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99北極狐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根據通貨膨脹計價,相當於現在的255萬元。

    當時的米價0.14元,肉價0.95元,而最新的今年肉價最高水平達到30元,八十年代一家月支出20元已經算是相當富裕的生活了,當時北京中心區域樓價150平米總費用在1.3萬左右,現在同樣位置,大概在1000萬左右。而在農村萬元戶能蓋三間大瓦房。一個人一年收入也就是幾百元。

  • 2 # 雷雷掌門

    現在百萬元戶,應該沒人羨慕了吧!八十年代上海的房價幾千塊可以買一所房子,萬元戶可以輕鬆拿下幾套房子,按照這個比例,應該最起碼2000萬,才有當初的羨慕感!

  • 3 # 漫譚古今

    從題目的問題,也可以說,八十年代的一元錢,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元。

    其實,這樣籠統地說,沒意義。

    本人是一個退休教師,以我的經歷比較一下。

    八十年代初,我掙40來塊錢,家在鄉下農村,我自己在縣城教書。那時的購買力如下:

    一,飲食,我在學校食堂吃飯,每個月花13塊錢。(週日回鄉下老家)。

    二,買腳踏車,如果買一輛飛鴿腳踏車,憑票173元。(四個月的工資還欠點)

    三,手錶,買一塊東風手錶,憑票120元,(三個月的工資)

    四,買電視,83年父親賣了一頭牛買了14寸的黑白電視,360元,(九個月的工資),那是村子裡很少的幾臺電視。

    五,房子,那個時候農村自己蓋房子,在縣城上班的都是單位提供房子,能分到兩間平房就很好了。

    這就是我的實際情況。我覺得籠統地說那個時候一萬元相當於如今一百萬元,不恰當,要看比什麼,如果比房價,那就是沒法比了,如果比飲食,差距太大了,那時我一個月的工資,現在買一斤牛肉。腳踏車電視機,與那時候相對來說,便宜多了。

    那時候我自己不買衣服,所以記憶不清楚。

    總而言之,各行各業都在變化,有的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 4 # 有書悅享

    80年代使用的是第四套人民幣,按照當時的消費水平和現在的消費水平比較,之前的10元錢相當於現在的100多,以前的一萬相當於現在的10多萬。80年代的人民幣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的十多倍。

  • 5 # 披堅執銳K

    1、80年代城市職工的平均收入約是40元人民幣一個月

    2、80年代它分配住房給職工,房租在一個月10元以下,

    3、80年代小學學費是一年10元以下,

    4、80年代醫院的掛號費是0.3元左右,

    5、80年代電影票是約0.2元,

    6、80年代水費是約2分錢一噸,

    7、80年代大米0.18元一斤,

    8、80年代大豆0.17元,

    9、80年代玉米0.09元,

    10、80年代西紅柿0.05元,

    80:土豆0.05元、豬肉0.93元、豆油0.8元、腳踏車150元、手錶100元、收音機100元、棉布0.35元、膠鞋3元、電費0.07元、水費0.10元、郵票0.08元、理髮0.20元、散裝白酒1元、彩電1800元(80年代)、手機10000元。

    1980年的國際金價,平均值大概在650美元/盎司,按1980年的匯率,1美元兌換1.5303 元人民幣,那麼當時的1萬元人民幣相當於:10000/1.5303 =6535美元,大致可以買10盎司的黃金。

    2019年最近的金價1474盎司最近這一年平均的金價1474美元/盎司,那麼10盎司的價值為:1474*10=14740美元。以今日匯率(1美元=7.03)計算,價值為:14740*7.03=122814.1元。

    再說說最基本最必須生活品米價,現在超市普通米價在三塊多,就按3.2算。米價漲了近10倍。

    再說下房價,這個不太好比較了。牽涉因素太多。各個城市各個地段,差別很大的。那時候還沒有商品房的概念,只要有工作並結婚,就可以分到單位的福利性質的住房。印象是80十年代中後期吧,北京有些單位的福利房開始賣給住戶了,70來平的三居室(三環外老式六層磚樓)不到4萬就能買到。商品房也在這個時候出現。

    電子產品,汽車,機械產品之類的都是很貴的。因為生產力的問題。現在是產能過剩!

