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早教非常重視,早教中心的小朋友年齡才有1-3歲,個人認為,過早將孩子送去早教中心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甚至有些不良影響,比如,過早送去早教中心,小孩子可能會感覺缺少父母的關愛,而且早教中心的學費很高,建議0-3歲父母要親自照顧孩子。你們怎麼看呢?
3
回覆列表
  • 1 # 暖暖媽媽咪

    “早教”並非越早越好!“早教”不全等於“啟蒙”教育。

    在這裡,我個人認為“啟蒙教育”尤為重要!舉一個例子,我之前在一所公辦園實習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主班,她的孩子就只有2歲多一點,但是在語言發展水平上,卻高出了許多孩子,她運用的詞彙非常的高階,句子的表達也非常清晰明確!我詢問了主班原因,我們的老師就笑了笑“我就喜歡給她講故事,與她互動”。瞧~就這麼簡單,父母堅持的小行為在無形中就促進了孩子的成長!

    在此,我也想到了,現在我帶的孩子,其中有一個4歲多一點孩子對於字詞非常的敏感,只看字就能把字認出來,在沒有和父母交談之前,我認為父母在家肯定有教過孩子,但是在帶了兩個學期之後,發現孩子在課堂上就能透過故事或者詩歌就能很好的掌握重點的詞彙。而且她對於詞彙的認知完全建立在“興趣”之上,我便請教了孩子的父母,她的媽媽也就笑笑說“我們從來沒有刻意教過孩子任何東西,只是她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書,我也看自己關於美容方面的書,孩子她也安靜的坐在旁邊看書”。

    早教不是不好,而是要回歸到孩子自身。孩子是否有“定性”,是否有“興趣”,是否能“堅持”。早教對於孩子是否有所收穫,是以啟蒙教育為基礎的。

  • 2 # 公正永生

    謝你邀請回答。我認為學前教育越早越好的問題也比較複雜,啟蒙教育有兩所學校:家庭父母這所學校和幼兒園都是啟蒙教育,父母這所學校最重要。孩子一出生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影響著孩子,不到一週教他們說話、行動。孩子兩三週教他們認識周圍事物,教他們識字。四、五六歲就要上幼兒園了,幼兒園的教育有家庭教育前提很順利的完成了學前教育。所以說學前教育越早越好。

  • 3 # 羅鬆

    有一個故事:一位婦人去見上帝,她看到上帝后沾沾自喜的和上帝說道,“先生,我的baby現在已經半歲了,我開始對他進行早期教育,會不會太早了?”上帝看了一眼這位婦人“親愛的女士,這太不幸了,你足足晚了180天。”從這個簡單的故事可以瞭解到,早教一定是越早越好,當然,我所說的越早越好,不是去早教中心。再用一句話很明確的說一句,各位準媽媽,你們在準備要寶寶的時候,是不是先做了一些準備呢?比如吃葉酸,那麼已經懷孕的媽媽,你們是否做過胎教呢?這兩個舉動不是最好的說明嗎?如果說吃葉酸勉強可以被認為要生一個健康的寶寶,那麼胎教可是十足的早期教育,對嗎?那麼為什麼寶寶出生了,各位媽媽反倒是問要不要早教?會不會太早呢?這不矛盾嗎?看到有一位回答的先生舉例,說出生學走路是不現實的,我想說,這種說法是不負責的,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已經開始為未來走路做準備了,只不過成人不知道而已,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思考孩子的世界,那樣,你可能會斷送一個未來諾貝爾獎的優秀人才。

    我想,我們現在在坐的任何一位,都不如巴甫洛夫更有權威!

  • 4 # 教育苦行僧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早教?早教,顧名思義,就是早期教育。

    什麼算是早期教育呢?也就是人從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稱為早期教育。

    所以早教的意思,絕不能理解為“早點兒的教育”。這是對早教的錯誤理解。

    但是早教是不是就是越早越好呢?我認為是越早越好。

    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抓緊早期教育,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力。中國著名心理學家郝斌老師曾說:“幼兒教育是人生整個教的起點,其教育目標應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進一步教育打好基礎。”

    幼兒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可塑性最強的時期。當孩子出生時,大腦幾乎是一片空白,對外界的世界是非常陌生的。所以,幼兒的這種大腦可塑性可以幫助孩子提高適應能力,尤其是出生第一年,是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外部刺激,將成為大腦發育的導向。

    幼兒時期,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比較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生命對外界的事物產生好奇,充滿興趣時,就會想辦法去學習,去了解,去弄明白。這種主動性支援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在教育的內容方面:剛出生時,引導孩子認識身邊的人(爸爸媽媽),身邊的物;當孩子大點兒後,就開始學習走路、說話;之後,就又開始學習基本的禮貌用語、文明禮儀方面的內容,以及自立方面的內容,比如自己穿衣服、脫衣服、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等。

    實際上,早教中也包含孩子未出生時的“胎教”,即對胎兒進行教育,這個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透過“溝通說話”、“聽胎教音樂”等方式來進行教育!

