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頻天地
-
2 # 明影片
印像太深刻了那是我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一聽說要放電影了就早早的搬個小凳子找一個最理想的位置等著心裡別提多激動了。常常跟自己的孩子提起自己小沒時候
-
3 # 可樂娛樂大仙
雖然我不是70年代的 但是據我爸媽說過 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最盼望的,就是村裡放電影。
記得那年月,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公社的電影隊來村裡放電影。村裡小店鋪門前,貼了一張“今晚電影 驚險反特故事片 XXXX”的大海報,一時間全村人喜氣洋洋,奔走相告。
夜幕降臨,電影隊在曬場上豎起兩根竹竿,掛上銀幕。這時各家小孩扛著長凳子,陸續來先“定”個好位。先來的,大都選擇在放映機周圍,那是最好的位置。發電機發動了,曬場上一片通明,鄉親人也陸陸續續趕來,找到自家孩子定的位置。一時間曬場上人頭洶湧,歡聲笑語。曬場邊有人擺個小攤,煤油燈下是那誘人的香葵花子、醃酸姜白蘿蔔,2分、5分錢就一大包,甚是好吃!
電影準備開始,銀幕下大喇叭神奇地傳來放映員的聲音:“各位觀眾,電影馬上就要開始!請大家找好位置坐好。”接著是先放一段農業科技方面的宣傳片。電影正式開始,曬場上馬上安靜下來,個個仰頭盯著銀幕。很快大家就進入到劇情當中,雖然那時候會說普通話的人不多,聽得懂普通話的人也沒多,但是大家都能看得懂。
一片膠捲播放完,趁著換片的短暫兩分鐘,有人鑽出人群去買小吃,有人去黑暗角落解手。小孩尿多,可是擠不出去,又擔心下一片馬上開始,於是就蹲下,在家人的遮掩下就地解決。換片結束接著播放,人們就跟片頭數字倒計時:5,4,3,2,1,馬上又沉浸在精彩的劇情之中。
那時候,每一場電影都非常好看,每一部電影都是經典,至今仍然記得:《上甘嶺》、《英雄兒女》、《紅日》、《劉三姐》、《五朵金花》、《特急警報333》……有些電影,在本村看了,到電影隊去鄰村放映的時候,又呼朋引伴去再看,一看再看,百看不厭,對每部電影的情節瞭如指掌,甚至能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模仿得惟妙惟肖。
-
4 # 李愛冉1314
作為80後,90初,我相信都看過露天電影!
《五鼠鬧東京》《媽媽再愛我一次》《小兵張嘎》都是童年美好的回憶
-
5 # 春華745944080186
印象非常深刻,那個時候的電影有《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英雄兒女。
畫中人。
黑三角。
紅樓夢。
紅燈記。
智取威虎山。
小兵張嘎。
紅色娘子軍。
鐵道游擊隊。
籬笆女人和狗。
苦菜花開在高山上。
上甘嶺。閃閃的紅星。等等……教育意義很強。
唯有不變的就是天、雪、雨、風、水、月、太陽沒有改變,大地發生了翻王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有了飛躍式的提高。
-
6 # 暮晨140801187
六五年的,那個人時代的電影真的是難忘啊 ,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都是正能量的影片,好懷念過去!
-
7 # 向上的檸檬
記得小的時候,看露天電影,要走很久的路。可是那時候很有熱情,只要聽說哪個地方放電影了,不管多遠,都要去看。有時候大人說路太遠了,不給去還要哭著鬧著要去。
看電影的時候,最喜歡湊到電影放映員前面,很好奇電影裡面人是怎麼出來的,是不是電影放映員放進去的?
