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何必·矯情

    植竣媽媽: 家有一個女孩子5年級,平時還算比較懂事,乖巧。這幾天遇到了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如何處理,很糾結.麻煩植竣媽媽在百忙之中能指點一二。 女兒看中了一個SD娃娃,連娃娃,衣服等,大概要800多元。女兒非常想要,但考慮到這個娃娃價位不低,於是拒絕了她。當時她還我和產生了不小的衝突,我以為她已經死心了,不會再要求了。但今天她又向我提起,而且向我提出了條件,說她不馬上要求買,而且正正式式的給我寫了一個“協議”。她說自己不想要馬上得到,可以等,並且答應我幾個條件:比如她做到一些我要求她做到的事情,比如儘量少玩電腦,(平時不玩,週末也有時間限制),看完我要求她看的比較難看懂的書等等;並且把自己存的400多元零花錢拿出來,她說平是的零花錢也是瞎用掉的,用在一起我再貼點錢給她買,她可以等到,等到六一兒童節等等的條件,只要我先答應了她。我當時一口拒絕了,覺得她想要得到一樣東西,一定要得到,很不喜歡她這樣的性格。她我和協商,我也不和她討論,告訴她就是沒有,不同意,不給買。因為之前道理也講過了,她也聽不進去,再加上年初剛給她買了一個大件手機,直接就是不同意,沒有條件,不想給她留有希望,所以就不和她協商了。她很難過,我也沒有理會她,燒晚飯去了。 問題1:我到底該不該給女兒買這個SD娃娃? 經常看到一些育兒專家和有經驗的媽媽說,把孩子的愛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有一些媽媽說,不能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慾望,要“適當不滿足”,“延遲滿足”等等。說實在的我也糾結,我也不知道要不要給她買,雖然我很堅決的拒絕了她。 繼續說上面的事情,女兒被我拒絕後傷心的走掉了。吃晚飯的時候,她情緒也很穩定,只是有一點小小的失望。女兒做作業前,突然聽到老公聲音很憤怒叫女兒過去,並且把我也叫了過去。這時我看到女兒在小黑板上寫了很多洩憤的話,什麼“死得越快越好……,什麼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時等等”亂七八糟的話。老公以為女兒在罵我們,非常的憤怒。我看了也非常的憤怒,劈頭蓋臉把女兒罵了一通。女兒也被我們罵的蒙了,她說她不是罵我們,就是想發洩情緒,我後來也和老公解釋,說她只是有瞬間的情緒,我說我有時憤怒的時候也會有一瞬間這樣,但不是真實的想法。但老公不這麼認為,她覺得她行為很偏激,不能輕易原諒,說我的想法也是偏激的想法。 女兒被我們罵了之後很“老實”,但我卻非常非常的傷心,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事情? 問題2:女兒的這個情緒是不是非常不正常? 我知道這次的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衝擊,現在教育孩子很迷茫。、植竣媽媽的回答: 這是媽媽沒有跟上女兒的成長帶來的煩惱。這件事裡,有兩個主要邏輯:第一是該不該滿足孩子的慾望;第二是孩子該如何發洩她內心的憤怒和不滿。 關於該不該滿足孩子的慾望,我個人有一個觀念,那就是養育孩子過程中,作為家長,要充分滿足孩子的情感慾望,選擇性或者延遲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 充分滿足孩子的情感慾望,是指多陪伴孩子,充分和孩子溝通交流,在親子關係上,讓孩子感覺到愉悅舒暢,被理解和被信任,孩子心理是安全、安心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對孩子充分地愛與接納。在這一點上,並不需要多大的物質投入。守護著他們,親切的看著他們微笑;耐心地陪他們一次又一次玩簡單的遊戲;望著他們的眼睛,充滿愛意地跟他們溫和對話;唱首小曲給他們聽;和他們一起蹦跳一起大笑一起做鬼臉;看護著他們摸爬滾打;擁抱他們,親吻他們,肯定他們的每一次嘗試;給他們提供可以摸索嘗試的機會和空間;允許他們犯錯;在告訴他們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規則後,溫柔而堅定地執行他們可以做到並且應該執行的規則。如果父母能這樣陪伴和對待孩子,那麼,這個孩子的心裡的安全感建設就會比較好,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比較淡定,性格相對更包容大度。 情感上,我們可以盡一切努力滿足孩子,讓孩子對父母的愛深信不疑。但是物質上,我則認為在保障孩子必要的正常需求後,富餘的可有可無的其他物質需求,可以是選擇性給予或者延遲給予。文中的這個孩子,僅僅從媽媽的描述看的話,已經懂得透過有條件地延遲滿足自己來和媽媽達成協議,應該說,這是非常值得讚許的。