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透歷史

    安祿山起兵反叛的開元•天寶年間,是唐王朝,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無與倫比的盛世巔峰。安祿山選擇盛唐的關節起兵,並且延續戰火長達8年之久,足見盛世光環下的李唐王朝已經羸弱不堪、危機四伏。安祿山軍事集團敢於此時起兵,正是深諳王朝內外的一系列問題癥結。 一、安祿山兵強馬壯、財源充沛,有實力有資本叫板唐王朝。經過太宗、高宗、玄宗幾代百餘年連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唐王朝控制的國境版圖空前遼闊,其中有很多是民風彪悍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為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鞏固邊防和統理異族,唐王朝開始在邊疆設定節度史開疆守邊。節度史的權勢逐漸擴張,許可權從兵甲擴張至土地、子民、財賦,儼然一個自成體系的獨立王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手握精兵15萬,皆是多年與契丹百戰餘生的精悍將士,弓馬騎射精熟。 二、唐王朝承平日久,中央軍隊羸弱,邊塞軍隊損失慘重。自唐朝定鼎天下以來,洛陽、長安等地已經百餘年不聞金鼓兵戈之聲,能征慣戰的精銳部隊多分佈於東北(安祿山)和西北一線。安史之亂爆發前,唐王朝在兩場戰爭中國力軍力大損:一是在西南邊疆與南詔、吐蕃聯軍的戰爭,唐朝部隊損失慘重;二是高仙芝指揮安西四鎮騎兵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怛羅斯之戰”,西北一線精銳作戰部隊全軍覆沒。這兩場戰役直接導致唐王朝軍事實力的銳減,安祿山所屬軍隊一枝獨秀於其他唐軍部隊。 三、以楊國忠和安祿山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加劇激化。唐玄宗統治後期,中央與地方、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以楊國忠為代表的中央官僚集團處於維護自身權勢,一直嚴防死守邊疆武將立功後奪權。玄宗寵信安祿山,楊國忠因此忌恨,兩人關係趨於交惡。將相失和,安祿山心中不安,其反叛的理由中就有“誅殺楊國忠”這一條,可見兩人結怨甚深。 四、唐玄宗晚年懈怠政務,統治集團腐化墮落加劇。晚年的唐玄宗意氣不再,開始沉迷於藝術創作和楊貴妃的美色,對侵蝕帝國根基的土地兼併、流民增加、藩鎮權重、官員內鬥等問題不加關注和解困。且中唐以來,盛世外衣下的社會階級矛盾不斷加劇,統治階級的日益腐朽加重了底層農民的負擔,引發了眾多對統治階級不滿的呼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祿山將討伐口號指向楊國忠公卿集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利用唐王朝貧富分化帶來的社會矛盾。

  • 2 # 春雨201749550

    謝邀請。“明知道唐朝此時處於盛世,安祿山為何敢反?”我以為有如下原因:(一),朝庭生疑。楊國忠授李林甫的慫恿,天天在玄宗耳邊吹安祿山的陰風,此人要造反!耳不聽,心不煩。唐玄宗已生疑心。(二),朝庭已派李白,調查安祿山。而楊國忠,又專門收集安祿山的黑材料,軟禁了安祿山於長安。但因證據不足,放虎歸山。(三),安擁有重兵之權,全國五十萬兵力,安獨掌十五萬精兵!(四),安與玄宗的貴妃楊玉環,有著特殊關係,因此,派人透露了重要軍事機密,不造反對楊玉環極為不利!(五)唐玄宗晚年,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驕奢淫逸,舉國上下,看是繁榮昌盛,天下太平,實質上已是危機四伏,搖搖欲墜。(六),玄宗手下將領,憎恨楊玉環洩露軍機,逼玄宗處死楊貴妃,乾孃有難,安豈能不反!

  • 3 # 滌塵20

    玄宗後期天寶年間,君昏臣庸。朝野不和,危機四伏,看似強大實則已是強弩之末。而安祿山長期在外所帶之旅久經殺場,實乃虎狠之師也。國內和平久了,軍人雖多未經實戰,怎敵叛軍之勇。如果安祿山沒有一定資本怎敢挺而走險,問鼎中原。故此起兵叛亂不足為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癮網路劇的結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