王珮瑜做了一般京劇人做不出的貢獻

    王珮瑜為京劇推廣做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她堅信這個世界上只有喜歡京劇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我相信很多人如果花時間好好聽聽京劇,可以發現其中之美,但問題在於欣賞起京劇來不如相聲方便而隨意,因此它註定無法成為相聲那樣的大眾藝術。

    郭德綱算是有能耐的,幾乎以一己之力振興了相聲,讓相聲開始被更多人關注。但即使是他,他也無法像振興形式這樣將京劇振興到這樣的程度,這不是他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京劇和相聲這兩門藝術的特質決定的。

    反過來也一樣,如果王珮瑜熱愛的是相聲,而且具有郭德綱那樣的能耐,她照樣能夠把相聲振興起來。

  • 9 # 大利同順德茶文化

    不夠俗,不夠草根,中國式的歌劇,要看懂是需要一些素養的,這個差別不在於王佩瑜或郭德綱,主要在於京劇和相聲,王老闆的努力有今日的成績已實屬不易,老郭對戲曲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做,努力,堅持,有更多的人瞭解,這戲中的韻味,戲中的情節,表面的唱唸做打,裡面的歷史故事,瞭解了,品出味了,就喜歡了,所以俗一些,先讓人入坑,然後自己就可以去品,去細品,復興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這幾年就是個開頭,繼續,去做,去挖,去品,細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由器只有一個設定燈亮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