而媽媽的困惑,就是在選擇性給予上,心裡沒有底。 對信中類似的慾望滿足,如果我是這個媽媽,我會有幾個衡量的條件。第一是這個娃娃對孩子來說,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我會問孩子是為什麼喜歡它?喜歡它的哪些地方?我會從和孩子的對話中去衡量,這種喜歡的理由有多少正面或者積極的意義?也就是說,讓我們把下判斷的重心放到慾望背後的意義上。是虛榮攀比,人有我也得有;還是真的被它某個地方打動了,被深深吸引了,希望擁有它,陪伴它,研究它,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非常需要它。如果是前者,我會跟孩子溝通喜歡和擁有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欣賞和喜歡很多東西,但不是別人有的好看的東西我們都必須擁有。需要和想要之間,是有距離的,我們要學會合理地地判斷和權衡這個合理的區間值。反之,如果是後者,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我會考慮滿足孩子。我會讓孩子意識到,他的正當的需求和願望,媽媽都會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幫助他,滿足他。如果媽媽的經濟實力不足以滿足孩子某個願望,我也會客觀地告訴他真話,對他說我非常抱歉,我們的經濟狀況暫時還沒有能力達到這一步。這時候,孩子無疑是多少有點遺憾的,不過我會讓孩子把遺憾變成希望,我會說希望你好好努力,學得一身好本領,將來長大了,你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實現這個願望。這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延遲滿足呢? 信中的媽媽無疑是有點孩子氣的,既沒有去追尋孩子非要這個娃娃的真正原因,也沒有給孩子一個不能購買的合理的解釋。僅僅就是憑什麼你說要,我就得給?這樣的對峙心態,無疑是讓孩子不服和傷心的。孩子對媽媽的不理解,一開始是積極進行談判溝通,她希望透過有條件的妥協來為自己努力爭取媽媽的應允。我是非常欣賞她這一點的,這本來也是媽媽和她進行深入溝通的良好機會。但很遺憾,媽媽沒有這樣做。她生硬武斷地拒絕了孩子,這既讓孩子感到傷心,也對媽媽不予購買的理由感到非常不服氣。 這時候就進入到下一個邏輯,孩子應該如何發洩她內心的憤怒和不滿? 回想我們的少年時代,有沒有被父母誤會和不理解過?有沒有憤怒過?那時候我們是怎麼表達我們的憤怒的?如果我們自己就是孩子,我們希望怎麼樣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憤怒?讓我們回到自己的童年換位思考一下吧。 現在有兩種觀念,一種是說,要引導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千萬別憋在心裡,怕憋出毛病,所以鼓勵孩子發洩情緒;一種是覺得情緒需要剋制和隱忍,不希望孩子過於任性和自我,因為在這個社會生存,需要更多的圓融和忍耐甚至妥協。 我個人覺得,凡事都是過猶不及,我比較中庸,兩者之間,希望可以有一個相對合適的平衡。我覺得,一個人的性格,應該是收放自如的,過於收和過於放,都不可取。所以,當孩子偶爾因為太累了或者外面受了委屈等,找個藉口跟我鬧彆扭的時候,我會比較寬容,對他說:“你去哭一場吧,大聲把你的委屈和不滿哭出來,吼出來都可以,媽媽不怪你。”我很希望也會鼓勵他扯開嗓子大哭一場。但是當他做錯一道題被我指出來,他不服氣,用歪理跟我辯解,但是互相說理時他明顯輸道理而急得眼眶發紅的時候,我會對他說:“請你不要因為情緒而影響你客觀理性的判斷,先控制一下你的情緒,拋開那種覺得做錯了不好意思沒面子的感覺,再冷靜地想想這些思路本身哪個更合理。”小竣是個很要強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孩子,所以我會反覆告誡他,錯了是不要緊的。我需要反覆向他說明:我給他指出錯誤本身,絕對不是要否定他這個人,這是兩碼事。沒有人保證自己做題絕對不會錯,那是不可能的,接納自己的不足,然後再有誠意地改正就好了,沒關係。千萬不要把自己的面子和做錯題這件事混淆在一起,讓自己迷失。真正自信的人,都是能客觀理性地對待自己不足的人。 信中的小姑娘是個文筆很好熱愛寫作的孩子,所以她透過在小黑板上書寫心情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我覺得是一種很值得肯定的表達方式,比大哭大鬧斯文多了。就這種方式本身,我是非常欣賞的。但是有一點要引起媽媽的重視,那就是她那句“死得越快越好”,這裡隱隱讓我感覺到在這孩子的性格里或者認知上,可能有些許偏激或者過於剛烈的地方需要調整和疏導,對生命或者對長輩似乎少了那麼一點的敬畏之心。

