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LED大屏演藝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自己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因為教師和父母一樣都是學生接受人類文化知識的直接傳播人。

    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樑,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臺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說“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透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說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說“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峰。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穫,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衝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說教師應是好學之人。

    最後說“識”。作為教師,對事物的認識應比一般人深刻、正確。教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思考之後要有主見。教師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必須具有遠見卓識,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六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六百年。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置於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之下。教師是做人的工作的,面對不同特點的青少年,教師要“知人”,尤其對那些在別人眼中是“差生”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他們上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挖掘其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動輒訓斥學生,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前途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善於從學生身上找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

    “德、才、學、識”構成了教師的人格大廈。不具備這幾方面的素質,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每一個教師都有管理學生的權力,因此,學生基本上是服從教師管理的。但是教師必須明白,權力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為什麼會發生學生不聽話,甚至與教師吵架的現象呢?根本原因就是學生也是人。學生有自尊心,有人格。當教師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的時候,學生自然會產生反抗情緒。我們發現,凡是學生敬愛的教師,都具備熱愛學生的品質,都具有較淵博的知識和較高超教學藝術。這樣的教師待人平等,不諷刺挖苦學生,不動輒叫家長,而是用崇高的精神品質去感化學生,身教在先,言教於後。學生的心也是肉長的,只要教師火熱的心能溫暖融化學生的心,只要兩顆誠摯的心息息相通,學生必定會被教師所折服。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熱愛,學生對老師的敬佩與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斷提高自身人格修養,這是教師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作為一名新世紀的人民教師應該加強以師德為核心的全面修養,做一名優秀的師德高尚的教師會用自己的知識、人格、魅力,向學生傳播優秀文化知識。

  • 2 # 對聯愛好者

    傳承一樣文化首先自已得懂,雖說是教師,有的教師自己都不懂怎麼傳承。優秀的教師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名師出高徒。

  • 3 # 藝為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職責,傳播優秀文化就屬於其中的“傳道”,在當今社會,中華優秀文化在市場經濟時代的繼承和發揚狀況令人堪憂。

    一是中小學階段,以高考為風向標,顛覆了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把教育演變成了為考試服務,這是很悲哀的,傳播優秀文化只能透過課堂上的死板教學,而不是引導學生以追求優秀文化為人生最高境界。

    二是大學階段,70%以上的男生日日以手機遊戲為伴,你向他們傳播優秀文化,簡直天方夜譚。而老師除了為了評職稱去拼命沒有價值的垃圾搞課題論文外,誰有心思去研究優秀文化?

  • 4 # 陳文貞

    首先,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那麼就要先從自身做起,培養自己的知識體系,保持正直以及正確的價值觀,以德服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其次,教師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去傳播文化?以及傳播文化的重要性。教師要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養,可以在文化傳播中起到積極作用,傳播有益健康的正能量與文化知識。

    最後,教師該如何如何傳播文化?我們應當從教學到當代媒體傳播媒介中去找答案,去時事變化中去找真相。啟發大家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好的文化傳播是能找到傳播渠道、傳播方法、以及傳播意義,啟發人們思考,是學生從理解到提問,再到自主解決問題。

    這一切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責任,所有的文化傳播也都基於大家的不斷求學、求新、求變,以及教師能結合當下的變化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這樣才能使正確的文化知識體系傳播的出去,傳播的起來。

    祝你生活愉快,學有所成,育才育人。

  • 5 # 教育好文

    一、內容最佳化

    莊子有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我們的優秀文化非常多,非常龐雜,如何選擇讓少年兒童學習、記憶、掌握的優秀文化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尤為重要的任務。古代有非常重要的一撥人,他們叫選家,什麼是選家呢?就是優選內容的大家。生命有限,學習優秀文化的時間是有限的,內容怎麼選?一是重視教材,教材都是由專家所選,教材上的選文一定認真閱讀;二是內容拓展,拓展到名家的選本去閱讀,比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古文觀止》等著作就是選家精挑細選的詩文;三是個性推薦,教師本人要成為優秀文化的愛好者,比如我本人比較喜歡蘇軾,所以就經常引用蘇軾的名句來給孩子們講道理。

