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翔子Vlog
-
2 # 玄微閣
《易經》講的是世界的本源規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容易獲取資訊,也比以往任何時代都焦慮,我們迷失在了資訊海洋,貌似什麼都懂,其實什麼都不太懂,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碎片化閱讀讓我們有一種無所不知的錯覺,但又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有所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只關注其"用",而忽略其“體”。
“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本質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表象。就像《易經》,其本質上就是中華文化之“體”,而其所衍生的百家理論為其“用”,而“用”之中,又有體用之別。
中國最巔峰的鉅著《易經》,其思想智慧已經滲透到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對《易經》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在人們的印象中,貌似易經就是一本關於卜卦,算命、風水類的書,其實,這是一種很片面的認知。
《易經》是中國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且包羅永珍的綜合鉅著,是歷代先賢的智慧結晶,可以說,中華文化始於《易》。從古至今,《易經》對中國乃至人類社會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它不但是古代王侯將相的必讀金典,也是中國省級以上領導人的必讀之書。
《易經》還是中醫之源,對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有著深刻的影響,中醫講究天人合一,辯證施治,依陰陽五行理論,看的是人之整體,醫的是系統之病,與《易經》的全息模式一脈相承。《黃帝內經》充分汲取了《易經》的精華,並把它創造性地和醫學相結合,使中醫成為一門哲理水平很高的自然科學,數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
《易經》這部著作不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線,也同樣影響著西方的宇宙科學。那麼,一部成書於上古時代的著作,為何歷經千古而久盛不衰呢?這是因為,其闡述的內容是萬事萬物深藏的本源規律。
如果說,我們所在的宇宙有其固有規律,億萬年流轉而不變,那麼,我們所處的世界也有其特定規律可循,各行各業、各種學科、萬事萬物,其存在的本源規律是一致的,只不過“體”相同,而“用”有別。
就像我們現在所處的資訊時代,資訊是什麼呢?如果用計算機科學視角看,資訊無非就是一些經過特定編碼並在電子線路中傳輸的訊號。更加具體的來講,資訊是對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運動狀態和變化的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表徵,表現的是客觀事物運動狀態和變化的實質內容。究其根本,資訊是“體”之外顯,是“本體”之“外用”。
我們可以將其看作一種程式演算法中的差異化表達,之所以叫差異化表達,是因為其“本體”運轉規律一致,而“表現形式”不同。無論是何種“表現形式”,都能用特定的“演算法”去解釋,而在計算機領域,“演算法”是程式的靈魂。
《易經》講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所處世界的本源規律,我們可將其類比為程式中的“演算法”,這套“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演算法,是世間萬物共有的核心規律,其推演的是特定時空下的既定表達。——玄微氏
無論世界如何發展,科技如何進步,都不能脫離本源規律而單獨存在,所以,《易經》總是能表現出其與時俱進的一面,貌似天地永珍都無法脫離其框架,它總是能站在至高點,解釋身邊發生的一切。就如中國著名哲學家所言:“《周易》是宇宙代數學,《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何一部成書於上古時代的著作,會有如此高的智慧?這種高屋建瓴的智慧,似乎遠遠超過了現在的人類智慧。歷經千古之後,這個問題已經沒人能夠解答了,我們只能合理的猜測。
或許,地球文明不止我們這一代,在我們之前或已存在遠超於我們的高度文明,所以,我們無法用現在科學去解釋很正常,因為我們的智慧和認知還沒有達到那個高度,心存敬畏,研之用之,方能開啟更廣闊的世界。
從古至今,研《易》之人數不勝數,可以說,每個時代,頂級的聰明人都在研究它,《易經》之成書亦是“人經三聖,易歷三古”。
在國內,歷代先賢研究了幾千年《易經》,它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藝術、哲學、科學、建築、軍事、政治、經濟、醫學、養生等等,各門學科無不與其牽連。
