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常吸貓
-
2 # 劉老師數學
這個不是很清楚,瞭解到的都是從林正英的電影。
人死而不腐就是殭屍,但是殭屍到底會不會動就不清楚了,個人覺得應該是某些人為了走私等目的而故意嚇唬人的。
-
3 # 俳語雜說
如果說怨靈是日本恐怖文化中鬼怪的重要形象,那殭屍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國鬼怪,特別是香港的《殭屍系列電影》更是讓殭屍走“紅”了。
明清的志怪小時中多有記載,今天就講幾則比較新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第一篇叫《太虛司法傳》,出自明·瞿佑的《剪燈新話》(此書我曾介紹過,不再贅述)。說是有個叫馮大異的狂士有次趕路經過一個村子,放眼望去荒蕪人煙,只有遍野的黃沙白骨,一看就是剛經歷過戰禍。但是,此時天色已晚,馮狂士無處投宿只能走進附近的柏林中歇腳。他依靠著樹坐下,就聽到周圍貓頭鷹、狐狼哀鳴嗷叫,又看到成群的烏鴉盤旋飛舞,並且發出怪異的叫聲。這時陰風陣陣,下起雨來,突然一聲炸雷,附近的屍體都站了起來。屍體們看到了樹下的馮狂士,立刻圍了上來。馮狂士情急之下爬到了樹上,屍體們無奈就聚攏在樹下或坐或站又叫又罵。緊急關頭,雲散雨停,遠處跑來一個通體青色的夜叉。夜叉抓住樹下的屍體,摘了頭就吃,吃飽了躺倒就睡。馮狂士一見此時不跑更待何時,誰知驚醒了夜叉,只能開啟狂奔逃命的模式。後面大段的故事是講他失足掉進地府,就不再講了,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讀。
第二篇《殭屍鬼》,出自清·東軒主人的《述異記》,說是山東某縣,有一荒墳經常有殭屍鬼害人。康熙年時,有兩個差役押解犯人路過此地,遇上大雨投宿到一個破屋。這家的男主人剛去世,屍體還在屋內。到了半夜,兩個差役已經睡著了。犯人心裡害怕,翻來覆去不敢閤眼,突然看見屍體坐了起來,嚇得不敢出聲。屍體用燈把手燻黑了,塗到兩個差役臉上,二人一動不動。然後,屍體又燻黑手走到犯人身邊,犯人嚇得大叫跑出屋子,屍體緊追不捨。追逐中,屍體撞到牆跌倒,犯人也昏倒在牆外。等到天明,犯人被路過的人救起,大家一起去尋找那兩個差役,才發現二人已經死在荒墳旁。
第三篇《畫工畫殭屍》,出自清·袁枚的《子不語》。 說是有個畫工去畫遺像,誰知正畫呢屍體突然坐起來,畫工知道是詐屍就不敢動,屍體也停住了,但是閉目張口非常嚇人。畫工知道跑不掉,就故作鎮定繼續作畫。畫工做什麼,屍體也學著做,畫工嚇得大叫,死者的兒子買棺材回來,見父親詐屍嚇得昏死過去,最後抬棺材的人來了,用掃帚才把屍體打倒。場面還有點喜感。
-
4 # 小城有舊事
但勾起了我年少時的回憶,整整20年了,當年《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剛剛上映呀,三部都很經典。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年齡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長腿女天師馬小玲。
不可以為男人流一滴淚,不然功力盡失哦。
況天佑,一隻正義的殭屍,不老不死。
一直沒覺得他帥,得罪了髮型師吧,當年看電視時,有無數次衝動,想進螢幕去幫他把頭髮減了。
珍珍乖乖女,也好美。
一不小心愛上了一隻殭屍。還和天師閨蜜成了情敵。
好可憐的小殭屍,60多歲了,還是小孩模樣。
看過的人都知道,他為什麼可憐
一不小心跑題了。
不過真的佩服人類的想象力。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殭屍嗎?
-
5 # o星火燎原o
你提出的問題也正是大家好奇的問題。殭屍這個名詞時代,並不久遠,只是在明清時代以後才有的。在遠古時期的人們是信奉鬼神的。鬼神是古代華夏的信奉文化!
