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穀催春馮志

    (問答原創)**武則天臨死前一年,經過一場殘酷的宮廷鬥爭,唐中宗李顯在一些李氏舊臣擁戴下復位。但是,中宗軟弱無能,韋皇后掌握了朝中大權,重用武三思和韋氏子弟,把朝政弄得混亂不堪。公元710年,韋皇后欲效法武則天當女主,毒死了中宗。正當韋后一黨策劃如何掌權時,足智多謀、英勇果斷的李隆基起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滅了韋氏集團,擁立其父睿宗李旦復位。兩年後,因誅滅韋氏集團有功,睿宗將皇位傳給第三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尊睿宗為太上皇。

    唐玄宗影視照

    **20多歲的唐玄宗繼位後,雄才大略,志向高遠,一心想幹一番像皇祖爺爺李世民那樣的事業,流芳百世。起初,他任人唯賢,勇於納諫,勤於朝政,不貪女色,還在朝堂焚燒很多珠玉和錦緞,從宮中放出一千多宮女回到民間,以表示自己不稀罕這些身外之物的決心。他重用姚崇、宋璟等賢臣為宰相,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安定邊境的有效措施。很快扭轉了中宗時期造成的混亂局面,重新出現了興盛繁榮景象。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到開元后期(開元共28年),有史學家說,“開元盛世”的繁榮昌盛超過了“貞觀之治”。同時代的大詩人杜甫在一首詩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寶,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當時“開元盛世”的富裕程度。以糧食為例,史載:天寶八年全國公倉藏糧1265.66萬石,其中京城長安含嘉倉一地藏糧高達583.34萬石(一石相當於現在200斤)。當時,經濟繁榮,社會昇平,萬邦來朝的使者絡繹不絕。長安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很多穿著各種民族服裝的人。

    楊貴妃影視照

    **唐玄宗勵精圖治,取得如此大的治理成效,為什麼很快出現“安史之亂”?綜觀當時歷史,我以為,唐玄宗根本原因在於,成績衝昏頭腦,忘卻初衷,沒有將好的政策措施堅持到底。

    能吏賢相姚崇像——執政日久,成績斐然,志驕意滿,怠於朝事。

    “安史之亂”發生時,唐玄宗已執政44年,天寶後期,他多次說:“現在天下太平,朝政可以賦予宰相,邊事可以賦予將帥,我可以安享晚年了!”於是,開始追求奢侈生活,夜以繼日地與嬪妃宴樂,賞賜無祘。

    ——用人失察,奸佞當道。

    開元后期,姚崇、宋璟、張說、韓久等能吏賢相,先後病故或致仕(退休),最後一位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而罷相。之後,“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貪婪奸詐”的楊國忠任宰相。他倆妒忌賢能,排除異己,任人唯親,拉幫結派。李林甫與安祿山勾結,互為利用。楊國忠擅權誤國,報喜不報憂,為“安史之亂”發生埋下隱患。

    ——極度信任安祿山。

    被狼子野心的安祿山所矇蔽,過分信任安祿山等番將,將西北邊疆防務全賦予安祿山,委任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朔方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權傾朝野。楊貴妃與安祿山沆瀣一氣,唐玄宗視而不見。當眾多大臣反映安祿山將要謀反時,唐玄宗打包票說:“我待安祿山天高地厚,安祿山絕不會反!”安祿山攻下東都洛陽後,他才醒悟,但悔之晚矣。

    ——寵愛楊貴妃到極點,置江山社稷於不顧。

    關於這個問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得十分到位深刻。詩曰:“……雲顰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楊氏一門寵耀之極,遭到軍民的極度憤恨,成為“馬嵬坡事件”的導火線。

    **由此可見,“安史之亂”的發生是必然的,是“養虎為患”的結果。這場叛亂始於公元755年,在唐肅宗的主持下,經過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艱苦奮戰,到公元763年才完全平定,長達7年零3個月。使中原人民遭受了沉重災難,使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受到嚴重破壞,成為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之後,唐王朝進入到“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從未見過面的人,卻因為經常聊天,一方深深的愛上了對方,明知沒結果,卻還想愛下去,這樣算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