在國外,自從萊布尼茨是受伏羲先天八卦圖的啟發,發明二進位制之後,《周易》這門學問開始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可以說,《易》之陰陽衍生了二進位制理論,而二進位制是現在計算機科學的根本,至此,《易經》在現代科學領域有了真正的發展,而資訊時代也由此萌芽。
愛因斯坦說: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開啟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易經》是難懂的,然而,它所闡述的本源規律卻是跨學科的,無論在什麼領域,您都可以透過研《易》,將其融入《易》之體系,有更深入的發現和感悟。
M·申伯格在《生命的秘密鑰匙:宇宙公式易經和遺傳密碼》首次闡述了64個生物遺傳密碼與《易經》六十四卦之間的對應。由DNA三聯體組成64個排列順序,64個密碼驚奇地與《周易》六十四卦圓圖相吻合,其中鹼基A腺嘌呤對應於少陽,G鳥嘌呤對應於太陽,C胞嘧啶對應於太陰,U/T尿嘧啶對應於少陰。
榮格說: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惟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易經》是一部預測學和哲學的寶典,說他是迷信的人,實質上是不懂易經的人。正如南懷瑾所說:“有人說到算命卜卦是迷信,我就問他們懂不懂,而他們卻不懂,對於自己所不懂的東西,隨便加一個罪名,指其為“迷信”、為“騙人的”,這是多可怕的武斷。這一套法則流傳了幾千年,而真正研究它的,都是第一流聰明人,試想想四千年來第一流聰明的人,都在研究它,即算它能騙得了人,也有它騙人的道理。——《易經雜說》”。
可以說,《易經》中的理論是宇宙萬事萬物一切學問的標準,它是“經典中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一切法則,都在它的範圍之中。
《易》之64卦,雖然只是簡單的符號,但它的內涵很大,涵蓋了我們所認識的這個宇宙中的一切。在這些符號的背後,隱藏著一套嚴密的系統,一套控制著宇宙中萬事萬物,生、克、制、化的密碼,“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一生之中,我們會接觸各種各樣的資訊,這種資訊包括充斥在我們周圍的書籍、閱歷、人物、事件等,若沒有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讀書破萬卷,只會更迷茫。
對於華人來講,研《易》有其先天優勢,若能進入《易》的世界,以《易》作為框架承載百家之理與萬卷之書,則能萬變而不亂,回觀書山學海,會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感。——玄微氏
研《易》之人,需要有足夠的閱歷和知識儲備,《易》,其大無外,每個人受制於自身認知,只能在自己熟知的範圍內,藉助《易》之思維模式(演算法),進行合理的推演,將其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事業、愛情、婚姻上。
想要藉助《易經》之“體”為我所“用”,需要先為自己立一個太極點,要找準這個點,又需對自身有足夠的認識。依《易》之推演,合心之所向,知命以定位,推運以定向,這就是其在預測學領域的價值。
世人心之所向,無非是財,權,名。喜財之人,莫入公職;求名之人,莫求安穩;謀權之人,莫喜錢財,無論您要的是財、是名還是權,均須靜待天時、投資地利、經營人和,以《易》之不易,化生活之簡易與變易。——玄微氏
注:《易經》本來有連山,歸藏、周易三本,現只有《周易》存於世,現代所說的《易經》基本等同於《周易》,大家知道即可,不要在此問題上糾結。
-
3 # 文史道
《易經》是中國上古奇書,現在所說的易經,一般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部易書。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永珍,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整部《易經》,內容艱澀,涵蓋的道理,都蘊含在這四個字!
第一:元
元是源頭,是萬物的開始。《易經》中說道,元者,萬物之長也。元是最好的開始,生活中“元旦”“元宵”等節日中的元,就是這個道理。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開始呢?無外乎“仁者初心”這四個字,比如老子《道德經》裡也說,“上善若水”,就是說我們都要有一顆仁義的心,向善良的方向前進,才是人性本初,才是最好的開端,也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第二,亨
《易經》言:亨者,嘉之會也。一個“亨”字也是博大精深,常常看到的財運亨通,萬事亨通的“亨”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明確了方向以後,就該往下發展了。要想事業亨通發達,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品行。孔子說,與朋友交,要言而有信。他認為誠信是一個人為人處世最基礎的道德底線和原則,一個人只有保持了誠信,才能夠與人良好交往,繼而去的成就!
