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淋巴的基本知識瞭解
淋巴的相關知識
lymph node
存在於哺乳動物和人體中的一種淋巴結構,多為卵圓形。分散在全身各處淋巴迴流的通路上,如頸、腋下、腹股溝、膕、肘、腸繫膜及肺門等處。淋巴結與淋巴管相連通,是淋巴迴流的重要濾器,也是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重要場所。
淋巴結主要具有濾過淋巴液和參與免疫反應的功能。①濾過淋巴液。淋巴結位於淋巴迴流的通路上。當病原體、異物等有害成分侵入機體內部淺層結締組織時,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隨組織液進入遍佈全身的毛細淋巴管,隨淋巴迴流到達淋巴結。在淋巴竇中由於容積極大增加,淋巴的流速變得極為緩慢,使得淋巴中的有害成分在迂迴曲折流動時,有充分與竇內的巨噬細胞接觸的機會,絕大多數被清除或侷限在淋巴結中,有效地防止了有害成分進入血液迴圈侵害機體的其他部位。②參與免疫反應。在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等特異免疫反應中,淋巴結起著重要作用。淋巴迴流使淋巴結能很快地接受侵入機體的抗原刺激,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細胞和體液因子的作用,發動了對此抗原特異性的免疫反應。淋巴結不僅能透過免疫反應消除進入淋巴結內的抗原成分,而且透過輸出效應淋巴細胞或免疫活性成分,發動身體其他部位,特別是有害成分侵入區域的免疫反應,及時解除對機體的傷害。免疫反應後,淋巴結產生的抗原特異性記憶細胞又透過淋巴細胞的再迴圈隨時對這些有害成分再次入侵進行監視。
lymphocyte
白細胞的一種。由淋巴器官產生,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據其發生和功能的差異,可分為中樞淋巴器官(又名初級淋巴器官)和周圍淋巴器官(又名次級淋巴器官)兩類。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當器官(有人認為在哺乳動物是骨髓)。它們無須抗原刺激即可不斷增殖淋巴細胞,成熟後將其轉送至周圍淋巴器官。後者包括脾、淋巴結等。成熟淋巴細胞需依賴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繼而發揮其免疫功能。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淋巴細胞 ,按直徑不同區分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種。周圍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細胞。根據淋巴細胞的發育部位、表面、抗原、受體及功能等不同,可將淋巴細胞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等多種。有人還分出抗體依賴性細胞毒細胞、雙重陽性細胞以及裸細胞等。具有殺傷靶細胞作用,又稱殺傷細胞或K細胞,細胞膜表面同時具有T細胞和B細胞的標記,其功能不明。裸細胞既無T細胞也無B細胞的表面標記。
T淋巴細胞(又名T細胞)和B淋巴細胞(又名B細胞)都起源於造血幹細胞。T細胞隨血迴圈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細胞則到脾臟或腔上囊發育成熟。然後再隨血迴圈到周圍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區域定居、繁殖。受抗原啟用即分化增殖,產生效應細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啟用後,分化增殖形成多種具特殊性的效應T淋巴細胞株。其中“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TC)是具有調節功能的T淋巴細胞,可促進或抑制B淋巴細胞或T淋巴細胞的增殖與免疫功能,分別叫做輔助性T淋巴細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細胞(TS)。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內感染、瘤細胞與異體細胞等。在特定條件下,T細胞可產生遲髮型過敏反應。T淋巴細胞產生的這種特異性免疫反應,叫做細胞性免疫。
lymph circulation
迴圈系統的重要輔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管系統的補充。在哺乳動物,由廣佈全身的淋巴管網和淋巴器官(淋巴結、脾等)組成。最細的淋巴管叫毛細淋巴管,人體除腦、軟骨、角膜、晶狀體、內耳、胎盤外,都有毛細淋巴管分佈,數目與毛細血管相近。小腸區的毛細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細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網,再匯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為深、淺淋巴管:淺淋巴管收集面板和皮下組織的淋巴液(簡稱淋巴);深淋巴管與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內臟等處的淋巴。全部淋巴管匯合成全身最大的兩條淋巴導管,即左側的胸導管和右側的右淋巴導管,分別進入左、右鎖骨下靜脈(見圖)。胸導管是全身最粗、最長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乾和腸區淋巴幹匯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導管還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 ,約佔全身淋巴總量的3/4。右淋巴導管由右頸淋巴幹、右鎖骨下淋巴乾和右支氣管縱隔淋巴幹匯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約佔全身淋巴總量的1/4。淋巴迴圈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單向流動而不形成真正的迴圈。
淋巴流入血液迴圈系統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義。①回收蛋白質。組織間液中的蛋白質分子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但比較容易透過毛細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組成部分。每天約有75~200克蛋白質由淋巴帶回血液,使組織間液中蛋白質濃度保持在較低水平。②運輸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由腸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吸收。③調節血漿和組織間液的液體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約2~4升回到血漿,大致相當於全身的血漿量。④淋巴流動還可以清除因受傷出血而進入組織的紅細胞和侵入機體的細菌,對動物機體起著防禦作用。