    城市職工工資平均40,一萬都是20年了。

    綜合各方面方面的一萬元幸福度絕對超過現在的百萬幸福度。應該是超過現在的百萬的。

  • 6 # 使用者Zh天邊雲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是相當了不得的事。

    那時經濟落後,農村工匠做一天活兒八角錢,我縫了一件棉衣材料手工共二元五角,生小兒接生婆收一元錢,教師工資每月二十六元,學生檢到一分錢都要交給警察叔叔。由此可見一萬元的魅力。

    八一年,我縣有了第一個萬元戶。這家政策照顧,縣裡提拔,擔保貸款,終於圓滿功成。後來上級規定一個公社要有一家萬元戶。我地公社幹部全部下隊,尋找富裕人家。可找了很久都沒著落。無奈之際,找到街上鄧姓人家,把他家房子折價,傢俱折價,石磨、碓窩等一切值錢的東西都算成錢,還是不夠萬元。急切之下,把屋旁幾棵打算做棺材的樹算成錢,勉強達到萬元。

    看今天,哪家沒有萬元或更多?

    現在說一萬元相當現在多少錢?這個問題不好說。舉幾個例子,八O年,我堂哥五十元錢買了一百二十米大的土房,就買地皮來講,一萬元可買地皮二萬四千平米,現在買二萬四千平米地皮要多少錢?那過去一萬就相當於現在買二萬四千平米地皮的錢。再舉一例:那時米一角三分八一斤,一萬元可買多少斤?現在這些米可賣多少錢?那過去一萬元就等於現在賣米的錢。各種物價不同於過去的物價,也不是過去的消費,所以這個問題不能籠統界定。糊塗地說,在萬元戶吃香的時候,你夢想有二千元,現在你又夢想有十萬,那過去的二千元就等於你現在夢想的十萬元,到時你就可以算出(過去)2000x5二(現在)10萬x5,即(過去)一萬等於(現在)五十萬

    朋友,你現在夢想有多少呢?假若這種對比有一定道理,你就用你過去的夢想和現在的夢想對照一下吧!

  • 7 # 勇戰王聊歷史

    比現在的百萬戶更有錢!更有地位!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萬元戶”真的是很鳳毛麟角!一個村,甚至一個鎮(公社)都沒有一個萬元戶!

    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大家都看過吧,雖然是故事,但是,非常寫實。在裡面有一段劇情,講的是孫少安評“冒尖戶”的事。我拿此時,來說說當時的“萬元戶”有多麼稀缺。

    1981年正月,荒原地區要在召開的“四幹”會上,讓各地的“冒尖戶”進行“誇富”,鼓勵大家掙錢。只要是被選為“冒尖戶”,不僅要遊街表揚,還要獎勵一臺縫紉機。而這個“冒尖戶”的標準就是,年收入人民幣5000元或者糧食一萬斤!這麼看,一個“萬元戶”頂兩個“冒尖戶”。

    而就是這樣,石圪節的公社書記徐治功也給愁壞了。他和副手劉根民掰著手指想了半天,只找到兩個“合適人選”:”小偷“金福和孫少安。金福因為錢來路不正,所以,被排除掉了。只剩下孫少安一個人合適。

    而孫少安真實情況其實是不符合“冒尖戶”標準的。就算是徐治功把孫少安家的現金、糧食、窯洞、新燒的磚,等等,統統折價算進去,還是不夠5000元的標準!最後,還是把孫少安的父親孫玉厚的家產也給加進去,才勉強夠格。

    真是難啊!一個公社,十來個村,愣是找不到一個真正的“冒尖戶”!更別說“萬元戶”了!也是因此,這些“冒尖戶”在縣裡像“新貴族”一樣受到了優待。那些每個月拿著二三十元工資的幹部們,都對他們羨慕不已。

    對於書中說的這些事,我也是深有體會。作為農村出來的八零後,小時候條件已經比八十年代好多了。但是,消費水平還是論“分”“毛”計算。每個學期交學雜費的時候,七八十元對於一個家庭都是一筆大額支出。

    要知道,我上小學時,800元就能買一片三丈三的宅基地!冰糕只要五分錢!豬肉還不到兩塊錢一斤!拿著十來塊錢就能買很大一條豬肉。。。。而那時候,職工工資已經漲到五六百了。而“萬元戶”的那個年代,工資才二三十塊。。。

    再看現在的百萬戶,真不一定能達到中產階層。

    前段時間我換房,經常看我問答的粉絲可能也看過我寫的關於自己買賣二手房經歷的文章。首付稅費下來就要一百萬了,就這,還欠著銀行百八十萬。。。。

    再看看我們縣城,房價七八千。就這樣,村裡還有很多人已經在縣城或者市區買房了。近些年結婚的這些年輕人,房車都是標配了。誰家裡沒個五六十萬,真是不好結婚。

    百萬還夠花嗎?我有時候跟媳婦開玩笑,我要是買彩票中獎的話,一定要中五百萬的。扣完稅費,還有二百多萬,剛好買套房。要是隻中個百八十萬,扣除稅費,還不夠我還銀行貸款。。。。

    總之,現在的百萬戶,是最需要奮鬥的一個階層,也是最充滿鬥志和壓力的一個階層。。。

  • 8 # 商務新觀察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絕對是稀有品,尤其是八十年代初期的話,毫不誇張地說,全國範圍內甚至都可以掰著指頭數過來。即使是到了八十年代末,“萬元戶”在當時也仍然是極少數人。而現如今,僅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月薪過萬元的就有30%。那麼,當年的“萬元戶”相當於目前的多少呢?