殭屍在明清時期的筆記裡確實有過記載,但是不多見。只是有證可知的,只有袁枚的《子不語》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有所記載!這兩本書也可謂是殭屍大全吧!
這兩部書都記載了殭屍有三個別稱:“就是移屍,走屍,走影”,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把人死後的屍體歸納為兩大類。其一是是,“新屍突變”和久後不腐。這兩種情況在現實中雖不多見但都會有的!當然在這其中是有科學道理的!這與埋屍所處的地理環境氣候變化有關。也和死者生前身體因素等有關。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也記載過發生殭屍的故事。但是也並不可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閱微草堂筆記》在這裡由於時間和篇幅問題就不做詳細介紹了!
我認為這與港臺拍攝的,殭屍電視劇有很大關係。特別是林正英拍的殭屍,系列電視劇播出後,所產生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我個人不怎麼喜歡殭屍電視劇,看著沒有人情味,感到恐怖加噁心。不如古老的鬼神故事!
-
6 # 再放鬆點
關於殭屍在蒲老先生的《聊齋》中有記載,在三十年前有幸看過線裝本的。現在已記不大清楚了,好像殭屍追人,前面人跑著跑著突然藏在一棵樹後,殭屍一下子抱住大樹,第二天,家人找不到屍體,等家人找到時,弄不開屍體,只好把樹鋸倒。聽人講現在在江西還有《趕屍》這個職業。以後看的多是香港《林正英》先生拍的電影,有幾部,看過也就忘了。
-
7 # 老寒先生
當我們說起來殭屍的時候,可能會想起來很多東西,林正英,生化危機,行屍走肉……這些影視上的形象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害怕到難以入睡的夜晚。其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中國殭屍了:就是穿著清朝官服、一蹦一跳還需要吸食人血,腦袋上貼上符文就一動不動,只有用桃木和糯米才能夠傷到他們。 甚至於還有諸如1995年成都殭屍事件、俄羅斯赤塔殭屍事件等等都市傳說。其中1995年成都殭屍事件曾經一度被謠傳為中國十大秘密檔案之一,大概的經過就是1995年,成都考古隊在武侯祠附近挖到了三具古屍,結果當天晚上三具屍體不翼而飛,並且變成可怕的殭屍,逢人就咬,有的人被咬死了,有的人被同化成了殭屍——最後是政府派出軍隊,動用火焰噴射器才消滅了他們。“成都殭屍事件”帖子中的所謂的考古現場圖 而赤塔殭屍事件則謠傳在2007年俄羅斯赤塔市內的一處軍事基地,一些被進行了人體試驗計程車兵變異成了殭屍,最終殺死了基地的守衛。甚至於網上還被爆料出了所謂的殭屍襲擊人類士兵的影片。影片中若干只殭屍追著一個人類士兵,士兵屢屢回頭開槍但是沒有擊退殭屍,最終被幾隻殭屍撕碎——圖文並茂外加真實的影片,一時間掀起了軒然大波。所謂的赤塔事件影片截圖實際上
中國明確而系統提到殭屍這個東西是在明清時期,而且都是在諸如《閱微草堂筆記》和《子不語》之類的志怪類小說裡,從一開始就是以小說中的虛構形象出現的。諸如《閱微草堂筆記》中的《胡宮山怕鬼》裡的描述:“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鉤,齒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噓氣,血腥貫鼻”,還有《子不語》中的《殭屍夜肥晝瘦》、《焚屍》等章節,都對這些可怕的生物進行了描述。 而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穿著清朝官服的殭屍,那就出現的更加晚了,各種設定都是起源於上個世紀的香港殭屍片,所以中國殭屍本不是“自古以來”。當然了,有人會說“魃”的傳說,但是對比一下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形象,就可以知道,這完全是兩回事。 