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23691335725

    因為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正是暝色起愁的好時候。

    曾經寫過相關的體會:

    自幼喜歡落日,兒時我身手矯捷,幾下功夫便登得上屋頂,看著彩雲一點兒一點兒映紅了天,日夜交融,不僅美的令人震撼,而且在這空曠遼遠的安靜處,自帶一股悽楚哀涼的味兒。那時尚不懂這“愁”滋味來於何處,大抵是少年不識哀愁,為賦新詞,只得藉著落日暈染罷。後來才發覺,這哀愁古今中外,原是一直都有的。

    最明顯大抵是看了44次落日的小王子,“你知道當一個人情緒低落的時候,他會格外喜歡看落日。”可見所謂暝色起愁之情,本就是一種共情。古往今來詩詞佳篇,更是不少以夕陽作為意,最早《詩經》中“君子于役”是如此,其後夕陽的意蘊被拓寬,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恬靜壯麗,亦有“沉思往事立殘陽”的悽婉纏綿,且不用說那夕陽西下,斷腸走天涯的人兒了。然而,不管情志有多少變化,都離不開一個“愁”字。

    然而為何逢夕陽便愁呢?或許只有這句可給予所有解答了罷,李商隱曰: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即將墜入西山之時,萬丈霞光簇擁了整個天空,花草樹木,也如被雕琢上色了一般,在這綺美絢麗的變化之中,難免不令人浮想聯翩吧?然這好景將至,天色漸暗,美好的時光如此短暫,怎能不讓人追憶起往日種種,孤獨之人、羈旅之客,又怎能不感懷傷情呢?

    但李商隱的本意,也並非是讓人只感到哀愁的。縱然美好總是留不住,看著夕陽西下,那夕陽美如綢緞,卻並不能似綢緞般的帶走它,哀愁自是有的。但又何不放手,珍惜眼前所能遇見的現世的美好呢?“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一次落日都會等到懂她的人,於她的美,也唯有珍惜。

    正如林夕在歌詞最後寫的:好風景多的是,夕陽平常事,然而每天眼見的,永遠不相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音響喇叭改裝師調音的詳細步驟?