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悟145156627
-
2 # 彬州牧子牛
我們老家在彬州市涇水之畔,初一都要拜年,以家族為單位,一家一家挨著給老人拜年叩頭,然後全村人鬧社火到正月十五!
-
3 # 新農業電商
初一,上墳祭祖,放鞭炮!
初二到初五,走親戚!
其他的時間也都是串親戚,
十五,挑燈籠,吃元宵
-
4 # 清華園
正月初一,拜大年;
正月初二,當年新嫁女兒回孃家,俗稱“認親”;
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易與人發生口角之爭,一般不外出;
正月初四,祭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放鞭炮驅趕所有的不吉之物;
正月初六,六六大順,商鋪開張營業;
正月初七,又稱人日,即人的生日;
正月初八,稱穀日,即穀子的生日;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的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正月初十,石頭的生日,這一天石制工具都不能動;
正月十一,又稱“子婿日”,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
正月十二,搭燈棚;
正月十三,人開燈;
正月十四,燈正明;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少不了吃元宵、湯圓。
-
5 # 清風入夢2018
我家是湖南農村,我是五零後,各地過年的風俗不一,就是鄰縣甚至一河之隔都不盡相同。我現在只能依稀記得我們那裡過年前後的一些事,算是記憶中比較深刻的。一是忌言,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我們那兒叫過小年,大人對小孩都有叮囑,過了小年,就不能亂說話,也就是不要說那些不吉利的話。記得有次年三十鄰居家與我同齡的一個孩子,面對熱汽騰騰一桌佳餚,別提有多高興,因為那時只有過年才有此待遇。他一時興起,拿著筷子邊敲打桌沿邊唱起洪湖赤衛隊裡主題曲:“娘啊,兒死後,你要把兒埋在那……”,突然,他頭上被人猛敲一擊,回頭一看是他娘,他醒過神來做了個鬼臉。二是祭祖,年三十前幾天要去給先人墳頭培土,三十吃過中飯(年飯)後,還要去送亮,以示祭拜。三是守歲,年三十要守歲,那時沒有電視看,一家圍坐火爐,大人聊天,小孩自各玩,有時大人出題猜猜謎語,吃些小零食,守歲一般要守到凌晨才睡覺,睡不了多久,就要起來放鞭炮開財門,迎春納福,越開得早越好,所以有時守歲之後就接著開財門。四是拜年,拜年是有講究的,初一拜家裡長輩和同宗串拜,小孩子跟著大人屁股後面一溜煙地跑,每家都鞭炮迎接,大人喝茶喝甛酒聊天,小孩分享著各種各樣的零食,這時也是小孩們收穫的時侯,口袋都裝得鼓鼓的。初一一般不外去,走岳家的只能初二開始,我們那兒拜年有初一崽初二郎的說法。初二之後是拜親訪友,我記得我兒時從初二至初八幾乎都是在外婆家過的,外婆是生活特別精緻的一個人,她的孫子外孫子很多,她的床邊是任何人挨不得的,捱了就得討罵,但唯獨我可以在她床上肆無忌憚地玩,外婆很喜歡我,老表們都有些眼紅呢!五是舞龍,那時侯正月初八之後,就開始熱鬧了,舞龍舞獅的,唱地花鼓的開始排練,一般從正月十二開始至十六,逐戶上門耍龍燈花鼓,這是我感覺年味最濃的時侯。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我們那時過年的傳統和習俗。隨著歲月的流失,有些傳統和習俗依然保持著,有的已漸漸淡去!
-
6 # 7445079911642鄭越元
大年初一開門紅,不論富者不論窮,
長輩後生把年拜,長短鞭炮轟轟轟……
初二喜氣連不斷,女婿外甥來拜年,
紅包禮品一大擔,岳父岳母笑開顏!
初三龍燈接上門,獅子綵船玩不停,
青龍白虎論出進,恭喜話兒笑煞人……
初四年酒家家有,居親走動會朋友,
宴席喝得酩酊醉,高談闊論吹大牛……
初五準備香材紙,寺廟求籤不宜遲,
信男善女拜神位,求婚問財正當時!
初六生意遂開張,人來客往不尋常,
街頭巷尾炮連響,買賣興隆達三江!
初七戲臺開了鑼,四面八方聚一坨,
小生花旦唱善惡,喜壞公公與婆婆。
初八人人想發達,選擇出行此日佳,
八好無論真和假,逢八必發人信它!