    總之,幼兒時期對孩子的教育仍然是很重要的;越早教育還是越好的,當然無論什麼時候教育,用什麼內容教育,都要符合科學規律,否則欲速則不達。

    至於設問者提到的關於送孩子到早教中心,那就沒有這麼簡單了。而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的教育,也許是比較科學的,但是絕對不能頂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愛。早早就讓孩子進託班,進早教中心,多天不見父母,這樣的早教不要也罷!!

  • 5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題主的問題描述應該真的是僅僅是“認為”了。

    實際上並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的! 實際上0-3歲的早教如果你去體驗過的話就會知道,整個過程父母(多數情況是媽媽參與的多)都是參與其中的!非但不會出現你說的“缺少父母關愛”,反而整個過程都是在父母的配合之下去體驗和完成的。

    實際上如果按照你的“認為”,你的要求就更高了!因為按照你的說法,那麼父母乾脆就得有一個人不能去上班了,否則每天孩子都會有好幾個小時處於“感受不到父母關愛”的時間!

    誰都知道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顧、關愛,但是你的這種要求父母時刻去這麼做的理想,對於很多家庭而言是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不是嗎?

    對於“早教”這個問題我一直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兒。早教一定是有好處的,但是“值不值”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替別人操心!心就好比有人會把孩子從小送到貴族學校接受教育或者送到私立學校接受教育,而有的家長還會選擇寄宿教育……你說誰對誰錯?存在即合理!

    我這裡只想對一些小寶寶的爸爸媽媽們分享一個經驗:帶孩子去早教我是支援的,但是如果你不到能夠在孩子早教的過程中積極參與還能夠理解、掌握一些正確的、好的方法和理念(多數早教機構還是挺專業的)並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麼這個錢花的就更值了!包括未來你可能還會送孩子去各種各樣的“班”,如果你都能親自陪孩子去感受、體驗並且把你的一些收穫、經驗分享給孩子的話,而不是隻是把它們當成“任務”的話,你一定會發現,你的孩子會比別的孩子進步的更快!

  • 6 # 東籬夕顏

    早教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可能更多家長覺得是系統性的教育,比如那種培訓班式的學習,其實不然,最好的早教是父母家人的言傳身教,當然越早越好,語言,行為,情感,認知,習慣等全是教育,父母從孩子生下來就應該認真去教育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有良好的廣泛的社會能力,才能更好地接受學校的進一步教育。

  • 7 # 禾呈部落

    個人覺得早教越早越好!但也因個人而已!看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就說說我的兩個兒子吧?

    大兒子聰明活潑學習能力明顯強點,8個月就能記住常去的路,不哭不鬧,也不粘我,一歲多點就教他識字,到了該上幼兒園正規年齡時,已經認識一千多個字了,背誦古詩幾十首,到了幼兒園,學校提倡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注重親子活動,閱讀,講故事,三年幼兒園後,上一年級了,上幼兒園前學的字多數忘記了,詩也多數忘記了,因為我再也沒教過他,小孩都有個遺忘過程,但是閱讀的習慣和生活習慣,我一直堅持到現在,所以我家孩子現在三年級了,我從不擔心他學習,也不會煩,成績很好!我給他報了畫畫和書法,還有英語(新概念英語),他現在是三年級,每次考試基本都是滿分,英語老師說他現在的詞彙量比五六年級小孩還要強,遊戲玩得也很溜,還把他弟弟也教會了!

    在說說小兒子,一開始內向,說話遲,兩歲半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就相當於一歲小孩的能力,整整比同齡人遲了一年半,只會說一個字,但是他內心都懂,就是不會說,我到處找專家看,專家都會說就是說話遲,其他沒問題,多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多和人接觸,後來我就天天帶他去公園,外地旅遊,他一高興一激動就會冒出話來了,我就是去菜場買菜都把他帶著,看到什麼教什麼,儘管他不會說還是告訴他教他,還是不管用,後來到了幼兒園中班,突然就會說了,學習也開竅了,急也沒用,擔心也沒用,沒到那個學習年齡段。現在小兒子大班,也很活潑,很乖很懂事!

    所以早教也不是絕對正確的!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 8 # 贏在起點星老師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在經歷不同的發育敏感期,所以其實對寶寶的早期教育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蒙臺梭利甚至認為如果你從寶寶出生的第二天開始教育,都已經算晚了一天。當然,早教沒有早晚之分,什麼時候開始都能夠達到相應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瞭解孩子身心發育的規律,因材施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足皸裂,有什麼好辦法,求大神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