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檻外人71241328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並不是文言文,而是古白話,也就大致等同於現在所說的土話、方言、普通話等。文言文是歷代官方規定的規範的書面行文方式,從科舉考試到政府公文,再到國家詔冊誥命,都必須要用符合規範的文言文來書寫,以示莊重。而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則都是以白話為主。就是當時的文人士大夫,以至於一國之君,在平時的生活中也都是說白話的,只不過聽起來有點兒文縐縐的罷了。

  • 2 # 錦翼

    說個歷史上真實的事件就知道了。

    隋朝末年的梟雄李密,年輕的時候愛讀書,讀得還挺別緻,騎在牛背上,牛角掛書,裝得一手好13.

    還真有人賞識他,越國公楊素十分欣賞他。

    把他拉到自己家裡問你喜歡讀什麼書啊,李密大概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跟楊素一番攀談,楊素十分高興。

    等到後來李密統領了瓦崗軍,殺了翟讓,覺得自己所向披靡了。

    這時候宇文化及在揚州殺死了隋煬帝,帶著十萬驍果(隋煬帝禁衛軍名稱)要回長安。

    李密就想吞掉宇文化及。

    兩個人在戰場上相遇,李密覺得自己滿腹經綸,就在戰場上大秀文采,說的那都是文言文啊,他大概覺得自己當年憑文采得到楊素的賞識,這一回還能用自己的文采打動宇文化及。

    結果他嘚啵嘚啵說了半天,宇文化及是個沒文化的傢伙,根本聽不懂他說的啥。

    於是兩軍開打。

    這個事情就說明在古代文言文只是書面用語,或者某些裝得很有才華的人才用的,大部分老百姓都用書面用語。

    最有力的證據,元雜劇里人們說得都是口頭語,明清白話小說裡也都是口頭語,文言文只有大雅之堂上採用的。

  • 3 # 代駕界的彭于晏

    古代的文言文就好比現在的普通話一般,都是比較官方的語言

    一般在書面用語或者有文化的書生和官員之間才用文言文,而普通的老闆姓用的都是地方方言,現在各個地方的方言也是從古時候流傳至今的

    所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普通話

  • 4 # 泰格觀察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而現代書面語則建立在近代漢語口語的基礎上。古白話雖說是白話文,但不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白話文,一般都是以口頭語為基礎而夾雜一些文言成分。古白話文由於區域性和時代性的差異,跟今天的白話文也有很大的差異。

    古代百姓平時說話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要分歷史時期來看:

    大約在先秦時期,文言文還是和當時的口語一致的。《論語》《孟子》這類,可以說就是當時口語的實錄。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所以說,此時的市井百姓和讀書人一樣,說的都是文言文。

    但是由於書面語本身的保守性,加之以文言文為載體的儒家著作經典地位的確立,以及漢字對於漢語的巨大影響,文言文和口語很快就進入了漫長的雙軌發展時期。由於教育的普及程度較低,大約在兩漢時期,口語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距離。

    雖然文言文和口語都在發展,但前者遠遠跟不上後者的速度,距離越拉越大。到了唐朝,兩者就已有很大不同了。

    到了宋朝,文言文和白話文口語已經基本劃清界線。當時的讀書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達一般口語要說的意思。而是市井百姓所用白話文口語越來越通俗。

    近代五四白話文運動,白話文徹底取代文言文。這樣,就連書面表達也用白話文了。這樣有利有弊,好處是接觸文化變得容易了;弊端是精通和傳承傳統語言文化精髓變得困難了。

    綜上所述,先秦時期文言文還是和當時的口語一致的。到兩漢時期,由於文言文和口語發展不同步,古代市井百姓日常說話用白話文,書面交流寫文章用文言文。近代五四白話文運動,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就連書面表達也用白話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園林藝術造型三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