先從淋巴的基本知識瞭解
淋巴的相關知識
lymph node
存在於哺乳動物和人體中的一種淋巴結構,多為卵圓形。分散在全身各處淋巴迴流的通路上,如頸、腋下、腹股溝、膕、肘、腸繫膜及肺門等處。淋巴結與淋巴管相連通,是淋巴迴流的重要濾器,也是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重要場所。
淋巴結主要具有濾過淋巴液和參與免疫反應的功能。①濾過淋巴液。淋巴結位於淋巴迴流的通路上。當病原體、異物等有害成分侵入機體內部淺層結締組織時,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隨組織液進入遍佈全身的毛細淋巴管,隨淋巴迴流到達淋巴結。在淋巴竇中由於容積極大增加,淋巴的流速變得極為緩慢,使得淋巴中的有害成分在迂迴曲折流動時,有充分與竇內的巨噬細胞接觸的機會,絕大多數被清除或侷限在淋巴結中,有效地防止了有害成分進入血液迴圈侵害機體的其他部位。②參與免疫反應。在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等特異免疫反應中,淋巴結起著重要作用。淋巴迴流使淋巴結能很快地接受侵入機體的抗原刺激,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細胞和體液因子的作用,發動了對此抗原特異性的免疫反應。淋巴結不僅能透過免疫反應消除進入淋巴結內的抗原成分,而且透過輸出效應淋巴細胞或免疫活性成分,發動身體其他部位,特別是有害成分侵入區域的免疫反應,及時解除對機體的傷害。免疫反應後,淋巴結產生的抗原特異性記憶細胞又透過淋巴細胞的再迴圈隨時對這些有害成分再次入侵進行監視。
lymphocyte
白細胞的一種。由淋巴器官產生,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據其發生和功能的差異,可分為中樞淋巴器官(又名初級淋巴器官)和周圍淋巴器官(又名次級淋巴器官)兩類。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當器官(有人認為在哺乳動物是骨髓)。它們無須抗原刺激即可不斷增殖淋巴細胞,成熟後將其轉送至周圍淋巴器官。後者包括脾、淋巴結等。成熟淋巴細胞需依賴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繼而發揮其免疫功能。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淋巴細胞 ,按直徑不同區分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種。周圍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細胞。根據淋巴細胞的發育部位、表面、抗原、受體及功能等不同,可將淋巴細胞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等多種。有人還分出抗體依賴性細胞毒細胞、雙重陽性細胞以及裸細胞等。具有殺傷靶細胞作用,又稱殺傷細胞或K細胞,細胞膜表面同時具有T細胞和B細胞的標記,其功能不明。裸細胞既無T細胞也無B細胞的表面標記。
T淋巴細胞(又名T細胞)和B淋巴細胞(又名B細胞)都起源於造血幹細胞。T細胞隨血迴圈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細胞則到脾臟或腔上囊發育成熟。然後再隨血迴圈到周圍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區域定居、繁殖。受抗原啟用即分化增殖,產生效應細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啟用後,分化增殖形成多種具特殊性的效應T淋巴細胞株。其中“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TC)是具有調節功能的T淋巴細胞,可促進或抑制B淋巴細胞或T淋巴細胞的增殖與免疫功能,分別叫做輔助性T淋巴細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細胞(TS)。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內感染、瘤細胞與異體細胞等。在特定條件下,T細胞可產生遲髮型過敏反應。T淋巴細胞產生的這種特異性免疫反應,叫做細胞性免疫。
lymph circulation
迴圈系統的重要輔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管系統的補充。在哺乳動物,由廣佈全身的淋巴管網和淋巴器官(淋巴結、脾等)組成。最細的淋巴管叫毛細淋巴管,人體除腦、軟骨、角膜、晶狀體、內耳、胎盤外,都有毛細淋巴管分佈,數目與毛細血管相近。小腸區的毛細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細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網,再匯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為深、淺淋巴管:淺淋巴管收集面板和皮下組織的淋巴液(簡稱淋巴);深淋巴管與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內臟等處的淋巴。全部淋巴管匯合成全身最大的兩條淋巴導管,即左側的胸導管和右側的右淋巴導管,分別進入左、右鎖骨下靜脈(見圖)。胸導管是全身最粗、最長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乾和腸區淋巴幹匯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導管還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 ,約佔全身淋巴總量的3/4。右淋巴導管由右頸淋巴幹、右鎖骨下淋巴乾和右支氣管縱隔淋巴幹匯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約佔全身淋巴總量的1/4。淋巴迴圈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單向流動而不形成真正的迴圈。
淋巴流入血液迴圈系統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義。①回收蛋白質。組織間液中的蛋白質分子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但比較容易透過毛細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組成部分。每天約有75~200克蛋白質由淋巴帶回血液,使組織間液中蛋白質濃度保持在較低水平。②運輸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由腸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吸收。③調節血漿和組織間液的液體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約2~4升回到血漿,大致相當於全身的血漿量。④淋巴流動還可以清除因受傷出血而進入組織的紅細胞和侵入機體的細菌,對動物機體起著防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