每當看電影時,有些調皮的小孩子,就跑到幕布的下面,電影裡面有炸彈爆炸,子彈亂飛的場面,他們就到處亂竄,看能不能撿到子彈……
現在想想,當時生活和人都好單純……
-
8 # 勇往直前金河
我是60後,在我童年的時候,那時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和網路,沒啥文化活動,農村只有好幾個月才能在村裡看場露天電影,到了放電影那天晚上,就早早地不顧得吃晚飯,就去佔地方,在農村放電影可熱鬧了,十多里路遠的人也都早早地吃過飯來看,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邊,,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夏天熱得汗流角背,冬天冷得直打哆嗦,但還是阻擋不了人們看電影的勁頭,那時放電影一部片子,好幾個地方放,來回串著看,有時候還要等上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但還是阻擋不了人們看電影的勁頭。
-
9 # 喜迎2021
我們還很小的時候每星期都到大隊長院去看電影,那時我們都剛上小學一年級,家裡還沒買上電視,聽說要放電影總是和小夥伴們來不及吃晚飯就要往外跑,幸虧家長看的緊。現在想起當初聽說要演電影那興奮勁仍記憶猶新,只是每場都看,又每場都忘記了內容。大概是被那激動勁淹沒了吧!大家呢?
-
10 # 玄真子桑
我是60年代生人,提起“露天電影”,我就像迅哥兒的感受——“兒時的記憶,忽而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
露天電影,是那時我們鄉村百姓唯一的精神享受。70年代,我還只是八九歲的孩子,每一聽說晚上要放電影,太陽還未落山就扛著長條凳去社場佔位置,有的小夥伴則壘幾塊磚頭算是圈定了地盤。八九歲的孩子談不上藝術享受,但熱情甚於大人,不懼炎熱、不怕酷寒,不拘遠近、不分題材,但聞何處有電影,必定趨之若鶩。
那時,除了反覆放映樣板戲,主要還有北韓電影,如《原形畢露》、《看不見的戰線》、《賣花姑娘》,阿爾巴尼亞的《地下游擊隊》、《寧死不屈》等,還有少量的越南影片。北韓電影多敘述骨肉分離痛苦、南韓企圖顛覆北北韓人民政權的故事,北韓人民感情奔放,劇中人動輒因分離而痛苦哭泣、因相逢團聚喜悅哭泣;而阿爾巴尼亞電影則更多反映阿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的故事,多是悄悄的地下鬥爭;越南的某部影片好像有招魂的橋段。於是村民對上述各國電影藝術風格進行提煉概況:北韓哭哭笑笑、阿爾巴尼亞靜悄悄、越南鬼哭狠叫。
有一年冬天,鄰村放映《沙家濱》,分明看過多少遍了,但仍不顧寒冷、廢食而去。放映的社場就像通風口,凜冽的寒風透過單簿的棉襖直侵肌骨,打著顫、挫著牙且看阿慶嫂與刁德一斗智鬥勇。回想當年冒嚴寒,看樣板,簡直不輸顏淵那“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學而忘憂境界。飢腸轆轆回到家,媽媽正坐在灶前等著我,她從灶裡拿出一個又軟又甜又熱的烤紅薯來熨燙我那又冷又空的胃——這份母愛也永遠溫暖著我!
還有一次,大隊部放映《紅燈記》,姐姐們實在看膩了,只有我和妹妹熱情不減,依舊前往。影片中李玉和剛倒下、國際歌響起,觀眾就騷動起來,紛紛離場,一半往東——這是東山莊的觀眾,一半往西——我們西山莊觀眾。天烏濛濛地黑,我完全不辯東西,只是無端覺得西山莊的人多,便拉著妹妹隨著人多的方向而去,走了幾分鐘,便聽到爸爸在後面聲聲叫喊“五子(我)、九子(妹妹行六,生下九斤)”,方知自己的方向與家正是南轅北轍。憶往事,猶覺先父親切喚女聲,聲聲在耳。
回覆列表
記的我小時候是那年夏天晚上 村裡大大小小的人圍在那塊幕布周圍 特別熱鬧 那部電影叫做舉起手來 現在都找不到從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