中國殭屍的種種設定明顯不符合物理定律 如果說有這麼一種生物,能夠跳躍前進、要靠吸食血液才能夠生存並且會主動攻擊一切活物,那麼這種生物是可能存在的,因為跳躍本來就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運動方式,吸食血液的生物也是存在的,人失去意識、變得異常狂躁,有攻擊別人的衝動,這也是可能的,包括有些毒品和病毒都會使人具有這樣的表現。以上這些都不違反基本的生物、物理法則。但是中國殭屍的設定則存在諸多的不合常理之處: 1,刀槍不入。如果說殭屍沒有痛覺,所以被刀砍斧剁之後不知道疼、不知道後退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鋒利的刀砍到肉體上,肉是會斷的,一發子彈下去,也是會把身體給打穿的。尤其是諸如AK-47之類的7.62mm口徑步槍,子彈初速是710m/s,3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6mm厚的鋼板,沒有什麼殭屍是一發AK-47打不穿的。卡爺:讓他們儘管來,打不穿算我輸 2,飛天遁地。這個就不用說了,殭屍沒有翅膀,沒有背噴氣揹包,根本就是不可能克服地球引力飛到半空中的,到時候怕是牛頓都得氣到屍變了。 3,屍變。這個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隔了幾千年之後的屍變。又沒有光合作用,人體內的能量在若干年的時間內只會減少不會增多,如果真的能夠一下子無中生有出來大量的生物能,殭屍怕不是要被捕獲成為生物電池。 4,力大無窮。按照中國殭屍的設定,很多都是老頭子死了之後屍變產生的,要知道你能夠發力完全是要以骨骼為框架才能夠發力的,就那些大爺骨質疏鬆的體格,跳兩下就已經是極限了,如果再用力舉個什麼東西,怕不是要粉碎性骨折了。人體發力是有賴於骨骼的支撐的 那些關於殭屍的都市傳說 雖然中國殭屍的設定有諸多不合理,但是在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努力下,還有廣大吃瓜群眾的推波助瀾之下,各種跟殭屍有關的都市傳說一直在流傳,然而仔細分析這些所謂的事件,就會從中找到不合理之處。 像成都殭屍事件最後以軍隊出動噴火器才解決,這個事情只要琢磨這個細節就可以體會到造謠的意味在裡面了——至少說編這個謠言的人根本就對子彈的威力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可以看一下下圖中各種子彈打在鋼板上的效果。所以說一堆人拿著軍用步槍對著某物連續射擊,別說是肉體凡胎了,鋼鐵俠也得拆成零件。不同子彈打中鋼板的效果 赤塔事件中的殭屍看起來很真實,但是影片中還是可以明顯看出一個問題:擁有較大動能的子彈擊中物體,根據動能定理,物體都會受到較大的向後的力。比如說剛剛提到的AK-47突擊步槍,子彈出口速度710m/s,子彈質量7.91g,那麼一發子彈擊中一個60kg重的人,則人會產生一個0.1m/s向後的速度,更加不用說數發子彈了。不談說往後退幾步,至少身形得停頓一下吧? 到網上看看那些真實被子彈擊中的影片,特別是大口徑的子彈,擊中人的時候能夠瞬間將人打成兩截並且擊飛。而影片裡面的殭屍被擊中了卻紋絲不動,由此可見是多麼不合理。當然,後來也證實了,這不過是遊戲《切爾諾貝利陰影》裡面的一段遊戲影片。 科學放大鏡下的殭屍 對於殭屍的科學研究並非是沒有,比如說作為恐怖電影中的常客,海地的巫毒教還有巫毒教中神乎其神的“殭屍”曾經就被正經地研究過。 這種神秘的宗教號稱可以創造一種處於生與死之間的“活死人”,即便是科學充分發展的當代,相關的傳說也屢見不鮮,比如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地殭屍人納西斯,就宣稱自己被巫術變成了活死人,眾目睽睽之下被宣佈死亡並下葬後又起死回生、變成了一個沒有心智、可以任人擺佈的殭屍人。
-
8 # 師者解惑
英叔鎮樓
《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這樣的書裡面記載的殭屍不少。
但是說道殭屍,小時候是不是對它又愛又怕?想看又不敢看?
在我們所接觸的電影中,他們永遠都是標準的廣播體操姿勢:手臂伸直,膝蓋不能彎,一跳一跳的;而且他們都是固定的制服---清朝官服。
而且在清朝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描述殭屍故事的小說,那是不是說殭屍是起源於清朝呢?
