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修身146594346

    謝謝邀請!關於您提到的問題我實在無法給出正確答案。在《爾雅》與《說文解字》裡怎麼都無法把"李”與"老"兩個字聯絡起來。但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據《太平廣記》裡記載的老子條中,也沒有確定的說明這一問題。依我看:與其胡編亂造,不如把難解的問題作為闕疑而更能引人深思吧!

  • 2 # 愚痴九九

    謝邀,老子事蹟已不可考,《史記》說老子是楚華人;《禮記·曾子問•正義》引《史記》作陳華人,名耳,字聃,姓李氏;今本《史記》作“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乃是後人據《列仙傳》妄改的。《索隱》雲:“許慎雲,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伯陽,非正也;老子號伯陽父,此傳不稱也”;王念孫《讀書雜誌》三之四引《索隱》此節,又《經典釋文序錄》、《文選注》、《後漢書•桓帝紀》注,並引《史記》雲老子字聃,可證今本《史記》所說是後人偽造的,後人要說老子字伯陽父者,因為周幽王時有個太史伯陽,後人要合兩人為一人,說老子曾做幽王的官,孔子生時他已活了二百五十歲了,曾做周室“守藏室之史”。《史記•孔子世家》和《老子列傳》,孔子曾見過老子,這事不知在何年,據《史記》孔子與南宮敬叔同適周;又據《左傳》(昭公七年)孟僖子將死,命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從孔子學禮,實際上孟僖子死於昭公二十四年二月。清人閻若璩因《禮記•曾子問》孔子曰:“昔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堩,日有食之”,遂推算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巳時,日食,恰入食限,閻若璩《四書釋地續》斷定孔子適周見老子在昭公二十四年,當孔子三十四歲,這話還有可疑之處:一則曾子問是否可信;二則南宮敬叔死了父親,不到三個月,是否可同孔子適周;三則曾子問所說日食,即便可信,難保不是昭公三十一年的日食。無論如何孔子適周,總在他三十四歲以後,當公元元前五一八年以後,大概孔子見老子在三十四歲(公元前五一八年,日食)與四十一歲(公元前五一一年,日食)之間。老子比孔子至多不過大二十歲,老子當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五七〇年左右。

    老子不知死於何時,《莊子•養生主》篇明確記有老聃之死,《莊子》這段文字決非後人所能假造,可見並無老子“入關仙去”、“莫知所終”的神話,《史記》中老子活了“百有六十餘歲”、“二百餘歲”的話,大概也是後人加入的。

    老子何以稱老子呢?那“生而皓首,故稱老子”的話,固不足信(此出《神仙傳》,謝無量《中國哲學史》用之);“以其年老,故號其書為《老子》”(《高士傳》)也不足信,“老子”之稱,大概不出兩種解說:

    一、“老”或是字。《春秋》時人往往把“字”用在“名”的前面,如叔梁(字)紇(名),孔父(字)嘉(名),正(字)考父(名),孟明(字)視(名),孟施(字)舍(名),皆是;《左傳》文十一年、襄十年《正義》都說:“古人連言名字者,皆先字後名”,據《老壽訓考》或者老子本名聃,字耳,一字老,古多用為名字者,如《檀弓》晉有張老,《楚語》楚有史老。古人名字同舉,先說字而後說名,故戰國時的書皆稱老聃,王念孫《春秋名字解詁》及《讀書雜誌》俱依《索隱》說,據《說文》:“聃,耳曼也”,《釋名》耳字聃之意,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聃字下引漢《老子銘》雲:“聃然,老旄之貌也”;又《禮記•曾子問》注:“老聃古壽考者之號也”,是聃亦有壽考之意,故名聃,字老,非必因其壽考而後稱之也,此與人稱叔梁紇、正考父,都不舉其姓氏,正同一例,古人的“字”下可加“子”、“父”等字,如孔子弟子冉求字有,哀十一年《左傳》稱“有子”,故後人又稱“老子”。

    二、“老”或是姓。古有氏姓之區別,尋常小百姓各依所從來為姓,故稱“百姓”,貴族于姓之外,還有氏,如以國為氏、以官為氏之類。老子雖不曾做大官,或源出於大族,故姓老而氏李,後人不懂古代氏族制度,把氏姓兩事混作一事,故說“姓某氏”,其實這三字是錯的。老子姓老,故人稱老聃,也稱老子,這兩種解說都說得通,但現今沒有憑據,不能確定那哪一說是對的。