第三,利
《易經》言:利者,義之和也。言外之意就是告訴我們,在經營生意的過程中,要想取得利益,必須要以義為原則,沒有“義”字,終究會因為利益而產生衝突和矛盾,最後兩敗俱傷,誰都得不到利益。儒家的利益觀也是講究“以義去求”,同樣告誡我們求利的過程中要以義為準則,好的利是可以爭取的,不好的利不要也罷。
第四,貞
《易經》言:貞者,事之幹也。貞代表著事業的守成,也代表著事業的新發展。現在成語“堅貞不屈”“忠貞不二”的貞就是這個道理。貞字告誡我們:事業在成功之後,我們不能驕傲自大,也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有開拓進取的心。只有這樣,事業才能夠長久成功,人生才能夠一直富有,最終才能夠一生富貴。
-
4 # 大福國學文化
我追隨南師學習易經時,有思考過這類問題。簡單分享一下體悟。
易經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一點為什麼被質疑。因為大家都看《周易》這本書。
如果你只看《周易》這本書,你會很容易把易經理解成求籤問卜跑江湖的那套,因為它的文字太可疑了。整本《周易》就只是一條一條列述了六十四卦的每一卦、每一爻代表的意義。
比如“屯”卦這一章: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周易》這本書全篇都是這樣神秘的文字。實在太容易被當成寺廟裡求籤的籤文了。
加之幾千年的流傳、江湖上的算命風水、畫符唸咒、捉鬼拿妖、奇門遁甲、撒豆成兵、刀槍不入……都附會在易經之上。使得易經背鍋不小。
其實來說,
首先,《周易》不等於易經。易經不是一本經,而是一種“知識-思想”體系,按照古代的文字習慣,把這一套學術體系叫它“經”——“易經”。按照現代的習慣,則可以稱之為“易學”。
《周易》只是“易學”體系的一支,是周文王的著作,也代表了周代文化的體系。用現代的話說,周易只是一個派系,是比較偏人文的派系。易經還有別的派系呢,尤其還有具有原始科學思想的派系。只不過沒有文字整理成書流傳下來。這些易經派系的一鱗半爪還是在的,只是散藏在道家的學術著作中。
比如我們固有文化裡,基於天文星象而發展起來的命理、堪輿、擇日,以及奇門遁甲等原始科學理論的專科,其實包含了已經失傳的著作《連山易》《歸藏易》的一部分。
第二,易學是一種由科學而哲學的學術思路。中國古人的文化思想的發展和歐洲文明不同。中國文化一早就建立了科學哲學並駕齊驅的學術規模。
很多人學了歐洲人的眼光,以為我們中國祖先的文化起源也跟歐洲一樣,是先從部落酋長那樣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這樣下來,由技術而科學、從無到有的進步。其實不然。中國是跟歐洲是不一樣的。易經學術裡邊有很多指導科學發展的精粹。這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明白的。
這裡就簡單不展開了。有機會的話和大家一起探討。
-
5 # 漢文化競華居士
《易經》是上古時期伏羲開創的中華文明基礎,起初只有八卦,經過黃帝、堯舜禹,以及夏、商一代代歸納總結,修正傳承,形成《連山易》和《歸藏易》。
後來周文王將八卦兩兩相重,變成六十四卦,主持編制形成了《周易》,春秋時期的孔子又帶領學生對《周易》作出十篇解讀著述,稱為《十翼》,這些全部統稱為《易經》,《連山易》與《歸藏易》已經失傳,流傳至今的只有《周易》和《十翼》。
《易經》包羅永珍,廣大精微,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樸素客觀的理論基礎衍生出來中醫理論,天文星象,地理風水,兵法外交,治國方略以及諸子百家,指導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農耕社會發展以及思想道德規範,也滲透到我們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易經》被道教和儒家共同奉為經典。
《易經》的核心思想是用陰陽為代表研究萬事萬物週而復始的變化規律以及始終不變本質,當今的主流學者主要是學習交流易理與實際的結合運用,以儒家善補過的方式不斷修正提高自身能力,也有一些人利用大眾對玄學的盲目崇拜和無知,透過算卦看風水的形式騙取錢財。
《易經》是集科學,國學,哲學,玄學,文學,農學,醫學,法學,天文學,風水學,之大成,用變易,簡易,不易的方法闡述精要,人唯有靜心的時候去研讀才能有所領悟,過去被稱為帝王之學,歷朝歷代都有名人批註。
回覆列表
《易經》包羅永珍,從狹義上講,具體有六十四卦、卦名、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爻題,爻辭等;在廣義上說,我們說的《易經》也包含《易傳》。 每一卦都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卦畫、卦辭,爻辭。 首先是卦卜畫。六十四卦都有自己獨特的卦畫,在易學家看來這些各不相同的圖案不僅是 每一卦的核心部分,而且比卦辭和爻辭更富有象徵意義和表現力。每一卦都由六個爻組成 下三爻組成下卦,也稱為內卦,上三爻組成上卦,也稱為外卦。 其次是卦辭。每一卦也有自已獨特的卦辭,就是卦畫下面用來解釋卦象的那句話,這正如藥品和說明書的關係一樣,卦畫是“藥品”,那麼卦辭就是其獨有的“說明書 最後是爻辭。每一卦的六個爻自下而上分別稱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 爻。在《易經》裡偶數屬陰,奇數屬陽,故在稱呼每一爻的時候用“九”表示陽受,以“六 表示陰受。如果某個卦的初受為陽爻,那麼就可稱其為“初九”,為陰爻則為“初六”。爻辭就是在“初六”、“上九”等每一爻後面用來解釋它們自己的那句話。 《易傳》是解釋《易經》的十篇文章,即《彖辭》上傳、《彖辭》下傳、《象辭》上傳等,也稱“十翼”,是對封象、卦名、卦辭等所作的解釋。相傳為孔子所作,但經考證,“十翼 ”非同一時期、同一作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