依據清朝袁枚《續子不語》記錄:“屍初變旱魃(bá),再變即為犼。” 屍變先是變成旱魃。這個旱魃,能夠或者追溯到《山海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 這是說,當年黃帝和蚩尤作戰,體力不支,是以讓黃帝的女兒魃來助他落井下石。然則降服蚩尤之後,黃帝卻翻臉不認人了,說魈殺生太多,禁絕她升上神界。
舉個例子:清朝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少年常遇一殭屍…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鉤…
從以上文字記載可以或許看出,殭屍不是出自清朝,而且是一身白毛,不穿衣服的。
那為什麼我們印象中,清朝才有殭屍呢?
這個問題主要就是我們受香港殭屍片的影響太大了,而這裡面居No.1的就是英叔的殭屍片了,可謂風靡一時,家喻戶曉也不為過!
從英叔的電影中,殭屍的制服問題就給解決了,同時殭屍的朝代基本也確定了。
起首,清代官服最得當殭屍的氣質!
殭屍穿戴冷色彩的藍色官服,最得當殭屍片子裡冰冷的可駭氣味。
其次,依照光陰推算,殭屍成型只能在清代。
殭屍能夠或者或者分紅八個進級程序: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一隻騰踴的殭屍構成光陰大概是100-500年。那末依據香港片子呈現光陰倒推,正好是清代年間。
末了,清代開了他們腦洞,給他們供給了創作靈感。
前幾代牛逼的經濟,印刷技術的進步,各種前提為清代小說供給了根基。是以,清代成為了小說創 作的熱潮,尤其是像殭屍題材類的志怪小說。
-
9 # 周勇華2
陰陽夙世緣,慣令死重還。
順局不成幻,於此信其然。
明代凌濛初書《拍案驚奇》卷。殭屍起死回生一案例。今在下概括整理,以饗諸君,傳奇分享矣。
話說有一劉生,少年任俠膽氣過人。馳馬試劍廣交豪傑。一日聽眾友談及鄰村王氏女美貌當今無比。即央人為媒前去求聘。那王家道:此少年雖英勇俠義,卻聞行徑古怪不務實。故堅執不應。劉生乃剛烈漢子,問訊便道:大丈夫何患無妻。也不放在心上。每日照常會友飲酒不歇。
一日與眾打獵歸來,在郭外一村裡下馬少憇。只見樹木陰慘,境界荒涼。有六七個土堆雨淋泥落,屍棺半露,棺木毀壞屍骸盡見。眾人齊道:此地面虧是日間,若是夜晚獨行豈不怕人。劉生昂首道:神欽鬼伏,即是黑夜有何懼怕。看我今夜間到此走一遭。眾友不信,劉生前取一墓磚提名為信物帶回;深夜再放回賭為快。
眾友齊上馬回到劉生下處,烹宰飲酒。夜深人靜,霎時雷雨大作,霹靂震得屋動。劉生取了墓磚,仗著酒性,酒壯人膽,一口氣直奔日間墓地。此時雷雨漸息,露出星光微明,正要將磚放棺上,冷眼凝視,只見棺上有一件東西蹲踞在上面,劉生一摸暗思:是甚物件好生奇怪。手中捻著卻象個衣衾之類裹著甚東西。兩手合抱起來,約有七八十斤重。自笑道不拘何物,且背了去與他們看就曉得,省得天明才信。自持膂力背在肩上,大踏步便走。
到得家來己是半夜。眾友聽外腳步聲知劉生己歸。正疑惑間,劉生已到燈前,放下背上所負,燈下一看,卻是一個簇新衣服的女子殭屍。可也奇怪,挺然卓立,更不僵仆。一座之人猛然見了,個個驚得屁滾尿流,唯恐逃躲不及。劉生再把燈捻亮,湊近身細細察看女殭屍:只見臉上脂粉新施,形容甚美,只是雙眸緊閉,口中元氣,正不知是何緣故,眾人皆懼怕道:劉兄惡取笑,不當人子,快把死屍仍揹出去吧!劉生大笑:此乃吾妻也。今夜還要與她同衾共枕,怎捨得負出去。說罷裸趕袖抱將上床,與其面對面做了一頭。果然做一被睡下了。他只要在眾友面前賣弄膽壯故此做作。眾人散去。