初九這天癢癢手,賭博場上走一走,
一年運氣有沒有,三把自摸好兆頭!
初十喜歡果木栽,房前屋後植起來,
有的栽花有種菜,最佳化風水巧安排。
………………………………………………………………
忙至十五是元宵,祭祀祖人香火燒,
掛上燈籠湯圓吃,猜猜燈謎高不高……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得知,女媧娘娘煉石補天、造化生靈之順序有: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油十麥……
就是說,從初一至初十,看看哪一天是天晴,說明此日對應的人畜或植物便屬旺!否則,陰天或下雨就不興旺……
-
7 # 誰的青春沒有回憶
正月初一,不能掃地,否則會掃走財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
正月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
正月初四,拜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
正月初六,商店正式開張營業,放鞭炮,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每個人的生日。
正月初八,是穀日。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
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要宴請子婿。
正月十二,開始飲食清淡,清腸潤燥。
正月十三,欣賞燈籠,為元宵節的準備。
正月十四,為了元宵節,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
正月十五,元宵節,要吃湯圓,有團圓美滿之意。
-
8 # 一聯一詩詞
過年,初一到十五各地的風風俗傳統因地各異,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傳統風俗。
就我們這兒吧,年三十包餃子,炒菜吃年夜飯,上長輩家幫忙拜訪。還有就是去有老人去世沒過三年的家裡磕頭,死者為大嘛。
初一,孩子大人一起去給長輩拜年,然後同輩人在一起一起玩耍暢聊。
初二,走孃家。沒結婚就走姥姥家。去父母家團圓,吃大餐。
初三,早起包餃子,吃過再去姊妹親戚家走走。
初四,接著走親朋好友,或者在家招待親朋好友。
初五,日,傳說梳頭不能在屋裡會招蚰蜒,農村用柴火做飯這天不能拿柴禾,會招螞蟻。再就是這天要煎粘米餅池,老人們叫煎螞蟻爪子。吃過飯繼續走親嘁或招待親戚。
這就是我們這邊初一到十五的風俗傳統。
-
9 # 簡單生活5166
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我說一說我們那裡的傳統。
大年初一,這天和其它地區都一樣,拜年。並且在前些年還有個習慣,就是晚輩要向長輩行叩頭禮,而長輩在受禮後會高興的給隨行的娃娃們抓上一把糖、一把瓜子或者是幾個核桃。
初二,這個日子一般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出嫁的女兒們在孃家熱熱鬧鬧的玩上大半天,然後在半下午的時候就陸陸續續的回自己的家了。
初三,出嫁多年的女兒一般在這天回孃家,因為初二她們要在家接待自己新出嫁的女兒。
初四,七大姑八大姨的開始了走親戚。
初五,在我們那叫破五,驅除邪氣,以前不禁燃煙花炮竹的時候,會放一大掛鞭炮,並且在這一天的早餐要吃餃子。
初六,有老親戚要拜訪的這一天接著拜訪,有的勤快些的商鋪會選擇在這一天開業。
初七,準備了好長時間的各種春節文藝表演會開始加緊排練,排練時有很多人看,熱鬧的很。
初八,商家們要圖一個“發”,在這一天,初六沒開業的商鋪,基本上大部分都開業了。
初九到十四這幾天,基本上是朋友在一塊聚聚,打個小牌,喝個小酒或者逛逛街等,清閒加悠閒。
正月十五,中午的時候有政府組織的大型文藝表演,晚上有花燈,觀完花燈回到家,一人來一碗甜甜的湯圓,祝願來年事事順心!團團圓圓!
-
10 # 風雨人生104579371
大年初一忌會多了。第一不出財、第二不在屋頭掃地。垃圾灰塵。找一個紙箱裝在門背後。到了初二早上才能到處去。
所謂的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上岳父岳母老丈人。大年13到15。是元宵節。又是給死去的亡靈拜燈節。拜燈就是亮的意思。
回覆列表
我們那初一就是自己村子裡家家戶戶跑一趟拜年,正月十五鬧元宵吃湯圓,這幾年又流行十五晚上舞獅子玩燈,大媽們跳跳廣場舞。國家政策變了老百姓的小日子一天天火起來了,大城市裡流行的新事物在農村也隨處可見。感謝國家,感謝黨,感謝政府!給我們創造了穩定幸福祥和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