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王樹芳老師,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丶京劇老旦名家、京劇名家丶八九十年代頭牌老旦、有名老旦演員、原梅蘭芳京劇團首席老旦、京壇“全才老旦”、國家一級演員。

    一個女演員,要想在京劇舞臺上獨樹一幟、技壓群芳,天資的聰穎、自身的努力和熱情的知音是缺一不可的,在京劇界王樹芳就是這樣一顆幸運之星。她出道很早,凡京劇界大事她幾乎都參與其中,與京劇結緣伊始,她就展露了過人的才華,1959年,他入北京戲曲學校,師從孫富亭等先生學習京劇老旦,幾個月後就破格跳班深造,在校期間因成績優異、出類拔萃,曾兩次借調到國家劇團擔任出國演出任務,九年學歷她不足六年就順利畢業,併成為北京京劇二團的最年輕的主演,畢業後,她得到劉曾復先生等藝術前輩的關懷和指導,與各京劇名角同臺愉快合作、她扮相美、颱風雅、嗓子好丶中氣足、做工也出色,在舞臺上閃耀著動人的光彩,王樹芳涉獵京劇各行當、各流派,歌曲、古曲、地方戲,還演過電視劇,她的嗓音高低自如、在各行當、流派、曲種之間瞬息變化、遊刃有餘,以多才多藝來贏得觀眾。

    她曾兩次舉辦個人演唱會,盛況空前、場場爆滿,她以驚人的膽識開了京劇界之先河。有人說,王樹芳可真為京劇界爭氣,多少年來,她的確與京劇休慼與共、不遺餘力地實踐與探索,在新編歷史劇《司馬遷》中她扮演司馬伕人,在與美國、日本、希臘等國演員合演的歌舞京劇《七夕幻想》中,她飾演牛郎。在現代戲《賀家姐妹》中,她又扮演了賀香姑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創作每個角色,她都精心研究,做有益的嘗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不管她學什麼,變多少,一唱起《釣金龜》丶《遇皇后》、《打龍袍》這些本工戲來,一字一腔仍是老旦本色。在紀念徽班進京200年活動前,劉曾復先生按當年龔雲甫先生的戲路教了她一出《沙橋餞別》,她從北京唱到香港,又從上海唱到臺灣,大受歡迎,卻始終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偏差,她的好學、博學非但不影響她的本行,而且恰恰透過廣泛地涉獵,豐富了她的老旦藝術。

    當時的王樹芳年過五十,風采依舊,熱心、童心和常心使她更添了一種成熟、沉靜之美。幾十年來,她的藝術之旅可謂Sunny明媚、一路坦途,無論在大陸、香港、臺灣,還是在美國、日本等其它國家,所到之處她都受到熱烈的歡迎,贏得廣泛讚譽,無論平頭百姓,還是國家領導人、無論老人還是青年、專家還是業餘,都有她的藝術知音,她獲得過梅花獎、梅蘭芳金獎等很多榮譽,93年作為傑出的藝術家獲政府特殊津貼,她曾幾次赴臺灣演出都引起轟動,更由於她廣泛的個人影響而成為兩岸民族文化交流的積極推動者,她到國外演出時易反響強烈,很多城市都授予她榮譽市民的稱號,演出之餘,她還有很多的社會活動,到大學任課作教授、參加新年新藝術團和各種賑濟義演,為傳播京劇藝術、擴大京劇影響盡心盡力。過去她有機會改行當歌星,她沒去,有人曾勸她定居國外,她仍在北京,而且大小角色她都接,從沒有怨言,她是那麼開朗、那麼自信,生活得有滋有味,在多滋多彩的人生之路上她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去迎接藝術的又一個春天。

    她覺得她從小從藝這個道路呢,也是她覺得是很簡單的,而且也是比較這個順利,用他們京劇八年級的同學的說,王樹芳是個福星,好像藝術道路很順利,她覺得這種順利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他們都說過去戲校的老師非常喜歡她、校長,或是說文化老師,業務老師包括他們的同學、包括觀眾,都是比較對你有厚愛,所以你藝術道路特順,沒有什麼大坎坷,但是她覺得也有她個人的努力,她覺得可以說自己非常的坦誠地所以去,她覺得學藝術的道路上學習的悟性和這個抓住哪一點、探索哪一點,怎麼來自己要求自己,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她敢於就是說探索呀、追求呀,敢於出新、也敢於頂住一些好像由於有些人不理解對她有些看法,但是她呢還是理解為善意的,儘管有些話說得很過,她覺得還是善意的,怕她這個藝術道路走不順、怕她走歪、怕她這個老旦唱不好,她都理解為人家都是善意的。而且她覺得在她的藝術道路上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她做什麼,唱哪個戲、包括她搞獨唱會,包括她有很多想法、排戲,她總覺得好人多,她還是覺得好人多,即便有個別的一些老先生、一些觀眾,她覺得他們也是愛護自己,其實她還是覺得這與個人的一種開朗的心態她覺得還是有關的,她比較不鑽這個牛犄角,而且她認準了這個藝術道路,對她的發展有利,而且比如有一陣她學唱歌,她跟王昆老師學唱歌,那她覺得對自己很有幫助,透過在東方歌舞團那一個階段,她覺得各方面呢從聲樂方面、從表演方面、從整個的那個保護嗓子的方面,她覺得她好像又有一步進步,另外就是在她即將畢業的時候,被接到北京實驗京劇團跟著張學津、李副大姐他們一塊排《戰洪圖》、赴這個緬甸去演出,在那個階段正是她藝術上剛剛走上、即將走上社會,她看了北京人藝的老演員一大批戲,而且這個於是之老師、什麼朱琳、藍天野丶包括那個還有一些年輕的,修宗笛這些,她覺得在人藝上了兩三個月的班,她覺得又跟他們學到了一種新文藝的感覺。因為學戲,在北京戲校老先生他們學藝,京劇是一種感覺,而且她覺得從文化角度上,北京人藝的這些演員,他們好像也比較高一點,所以那也對她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另外呢,她還特別愛看電影,還愛看各種各樣好的地方戲,反正可能她的一生真是就是特別熱愛藝術,可以說是廢寢忘食,只要有好的那個外地的戲來、有好的電影,她可以一天看五到六場,然後到家胃痙攣到醫院去急救,到醫院去打點滴,第二天早上有電影票了她又去看,而且有時候到劇場裡頭,鑽進劇場裡頭沒有票,就在幕條子裡看,然後利用休息階段在劇場的窗戶那兒,到外面(邊)的小攤那個伸出手去跟人買兩蘋果,吃完蘋果更餓,經常是有這樣,但是她覺得她看完好電影,看完回來以後特別高興,而且寫日記,而且當時那個即興的那個看完了以後回來寫的那個感覺就是在幾年以後翻出來,好像還有那種激動的情緒,必須抓住當時。她有那麼一段吧,可以說非常勤奮的,她覺得對她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而且她覺得無論走到,包括到上海、她去拜訪徐玉蘭老師,她喜歡越劇的小生,然後那個反正是到天津去找駱玉笙駱老師,都是她自己破門而進去、非常欣賞,就想見到這個老師,她也拜了駱玉笙老師學習京韻大鼓,然後她們也很喜歡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開鍋自動熄火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