劉生與僵死屍睡至四更鼓響,那死屍得了生人之氣,口鼻漸漸有起氣來。劉生駭異,忙把手摸她心頭,卻是溫溫的。正在疑慮間,那女子四肢己動了。劉生越吐著熱氣接她,果然翻個身活將起來,劉生問其姓名,只是含羞不答。
天己大明。眾友前來報訊,說己打探到昨日鄰村王氏之女嫁人,梳妝己畢正要上轎,忽急心疼死了。未及殯殮只聽一聲雷響,不見了屍首。至今無尋處。那女子說道:奴是此間王家女,昨夜一個頭暈跌倒在地,不知何緣在此。劉生大笑道:我昨夜說是我妻,何曾說謊,便是昔年求聘的了。眾友大笑:我等當撮合,成全這前世姻緣。
-
10 # 老麥說說
從史書、雜記的記載中來看,最早有過記錄的殭屍,就是《山海經》中的女魃,那個有著憂傷故事的美麗女子。老麥之前有專文寫過女魃,一個美麗的女子,因為被犼的三分魂魄侵襲,而異化為了殭屍,生命的最後時刻憑藉自己一絲本性靈力,幫助黃帝擒獲了蚩尤,而它最後被自己心愛的人應龍斬殺,身落冥河。那是一個憂傷的故事,遙遠,慘然!
那麼,在之後的記錄中,關於殭屍多次出現,到了明清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殭屍熱,《剪燈新話》、《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中都有過關於殭屍的記錄,老麥就擷取幾段,與諸位共饗。
第一個叫做殭屍報韋陀的故事,說的是宿州有個叫李九的生意人,這天趕夜路,沒住上店,只好到附近的一座寺廟住下,二更天的時候,哥們睡得正香,做了一個夢,夢裡一個叫做韋陀的護法神,猛拍他的背,說道:快起來,快起來,大難臨頭了!躲到我身後去,我可以救你!李九猛然驚醒,迷迷糊糊的就往韋陀神像背後跑過去,這時候突然發現睡覺的地方,有個棺材,棺材蓋被開啟,走出一具全身白毛的殭屍,眼睛深黑,閃著綠油油的光,徑直就撲向李九,幸好有韋陀的神像,殭屍衝上來抱著韋陀的神像亮臂就是一通啃。李九嚇得大喊,廟裡僧人聽見,點起火把就跑了過來,殭屍看見火光,一下子跳入了棺材當中。第二天,大家看到韋陀的神像已然被毀,感到這棺材中的屍體已然化僵,於是一把火將棺材燒掉了。最後是,李九感恩韋陀相救,為塑像妝金報恩。
第二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做胡宮山的武林高手年少時,遭遇殭屍的事情,一開始少年還跟殭屍過了幾招,發現殭屍跟銅皮鐵骨似的,根本攻擊無效,只得急中生智,爬到一棵大樹上,殭屍上不了樹,只得圍著大樹急的是團團轉,直到天快破曉,一聲雞鳴,殭屍才憤憤的離開。這裡看到的殭屍形象同樣是遍體白毛,雙眼通紅,指甲如勾,獠牙外露。
好了,簡單講上面兩個記載的故事,下面再說下殭屍是如何形成的,《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中,對於殭屍的形成,也做了探討,認為殭屍的形成,主要來自於新屍突變以及葬久不腐。 第一種新屍突變,類似於民間傳說中的詐屍,剛死的屍體如果遇到黑貓翻躍,則會突然詐屍(民間有貓臉老太太的傳說);而葬久不腐,則是認為在特殊的地理環境的埋屍地,由於受到特殊風水的影響,屍身不腐不爛,七魄不散,久而久之,形成了殭屍。
回覆列表
《閱微草堂筆記》中將殭屍分為二類,一類是新死沒有來得及斂葬的屍體,突然躍起傷人;另一類是埋葬後久不腐爛的屍體,不僅外貌變得如同鬼魅,而且能走在夜間出遊,逢人便抓。