  • 3 # 藏淵網路

    老聃在古書中從來沒見到有人叫他李子,都是叫他老子。(至少我沒看到過叫他李子的)而孔丘,曾參,荀況,莊周等等等等,都是叫孔子,曾子,荀子,莊子。由此,我們可以否定老子姓李的說法。

    duang! duang! duang! 注意,重點來了,大家想一下,道教是在什麼時候達到鼎盛時期,唐朝,唐朝時候的道教位列三教之首。為什麼會這樣,三件事。第一件事,讖語,就相當於預測術,是道教的一個傳統,透過預言來判斷王朝更替,實際上就相當於造謠。第二件事,有個道士叫歧暉,他在隋朝還沒有滅亡的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天道將改,當有老君子孫治世,此後吾教大興。”並在當時用行動來支援李淵。牛逼吧,這算是有遠見的道士了。還有個更牛逼的,就是第三件事,道士參戰,在李世民(唐朝二主)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就帶著自己打教徒去跟他耍了。

    上面這些事加在一起,導致了李世民想認祖歸宗了(其實事情沒這麼簡單,讓我偷個懶哈哈),認老聃當祖宗,按照我們現在來看,有點不可思議,姓不一樣,怎麼能認祖哪,當朝的皇帝總不能改姓吧,老世民,也不好聽啊。然後,李耳這個名字就出來了,那麼他是怎麼糊弄那些群眾的哪?不知道大家在看前面的時候有沒有感到疑問,為什麼歧暉說老君子孫治世,他不去找個姓老的,卻找了個姓李的。大家要注意一點,普通話與粵語兩個再選國家標準語言的時候,普通話(之前肯定不叫這個名字,我也不知道叫啥,先拿這個頂著)勝了,而多數人認為粵語源於古代中原雅言,更有古代的那種風格,但是粵語難學,粵語九聲六調,然後這哥們跟著繁體字一起走遠了。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說話的語音跟古代的語音是不一樣的。

    如上所述,最大的可能是,古代的時候,老聃與李耳是同音的,在那個封建社會,誰可能因為讀音相同,改兩個字的事去跟皇帝抬槓,那多半是嫌命長了。

    (我覺得有必要加上一些東西,大家可能知道,在王朝更替的時候,因為古代大部分人民還沒有破除迷信,所以一些像道教這樣會玩讖語的,就相當於預測術。如果玩對了)

  • 4 # 新晴辛靜

    孔子的祖輩也不姓孔!中國古代有姓、氏、名,姜太公是不是姓姜?他的封地是齊,他的後代許多是姓齊的……

    春秋戰國以及秦漢,古人並沒有把姓、氏分很清楚,而且改動頻繁!比如一個將軍在一個地方打了大勝仗、功成名就,他的後代可能就變成姓這個地名:楚,有人當了皇帝馬伕衛隊長,後代姓:司馬,最高祭司占卜:司空,最牛教師爺管理官員:司徒……如果你是罪人:後代姓狗、苟……

  • 5 # 蓋天宣夜說

    “老”字在民間習俗中也是指最末最小的意思。老生閨女,老生兒子?都是表示的最末後生的那個孩子說!“叱詈風徳之衰,切悲廟堂之殆”的老子,在聽到發生在“天下文化盡在魯國”的殺掉少正卯燒燬上古文獻(玄覽)這事和重新撰編的《春秋》之後!為了“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的萬世一系龍得傳人文化,而以老聃(老蛋)李耳(裡兒)老子的冥分著作《道德經》來扶風捍衛——上古帝、人首蛇身、風姓、希氏(單),摶黃土蛋(卵生哺乳)蛋生來龍去脈人類的扒輩祖宗媽祖女媧——《白蛇傳》龍得傳人說!顯然,著作《道德經》的老子把自己自喻成了上古帝女媧娘娘最末後蛋生的那個“下里巴人”輩分了!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有三個人非常神秘:縱橫家的鬼谷子,墨家的墨子,和道家的老子。

    (老子雕塑)

    鬼谷子之所以神秘,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出過山,他住在哪兒?他的衣食住行有些什麼情況?他和哪些人交往過?我們一概不知。我們瞭解他,是因為他教出了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四個把戰國攪得天翻地覆的徒弟。墨子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墨子生活在底層,他反對打仗,他提倡節儉,他穿著粗布大衣到處奔走呼號。他的信徒非常多,在當時幾乎是超過儒家的。但是歷史上對他的生平描述卻語焉不詳,支離破碎。而老子,則是這三個神秘宗師中,最神秘的一個。

    老子之所以神秘,至少有五個方面:

    第一,老子姓誰名誰?哪個國家的人?有說老子姓李名耳,有說老子是老聃,有說老子是老萊子。而出生的地方,現在至少有20多種典籍對老子的出生地作了不同的描述,裡面提到的老子出生地,至少有三個地方:陳國、楚國、宋國。

    第二,老子的年紀有多大?有些史料說,老子活了101歲。也有些史料說老子不知所蹤,所以根本就不知道他活了多少歲。但是大家都集中承認一點,老子生下來就已經很老,有多老呢?頭髮都白了,有的說60多歲了。

    (老子與道德經)

    第三,老子到哪兒去了?有些史料說,老子死在家裡,活了101歲。死的時候,鄰里左右都痛哭不已,卻是他的好朋友秦佚來到他的靈前,乾嚎三聲轉身就走。這讓左鄰右舍都很不高興,質問秦佚。然後秦佚趁機向大家宣講了一陣老子的生死觀。但也有史料說,老子是騎青牛出了函谷關後,不知所終。後來道教有說他得道昇仙了,有說他跑到印度去點化釋迦牟尼了。

    第四,老子一生不立文字,但是在出函谷關的時候,三天時間,就洋洋灑灑口授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這篇《道德經》,不但一下奠定了老子至高無上的哲學地位,也一下奠定了老子至高無上的文學地位。美國《紐約時報》曾把他評為世界十大作家之首,他唯一的一篇文章構成的書《道德經》,是世界上除《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神秘就在於:老子既然不立文字,為什麼又要留下《道德經》?老子的《道德經》文字如此成熟,是長期思考爛熟於心,還是一時興起?

    (老子騎青牛)

    第五,至聖先師孔子,曾兩次拜老子為師,並且感嘆老子神龍見首不見尾。讓孔子都如此感嘆,老子的學問究竟有多高?後世甚至根據這句話,得出了一句俗語:老子天下第一。

    說了這麼多,回到題目的問題,老子為什麼叫老子,而不叫李子呢?有一種說法是在古音上,李就是老,在古意上,耳就是聃。所以,說老子其實就是李子。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因為生來就很老,所以大家覺得“老”是他最重要的特徵,所以就喊老子。

    關於老子姓名的爭論,以及他的神秘性還沒有完。學者朱大可認為,老子應該是到印度去留過學的一位學者。老子的很多思想,和印度教很多思想是一致的。他之所以被認為出生就很老,其實是他年輕和中年的時候去印度學習和修行了,到了晚年的時候才回來。而老子的《道德經》,也不是老子一個人的成果,應該是整個道家學派集體的成果,是一部經過反覆修改訂正的書。從目前出土的幾個版本中,《道德經》字數不一樣,就可以證明。

    當然了,這也只是一種猜測。關於老子這位偉大思想家的研究,遠遠沒有結束,甚至還沒有真正開始。

  • 7 # 超級牛嗨

    老子,姓老名聃。唐高祖李淵登基時,上尊姓李名耳。自稱為其後人,也就是太上老君。《老子》又名《道德經》,是不是本人所寫還值得商榷。懷疑假託老子之名,成書於兩晉南北朝時期。那時玄學盛行,好清談。老,列,莊子的書都成在那個時候。以習慣也就是老子本身就姓老,李耳是不是老子還另說呢!歡迎不同意見共同溝通,噴子繞行,莫噴!

  • 8 # 史文今

    有關老子的傳說很多,有關出生的就好幾個版本,但有兩個最貼近,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說,老子即李耳,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第一個版本,說老子母親十七八歲在河邊洗衣服,她發誓終身不嫁,侍奉二老,但正在洗衣服的時候,從河裡飄過來兩個李子,是對到一起的,她沒多想就吃了,還挺好吃,幾口就吃完了,然後感覺腹痛,過不久就生下了老子,也有說過八十一年生下的。

    第二個版本;說老子父親是宋國的司馬,叫老佐,因為和楚國交戰,戰死殺場,老子母親悲痛欲絕,她當時懷有八個月身孕,因為情緒失控,腹部絞痛,隨即生下老子,因為老子耳朵大所以取名聃,因為當時是虎年,所以叫狸兒,也就是貓的意思,代表小老虎,叫來叫去就叫成李耳了。

    老子是尊稱,老代表大,子代表有學問,老子也就代表最有學問的人,是後人給的最尊敬的稱呼。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經中之王,雖短短五千言,裡邊卻包羅永珍,尤其用最平實的比喻,把道形容刻畫,主張無為而治,真正的大道是要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道”虛倪而為離也等等。哎;只怪我們沒有福分,智慧不夠,不能理解大道,愧對他老人家一片苦心。還望真正的有識之士能把大道傳承下去。個人觀點,謝謝。

  • 9 # 一生浪蕩喜自由

    說起“老子”大家都很熟悉,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始祖,原名李耳,是春秋時期的人,被大家尊稱為老子。當時人們對於非常有學問的人都稱呼為某某子,如儒家的始祖孔丘被稱為孔子,墨家的墨翟被尊為墨子,兵家的孫武被稱為孫子,但李耳姓李為什麼被稱呼為“老子”而不是“李子”呢?