  • 2 # 使用者1998327514981

    4、5歲的孩子是最具有好奇心的,他們什麼都想嘗試、什麼都想擺弄,內心充滿了一探究竟的熱情,因而也就什麼都想要。家長要理解他們的這種“貪心”的心理狀態,透過一些方式加以滿足,如(1)帶孩子到玩具城等可以動手玩樣品的地方,讓他們自己去了解、去體驗;(2)在自願的情況下,親朋的孩子之間互相調換不同的玩具玩。當然家長也要引導孩子瞭解“限制”的概念。如果答應孩子一個月只能買一個新玩具,就要堅決的執行,形成規矩。最理想的方式是父母總在孩子表現非常好的時候,送上一個他盼望已久的玩具作為嘉許,但是不要說“只要你……,我就送你……”,幾回以後孩子就明白了。當孩子在商場要買這買那的時候,父母不妨適時傳遞“錢”的概念給他,千萬不可以說“我們家很窮,買不起”,這種說法會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可以在購物之前事先和孩子講好買玩具一共花多少錢,到時就可以要求他遵守約定。

  • 3 # 樂以忘憂文子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很多家長都儘量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不管合不合理)。由於他們的父輩都吃了很多的苦,所以家長會盡量滿足娃娃的要求,希望娃娃不吃苦,不受氣,來彌補自己當年的缺陷。但是這恰好就嬌慣了娃娃,養成了他們許多壞習慣。不講道理,不識大體,不分情況,不體諒父母。對於父母的艱辛不能感同身受。所以我建議很多的家長,假期了,帶上你的孩子,去體驗一把生活的艱辛。如果你是農村的,回去扯草挑糞幹農活。如果是城市的,帶上娃娃去打點零工,幫忙發傳單,送外賣,或者做義工。不要一味地縱容他們,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可以給娃娃說好,掙一塊錢,家長再補貼一塊錢,讓他們體會哈金錢的來之不易。也許假期結束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他負重前行!!