清代俞樾所著的《右臺仙館筆記》中,有不少有關殭屍的故事,此處摘取兩則,其中出現的殭屍就屬於第二類。第一個故事講得是慈溪西門外曾有殭屍,夜晚出現害人。一天有幾個木匠登上城樓,隱蔽在女牆後窺探,果然看到城外殭屍棺材中有飛出。諸人估摸著殭屍飛遠了,就用墨線彈在棺材四周。過了一陣殭屍回來了,看到墨線的痕跡不敢進棺,進而徘徊尋找人的蹤影,很快就發現了牆上的幾名工匠,想要上來抓人。眾人見狀,急忙用墨線彈在女牆上,殭屍遂不能上,相持到天亮,殭屍倒地不起,於是大家將殭屍焚燒,解決了這一禍患。木工石工用的墨線,古代稱之為繩墨,以其正直辟邪,故而能夠阻擋殭屍。
第二個故事則發生在金陵,金陵南門外有一竇村,裡面的居民有百餘家,都是竇姓。相傳康熙年間有一個竇姓老叟精通堪輿術,為別人選擇吉地從未出錯。老叟在給自己選擇死後墓地時,經不住兩個兒子的再三請求,告訴他倆,選的墓穴就在自己居住的屋子裡。還囑咐兒子,他死後要裸身下葬,不要棺槨,要將屍身面向東方倒立放置在墓穴中,墓穴還要挖八尺深,然後覆土。除了這些奇怪的要求,還要倆兒子在他死後閉門四十九天不見客。如果這些做不到,就不要再去那間屋子。
老叟死後,倆兒子商量後覺得,將父親裸身倒放在墓穴中,怎麼看都是不孝之舉,身為人子難以安心。於是稍微變通了一下,將屍體正著放置,然後用布帛纏在屍身上下葬,其它的要求都不變。馬上要到第四十九天時,老叟的妻弟恰恰來訪,二人因為父親此前的囑託,告知舅舅不願開門。其舅大怒,告訴他們再不開門就報官上告,二人無奈只得開門。當晚,就有五色之氣的異象出現在屋頂上,第二天,又有大雨驚雷劈開了墓穴。兩個兒子隨即趕往墓穴檢視。墓穴中老叟的屍體已經化為了頭角皆具的龍身,只是兩個眼睛還閉著,而且遍體出現了蛛網纏繞般的痕跡,正是兩個兒子“變通”纏上的布帛所致。而後雷又下擊,老叟屍身損毀,兩個兒子不久也死了。可見非分之想和豬隊友實在害人。
明清筆記中,殭屍也分種類,除了飛僵毛僵等常見種類外,《續子不語》中還出現了一類叫做幹麂子的殭屍,是開礦的礦工被壓死在土下化成的,因為被五金礦中金氣所養,身體得以不腐壞。幹麂子遇到礦工,往往會特別開心的向活人討煙吃,而且他們還知道金礦的所在,只要人把他們帶到地上。但是礦工們得到金礦後,則欺騙幹麂子說,要先出去,然後用竹籃把他們拉上去,實則是吊到半空中鬆手將其摔死。偶爾有管理礦工的人比較仁慈,可憐他們,真的將其帶到地面上,則幹麂子的身體會化為水,聞到氣味的人都會得瘟疫而死,故而也無人敢行善於他們。不過還有一個折中之法是將他們綁起來,四周用泥封成土墩,上面放燈臺,幹麂子就不會再作祟了,這個故事讀起來實在是很心酸。
《續子不語》中的殭屍故事則比較溫馨,說的是殭屍與人和諧共處的故事。杭州有一個魚販,每天出門做生意時看到樹林裡有美人獨坐紡織,雖疑心其為鬼卻不怎麼害怕,甚至於傾慕於她。一天,有一個白鬍子老叟告訴了魚販一個方法,使他成功的和女子喜結連理,數年後得以兒孫繞膝。
不過,雖然女子能夠和正常人一樣吃飯、生子,但是不能見陽關,下樓也要陰天才可以。一日太陽暴曬,女子下樓下到一半就沒有聲音了,其兒媳前去檢視,之間血水一灘,人也變為了殭屍。魚販有心理準備,也不是很難過,只是買棺材收斂屍身,每天晚上殭屍於棺中出入。還會幫忙擋住潛入家中的賊人,護衛家宅,可以說是一個難得的溫情脈脈的殭屍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