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何不乘風

    古代王朝的建立和衰敗,可以看做是一個生命體自然演變的過程,從弱小到建立帝國,是嬰兒到青年的成長時期,然後青年時奮發圖強,帝國自然強盛,到了晚年,身體衰敗,疾病也就跟著多了起來,就好比如,內部官員腐敗,貪汙,身體已經不行了,疾病多了,自然就會死。世界上所有的演化其實都是類似的,相同的

  • 2 # 武漢攝影師杜威

    任何一個朝代開始百廢待興需要制度去鼓勵生產,生產到一定階段資源開始往上層聚集,這樣分配不均導致中央失去對地方管控,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外部力量入侵就開始內部分化。不管哪個王朝還是帝王到最後都是掌控不了局面,一旦失控就會如洪水猛獸,無法阻擋。說簡單點就是資源和人口的關係,當資源可以養活住夠人口時局面還能控制,當資源無法滿足現有人口就開始起大禍。大禍結束後人口減少,相對資源分配均衡開始休養生息。資源過於高度集中,制度過於跟不上時代,照成分配不均,中央失去對地方節制朝代開始更替。一切都是從資源流向金字塔頂開始,這個規律全球都適用,只不過歐洲國家會把禍亂轉移到其它國家。

  • 3 # 孤舟釣江雪

    這個問題真是一言難盡,學者吳稼祥用他的《公天下--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整本書幾十萬字來探討這個問題,才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我梳理了一下他書中的主要觀點,在這裡班門弄斧了:

    吳在書中認為,古代王朝為了穩固政權,一直在做選擇題,要魚?還是要熊掌?

    先秦時期,老祖宗選擇的是低壓穩態——就是像周朝一樣封很多諸侯國,諸侯國有國君、有自己的土地、軍隊,也有稅收,這些諸侯國分佈在王室周邊,負責抵抗四周的侵擾,拱衛王室的安全。這時候的王室,權力不是特別大,對諸侯的壓力不大,但政權很穩定,所以是低壓穩態。

    這個制度的好處是,諸侯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封地(同時也保護王室),勢必竭盡全力的對付周邊的敵人(主要是外族),這樣王室就可以長期存在,大家看東周和西周加在一起八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了。但壞處是,一旦王室實力下降,這些諸侯們就不把天子放在眼裡,由此戰帶來的就是戰亂,王室也慢慢被架空蠶食,比如戰國的出現。

    後來皇帝(秦始皇)覺得周朝的那套制度對自己不利,又選擇了另一種制度,就是高壓態勢。其實就是皇帝的高度集權了,不封諸侯國,搞郡縣制,這樣的話,地方不會和王室分庭抗禮,看起來穩固了政權。但這個制度皇帝個人權力太大,國家的穩定就與皇帝個人能力有著莫大的關係。

    如果皇帝能力強,恰巧碰上明君,必然是國泰明安、太平盛世。如果連續出現昏君,就會產生奸臣、外戚、太監、女人等出來干預朝政,這些人好比癌細胞,不及時殺死,國家就會很快癌變,接著就會出現很多病痛,然後就是土崩瓦解、改朝換代了。

    這也是為什麼高度集權的制度下,皇帝權力這麼大,王朝存在時間反而不如周朝長的原因。

    不知道我有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如果沒看懂的話,自己去看書吧。

  • 4 # 大蝦掰

    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導致這一結果的必要條件很多,沒辦法說全面,我從三個方面說一下。

    第一個原因,皇帝不好當。

    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可以看看歷朝歷代的明君,有幾個不是嘔心瀝血?可以說職業皇帝非常勞累,不是一個好差事!漢朝的文帝、景帝如果不臥薪嚐膽的休養生息,怎麼可能給武帝創造那麼殷實的家底?武帝如果不打一輩子勝仗,怎麼能給後世劉氏宗親留下100多年的穩定江山?再說說明太祖朱元璋,他絕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位30年平均每天的睡眠不超過五個小時,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在處理國事和殺武將。不然,就憑他的兒子和孫子怎麼能穩坐釣魚臺?這樣的皇帝誰願意當?但是如果能夠坐擁天下又不管事兒,還能過紙醉金迷的生活誰會不想要呢?老子創造的輝煌基業自己已經很難超越了,這麼大的寶山,揮霍一下又如何?這就是為什麼朝代更替不會太長時間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中央集權就像用手抓沙子!