    首先李耳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修身方面,老子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與後來的莊子合稱“老莊”。老子曾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經》一書,該書包羅永珍,以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漢初曾採用老子的“無為之治”來休養生息,恢復民生,效果極佳。“子”本來是周朝的一級爵位,也用來表示對天子所屬公卿的尊稱,到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子”的用途擴大,多被人們用來對有學問男子的尊稱,如韓非子,孟子等。李耳學究天人,聲名遠播,就連孔子也曾向他問道,按照當時的稱呼也被尊稱為“子”,春秋時期列國通用的官話是“洛陽雅言”在當時的發音中“李”和“老”相近,加之當時資訊傳遞困難,多靠口口相傳,所以“李子”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老子”。

    其次,另外一種說法是李耳生下來就白鬍子白眉,這在當時是異象,而因為他這個長相特徵,所以老子成了他的外號,漸漸的比真名李耳更要順口,這種說法顯然可信度不高。在唐朝建立後尊稱李耳為“聖祖”,以李耳為李姓始祖,唐朝以道家為先,儒家為次,佛教為末;這就有了後來“老子天下第一”的說話,而孔子只能屈居第二,故被反對者戲稱為“孔老二”。

    其實李耳因為哪種原因被稱為“老子”都不重要,我們後人更應該瞭解的是老子對華夏文明發展的貢獻。他留下的智慧和煌煌五千言的道德經文,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當前社會人心極其浮躁與功利,多讀讀老子留下的道德經,領會先賢的智慧,對我們修身養性以及與人相處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可見道德經即使過了兩千年對於人類文明仍有極大價值,就李耳取得的成就來說,被尊為“老子”實至名歸。

  • 10 # 華民學讀道德經

    “李耳為什麼叫老子,怎麼不叫李子”、這是我收到的一個問題的邀請回答。 我回答如下:“李耳叫老子”這五個字是我告訴你的嗎? “李耳叫老子”這五個字是我告訴天下人的嗎? 我們都預設寫道德經五千言的那個人被稱作“老子”,但是“老子”的真實姓名已經不可考,即使現在出土一個文物介紹寫道德經的那個“老子”的生平事蹟也是待考,為什麼?老子在老子出函谷關以前幾乎沒有人關心老子的生平事蹟,包刮當時的孔子都不關心,為什麼孔子都不關心老子的生平事蹟,事蹟上孔子根本就不佩服老子…………我為什麼這麼說? 分析!再分析! 孔子佩服老子的話,為什麼孔子對自己的學生提及老子的話語聊聊數字。 “老子”這兩個字不可能是老子的真實姓名,“老子”這兩個字是道德經這本書真正的名字。 為什麼這麼說?這需要從“道可道”怎麼解釋入手。 解釋“道可道”話題很大,我用“手可手”來說明。 什麼是“手可手”? 一個“手”的意思是“我們現在的手”。 另一個手的意思是“能夠握固的手”,所以“手可手”的意思是“我們一出生我們的手是有握固功能的,我們有了記憶功能以後、我們的手的握固功能退化,如果我們的手在有了記憶以後能夠恢復自己的嬰兒時期的握固的功能才叫做手可手”。 如果你讀懂了“手可手”是什麼意思的話,我現在就可以試著解釋“老子”兩個字是什麼意思。 “老子”兩個字的意思是“子可老、老可子”。 “子可老、老可子”這六個字我是什麼意思,相信你只要明白了我解釋的“手可手”是什麼意思,就會明白我理解的“老子、子可老、老可子”是什麼意思。 這才是研究道德經的正確方法,希望別拿別人的研究成就來質問我,一來我解釋不了、二來別人會有意見。 我說的不在理嗎?

  • 11 # 蘭州易道王

    史傳,有姓有名的"老子"有20多個,第一位老子在盤古開天時,師徒相傳,至於春秋時之聃。戰國文獻,都只稱"聃曰…”如何如何,到司馬遷寫史記,才述及李聃與李耳,且把二人混為一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俞敏洪的演講引起熱議,你如何看待俞老師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