    我們不妨先看一看GDP的變化:

    1980年,中國經濟總量GDP4587.60億元,人均GDP為468元;

    1989年,中國經濟總量GDP1.72萬億元,人均GDP為1536元;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GDP首次突破90萬億元以上,人均GDP約為6.46萬元。

    相比之下,不管是從八十年代初還是末期來看,當時的經濟總量及人均GDP都與當前有著巨大的差距,人均為1980年的138倍多,是1989年的42餘倍。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時的“萬元戶”至少應該是現在的42萬元以上。

    再看一看廣義貨幣M2的變化:

    1990年之前,中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不到1.53萬億元。

    1990年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廣義貨幣M2還未達到50萬億元。

    但從2009年起,M2的增長每年跨越一個十萬億級臺階,到2014年底達到122.84萬億元,25年增長了121.31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2009年M2增長27.7%,當年房價大漲,就是因為國內樓市吸收了較多的“超發貨幣”所致。

    從1990年至2014年,中國N2總量增長80倍年複合增長率為19.36%。截止2018年底,中國N2超過186萬億元以上,直至今年上半年末,已經突破193萬億元。

    顯然,自80年代末始的近三十年以來,M2總量增長126倍之多,所扣除物價上漲的因素之外,無論如何當年的“萬元戶”都差不多應該是現在的50萬元以上。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看收入及物價變化:

    199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為1516.21元(80年代中期約為1000元),至2013年為29547元,增長了近21倍。

    而在2018年時,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51元。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平日裡多拿著幾毛錢去買東西,一斤羊肉當時價約1元左右(現在至少35元),現如今除了元以上的單位人民幣還有“地位”,恐怕已經沒有什麼人拿著幾毛錢購物了。另外,當時一萬元是大多數普通工薪階層二十年以上的收入,而今不少人一個月就有萬元收入。

    那時,我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現在就算1元也沒人去交了吧(關鍵是移動支付的普及,讓撿錢變成了奢望),這並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實在給別人添麻煩。

    綜合來看,當時的“萬元戶”差不多就是現在的50萬元左右。實際上,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5月初發布的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9575元,平均每月不到5000元,按此計算,50萬元至少需要十年以上。

  • 9 # 愛愛76385291

    不止吧,比現在中產階層還要富裕些,並且有產業,如工廠或者種植園,養殖場等,大約相當於現在年收入百萬以上人群吧

  • 10 # 無相fei0598

    簡單來算,80年代,人均工資收入大約30-40元,要達到萬元戶,需要25年以上的時間不吃不喝才能達到。80年代,我記得爺爺想買一套房,大約是1000多,根本不可能實現,家裡誰也拿不出幾百塊錢來支援。而那時,萬元戶,身邊沒有一個人能達到,如果以房價角度來看,萬元戶,那時基本上價值10套房,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今天至少要值1000萬以上,至少,在我這個城市,1000萬大約只能買我自己住的樓盤的6套不到。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時的萬元戶,基本上一個市裡沒有幾個,可以說非常難,我記得,95年的時候,當時的股市波動非常大,非常瘋狂,只要聽說有一個“300-400萬”的大戶買了哪個股票,那個股票就能迅速暴漲翻倍。而如今,就算那個大戶拿個1億,在股票裡也幾乎難以漲幾個漲停板。我們市裡,目前所知的炒股資金在千萬以上的人不少,但是4-5000萬已經是我所知最大的投資者了,上億的目前一個沒有。如果從這個“難易程度”來看,應該萬元戶和目前的一億差不多。

    從人民幣購買力的角度看,80年的1元,相當於2017年的97元,算100元吧,如此推算,也就是按照人民幣購買力角度差不多相差100被,那麼,那時的萬元戶就是現在的100萬了。

    具體怎麼比,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感受,我的感覺,應該是那時做不到的事和現在做不到的事進行對比,反正,我是無論如何努力,也達不到一個億,要說達到百萬,早幾年我就達到了,要說千萬,我投入股市也不止,但是,一億對我來說太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監,屏,強,折的多音字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