  • 4 # 海岸西風

    心要冷一點,熊孩子要早立規矩。一定要讓他知道哪是可以的,哪是不可以的,哪個要積極做,比如有禮貌,愛護小朋友,哪個一定不可以做,比如搶玩具,吐口水,抓人。這些規矩不在三歲前讓孩子有一個概念,等去了托幼園甚至學校由老師和比他更高更壯的孩子給他立這些規矩,那孩子比較慘。經常和孩子溝通(每一天),一旦發現有凌霸現象反映到孩子身上(被凌霸或孩子欺凌其他小朋友),家長要立刻聯絡老師及時介入。觀察孩子的脾性,必較軟弱還是比較強勢,有針對性的引導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長,學校或幼兒園也是一個社會形態的場所或集體。

  • 5 # 手機使用者獨特視角

    慾壑難填是中國大部分家庭對子女不當物質欲求的普遍感受。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因需求難以滿足,父母遭受子女謾罵乃至人身攻擊並不鮮見。可見,從小教育孩子體恤人間冷曖,感受生活艱辛至關重要。若從培養孩子心理健康、情感健康、家庭責任擔當及樸實的生活態度的角度而言,需做好如下“功課”。

    一是讓子女參與量入為出的生活規劃。

    待孩子有萌朦意識時,可有形無形地要孩子參與家庭日常經濟管理。講明父母總收入和總支出,及生活諸環節等銖鎦必計明細帳,讓孩子逐漸明白有計劃的科學安排生活,量入為出的重要性。

    二是讓子女有限度的當一次“家長”。

    平常家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耗費的水電氣等項支出交給孩子打理,讓其知曉生活瑣碎及支出力求嚴謹、細緻,切忌超標的生活準則。養成子女精打細算的良好習慣。

    三是讓子女在假期勤工儉學。

    讓子女去工超市,去田間地頭,去較苦較累的工作場所參與假期生活實踐,體驗工作的辛勞和掙錢的不易。一般而言,那些生活條件較差的家庭,嬌慣孩子比生活富裕的家庭更甚,小公主小皇帝也大多出自這類家庭。父母的辛勞並未得到子女的感受和體恤。假期廣泛參加的社會實驗,可彌補孩子這個不可或缺的勞動課。

    四是讓孩子懂得超支不補的重要性。

    尤其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物質的渴望非少年時相比,他(她)們超前消費觀念濃厚,寅吃卯糧的行為方式令人咋舌。對此,作為父母必需劃出紅線,指明超支不補的重要性。有些子女消費傾向大手大腳,待吃幹喝盡時又伸手向父母“化緣”,長期以往就漸漸培養了一群群“巨嬰”及啃老族。孩子買什麼商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需是自收自支自營餘才行。

    以上幾點教育孩子的個人體會供大家相互探討。

  • 6 # 問道逍遙遊

    所謂孩子的物質慾望填不滿,這本身是一個假問題,因為作為人類或者作為生物,不斷索取並佔有資源是個天性,捫心自問,有哪個人的物質慾望不是無窮的呢?之所以有些人表現出清心寡慾,原因有幾,一是確實透過修身養性,將物質慾望剋制和化解了,是壓抑或者疏導慾望。二是在不斷的打擊或者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原本的物質慾望被磨滅或者壓制了,所謂“認命”,實際上都是被打擊的次數多了,不再敢奢望而已。三是聖人,不排除有人能夠不壓抑而達到無慾無求的境界,眾生皆醉,醒者寥寥。

    作為孩子,要成長,要發展,正是最有活力的年紀,此時的物質慾望填不滿,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家長的引匯出了問題,引導孩子追求物質慾望的方式出了問題。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家長總喜歡把獎勵與孩子的成績掛鉤,小考小獎,大考大獎,讓孩子把獎勵與學習直接掛鉤,這種情況下,會讓孩子形成學習是為了家長,學習是為了獎勵的思維定式,非常難以改變,久之孩子的胃口就會越來越大,小獎勵難以提起興趣,給家長造成“物質慾望填不滿”的感覺。

    一個解決建議,要讓孩子找到解題的樂趣,找到成績上升過程中,透過努力看到變化的喜悅,這個過程其實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分泌多巴胺,這種良性的快感才能把他們引到良性迴圈中來,學會延遲滿足,學會自我負責。

  • 7 # 三寶美媽讀心理

    因為不知道是多大的孩子,與其泛泛而談,不如說說我家孩子的物質慾望是如何控制的吧!