    封建社會歷代王朝最喜歡將中央集權不斷提升。恨不得皇帝的權力可以一言定天下、一言定生死!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帝王雖然鼓吹君權神授,但畢竟自己不是真正的神,怎麼可能面面俱到!而且,皇朝初期的皇帝用盡一切辦法把權力集中到了皇帝的手裡,但後世子孫一個連基礎民生都不懂的毛頭小夥子治理天下只能滑天下之大稽。就比如晉朝的晉惠帝司馬衷。百姓受災吃不上飯,他竟然說“吃不上飯可以吃肉嘛!”就這種二百五皇帝坐擁天下還能指望他富國強兵嘛?

    第三個原因,農耕民族對於土地的慾望!

    華夏大地自古以來就是以農耕民族為主。農耕民族的生命在土地上、富貴在土地上、爭鬥同樣在土地上。統治階層長時間霸佔著社會財富和權力(本質上都是土地的所有權上),怎麼讓一些逐漸擁有一定實力的中型和小型地主甘心?所以,推翻原有統治者是必然的!

    在上述三種條件下,一個封建王朝想要歷經十幾代甚至更長遠幾乎是不能的!

  • 5 # Rosie瑜伽樂園

    秦朝統一後,歷代王朝幾乎沒有能夠挺過300年的。歷來有各種各樣的解釋。飛兒來提供一個思路。我們簡單計算一下皇族人口的增長趨勢,就能有所發現。

    一個王朝建立之初,皇族人口數量通常不多。隨著時間的推移,皇族數量會逐漸增長,最終數目會變得非常可怕。假設王朝初年,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有15人,每人平均生5個孩子。我們來看看一代代下去,皇族人數會變為多少。

    第一代:15人。

    第二代:15*5=75

    第三代:15*5*5=375

    第四代:15*5*5*5=1875

    第五代:15*5*5*5*5=9375

    第六代:15*5*5*5*5*5=46875

    第七代:15*5*5*5*5*5*5=234375

    第八代:15*5*5*5*5*5*5*5=1171875

    第九代:15*5*5*5*5*5*5*5*5=5859375

    第十代:15*5*5*5*5*5*5*5*5*5=29296875

    雖然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嬰兒、未成年人死亡率高。但是皇族畢竟生活條件優越,又沒有“計劃生育”這樣的政策。皇族人口必然會以指數方式增加。前幾代的時候,皇族人口還並不多。到第七代的時候,皇族人口會達到20多萬。每過二三十年,這個數字就會翻數倍。這時皇族人口的增加已經變得非常可怕了,很快就會達到千萬級別。

    而古代的生產力落後,大多數時間內人口總量不超過5000萬。過多的皇族人口,對百姓是很大的負擔。這些皇族,大則封王、封侯,小則分配田產,不從事生產,卻要享受優越的經濟地位。假如在王朝的第200個年頭,皇族人口達到20萬規模。那麼之後,皇族人口會迅速失控,幾十年內會達到百萬級別。百姓的負擔會迅速增加,農民起義會逐漸增多。想熬過300年大關,幾乎是不可能的。

    統治者是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的。前代的王侯,雖然與現代皇帝的血緣關係很疏遠了,但是如果他們沒有過錯,是不能廢黜的。而新出世的那些皇族,跟皇帝血緣關係很近,不得不繼續進行分封。這樣,國家財政負擔會越來越大,百姓生活會越來越困難。只有新王朝建立之後,才能徹底甩掉那些負擔。

  • 6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標題嚴謹的說有點問題。應該說是封建王朝的國祚沒有超過300年的。否則夏商周都輕鬆過了三百年,東西周加一起超過八百年。

    說起中原封建王朝國祚不足三百年,這個命題很大。我也只能發表一下粗淺的看法。可能很簡單,但是也很殘酷。說白了,就是土地的產出和膨脹的人口的用糧需求不匹配,就會爆發農民起義。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下面聽我詳細陳述我的淺薄的觀點。封建王朝的經濟是農耕文明土地經濟,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部分是農業稅。所以農業或者說農民是否穩定通常決定著一個王朝的興衰。當然奇葩的兩宋不算,它們商業稅收的收入佔比更高,也許這就是兩宋加一起的國祚超過三百年的一個原因吧。因為商業稅高,國家財政相對寬鬆,統治者就不會死氣白咧的壓榨農民。農民穩定基本這個王朝就很穩定,除非遇上大的災害。