    二、方式美化

    有的專家說:只要是經典,反覆讀背下來就是了。道理很簡單,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夠吃得下枯燥閱讀的苦那當然有效。可現實是這樣的嗎?醫生為什麼發明糖衣藥片、止咳糖漿,因為人的本能是逃避痛苦,追求安逸舒適的。真正持之以恆、以苦為樂的不過萬分之一。我們的教育要進行方式的美化,才能更大限度輻射到更多的人。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玩花樣。

    優秀文化的傳播方式上要影片化、音樂化、演繹化,用比賽、競爭、展示來啟用學生學習優秀文化的熱情。

    三、學生內化

    最高明的教育是什麼?聖人行不言之教。當孩子離開學校,忘掉了你教的知識,剩下的便是教育的成果。所以,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內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其主動學習與探索的品格。我們要達成三個方面的內化:一是道德內化,透過學習優秀文化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準則。二是知識內化。“腹有詩書氣質化”把優秀文化內化到自己的血液裡,散發出文人風骨,體現出華人謙謙君子的內蘊。三是思維內化。這種思維內化就是形成學習、理解、吸納優秀文化的方法論和操作模式,這種思維是可複製、可遷移的,離開了老師的教導依然能夠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而且喜歡學習、越學越好的境界。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啊!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道理其實都懂,往往缺乏堅持的人,優秀文化學習是然,萬事皆然。

  • 6 # 初中人教版英語

    作為教師,傳道受業解惑,是教師的主要職責。

    傳道——傳播知識、理想和信念。作為優秀文化,更是教師傳播的主要內容。教師主要透過以下幾個方法去傳播優秀文化:

    第一,課堂是傳播優秀文化的“主陣地”。在課堂,老師對優秀文化的利用,會引導學生去學習、理解這些優秀的文化知識。特別是語文老師,若語文老師能夠有非常高的語文素養,對優秀文化知識非常豐富,那他的課堂將會是一場優秀文化的全面展示。我曾經聽過一位一位教師的課。他講的是中國古詩詞。他愛課堂上旁徵博引,把自己的文化底蘊發揮的淋漓盡致。學生也想分享了一場文化大宴,複習了中國的古詩詞。此外,作為一位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外閱讀內容可以適當涉及這些優秀文化,讓學生感受中國或國外的優秀文化薰陶。

    第二,作為其他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傳播優秀文化。例如:歷史老師在講到岳飛抗金時可以介紹《滿江紅》;在講到項羽時也可以介紹與項羽有關的詩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為教師傳播優秀文化準備了豐富資料。當然,隨著傳媒技術的進步,教師也可以推薦學生看《中國古詩詞大會》等優秀節目。

  • 7 # 草堂禪趣

    中國文化體系,平常人們簡單的用儒釋道三家學問體系來表述。說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中國文化源淵流長,之所以用儒釋道來簡要地表述中國文化的基本內容,這個說法形象地比喻出中國文化的革新力和包容性很強,也說明中國文化是開放和靈動性的文化體系。

    教師發揚中國文化,可以多多向學生講解《弟子規》等中國優秀文化典籍,讓學生從小就多多接觸中國文化典籍,受到良好的教育。樹立正確的美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湯恩比得出一個結論說,當今社會,全球性的大問題,只有中國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才能解決。他是世界不同文明比較研究的大師,肯定不會虛言。

    中國文化是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的文化,講究生命、社會的和諧。對建立我們美好的生命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著直接的幫助作用。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睦、團結和友愛。

    世界性的紛爭、矛盾、鬥爭和自私心生出的剝奪、戰爭氛圍,只有用儒釋道三家的生命根本性東西來化解。所以,中國文化,在當今全球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貢獻。國家提倡文化自信,就意味著我們還要樹立起正確的文化優越感,保持住我們文化自信和我們的文化傳承,先要去穩住自己的陣腳。然後,再去學習人家優秀的文明和特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左往右數第二個字是什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