    我家大寶今年7歲了,過了暑假就是一年級了。在她原來上幼兒園的時候,去幼兒園要路過一條步行街,街道里賣吃的,賣玩具的應有盡有。

    當初我去看幼兒園的時候,心理就咯噔一下,心說這孩子要是上學,放學,那要多難管。要知道小孩子都是即刻滿足者,看到什麼新鮮的都會想要。所以送幼兒園前的第一天我就給她打預防針:

    寶寶你要上幼兒園了,哪裡有好多賣東西的,但是我們一週只能買一次你喜歡的東西,你喜歡什麼你可以告訴媽媽,然後當你一週在幼兒園表現都很好的時候,我就可以買給你。

    然後我每天放學接她的時候,她都讓我問問老師她表現的好不好,當老師說她表現的好的時候,我就會當下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告他距離週五很近了,我們回家的時候可以順便欣賞一下她想買的東西。

    到了週五我就會兌現承諾。這樣持續了兩三個月之後,我告訴她,她是個非常棒的寶寶,能剋制自己,除非特別喜歡的東西,否則是不會買的。現在我們要表現的更好,然後一週買一次東西,變成了半個月,後來變成了一個月,後來她就不記得要買東西這件事情了。

    當上學前班的時候,換了一個環境,這裡不是賣東西的多,而是買東西的多,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好玩的筆,本子,她也想要,這個時候我繼續用的幼兒園人的方法,告訴她表現好一週就可以買,而且她要想好,確定這就是她最喜歡的東西,而且買了之後下一週是不能再買東西了。

    執行的很不錯,透過這種延遲買她喜歡的東西,她知道了珍惜,也學會了剋制。

    除了行為習慣,我還會告訴她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自己賺錢去買,當時為了督促她學拼音,我曾經讓她讀一本帶拼音的書給一塊錢,然後這個錢就是他的零花錢,愛怎麼花怎麼花。但是要彙報買了什麼,我幫他記賬。

    總體而言,她花自己的錢的時候會心疼一下,說要不不買了。但是花父母的錢的時候,一旦我們拒絕他也可以接受。

  • 8 # 跨時空娛樂

    現在很多十幾歲的大孩子根本沒有“等一下再享受”的觀念,就是因為家長太容易滿足孩子的各種慾望,這些孩子多半成了問題學生,儘管他們的智力不輸人,成績卻因不肯用功而落後一大截。他們做什麼事全憑衝動,心血來潮就翹課,甚至打架、抽菸、跟老師衝突都是家常便飯,這時再想管教已經為時已晚。

    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例如:看到好玩的玩具時很想要,這時家長就要耐心勸說引導,說寶貝最乖了,我知道您很想要,可是家裡已經有類似的玩具了,不能再買同樣或類似的了,或者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快放不下了 等等,讓他意識到這個要求不是很合理,要打消。

    學會延遲滿足,千萬不要立即滿足。如果這個玩具真的特別好,孩子非要不可,家長就說,等你在幼兒園得了小紅花或者考試得了100分再給你買,好嗎?現在媽媽先帶你去一個好玩的地方,轉移他的興趣點和注意力。

    教孩子學習不逞一時之快、先苦後甜的安排方式。例如輪流玩的兒童遊戲,小孩子如果讓玩伴先玩,自己等到最後,一定能享受沒有人催促玩到底的樂趣。小學家庭作業是訓練孩子先苦後樂的最佳教材。要讓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養成先做完作業再玩或看電視的好習慣,並慢慢地讓先苦後甜成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常態。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這個世界上的誘惑真的是數不勝數,美色、權位、金錢、食物……那些意志不夠堅定的人一不留神就被拽進了這些看似“溫柔”的陷阱,一旦沉淪進去之後,根本沒辦法自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兔肉怎樣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