    通常一個王朝的更替都會伴隨著長達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戰亂,無論是戰死還是凍死餓死一大批人。比如據資料統計,在東漢中後期,中國尚有近5000萬人口;然而到了三國後期,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三國,總人口竟不到800萬,其中魏國443萬,蜀漢94萬,東吳230萬。人數急劇下降,伴隨戰爭而來的農民起義軍或者新朝軍也會屠殺一批地主和舊貴族。原來這些地主和舊貴族佔據的土地就會變成公田被新的朝代收為國有土地。新的王朝建立,吸取了舊王朝滅亡的經驗。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讓子民休養生息。閒置的國有土地足夠分配給相對較少的人口基數。經過幾代帝王的發展(只要不是秦二世或者隋煬帝那樣花樣作死)通常都會國力富足,人口大幅度增長。在養兒防老的封建社會講的是多子多福。人口大量增加,國有土地逐漸減少。當農民家庭土地的出產不夠吃的時候,或者小家庭因生老病死造成破產的時候就會出售土地或者舉家賣身為奴。這時候土地兼併就會愈演愈烈,王朝由盛轉衰。因為地主或者貴族是不繳納賦稅或者繳納很少的賦稅,所以以農業稅為主要收入的朝廷就會把逐漸增長的開支加在愈來愈少的自耕農身上。這樣有點土地的貧民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當這個極限值達到臨界點時候,農民起義就爆發了。再一次出現大規模的戰爭,人口大量減少,地主和舊貴族被殺。土地荒蕪無主,直到新王朝建立收歸國有,又是一個迴圈。明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後幾個朝代除了人禍,還有天災。小冰河時期籠罩了幾百年,同樣土地出產的糧食越來越少。

    其實清朝原本可以打破這個規律,當時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農作物已經在中國推廣開來。否則,清朝能養活幾億人?清朝除了糧食危機外,主要是它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必然被更高的社會形態取代。中山先生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7 # 歷史心發現

    和常識不同,古代大一統王朝的崩潰跟皇帝的賢愚關係並不大,無非是吃得飽吃不飽的問題。第一,帝國早期政治並不清明,誰的拳頭大誰當皇帝,註定了成功的一派必須大量犒賞有功之臣,也就是籠絡發家的權力基礎,所謂漢初的文景之治,一樣豪強林立,且早期劉邦分封的公侯世家大多還在,這些人拿命換來的榮華富貴,當然要好好享受一番,不存在所謂早期政治清明的情況。第二,之所以一個王朝早期能做的比較好,和戰亂剛剛結束不無關係,戰亂時期,人口大量銳減,原來的不穩定因素吃不飽的流民沒有了,當然顯得很“安定”。第三,古代集權體制效率極低,特別體現在徵稅和戶口登記上,明朝徵稅的加耗是原稅額的4-5倍,可見效率低的令人髮指。其次,王朝的壓迫,不時的天災讓大量民眾尋找豪門庇護,政府的財政收入捉襟見肘,但人口仍舊在增長,若遇到某個因素如干旱,洪水氾濫等,政府無力賑濟,流民沒有生路,再加上因為行政效率的低下,高層仍在催稅收,底下明明收不到,卻硬性攤派到抓得到的百姓身上,造成更多的流民,更大的積怨,形成惡性迴圈。財政崩潰,吃不上飯,人心思變,這樣的情況下滅亡是必然的。而200-300年幾乎是古代人口增長,政府行政效率等各種關係變化所能承擔的極限。在這樣一個脆弱的體制中,經不起多少風吹草動,200多年的歷程中,要經歷多少乾旱洪水,要經歷多少民眾起義,要經歷多少外族入侵,等所有因素都積累到一定程度,想不滅亡又談何容易。

  • 8 # 超越愛影視

    最少有三個朝代超過三百年:周朝 歷時800多年,前1765~前1122。西漢,公元前206~ 220年,400多年。北宋公元 960~1279年,300多年。

    這些朝代的共同點就是,均不是以武力治國的,是沒有什麼壓迫農民的。

    王朝滅亡主要可以細分為四種原因。

    第一種是皇帝自己胡整,國家完蛋了。

    第二種是權力制衡失敗,各方文鬥變武鬥,國家崩潰。

    第三種是軍力制衡失敗,軍頭叛亂,國家崩潰。

    第四種外地入侵。

    周朝為什麼能歷時800多年呢?

  • 9 # 李庚19

    類似於富不過三代,一代打天下,二代享天下,三代亡天下。家天下專制政權跳不出的歷史怪圈。中國歷史就是一部爭天下家族史。而西方經工業文明已進化到共和民主。即共亨公共權力時代,這樣避免歷史簡單無效迴圈直線向前,社會當然進步有效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賣花界的“榮耀”,一朵許願花,武器直接畢業了,剩下的花全包了,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